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613章 虬髯客
“東良,不是丁壯,而是船。”王巨矯正道。
就象這次,若有更多的船,在密州最少就可以多帶走一倍以上的百姓。
然而沒有了,只好帶走一部分百姓。
但到明年就能更好一點,因為到了明年,又會有近百艘海船下水。而且這些船是指大型貨船,除了這些大貨船外,還有一些八櫓船、四櫓船與雙桅多槳船海戰船陸續下水,這便是用來實施王巨那個北部灣海盜計劃用的。
除了那個計劃外,隨著移民增加,地盤擴大,也必須要有一些戰船在手里。
除了船之外,還有一些大臣的動向。
現在這個移民漸漸引起更多的人關注,一旦進一步擴大數量,說不定連趙頊都會擔心。
但那么大的地方,這點百姓是遠遠不夠的,不是二十幾萬百姓,最好是二百幾十萬戶,那才能勉強將許多區域圈下來。而且只能說是勉強,就象后世的大洋洲,地廣人稀,不僅多是沙漠戈壁地形,河流較少,還有那些白人不適合改造自然。盡管他們的工業技術十分發達,但在改造自然上,甚至還不及宋朝。且看現在的宋朝,將黃河約束起來,讓它一會兒北流,一會兒東流,以及東南的圍田圩田,南方的梯田、陂田、堰田,即便工業時代的西方人,都未必能做得到。
所以大量漢人遷徙過來,一旦改造起來,那就會容納更多的百姓。況且在大洋的真正彼岸,那么廣大的地區,也更適合百姓居住,王巨當真不動心?
可趙頊會同意遷徙那么多百姓過去嗎,大臣們會同意自己這么做么?
到了明年,再增加一百艘大型貨船,那么一次性地就可以遷徙十幾萬百姓,相信也能有那么多百姓愿意去。畢竟經過數年發酵,導致更多的百姓對大洋彼岸不是懼怕,而是向往。
可今年是大災,明年若是一次性遷徙那么多百姓。朝廷會怎么看?
不要說種種好處。
若是找麻煩很是容易的,那便是海上的事故。王巨并不知道的是,這次就出了事故。
那么多百姓,而且也要搶那邊的“春耕生產”,因此匆匆離開密州。結果在半路上一支船隊遇到了劇烈的臺風。盡管王巨對船舶質量要求很是嚴格,還是造成了四艘船沉沒。其實為了預防海上事故,船上還有大量用獸皮做成的粗糙救生圈以及皮劃艇,又盡量順著海岸線航行,中間還設置了一些供給點與避風港,但在臺風停下后,仍有近千百姓沒有找到。
一個月后沒有再搜索了,實際宣告這些百姓正式喪生。
當然,這個消息回饋到王巨手中,那得明年春天了。
但除了這次事故外。以前盡量避開臺風高峰期,還是有事故發生,也確實死了一些人。
大災到來,餓死的百姓沒有多少人在乎,然而放在海難上,就會讓一些人做文章了。
所以如何盡量在朝廷不注意下,將更多的百姓遷徙走,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但還沒有后面一個問題嚴重。
王巨面對一些人可能到來的刁難,強硬地辭官。這件事讓文彥博十分丟臉,也讓王安石下不了臺。因此王巨到了泉州后。大家自發地將他遺忘。隨你怎么做吧,只要按時上交稅賦,不將當地百姓逼得造反就行了。反正福建路,也非是宋朝核心區域。
所以這給了王巨一個安靜的環境。
然而兩年多下來了。無論王巨或者章楶皆到了調任的時間。
一旦調任,不管調到哪里,那怕就在福建路,沒有市舶司之便,那么遷徙百姓無疑會遇到很多困難。
所以王巨還要想辦法,盡量在泉州多呆上兩年。有了兩年時間,再加上船只的增加,就可能多遷徙三四十萬百姓前去海外。
即便如此,百姓數量仍嫌少,不過那基本初具規模了。至少不象現在看上去很單薄。
“很難啊。”呂何讓嘆道。
“東良,還算好吧,這是在我朝,換作其他朝代,想都不能想,”王巨笑了笑說。
得從反面看,實際王巨這么干,很多確實是違規的。
呂何良也是呵呵一笑,因為想要做大事嘛,因此確實有很多困難,包括這個遷徙百姓的數量。不過做為個人,能生生創下這片基業,也是不易了。反正呂何良將這片基業看成了王巨個人財產,交給朝廷……干嘛,那不是好事,是純找抽的。
甚至可以說,再拖上一年,王巨的實際財產能算是宋朝的首富。
他還好一點,特別是黃驊與韓韞,看到這個財富的增漲,再想到離開慶州時的困難,兩人就象做夢一般。
想到這里,呂何讓說道:“子安,就算資助國家,那也要小心哪,如果沒有那一百萬貫,你現在說不定就能進入兩府了。”
“無妨,現在讓我進兩府,我也未必愿意……”馬上看看王韶的下場,王巨又說道:“而且那些作坊就在大家眼皮子下面,確實礙眼。”
“對了,那三個作坊現在如何了?”
“竹紙作坊還是攤派了,只是數量不象陳襄定的那么多,價格也略略提了一點。”
“那是高家,介甫公也敢攤派,難怪會下臺。”
“高家難道就不攤派?主要是介甫公食言,才使得大家怨懟,如這個市易法,若不是說滯銷商貨,那也罷了。說了滯銷商貨,卻要攤派竹紙。高家豈能不怨恨?所以說,于其這樣得罪人,不如齊商稅,何苦之。”
“不僅要齊商稅,還要齊稅。”呂何讓說道。
這幾年,替王巨辦事,他跑了許多地方,看到許多事物,也包括這個征稅。
也許后人認為,佃農很悲催。實際也未必然,如果主家好,百姓還是愿意當佃農。因為佃農不需要交納兩稅的。然而一些主家因為沒有勢力,地雖多。卻很貧瘠,可因為沒有人,便讓胥吏劃成上田了,那么就得多交稅。結果明明手中有很多地,還養活著一群佃農,但還是不堪重負。特別是王安石變法后的種種攤派,更加重了這部分主戶的負擔。
那么宋朝稅重不重?真的不重,即便將兩稅與一些苛捐雜稅加在一起。再加上青苗法與免役法的攤派,不過八九千萬。十畝地才攤派一匹石貫束,難道重嗎?
這個原因主要就是許多豪強權貴不交兩稅,象韓琦家那么多地,幾乎占據了大半個縣,但交納了多少稅賦。即便攤派了一點青苗貸與免役錢,韓琦都要與王安石拼命了。
正是這種不公平的稅收制度,加速了貧富分化,雖然呂何讓沒有金手指,但這些年一直在替王巨辦事。也積攢了一定的眼界,知道這樣發展下去,對宋朝很是不妙的。
“能齊商稅就算好的了,還想齊稅?”王巨哈哈樂了起來。
“唉,對了,子安,為何南海諸島,皆沒有虬髯客后人的下落?”
在宋朝之前,就有一部分人遷徙到了海外,多數同化了。還有少數人保持著原有的傳統。但唐朝總的是禁錮政策,遷徙的數量少。倒是進入到宋朝以后,王巨未發起遷徙之前,就已經有了一部分百姓向海外遷徙。并且多是福建路的百姓,有的人還聯系起來了,然后團結在一起。
然而呂何讓指的不是這個。
王巨意味深長地說:“陶希言與張良國去了海外,然后驚詫,怎么這些玳瑁、香料與珊瑚就象稻草一般。然而若非我朝,它們與稻草有何差別?我朝是根。海外是葉……不要胡思亂想了。再說,就這點人……”
當成一個產業,這么多人,那什么驚人的,但放在這么大片地區,想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那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就不要虬髯客了,安心替我朝做點事吧,這不是僅是為了官家,也是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
呂何讓下去。
就這點人,然后就著這點人,去完善王巨那個北部灣海盜計劃了。
王巨又找到陶青,讓他做另外一件事。
潤州那批船有的要轉到泉州停泊,然后帶著百姓離開。王巨慨嘆人太少了,實際幾萬人,聚在一起,那也相當刺人眼的。若不是他擔任著知州,誰會同意這么多百姓上船?
不過這件事與百姓無關,而是馬。
在那邊的彼岸,有許多適合放牧的場所。
然而宋朝此時南方無羊,牛更是禁止屠殺的“保護動物”,內部販賣還可以,若運向海外,必然會讓人彈劾。唯一不禁止的那只有驢子了。所以從中原帶去的家畜只有驢子與豬。
因此王巨提前讓陶青通過貿易的方式,從高麗與倭國那邊換回大量牛羊崽子,運到那邊飼養。
所以這次賑災糧食中有了一些羊肉豬肉,但以腌制的豬肉為主,羊肉還是很少。
不過那邊一直缺馬。
現在問題不大,是圈占,面積有限,不過隨著人口增加,圈占的面積越來越大,那必須有馬。非是為了戰爭,那邊皆是一個個島嶼,只要想辦法將人口陸續增加下去,將土著人稀釋掉,至少在這幾百年內,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但為了便于管理,必須有馬。
王巨吩咐陶青的事,就是從那邊鑄造一些武器,在內陸肯定不能大規模鑄造武器的,然后用幾艘鉆風船自高麗再向北航行,看看能不能與生女真換回馬崽子,帶回那邊飼養。
“要小心。”王巨說道。
再往北那邊是生女真,言語恐怕不通,但他們相當兇悍的,可不是南海那邊的土著人,又屬于遼國的地盤,必須格外小心。
“嗯,但為何用武器交換?”
“遼國對他們忌憚,一直不提供武器,甚至連鐵都是禁榷的。”
“子安是想讓他們背叛?”
“天知道呢,反正用武器交換,他們會很喜歡,對我宋朝利也大于弊……”王巨道,女真背叛,王巨很想哪,那將會提前將這個火藥庫點爆,但那個地廣人稀。又十分落后野蠻的地方,誰能控制住局勢的走向,又說道:“不過記切,最好不要留下我朝武器的樣式。嗯。也能冒充倭奴國人,與他們交易。”
“明白。”
百姓陸續上船,陶青也上了船,然后離開泉州。
王巨在碼頭邊站了很久,然后回去。
還有許多事要做的。比如那邊需要什么物資,器皿,生活用品,這些都要提前安排下去的,而且這種配額制度,也是籠絡人心的大好時機。
只要大家一起閉上嘴巴了,無論他遷走了多少百姓,朝廷也就不會過問了。
然而朝廷過問了。
與移民無關,而是北方。
劉忱、呂大忠隨蕭禧、梁穎來到邊境,趙頊為了他們方便勘探。還授了呂大忠知代州之職。
遼國不大好在河北扯皮啦,那有一條拒馬河呢,如果非要關南十縣,那又恢復到了仁宗時的扯皮,想要關南十縣,那就不能給其歲納了,這么多年給下來了,多少銀子多少絹?
遼國也還不起,因此在河東路扯皮。
河東路扯皮無外乎就是代州哪里。
蕭禧說疆界不對,應當以蔚應朔三州分水嶺土垅為界。
劉忱就跑到邊界看。找了好幾天,也未找到兩個遼使所說的土垅,然后劉忱就回來問,土垅在哪兒?
蕭禧說。啊,沒土垅啊,那就以分水嶺為界。
劉忱差一點氣瘋了,敢情你們遼國連調查一下都沒有,就直接來敲詐了。實際不能怪遼國,而是怪遼國那個有名的大人物耶律乙辛。也就是馬上弄死遼國第一才女蕭觀音的那個權臣。他聽到宋朝大旱,認為有機可趁,便派使來敲詐了。實際耶律洪基對這件事,持著反對態度的。只是反對的態度不堅決,能敲到更好,敲不到也莫怪,宋遼和平多好哪,不要因為這個原因又打仗了……
然而宋朝君臣哪里清楚這件事?
包括王巨都不大清楚。
這種戲耍式的敲詐,讓宋朝一片雞飛狗跳。
不過劉忱也不是好惹的,立即說:“凡山皆有分水嶺,何來為界?”
這話說得有些武斷,何謂分水嶺,如大別山就是淮河與長江的分水嶺,南側的山水流向長江,北側的山水流向淮河。
關健你們來敲詐得有準備哪,只說分水嶺,那是兩水的分水嶺?說不出兩水的分水嶺,那么凡山豈不都是分水嶺,山南的水向南邊流,山北的水向北流。
這種敲詐也太沒有水準了。
蕭禧與梁穎只好支支吾吾。
要知道宋朝現在的士大夫不但學問好,一個個嘴皮子功夫也磨出來了,沒有幾把刷子,豈能在朝堂上生存?
越辨兩個遼使越是吃虧,加上兩個宋使都是頑固的“愛國人士”,就象劉忱回給趙頊的奏折上說的那樣,臣受命以來,在樞府考核文據,未見本朝有尺寸侵遼地。臣既辱使詣,當以死拒之。
假如這次遼國使我朝受辱了,那么我以死拒絕。
連命都不打算要了,又占了理,那會讓出寸步?
然后兩個遼使更好玩,派人送信到京城,對趙頊說,你們兩個宋使出言不遜,屢次侮辱我們,應當另派其他使者過來。
當然,兩個使者這么做是好的,可問題是得讓事情迅速平息,不讓遼寧找到機口發兵。
于是詔二人回京,然后讓呂惠卿親自寫了一篇語氣委婉的國書,送給耶律洪基。同時又派韓縝與張誠一道去邊境,再次商議。
兩人來到代州,就對兩遼使說,這樣吧,我們以長連城與六蕃嶺為界。
兩國交界處稱之為閑田,意思就是雙方會自發地留下一段緩沖地段。然而這一段嚴格地說,已經不是閑田了,而是真正屬于宋朝的地盤。但遼國人以為自己國家強大,因此屢屢南移,在治平年間于些置鋪。宋朝軟弱,不代表著邊民軟弱。遼國一置輔,以后這一帶的邊民生活就困難了。因此讓河東的邊民毀掉了,后來遼國也沒有再來。
其實兩人同意以此為邊境,已經等于割讓了一些國土給了遼國。
怎么辦呢,不給他們占一點便宜,看來是勢不甘休了。
然而兩個遼使仍不同意。
這下子韓縝與張誠皆不敢做主,難不成將代州與雁門關一起割讓給遼國,遼國才甘心?
于是迅速報知趙頊。
當然,趙頊也不樂意再做退讓了,可是不做進一步退讓,遼國必不甘休,那會引發什么后果?因此就寫了一封信,問王巨。
誰讓王巨“料事如神”呢。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