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游大唐之貞元記事 卷三第九十五章 <上 >
第九十五章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桃花,又見桃花。崇唐觀不愧為大唐皇家供奉觀宇,也不知自何處尋來這許多海外蕃邦異種,雖長安已是七月天氣,觀中卻仍有無數紅玉、綻放(注:紅玉乃桃花之雅稱),雖則花瓣小了許多,也遠不及當令之時那般曼妙明艷,卻也別是一番美景!又因桃木本是道家辟邪降妖之名品,是以觀中更是廣為植種,一時倒也蔚為大觀,煞是喜人。
頂著一身暑熱之氣往崇唐觀拜謁師尊而來的崔破,一入了觀后桃林,頓時煩熱之氣為之一消,再見到眼前這妖嬈爛漫的景色,便是因昨夜睡眠不好而倍顯委靡的精神亦是為之一震。
絲毫不出意外,當崔破踏進這久已不入其門的崇唐觀時,第一個見到的依然是那個“什么都像,就是不像道士”的小師侄道虛。只看他那依舊是嬉皮笑臉迎上的憊賴樣,似乎當日于晉州為佛門法性追殺的經歷竟是于之毫無影響一般,只讓暗自留心窺探的崔翰林詫異不已。
雖則心下疑惑,崔破面上卻是不露半點聲色的哈哈一笑,調侃道:“小師侄,久不相見,今見你是愈發清氣流轉,想必是近來修道大有進境嘍!如此可喜可賀之事,你不請師叔去飲得幾盞三勒漿,又如何能說的過去?”
“師叔,只要這件事你老人家答應了我,這孝敬師叔的事兒,師侄立即就辦!”這素來纏人騙酒吃的道虛一旦整出這副慷慨激昂的樣子,反倒是讓本為玩笑而言的崔破大吃了一驚。
略一沉吟,稍稍正了正容色的崔破微微一笑問道:“噢!你這方外之人,又是這等皇家觀宇的在籍道士,說起來可是歸屬宗正寺管轄的天子遠親,又有什么事需要師叔這窮翰林幫忙的?”原來,自玄宗登基。盡改則天武后朝崇佛之風,大力提升道教地位,不僅重申天下三教,當以道一、儒二、釋三之高下排列,后更明發詔令,將道門方士盡皆劃歸于主理皇族事物地宗正寺管轄,以示本家之意。也正是緣自于此,翰林大人因有此話。
“小師叔。您這兒也莫要推辭,師侄相求的只是小事一樁,您定然是做得了主的。”一句話說完,這憊賴道士已是滿臉諂媚笑意的上前,附耳小聲道:“師侄有一個方外好友,也是依仗唱曲謀生,現在想請師叔成全,讓她能于輕歌曼舞樓去露上一面!如此師侄就不勝感激了!”
一聽這話,崔破頓時想起初來長安之時的情景,也自然知道了道虛的那點兒花狐哨心思。現如今這滿長安的歌舞伎們誰不夢寐以求的。
能于輕歌曼舞樓中表演?那可是天子賜匾、翰林填詞地所在!一旦能于此處登臺獻技。自然一夜之間即能名冠京華、財源滾滾了。
只因此樓創辦一來,崔破再三強調非業內名家不得登臺,以保精妙。是以除了平康坊才艷第一的關盼盼及琵琶國手康昆侖外。所有獻藝之人皆是宮中梨園教坊或太晟府及翰苑出身,鮮有例外。倒也難得道虛能想出這樣一個主意。
“稍后你拿了我的名刺前往輕歌曼舞樓找曹樓主,且請他審核爾之‘好友,的歌藝,若真個能上,曹樓主自會安排,若是技藝不精,那師叔也只能是愛莫能助了。”聞知其中緣由后,崔破也不欲駁他的面子,因如此說道。這曹善才樓主本是其中大大的方家,若此女歌藝真個能入他法耳。那即便登臺唱奏,想必也不會砸了輕歌曼舞樓的招牌。
打發走喜形于色的道虛后,崔破更不耽擱,循路向師尊獨居的小院而去。
遠遠的不及靠近,就見小院中那株年輪老大、虬曲盤結地桃樹花開正艷地笑傲群芳,其間更有數枝不甘寂寞的出墻而來,分外惹人。
輕輕推開院門,古拙的“吱呀”聲僅得半響,便驀然頓住。而崔破那剛剛跨出一半地腳步也就此再也邁不下去,在他的眼中,此刻出現的唯有那一個身著白衣,默默佇立于桃花樹下的少女。
一頭烏發挽做雅致的朝云近香髻,更身著連枝花樣繡羅禱的女子,較之前次相見,明顯消瘦了許多,那窈窕身影中透出的絲絲氣息,也再不是當日那個苦苦于桃花樹后等候表哥經過的“小洋娃娃”了,不知名的憂傷與寂寞為這昔日明艷的少女更增添了許多薄怨輕愁,縱然只是遠遠地注目背影,崔破也自能感覺到一股濃濃的哀婉絲絲縷縷而來。
這樹下的少女似癡迷了一般,便是連院門輕響也不曾聽聞,顧自凝視著那于風中盤旋舞動的瓣瓣落花,一雙欺霜賽玉的纖纖玉手更悄然伸出一指,徒勞的想要拈住那墜落的精靈,口中更輕輕哼唱著一支近來長安頗為流行的小調: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山間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思容,你……可還好嗎!”似是短短一瞬,又似是相隔許久,終于,崔破輕輕喚出了這個本不陌生的名字。
依然是那張精致絕倫地俏臉,依然是那兩道“青黛點眉眉細長”的垂珠眉,額間依然仍有那一點嫣紅的月形花子。思容聞聲輕輕轉過頭來,似經幾世輪回,她又見到了那雙無數次于夢中出現的亮亮的眼,就在這一刻,那顆久歷冰霜的心也似這流火的七月一般,似要噴出滿腔的熾熱來。
靜靜的看著這雙渴盼已久的眸子,越看,思容直感覺自己愈來愈小也愈來愈低,小到了盡頭,也低到了塵埃里,但是,那一顆心兒卻于塵埃中開出花來。
再一次產生同樣的感覺,思容很為自己羞澀了,隨即,便是無窮無際的委屈涌上心頭:“嬌妻美眷、加官進爵,他又可曾知道我所受的苦楚?但凡是有一份情意,又豈能真個兒如此!”
“葉真人出門訪客去了,短時之內恐難轉回,尊客若要拜謁,俯請異日再來!”顫抖著說完這句話后,思容轉身便向內房行去,只是,又有誰曾留意住那一滴伴隨著桃花落下的晶瑩淚水……
這中間自然又是一番糾纏、一番眼淚、一番抱怨、一番呢喃,更兼一番溫情款款的撫慰,當崔破假意離去騙開那扇緊閉的房門后,便如同一對意氣之爭的小兒女般,這一切都是自然的上演,直花費了約個多時辰的功夫,當崔翰林走出崇唐觀小院時,身后又傳來了那一聲甜甜“表哥”的呼喚聲。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其實對于思容這位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崔破一直顧忌的便是她那特殊的身份,畢竟她是曾經與崔凌定過婚約,后更曾因此離家出逃,倘若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對于號為世家第一的博陵崔氏來說,這是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的,現在,既然族長崔佑甫已知其事,并隱隱有鼓勵之意,這心結也就自然開解,而余下諸事也自然便是水到渠成了。
當滿心輕松的崔破回歸府上時,見到的依然是一片忙碌景象,一干家人們自然是在忙碌的收拾昨日大宴賓客留下的狼籍,而三位夫人也是在菁若的帶領下分檢禮品,各自歸類。
湊上去手忙腳亂的幫了幫忙,孰知結果卻是越幫越忙,崔破遂也息了這個心思,在菁若三人的笑聲中,尋往較為僻靜的后花園中所在。
七月時節,最是百花繁盛之時,悠悠閑閑的看過走過,正當崔破欲往前方洗心亭中小憩時,卻見亭中早有一人持盞而坐,好不悠閑。
“噢!李先生也是不堪煩擾,來此暫避的嗎?偷的浮生半日閑,先生實是與我心有戚戚焉哪!”口中如此說話,崔破已是上的亭來。
李伯元聞言卻是并不答話,只微微一笑后,便伸手揖客,直待崔破坐定,他方才將盞中清茗一飲而盡后。緩緩笑道:“我本就是湖海間一閑散人,要得閑,那里更需要去偷?倒是公子,我近來是愈發看不懂了?”
其時,崔破正游目四顧,驀然聽聞如此言語,不免詫異,乃回身道:“先生何出此言?”
“自汴州以還。公子日日坐鎮翰苑,后更營造出一個輕歌曼舞樓來。我觀公子雖日日忙碌面有疲乏之色,然則心下實是極為愉悅。其余諸事竟是少有問津,便連某自庫房連連支領大宗銀錢也是半句不曾問及用途,這豈非令人驚詫?”一言至此,不待崔破接話,李伯元續又說道:“此固然是公子信我、重我;然則余觀公子當日晉州初上任時,是何等的殺伐決斷!而后于使吐蕃、諫新政、平汴州事上,又是何等果敢仁勇?這前后兩者相較,某實在是愈發的不懂了。因有此問。還望公子有以教我?”
承著李伯元灼灼注視的目光,心下也是五味雜稱的崔破沉吟良久,方才長嘆一口氣道:“實不瞞先生。身為大唐子民,眼見不過短短數十年前的極盛之世轉眼冰消,徒落得藩鎮跋扈、百姓流離,又豈能心中無恨?當日我往晉州赴任武職,實是諸事因緣交纏之結果。而后使吐蕃、入朝堂,直至兵出汴州,除自保之外,更多地倒是懷著一份力圖振作心思,只渴盼著能何日重現那萬國來朝的輝煌極盛之世,縱歷百折千磨。此志斷不敢忘!”緩緩言至此處,語聲實已是斬釘截鐵,看向李伯元的那雙眸子中也是更有無比堅定之意,直讓人生不出半點疑慮之心。
如此頓了片刻,適才還是慷慨激昂的崔破卻是更作一個苦澀的淺笑后道:“不瞞先生,倘若有幸能得生于貞觀之世,我是斷然不會入仕的。其實,若依本性而言,我雖是儒門世家出身。然則實是更近道家自然一脈。奉母守家,悠游林下,興致來時乃漫游山川交結諸友、興致盡時便簫歌相伴詩酒自娛。如此縱情任性,方真個是南華真人所言的‘人生大逍遙’之境,倘若能得如此,又何啻于陸地神仙!”言語之間,翰林大人的語聲固然是越來越低,便是連語調也愈發朦朧起來,這一刻,剛過弱冠之年地崔大人竟似完全沉入了自己構建的迷夢之中。
李伯元一生多歷山川,經見的人物也不知凡己,似這等話直聽的耳朵也膩了,其時之官員,多的是高官顯爵做著,口中渴慕林泉說著,以彰顯其品行高潔之意,又何曾見過似崔破這般以如此大有為之年即生出這等心思的?
在確定眼前這位翰林承旨大人不是假撇清之后,身懷縱橫之才的李伯元真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當日他正是聽聞崔破晉州所為,又感他家世優越,有諸般借力之資,方才自請上門入幕,想著一展才華的同時,能借助此人一雪昔日回鶻毀家滅族之仇。似他這等人物,是斷然不怕輔佐之人有野心的,反而野心愈大,可予其施展的空間自然也就愈多。但是一旦真個碰上這種年不過二十,就常有“山林之態”的主子,也由不得他不愕然長嘆了。
似李伯元這等高才,于春秋戰國間的“士”之觀念已是深入骨髓,彼等向不輕易擇主,然則一旦選定更少有叛離,更遑論崔破對之實是歷以國士待之。
也自沉吟許久,這李伯元更盡盞茶后,才開言道:“公子雖有王摩詰之志,卻是學不得其行的!我料數月之間待江南四鎮徹底平靜之后,公子便會分司地方,現下還是好生準備,預留地步才是!”
“噢!先生何出此言?”聞聽這句話,崔破當即又想起昨日李適那句:“即已帶上了‘遠游冠’,崔卿可有遠游之志乎?”兩相印證,忙急聲問道。
“自公子平定汴州、張鎰遠謫,朝中形勢多有變化,就連首輔常袞也是全斂鋒芒,其他官吏又如何會不識眼色!崔相公今日說話分量是愈發地重了,而楊尚書府前更是門庭若市,當此之時,公子這‘崔黨’嫡系外放地方,便是陛下給朝堂‘降溫’的最好手段!此一也;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個‘錢’字!”侃侃言說至此,李伯元見崔破正凝神而聽,遂一笑續道:“雖得益于兩稅法之推行。朝廷財政漸有好轉,然則當此之時,朝廷最缺的還是一個錢字,今上是個不肯芶且的,也不知早立下了多少雄心壯志要去做,然則這稍一動彈,也得先有銀子墊底兒才成!安撫江南四鎮要錢,繼續推行撤并地方節度要錢。等公子呈送的《請行募兵制折子全面推行更是要潑水一般的使錢,另外還要為異日平定四鎮預先準備錢糧,再有地方旱謗賑濟等等,這個個都是無底洞!然則錢從何而來?天子即有太宗之志,登基之初那是斷然不肯加賦的,如此算來算去,也就只有一個大宗地來錢路子了,這就是公子的《請行海稅及海外貿易之事表了。”
這一番分析直說地崔破心下嘆服不已,見他住口不言,忙急又催促道:“此言甚是有理。還請先生續言之。”
“誰讓公子開口就是四百萬。這可是抵得上大歷年間國庫一歲的收入了!偏偏此事前所未行,誰也不知道其中的具體章程,說不得也只好由公子這始作俑者親往推行才是了。畢竟公子更有屢建奇功的聲名在外!三則。當前朝中無事,公子所言的‘鎮之以靜、緩積國力,之策在撤并地方節度完全功成之前,當無變化,放公子外任,正當其時也!當然,天子也未嘗沒有保全公子,以免結黨太深的考量。有此四點,公子想不走恐怕也是不行了。”
聽這一番話到此,再合著李適昨日所言,崔破心下已無懷疑。聽說能有這等機會,去大力整頓開拓聞名千古地“海上絲綢之路”他也是一陣大為興奮,乃自言道:“任職地方我倒是并無意見,只是卻不知此番又要譴往何地了?”
“這又有何難?欲行海稅及大行海外貿易,我大唐境內卻是只有兩個地方好去,一是淮南道揚州,天下久已盛傳揚一益二,此地海貨貿易繁盛。又入海極便,實為一佳地。然則我朝大多海外蕃商多聚集于廣州府,加之公子品級太低,斷無一次擢拔兩品六階的道理,所以發往揚州府是斷不可能了。”
“那又更有何地?”聞聽此話,崔破心下實已有了計較,遂再問李伯元以為應證。
“舍揚州,那便只有嶺南道廣州了,此府地形便利,專辟蕃坊,常年居者有十余萬蕃客,實為我大唐海外貿易的根本所在。更兼此地僻處天涯海角,多為貶官去所,似公子這般常差派往,依慣例都需擢拔使用,以為撫慰。公子方今五品,略一擢拔為四品廣州刺史,倒也是水到渠成,是以某若所料不差,此番除官定然是從四品廣州刺史無疑。如今公子手上諸事繁雜,還宜早做謀劃才是!”
略等了片刻,見崔破只是無言沉思,李伯元知他定然是在思慮諸般后續安排之事,是以也不打擾,顧自再飲一盞茶后,施施然去了。
“公子……”一聲遠遠而至地呼喊驚醒了正自沉思中的崔破,只聽這聲音,他已知定然是那耍活寶的滌詩無疑,遂沉下臉色、緩緩行至道:“叫什么?一點規矩沒有!”
自從當日滌詩于輕歌曼舞樓中出乖露丑之后,崔破便對他愈發嚴厲,再也沒有個好臉色,好在此子素來臉厚,倒也不以為意,是故此時猶能面色如常道:“郭四叔自徽州趕回了,現正在前院正堂等候公子。”
這郭四便是當日隨善制墨的奚尚往赴徽州的八衛之一,此時聽他急急趕回,崔破立知必是佳音傳回,也無多話,當即領先便向前行。直讓滌詩一陣好趕。
“守勇,徽州距此千里迢迢,此番真個是辛苦你了。”剛入正堂,崔破便向凳上端坐的八衛老四郭守勇一笑道,絕口不提制墨事。
“多承孫姑爺關心了!”起身謝禮后,素拙言辭的郭護衛也別無多話,徑直自懷內掏出一錠墨及一管筆遞上。
崔破先顧不得那毫筆,只向那墨錠看去,只見這名傳千古地奚家墨果然不同凡響,觀之光澤美色,觸手更覺堅固如玉。入鼻處不僅沒有半分時下用墨地異樣味道,反是一股淡淡的幽香不絕傳之,端的是墨中珍品。
“此墨以松煙為主料,中間雜配有珍珠粉、玉屑、龍腦,隨后更以生漆調和。于調制上最重杵墨。每劑制成則需搗十萬杵以上,是以此墨能得入水三年不壞,更兼配有香料藥材,是以微有異香,一旦研開書寫,更是芳濃。另以此墨書卷,可保字卷不為蟲蛀,這其中種種妙處。實難以盡述。”這卻是郭守勇在一般為之紹介。
后世崔破曾于游歷故宮博物院時見過這奚家“廷硅墨”乃當年清乾隆帝愛重之物,因其絕為珍物,是以不忍使用,只做案頭把玩。唯其如此方得以傳于當世。自晚唐以下歷千年光陰,雖面上封漆剝落,然則墨色如新,實為墨中至寶了。此時聽郭守勇的紹介與后世所書一致,崔大人以知此乃真品無疑了。
按捺下心頭喜意,崔破復又看向那管毫筆。乍看去并無異樣。復一迎光凝神觀之,才見此筆赫然竟呈紫色,而其筆鋒更是健銳。全無時下用筆的渾圓模樣。
越看越是蹊蹺,心頭一動之間,崔破已是疾問出聲道:“此豈非諸葛高的‘無心卓散筆’?”原來,當此之時,書家所用多是渾圓筆型,落于卷上難免便是“圓熟少鋒、書肖無力”之弊,后有一代神匠宣城諸葛高,取人發、雜青羊毛及山中老兔毫另辟匠作之法,成就了這盡革舊弊的“無心卓散筆”此筆一出。當即風靡天下,隨即成為皇家貢物,更有名詩人作詩記曰:
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江南石上生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為筆,千毛萬毛選一毫,毫雖輕,功甚重。管勒工名充歲貢,臣兮臣兮勿輕用!
“千毛萬毛選一毫”由以上之詩,可知此筆之珍貴了。
“‘無心卓散筆’?這個倒是不曾聽說,只是這制筆人的確名為諸葛高,宣城人氏,他本為奚尚摯友,又是個沒家眷的漢子,后此人尋訪奚尚時,我觀他手腳麻利、亦頗通制墨之事,也就請他過來幫著制墨。此筆便是此次動身時,他一定要我帶上交予公子一同驗看的。”
說道這里,崔破方始想起當日那奚尚之所以不告離京,要往看徽州松樹,便正是聽了這諸葛高的鼓動,只是他當時不曾留意罷了,好在如此匠作大家并不曾真個流失,否則豈不要悔死!
執著這一筆一墨,崔破大有成就感的同時,似乎看到一家家“連鎖店”漸次開張,隨后便是大把的銀錢滾滾而來,只讓這個素來依靠菁若娘家作財力支持地翰林大人長長舒出一口氣去。輕輕收好二物,方才和顏說道:“遠行辛苦,且先行安歇數日,關于此事后續,異日我自有交代,說不得還要勞煩守勇了!”
隨后的日子,崔破于暗中自做謀劃的同時,其日常行為卻是盡復舊觀,每日先是到棲鳳閣中點卯應到后,如無別事,便當即再往翰苑監督諸人編校叢書事。每隔三日,崔大人也必至歸義坊京中作坊一行,以為督工驗收事,好在歷經半年時光,崔破當日所立章程于諸作場已成定法,一干工匠們各司其職而行,倒也無須他再過多前來耗時費神。
借住于崇唐觀中的思容固然是對崔破已盡復舊日模樣,而江南四道在歷時大半載后,也日趨平靜。日子便這樣水一般的在平淡中流逝而去,眼見又是一年雪花紛飛而下,大唐貞元元年就此緩緩走進了歷史……
(第三卷終)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