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幫爹當軍閥 第四七五章 常平倉
毫無疑問,任何時候糧食都是一個政權和勢力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生產和儲備足夠多的糧食,則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劉和來自于后世,雖然沒有經歷過新中國初建時“三年自然災害”那種極端困苦的時期,但他對于儲備糧食的重要性卻是有著深入骨髓的認識。
實際上,不僅是劉和重視糧食儲備,數千年以前的老祖宗們很早就重視儲備糧食,并且漸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那便是“常平倉”。相對于影響深遠的“四大發明”而言,常平倉制度在后世已經被許多人忘記,但這項制度實際上已經成為后世各個國家都在執行并且不斷完善的重要制度,始終不曾廢棄。
西周時期,中國人就開始了糧食儲備,并且從那時起,糧食儲備就具有了后世的一些主要功能,比如穩定糧價、防備兇年歉收、應對國家大事,例如軍事或工程建設。春秋戰國時期的李悝和范蠡還制定過具體的措施。
到了西漢宜帝年間,大司農中丞耿壽昌是當時主管農業的官員,他精通《九章算術》,長于計算經濟措施的功利與得失,以此得到皇帝的賞識。耿壽昌發表過不少重要言論,并提出了一些頗得民心和推動經濟的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而他提出來的眾多制度措施當中,“常平倉”便是其中最具特點的一項,用“光耀千古,澤被后世”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據史料記載,在耿壽昌任職前,朝廷每年都要從關東水運不少糧食到洛陽,因此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很不合算。在耿壽昌任職期間,他上書漢宜帝。建議在豐收之年就近收購糧食儲備起來,以供應京城,這樣可節減從關東運糧兵卒一半以上。宜帝雖然在史書中聲名不顯,但卻不是昏君,因此很快便接納了耿壽昌的建議,并且迅速推廣天下。
由耿壽昌極力倡導和負責建立起來的常平倉制度,主要是運用價值規律來調劑糧食供應,充分發揮穩定糧食的市場價值的作用。在市場糧價低的時候,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不僅使朝廷儲藏糧食的大型谷倉“太倉”和“甘泉倉”都充滿了糧食。而且邊郡地方也倉廩充盈。在市場糧價高的時候,則打開這些儲備糧庫,適當降低價格向老百姓出售。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賤傷農”,又防止了“谷貴傷民”,對于平抑糧食市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盡管當時有人對“常平倉制度”有不同的議論和看法,歷代王朝對于這個制度也時有興廢,但常平倉制度自從chūxiàn以后,便成為一項重要經濟政策。一直被推行到了科技高度發達的二十一世紀。
《漢書食貨志》在總結前人關于糧食生產和儲備的論述時引用了《孟子》中的一句話:“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斂,野有餓殍而弗知發”。這句話的意思是孟子指責國王:“豐年,社會上存在著豬狗吃著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儲蓄糧食;兇年。野外有餓死的窮人,而不知道貸放糧食給百姓”。chūxiàn這種社會現象,正好從反面證明了“常平倉制度”的重要意義。
常平倉制度的根本就在于維護廣大農民和全社會的利益,避免“谷賤傷農”和“谷貴傷民”。除了正常的農業豐歉外。常平倉制度還能保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國家開倉放糧,無償救濟災民。
制度雖好。但也要靠掌握政權和實施政策的人來推行。大漢推行常平倉制度已有數百年,各級官府對于如何落實這項制度也是駕輕就熟,但因為中央朝廷的日益腐朽墮落和世家豪族不斷兼并窮苦農民的土地,加之連續不斷的各種自然災害,所以到了黃巾起義之后,常平倉制度便名存實亡,以至于整個大漢墮入了一個因為沒有糧食吃,所以各地百姓起來造反,然后毀壞更多的良田,導致更多的百姓沒有糧食吃,然后更多的人起來造反這樣的惡性循環。
劉和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從長安逃回幽州之后,牢牢地抓住兩件事情不放。
一是保境安民,二是提高糧食產量。
為了保持地盤的穩固安定,劉和跟公孫瓚、袁紹、鮮卑人、烏桓人不停地作戰,甚至不斷地將戰線向外推,等于是變相地擴大了zìjǐ的地盤。為了提高糧食產量,劉和大量吸納和安置流民,實施軍屯和民屯,興修農田水利,在zìjǐ控制的地盤內恢復常平倉制度……
前幾年,幽州和冀州遭受大旱和蝗災的時候,因為幽州的糧食儲備較為充足,加之劉和的應對果斷迅速,所以有驚無險的渡過了這場原本可能會導致幽州和冀州元氣大傷的災害。這次危機過后,劉和在幽州和冀州的聲望已經與劉虞持平,而郡縣兩級官府對于常平倉的建設更加重視。經過數年積蓄,幽州和冀州的糧倉內又堆滿了糧食,等到這次席卷大漢的大災荒爆發之后,終于派上了用場。
劉和下達給各州、各郡、各軍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從陸路、從海路向著北方和東方傳遞過去。
薊城州牧府,剛剛上任不久的幽州牧劉惠接到劉和的親筆書信后,立即召集州中各級官員召開緊急會議。
劉惠對大小官員說道:“本官剛剛收到驃騎大將軍從鄴城傳來的急報,要求幽州立即進入緊急狀態!”
別駕齊周問道:“可是要對并州用兵?”
“此次進入緊急狀態,卻不是為了用兵,而是為了賑災!”
治中魏攸皺眉問道:“幽州去歲風調雨順,今春以來農耕順利,各縣百姓糧食充足,何來賑災之說?”
劉惠一臉凝重地說道:“公子這次卻是要憑幽州、冀州和遼州的常平倉儲備之糧,拯救大漢千萬掙扎在生死之間的民眾!”
“什么!”
“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幽州的常平倉被掏空,來年萬一災荒蔓延至境內,又該如何應對!”
“驃騎將軍這次卻是有些冒進了,幽州前些年才遭過一次大災,如今情形剛剛好轉,豈能忘了交xùn。”
議事廳內一片眾說紛紜,許多人對于劉和的決定表示不理解,甚至是反對。
劉惠似乎早就料到眾人的反應,只是冷著臉聽大家聒噪,等到眾人把牢騷發完之后,他一臉嚴肅地說道:“此事,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驃騎大將軍總督北方五郡軍政大事,他的命令,必須不折不扣地在幽州貫徹落實!本官宣布,從此刻起,幽州進入緊急狀態,所有官員立即分赴各縣,監督常平倉出糧!若有陽奉陰違、借口阻攔、中飽私囊者,按軍法處置,絕不姑息!”
廳中官員很快想到劉虞父子如今雖然離開了幽州,但薊城還留駐著五千龍虎衛,幽州更有驍騎、幽燕、鎮北三支大軍鎮守,一旦幽州進入緊急狀態,劉惠便握有生殺大權,誰要是敢在這種節骨眼上冒泡,那就是在找死。
鑒于劉虞父子巨大的威望和劉和剛硬的手段,幽州各郡縣迅速行動起來,大批的糧食開始向著西線和南面運輸。
漁陽狄平,鎮北軍駐地,主將徐榮剛剛接到劉和的軍令。
“傳本將號令,各屯堡負責人于明日未時前來軍部議事,過時不到者,軍法從事!”
很快的,數十騎手持軍令的傳令兵馳出軍營,向著廣袤的原野呼嘯而去。
第二日未時,數十個屯堡的頭領悉數到場,沒有一人缺席。
“驃騎將軍有令,各屯除了留夠秋收之前的糧食,其余糧食立即入袋裝車,七日之內運抵泉州。此次運糧,事關數百萬黎民的生命,各屯堡不得有半分延誤和截留,若是有人違抗軍令,定斬不饒!”
隨著徐榮一聲令下,兩萬鎮北軍立即行動起來,無一人質疑和違抗劉和命令。
劉和的命令從海路傳到遼州襄平,遼州牧趙該和度遼軍主將鮮于銀幾乎是同時收到劉和的親筆書信,兩人立即碰頭,商議從本州運輸糧食前往洛陽的事宜。
趙該說道:“公子心懷天下黎民,此次欲憑一己之力補天裂,我們作為下屬,理當竭盡全力地支持他。遼州雖然初創,但地廣人稀,每年的糧食產量卻也不低,這次我打算超額完成公子下達的指標,不知明輝有什么建議?”
鮮于銀毫不遲疑地說道:“理當如此!公子就在鄴城看著我們,遼州雖然地處偏遠,這次卻要好好讓大漢各州瞧瞧咱們是如何做事的。州牧放心,度遼軍舟師一定全力承擔運輸之事,絕對是隨叫隨到,不會chūxiàn半點延誤!”
別駕王烈建議說道:“可派人前往樂浪向公孫度籌糧,值此舉國危急之時,他也該分擔一些才對。”
“對!不能便宜了這廝!除了從樂浪籌糧,還可以從夫余國購買糧食,雖然數量不多,但有多少算多少,我們在這里多努一分力,受災的地方或許就會少死一些人。”(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