竊國賊 中平六年、初平元年
手機請訪問
公元18.9年p中平六年p歷史紀事p何太后臨朝p中平六年(18.9)三月,漢靈帝死,皇子劉辯即位,是為少帝。少帝時年十四,其生母何皇后被尊為皇太后,臨朝聽政。何太后以其兄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隗共參錄尚書事,執掌朝政,形成外戚何氏專權之局。靈帝在世時本想以皇子劉協繼位,臨死以劉協托付宦官蹇碩。帝既死,蹇碩便想誅殺何進,立劉協為帝,因何進有所察覺,其事未果。何進既掌朝政,蹇碩心不自安,乃與諸宦官謀誅何進。中常侍趙勝素親于何氏,將蹇碩之書交與何進。于是何進誅殺蹇碩,將其所統禁兵悉歸于已,由此取得西園八校尉的指揮權。時靈帝之母董太后圖謀參與政事,與何太后相惡。何太后乃使何進奏請將董太后遷出京師歸國,又使何進收董太后之弟驃騎將軍董重下獄。董重自殺,董太后隨之憂懼而死。何氏除掉異己,執掌朝政,其勢甚盛。p董卓專制朝政p中平六年(18.9)七月,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京,董卓聞召,即刻上路。八月,董卓軍未至洛陽而何進已敗,皇宮大亂,宦官張讓劫持少帝出逃。董卓遠見洛陽火起,帶兵疾進,路上聞知少帝在北芒(山名,今河南洛陽北),引兵前去迎接,于是保護少帝還宮。董卓進京后,將何進及其弟車騎將軍何苗所統部眾皆據為己有,又誘使執金吾丁原部將呂布殺丁原歸附于己,兵勢甚盛。于是,董卓逼迫漢廷策免司空劉弘,自為司空。九月,又脅迫何太后太朝臣廢少帝,立陳留王為帝,是為獻帝。廢立之日,諸臣皆悲切惶恐,卻無敢言者。董卓隨即鴆殺何太后,遂專制朝政。十一月,董卓自稱相國,并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全無人臣之禮。董卓在京師縱兵剽掠財物、婦女、殘害百姓,京師人人自危。又征辟名士,拉攏人材為已所用,以求鞏固自己地位,但其倒行逆施,大為士人所不滿。因此,董卓任命的官吏,后來大都成了他的敵人。p士人復領內署p中平六年(18.9)九月,獻帝賜公卿以下至黃門侍郎家各一人出任郎官,使其補宦官所領諸內署。靈帝時,諸內署令悉以宦者為之,自袁紹盡誅宦官至此復以士人為諸內署令、丞。p黃巾攻略河東p中平六年(18.9)十月,西河郡(今山西離石)黃巾郭太領兵攻略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董卓派部將牛輔率兵進討,被黃巾軍擊敗。次年二月,郭太率部流動至東郡(今河南濮陽西南),攻略郡縣。p置漢安都護p中平六年(18.9)十一月,漢廷因羌族攻擾三輔(今陜西中部一帶),省扶風都尉,另置漢安都護,總統西方諸事。p曹操起兵陳留p中平六年(18.9),董卓既專朝政,拉攏士人為己所用,乃表典軍校尉曹操為驍騎將尉。曹操素有大志,知董卓倒行逆施,不足以成事,遂不受職,變易姓名,從小道逃歸鄉里。董卓大怒,行文郡縣緝拿。途中曹操投宿故友呂伯奢家,其子五人依禮招待曹操。曹操疑心呂家有害己之意,手劍殺死八人而去。逃至中牟(今河南鶴壁西)為亭長所疑,帶至縣府。時捉拿曹操之公文已至中牟,功曹知其即為曹操,但以世亂,不宜拘天下英雄,請縣令釋放曹操。曹操死里逃生,至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當年年底,曹操利用在陳留的家財和陳留人衛茲的資助,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起兵討伐董卓。p文化逸事p蔡邕撰《獨斷》p蔡邕曾作《獨斷》二卷,內容雜記漢代有關宗廟宮寢、禮樂車服的典章制度,間及名物、掌故、功令、謚法、帝系世次、稱號等,也收輯了一些周秦的禮制和傳說。書約成于靈帝之世。p蔡質撰《漢官典職儀式選用》p蔡質字子文,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蔡邕叔父。靈帝時任衛尉,以罪下獄死。曾撰《漢官典職儀式選用》若干篇,簡稱《漢官典儀》,雜記漢代官制及上書、謁見等儀式。p趙岐撰《三輔決錄》p趙岐約于桓帝,靈帝之世撰成《三輔決錄》一書,在自序中托言與一姓元名明學子真人褒貶自光武以來的三輔地區的著名人物,由他提出人名,子真逐一評定,醒后追記,抄錄成書。其實是趙岐本人據耳聞目見,寫下這些人的行跡。“心能識其賢愚”,而予以品評。岐亦三輔人氏,月旦評論鄉里人物是東漢中后期士大夫階層的風氣。p鄭玄注經p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高密西)人。順帝永建二年(127)出生。少為鄉嗇夫,常赴學官聽講,不樂為吏。遂入洛陽太學肄業,先后師事第五元先、張恭祖,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歷》、《九章算術》、《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桓帝初入關,與盧植同投馬融門下受業。學成歸里,客耕東萊(今山東半島東部),學徒相隨者數百人。后遭黨錮之禍,閉門不出,專心講學,并遍注群經。靈帝末年,弟子已達數千人。其說經以古文為主,兼采今文,被尊為一代宗師,名滿天下。其著述有《周易注》、《尚書注》、《尚書大傳注》、《毛詩故訓傳箋》、《詩譜》、《周官禮注》、《儀禮注》、《禮記記》、《孝經注》、《論語注》、《孟子注》、《鄭志》、《駁許慎五經異議》等數十種,形成一種專門的學問,后世稱為“鄭學”。p雜譚逸事p盡誅宦官p中平六年(18.9)七月,大將軍何進從中軍校尉袁紹之議,欲盡誅宦官,先請何太后盡罷中常侍以下諸宦官職,改以郎官補替。太后不聽。何進出身貧寒,以外戚新貴,素來敬憚宦官,雖外負盛名,遇事卻不敢決斷,故其事久不能決。袁紹又建議何進召四方猛將豪杰進京,以脅迫太后同意。何進采納,于是召前將軍董卓進京。主簿陳琳、侍御史鄭泰、尚書盧植等人都勸諫何進不要召外兵進京,認為何進身居要職,手握重兵,要誅殺宦官,只要當機立斷即可,不必招進外兵,而且董卓進京必為禍亂,何進不聽。八月,何進入宮面見何太后,請盡誅諸宦官。中常侍張讓、段珪等使人偷聽,盡知其謀。于是,張讓等宦官先發制人,矯何太后詔召何進入宮,立即將其殺掉。何進部將吳匡等在宮門外聞聽何進被殺,遂與虎賁中郎將袁術等斫宮門而入,又縱火燒南宮宮門。袁紹亦引兵入宮,殺宦官趙忠等。張讓、段珪等劫持少帝,太后及陳留王劉協倉皇出逃。袁紹等關閉宮門,大殺宦官,死者二千余人。東漢以來猖獗近百年的宦官集團遂告復滅。張讓、段珪劫持少帝等逃至小平津(古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東北,為古代黃河重要渡口),在河南中部掾閔貢逼迫下,投水自盡。少帝出逃時,隨行的只有數十人,后尚書盧植等連夜逐螢光南行,欲返還洛陽皇宮。后得百姓車馬,才得乘騎南還,一路不斷有公卿前來護駕。至天明,剛剛到達洛陽的董卓聞訊前來迎接,于是少帝平安回宮,皇宮之內一場大亂方告結束。p公元190年p歷史紀事p關東聯兵討伐董卓p初平元年(190)正月,關東(古函谷關以東地區,古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諸州郡牧守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共推勃海郡(今河北南皮東北)太守袁紹為盟主。董卓進京后任命的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牧韓馥、兗州(今山東金鄉西北)刺史劉岱、豫州(今安徽毫縣)刺史孔伷、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太守張邈等都于此時參加討卓。諸州郡牧守各擁兵數萬,盟主袁紹自號車騎將軍,與河內(今河南武徙西南)太守王匡屯于河內;韓馥屯于鄴城;孔伷屯于潁川(今河南禹縣)。劉岱、張邈、東郡(今河南濮陽西南)太守橋琩,山陽(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太守袁遺、濟北(今山東長清東南)相鮑信、行奮武將軍曹操等屯于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后將軍袁術屯于南陽(今河南南陽)。董卓所部西北軍素以善戰著稱,關東諸軍莫敢先進,雙方膠著于滎陽(今屬河南)、河內一線。不久,關東軍內部發生火并,各引兵散去,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p董卓遷都長安p初平元年(190)二月,董卓見關東軍氣勢甚盛,對洛陽形成威脅,決定遷都長安,遷都之前,董卓先鴆殺前少帝弘農王劉辯;又因袁紹帶頭反對自己,大殺袁氏,自袁紹叔父太傅袁隗以下,袁氏死者五十余人。董卓又脅迫獻帝遷都長安,又驅迫洛陽百姓數百萬口同行。途中百姓遭軍隊抄掠踐踏,加以饑餓勞累,死者不計其數。董卓又下令將洛陽的宮殿、官府、民房等全部燒毀,方圓二百里化成一片灰燼。董卓本人屯兵洛陽,與關東軍相對抗。p曹操兵敗滎陽p初平元年(190)初,曹操率軍參加關東軍討卓,駐于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曹操見諸軍皆畏敵逗遛不進,乃率領部下五千余人西進,準備進據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部將徐榮遭遇。二軍交戰,曹操大敗,身中流矢,乘馬被傷。曹操從弟曹洪將戰馬讓與曹操,乘夜逃回酸棗,部眾損失大半。曹操見關東諸軍十余萬人,日置酒高會,不思進取,便建議諸軍占據要隘,然后分兵襲擾關中。諸將不聽。曹操乃與部將夏侯惇揚州(今安徽壽陽)募兵,得千余人,再度北上,屯于河內郡(今河南武陟西南)隸屬駐在河內的關東軍盟主袁紹之下。p董卓改鑄貨幣p初平元年(190)六月,董卓廢壞通行已久的漢五銖錢,改鑄小錢流通,于是,洛陽、長安等地的銅人、銅貨、銅鐘等皆被毀壞用來鑄錢。董卓改幣造成了幣制紊亂,從此以后,“錢貨不行”,實物交換盛行。但錢幣不行的真正原因在于戰亂引起的商業城市經濟的衰頹和自然經濟的發達。p文化紀事p荀爽解經p荀爽,一名谞,字慈明,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幼而好學,年十二,通《春秋》、《論語》。時荀氏多才俊,爽最著名,潁川人稱“荀氏八龍,慈明無雙”。桓帝延熹九年(166)拜郎中,遭黨錮之禍,隱居漢濱十余年,閉門著述,以碩儒聞名于世。獻帝初平元年(190),任光祿勛、司空。與王允等謀誅董卓,事未舉,病卒,年六十三。著述有《周易注》、《尚書正經》、《詩傳》、《禮傳》、《公羊問》、《春秋條例》等。p《古詩十九首》傳世p《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文人五言詩的代表作,詩載于《文選》,大約在漢末即以級詩的形式流傳于世。詩非一人一時所作,作者已不可考,時代不早于順帝末,不晚于獻帝初(約140—190)。這組五言詩或寫熱中仕宦,或寫游子思歸,思婦懷人,或寫交情涼薄,人生無常。大多格調感傷低沉,反映了社會大動亂前夕士人的不安情緒和矛盾心理。而融景入情,寓景于情,語短情長,含蓄蘊籍,淺近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標志著五言詩已發展到成熟階段。p圖書散亡p初,光武帝遷都洛陽,所攜圖書裝車達二千馀輛。經歷代收集,桓帝、靈帝時藏于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等處的典籍圖錄盛極一時。獻帝初平元年(190),董卓迫令遷都長安,吏民擾亂,國家藏書大被毀,帛書大則連為帷蓋,小者制為滕囊,被王充保護下來隨朝廷西遷的只有七十多車,道路艱遠,途中又散失其半。至興平二年(195),李傕、郭汜相攻,長安大亂,獻帝出避,李、郭率軍平追,百官士卒死者不可勝數,皆棄其婦女輜重、御物、符岫、典籍。自經此亂,東漢皇家藏書蕩然無存。p荀爽死p初平元年(190)五月,司空荀爽死。荀爽(127—190),字慈明,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名士荀淑之子。荀爽兄弟八人素有名聲,號為“八龍”。荀爽幼而好學,十二歲便通《春秋》、《論語》等經書。后拜郎中,遭黨錮之禍,隱居十余年,以著述為事,當時號稱“碩儒”。黨錮禁開,五府并征,皆不應。中平六年(189),董卓專政,復征荀爽,荀爽逃避不及,拜為平原(今屬山東)相;未至縣,追拜為光祿勛;三日后,進拜司空。荀爽自被征辟至位登司空,僅九十五日。因見董卓殘暴無道,乃與司徒王允及董卓長史何颙謀誅董卓,但未及動手,荀爽病死。著述甚豐,有《禮》、《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等著作,又著《漢語》、《新書》二書。p雜譚逸事p太尉黃琬駁遷都長安之議p初平元年(190)二月,太尉黃琬因反對董卓遷都長安,被免官。黃琬(140—192),字子琰,江夏安陸(今湖北安陸北)人,黃瓊之孫,與祖父黃瓊同為東漢名臣。少以聰慧知名,后任五官中郎將。因黨錮之禍,禁錮二十年之久。靈帝光和(178—184)末,征拜議郎,后歷任青州刺史、侍中、右扶風、將作大匠、少府、太仆、豫州牧等官。黃琬在豫州(今安徽毫縣)牧任內,政績為天下之最,得封關內侯。董卓專制朝政,以黃琬名臣,征為司徒,后遷太尉。董卓謀義遷都,黃琬切諫不可,冒死駁董卓之議,董卓因黃琬名族,不敢加害。后拜光祿大夫,又為司隸校尉,與司徒王允共謀誅殺董卓。初平三年,董卓部將李傕等攻破長安,黃琬下獄死。p司徒楊彪免p初平元(190)二月,司徒楊彪免官。楊彪(141—225),字文先,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名臣楊震四世孫,亦為東漢名臣。少受家學,以孝廉起家,歷任議郎、侍中、京兆尹、五官中郎將、潁川太守、南陽太守、少府、太仆、衛尉等職。靈帝光和(178—184)年間,宦官王甫使門生貪污官財物七千余萬。楊彪不畏權勢,告發其事,王甫因此被誅,天下人心大快。中平六年(189),楊彪除授司徒。初平元年,董卓大會公卿,議遷都長安之事,楊彪切言不可。于是,董卓以災異為名奏名楊彪。后復任光祿大夫、大鴻臚等官。興平元年(194),除太尉、錄尚書事,隨獻帝還都洛陽,歷盡艱難。漢建安元年(196),曹操遷都于許,專制朝政,誣楊彪欲圖廢立之事。楊彪被收下獄。后經名士孔融營救出獄。魏黃初六年(225),楊彪病卒于家,在東漢四世顯赫的弘農楊氏至此而終。p公孫度割據遼東p初平元年(190),中原陷于戰亂,遼東(今遼寧遼陽)太守公孫度認為漢室即將敗亡,乃自稱遼東侯、并州牧,行籍田,郊祀天地等天子之禮,又分遼東為遼西,中遼郡,自置太守,割據遼東。公孫度是遼東人。190年出任遼東太守。勇猛好殺,在郡中殺豪族百余家,又東擊高句麗,西攻烏桓,威行遼東沿海一帶。自稱遼東侯后,曹操曾表其為武威將軍,封寧鄉侯。公孫度將印綬置于武庫,說:“我王遼東,何永寧也”。遂世代割據遼東。p劉表得據荊州p初平元年(190),荊州(今湖南常德東北)刺史王叡被殺,漢廷以北軍中侯劉表為荊州刺史。時江南宗越大盛之時,劉表到任,從南郡(今湖北江陵)人蒯越之議,以利誘斬宗越帥十五人,悉并其眾,然后曉諭郡縣,招降宗越。宗越畏其威,皆舉兵降,江南悉平。又改以襄陽(今湖北襄樊)為州治,遂得據荊州。荊州所轄“地方數千里,帶甲十余萬”,劉表成為當時實力強大的州牧。p袁術據南陽p初平元年(190),后將軍袁術為躲避董卓之害,遂逃出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暫棲身于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不久,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引兵歸附袁術。荊州牧劉表上疏表請袁術為南陽太守。于是,袁術占據南陽。南陽為當時大郡,有戶口數百萬,袁術遂以此為據點,稱霸一方。pa請到.閱讀。ai1153
書書屋最快更新,請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