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幫爹當軍閥 第四七四章 心懷天下
鄴城,驃騎將軍府,田疇面帶憂色地向劉和匯報了最近各路傳回的消息。劉和聽完,緊鎖眉頭,一語不發,轉身盯著掛在墻壁上的大漢疆域圖。
“子泰,以你的估算,今春各地遭災的人口大概有幾成?”
“保守估計,至少三成。”
“如果不保守估計呢?”
“四成,甚至是更多!”
“嘶——!四成,算下來就是上千萬人啊,這回真的麻煩了。”
“來人,去將袁渙和程秉兩位從事喊來,我要問話!”
劉和口中提到的袁渙,便是當年在進攻徐州時,被俘的那位軍師,后來被盧植點醒,暫時隱姓埋名到了幽州,就在薊城為劉和做事。如今袁術已成冢中枯骨,袁渙對外恢復了身份,成為將軍府中的一位高級幕僚,專門負責民政方面的事務。
另外一位叫做程秉的,也是盧植在徐州挑選出來的人才,特意送到幽州來接受蔡邕和鄭玄等人的教導,劉和擔心程秉跟著兩位大儒只讀死書成了呆子,便軟磨硬纏地從岳父那里把程秉給要了過來,從此留在身邊做事。
劉和把將軍府搬到鄴城之后,留守薊城的不少人便隨劉和南下到了鄴城,如今劉和的身邊不僅有郭嘉和田疇這兩個臂膀,還有李儒、徐邈、夏侯蘭、陳逸、甄儼、袁渙、程秉這些人輔佐,也算得上人才濟濟,精干高效。
不多時,袁渙和程秉來到劉和的書房。
劉和問袁渙:“幽州去歲儲存的糧食有多少石?”
袁渙回答:“共計一千四百五十七萬石。”
“遼州的糧食儲備有多少?”劉和再問。
“四百二十二萬石。”
“冀州的糧食儲備有多少?”
“五百三十二萬石。”
“遼州初建,糧食儲備少一些倒也說得過去,冀州為何儲備只比遼州多出來一百萬石?”劉和皺眉,有些不解。
程秉在一旁解釋說道:“冀州去歲真正有余糧儲備的只有北部的四郡,南邊的幾個郡當時還在袁紹控制之下,加之振威、振武兩營出州作戰。糧草消耗很大,因此冀州去歲的糧食儲備并不豐富。”
“嗯,你們現在就算一下,能從幽州、遼州和冀州最多抽調出來多少糧食。”
袁渙和程秉立即坐下來,一人手握一支炭筆,埋頭計算起來。炭筆雖然沒有毛筆寫字那么豐潤耐看,但卻勝在簡捷和高效,如今已經成為劉和手下必會的幾項技能,所以袁渙和程秉也是適應了這種硬筆書寫的方式。
趁著兩位幕僚在埋頭計算的時候,劉和仔細回憶后世看到過的一些數據。
“按照后世史學家和農業專家權威的統計分析。大漢在人口鼎盛的時期,每年糧食產量大概有320億斤,平均到每個人的頭上,就是一年500斤口糧。如果按照此時農業勞動生產率計算,約為每個農業勞動力平均年產糧2000斤左右,一個五口之家大約是5000斤。幽州現在的人口大約有580萬,我在幽州興建水利已經有八年,推廣各種新式農具和龍骨腳踏水車也有六年,四處開荒屯田也堅持了七年。這些因素加起來,大大提升了單個勞動力的年產糧食數量,也不知道算下來能提高到幾成……”
就在劉和沉思的時候,袁渙和程秉已經計算完畢。兩人相互替對方檢查一遍,然后交換了自己計算時采取的算法和依據,最終形成了一個都能認同的數字。
“稟告公子,如果按照秋糧收獲為時間節點。那么在此之前,我們一共可以從幽州、遼州和冀州調集出來的糧食數目是八百二十五萬石,如果扣除糧食運輸途中的損耗。最終能夠運到目的地的糧食大概為六百四十萬石左右。”
“你們再算一算,以最低的標準,也就是保證不餓死的情況下,一千萬人在四個半月內需要消耗多少糧食。”
“一個大人一天給糧十二兩,可以保證不餓死。小孩一天給糧減半,為六兩。老人取中間數,給糧九兩……一千萬人中,大人算四成,老人算兩成,孩童算三成……”
袁渙和程秉每人手抓一只算盤,將算子撥得霹靂啪啦直響。
“啟稟公子,如果想要保證千萬人在四個月內不被餓死,那么至少需要提供八百五十萬石粗糧。”
“八百五十萬減去六百四十萬,就是兩百一十萬石的缺口,不好弄啊。”劉和緊縮眉頭,口中喃喃自語。
此時房內的幾人已經明白劉和讓大家計算這些數字的用意了,盡管還差了兩百多萬石糧食,但劉和居然想以幽州、遼州和冀州的余糧拯救整個大漢被饑餓所威脅的千萬黎民!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激動而又瘋狂的想法啊!
袁渙和程秉如果不是曾經親身深入到幽州的鄉下去體驗農村生活,親眼見識過各個村落的公共糧倉里面儲存的那些堆成小山一樣的糧食,他們兩個絕對不敢相信在北方這種被人認為是荒遠貧瘠的地方,劉和居然能埋頭種出這么多的糧食來。
“不行,這兩百多萬石的缺口,必須想辦法補足!你們跟我一起想,今天不想出個辦法來,晚飯就不要吃了。明天還想不出來,明天的飯也不許吃。”
袁渙和程秉對視一眼,露出無可奈何的苦笑。面前這位公子,別的什么都好,既沒有什么架子,也不喜歡搞表面文章,做事情實在,就是有些專斷了一些,說出來的話從不更改,既然他說不許吃飯,那就是連他在一起大家都不能吃飯,誰勸也不行。
兩位從事為了當日的晚飯,還有來日的飯食,開動腦筋飛快地琢磨著。
“有了!如果把幽州和遼州常平倉內的糧食集中到周圍的碼頭,然后用船只運到渤海之中,再轉運到大船上,然后走海路進入黃河,一路逆流運輸到洛陽附近。則可以節省出至少八十萬石的運輸損耗!”袁渙從節流的角度思考,把二百一十萬石的缺口縮小到了一百三十萬石。
“公子,方才我們在統計的時候,并未將邊軍將士們自給自足屯田所得的糧食計算在內。據我所知,這兩年鎮北軍在漁陽屯田成績斐然,白山都尉城和集寧都尉城周邊的戰俘營也種出來不少的糧食,如果從這幾處征調糧食,至少可以補充七十萬石。”程秉小聲說道。
程秉話剛說出口,田疇馬上反對說道:“公子,此事千萬慎重!軍屯和戰俘營收獲的糧食。是為部隊準備的儲備糧,若是動了這些糧食,我們的大軍一年之內都無法發動大規模的戰事。”
田疇之所以要提醒劉和,是因為他知道劉和前段時間就開始謀劃對袁紹用兵的事情,現在袁紹的地盤內發生大饑荒,正是攻打他的有利時機,如果劉和拿出這些軍備糧來救濟外地甚至是并州和關中的饑民,那么不僅會影響到對袁紹的出兵計劃,還等于是變相地替袁紹埋了一個天大的單。
劉和心里明白田疇在擔憂什么。卻堅定地說道:“如今各地百姓每天都在被饑餓所折磨,關中、并州和江淮地區都出現了人吃人的慘事,我決定把所有的軍事行動都無限期的向后順延,直到解決了這場浩劫再說!”
既然劉和主意已定。田疇立即不再反對,反過來幫著他想主意。
“公子,如果推遲軍事行動,我倒是有個節省糧食的辦法。”
“子泰快說!”
“如果只是各地的饑民呆在原地等待我們的救援。就會給我們的運輸造成很大的困難,這其中還涉及到跨境送糧的敏感問題,另外也會消耗很多糧食在運輸的途中。我想的是。如果派人在關中、洛陽、并州和冀州的主要交通要道上開設救濟點,然后組織受災的饑民順著這些救濟點向我們的產量區靠近,這樣饑民就可以一邊吃著救濟糧食,一邊向北方移動,如此一來便可以節省出不少的糧食,而且就算到了最后還有一些缺口,還可以通過向幽州各地的大戶募集糧食來解決。”
“此策甚好!”劉和不由得稱贊道。
當初幽、并、冀三州遭受百年罕見的旱災和蝗災雙重災害的時候,劉和幾乎想盡了所有辦法,終于使幽州和冀州的百姓渡過了難關,不過當時這兩州的百姓在災荒到來之后,可不是整日無事可做,躺著等候官府的救濟,他們被全部發動起來參與到了農田水利設施、公共衛生設施、道路交通、集鎮城池等建設當中,就連小孩子都在滿野地里面剜野菜,抓鼠蛇和蝗蟲……
這次劉和是要對外州受災的饑民出手救濟,這些饑民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吃點吊命的東西,然后朝著有糧食的地方移動,他們不可能呆在原地進行勞動,更不會以工代賑,所以田疇想出來的這個在運動中減少糧食運輸消耗的辦法,便是最佳方案。
而且,田疇還有一點沒有明說,那就是這些饑民朝著幽州和冀州移動,等到災害過去之后,至少有一半人可能會留在北方,而越是靠近幽州產量區的饑民,只能是那些走得快的青壯之人,而許多老人和孩童未必能夠走到幽州。上百萬的青壯涌入幽州和冀州,就是一筆巨大的隱形財富,絕對可以抵消掉劉和為此而獻出的糧食。
大的方向定下來后,具體如何執行還要涉及到州、郡、縣、鄉、村各級官府組織,其中的任務量將會十分巨大,劉和不需要事事過問,只要給州郡兩級政務官員和各軍統領下達指令,這些人自然會按照他的要求去抓具體的落實。
劉和這邊迅速部署下去,三天之后,李嚴從洛陽發來的求援急報抵達鄴城,劉和立即揮毫給劉虞回復:父親勿憂,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