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604章:于國,武重于文
儒家有一句話叫“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可他們只是將人們對成為官員的渴望用文字表達出來。
實際上,自古以來有才能的人總是希望能夠得到統治者的賞識,那么就造成一種現象,無論是學什么都想要參與到國家的治理階層之中。
真的不單單是儒家才希望緊緊背治者的大腿,論節操最低實際上是法家。
說法家在統治者面前沒有節操并不是貶義詞,律法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證統治者的利益,大體來說律法被創造出來就是用來限制別人,可在限制的過程中能夠使社會存在次序。
統治者就是領頭羊,而有一種很著名的“領頭羊的效應”,也就是說只有一名“至高者”其實有利于社會穩定。所以任何國家都只有一名最高領導人,而不是多個。
要說律法對權貴無用,那是歷朝歷代……永遠都會存在的現象,可律法的存在還是保證了普通人的利益,沒有律法的存在普通人其實才會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一個國家的法律再是虛設,絕對要比完全沒有法律好上很多。
劉彥當然渴望推廣教育,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正視,那就是不能只用來教育人們讀書之后去做官,教育理應是方方面面,做到用于生活。
學習知識要的方法有許多,可以是精神領域的洗禮,儒家最為擅長的就是這一點,按照現代的歸類來講,儒家作為哲學是很強大的學問,用來在道德和思想上的熏陶也是極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哲學家千萬別去當官。
目前的儒家并不是魯派獨大,幾個學派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儒生也還不像明代不識五谷。
現在的儒生,包括魯儒對禮、樂、射、御、書、數是每樣都要抓、每樣都要硬,要認真算起來的話,儒生在現如今真的是當之無愧的精英階層。而儒家的君子六藝,其實是從周室為官的基本要求中繼承過來。
周王朝是一個分封的國家,那個時候的國家的周邊環境并不安全,能夠為官的基本要求就一定要是貴族(或子嗣),也就是先看血統再擇才能。
貴族是自人聚居之后就存在的階層,早期就是那些帶領族群進行開拓的階層,像是三皇五帝就是類似的階層。一直是到周室東遷之前,貴族絕對不是貶義的存在,他們的社會地位是來自于保護民眾,為族裔開拓更多的生存空間,責任所帶來的就是有的耕,比如社會地位或是生活質量。
每一個階層都會有屬于自己的腐化過程,一直是持續到根據血緣關系來繼承先輩的權柄成為規則,光靠“我爹是誰”就能得到不屬于自己努力的東西,就為權力的腐化埋下伏筆。
每一代的開拓者總是顯得睿智和能干,他們屬于“開拓型”的那一群人。開拓型的貴族并不能是什么都不懂的蠢貨,本身也要有足夠的武戀,那么怎么來培養就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事項。
周禮.保氏中明確指出了培養精英的方法和方式,既是“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這個就是所說的“通五經和貫六藝”中的“六藝”。
在周室想要做官,任何官員都需要進行考核,還是那種多少年就有一次的考核,考核的內容就是六藝,并需要六藝樣樣精通,但絕對不能是什么都不懂,還區分出差勁、合格、優異的幾個等級。
像是很多朝代那樣,一個王朝的衰敗總是從內部開始,周室的衰敗就是從考核官員上面開始。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有幾代君王的荒唐(比如烽火戲諸侯的那位),也有東遷之后周室王族的實力損失。
中央壓不住地方,實力上不足以震懾封臣,主弱臣強的后果就是諸侯不將周王族當回事,那么就是周王室想要繼續執行官員考核,那些諸侯再接受來自中央的罷免和重新任命嗎?
一直是到孔子創建儒家,那已經是到了“禮崩樂壞”的年代。所謂的“禮崩樂壞”含義挺多,首先指的就是周王室無法再驅使諸侯,周王室也無法對諸侯任免官職有任何話語權,很多傳統逐漸被瓦解,其中就包括對官員的考核這一項。
到春秋時期,六藝逐漸演變成為貴族家庭用來教育后代的核心內容。孔子要求儒生必須學習六藝,實際上是將希望用培養貴族的方式來培養儒生,他的這個做法被當時的貴族所排斥,更沒少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嘲笑。
“若是真要推廣教育,無需人人‘六藝’皆精。”劉彥從不覺得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全才:“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天賦,更專精于什么,那就往那個方向著重培養。光是學習六藝亦是不足,知識來自生活,也應該用于生活。”
“是啊,善于打戰的人,只要識字,看得懂兵書,不需要能夠對詩和賦貫通,亦不需要能夠作詩、唱賦。”呂議只知道自己的建議有戲就行,一副難掩其興奮的模樣。他只要劉彥不反悔,那劉彥說什么都是對的,也就不斷點著頭,說道:“不光要學,還要會用,知行合一乃是基礎。”
紀昌眼睛一亮,重重地點頭:“是該知行合一。”
劉彥怎么覺得“知行合一”這個詞有點熟?努力想了一嗅,才算是回憶過來。
知行合一,是指客體順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與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來吞并行,認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來吞并知,認為行便是知。這個是由有明一朝的思想家王守仁所提出來的。即謂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其實很是諷刺啊明一朝,讀書人為了科舉苦心專研八股文。而八股文除了能讓讀書人中舉之外,其實一點能夠用于生活中的技能都沒有。要說歷代讀書人那一代最符合米蟲這一特性,除明朝和“我大清”的讀書人再無其他,也就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這個說法。
很多人提出的觀點和理論,其實是歷代先賢早就有相關的論點,差別就是那些先賢沒有系統化地進行歸納和寫出來(可能也是遺失了),王守仁在明朝那種社會環境中提出“知行合一”,估計是看到了讀書人除了讀書什么玩意都不會,生出了憂患意識。
然而,事實證明在有明一代提“知行合一”就是一件諷刺的事情。讀書人之所以讀書,那是:老子們讀書和專研八股文只是為了中舉。中舉之后老子們什么都不會也沒有關系,有了免納稅納賦的權廉后,有的是人眼巴巴成為老子們的佃戶,老子們吃、喝、度、用有的是人奉獻,并且老子們還能做官。到了該享福的時候,老子們還辛辛苦苦去學其他東西,不是純粹找罪受又是什么。
劉彥剛剛還在思考推廣教育之后的社會變革,不管是兩宋還是有明一朝,要是推廣教育會變成類似的情況,那不推廣也罷。還沒有等他將自己的憂慮放大,呂議放出了“知行合一”的大招。
讀書不是什么壞事,然而不怕壞人有多壞,怕的是壞人有文化,壞人不一定非得是窮兇極惡,最郁悶也是最惡劣的是,壞人并不覺得自己是在做壞事,相反是認為自己在干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以兩宋的那些讀書人行為最為突出。
當然了,兩宋是因為經歷過五代十國。而五代十國就是一個武將到處肆虐的時代,兩宋只不過是干得太過矯枉過正。
宋朝的讀書人,他們為了自己的權力可是什么都干得出來,包括讓軍隊在國戰中失敗,然后出吃歲貢的方式服軟,并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說什么花點錢財保證安寧,全然不顧那樣的行為對于國家軍民士氣是何等的打擊。劉彥看模樣是在注視交換意見的紀昌和呂議,可眼眸實際上并沒有焦距:絕對不要寫讀書人的無恥程度……,當然也不能相信武將有多少節操……
總的來說,一個國家要是武將失去控制,造成的危害的確是非常嚴重,勢必讓國家陷入連連的割據內戰,壞處當然是非常明顯。
武將的危害很鮮明,文人影響到的卻不單單是一朝一代。文人壞起來,造成一個國家的滅亡并不是最嚴重的,影響到的將是一個民族的后續,由文人來創造的思想和文化會一直傳續下去,要是思想和文化錯誤對子孫后代可謂遺禍無窮。
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間的繁華……這不是歌詞,是兩宋之前大多數讀書人真正在做的事情,像是很忙的李白,他出生于遙遠的西北邊疆,一生卻是幾乎踏遍了唐帝國有名的各處山川,足跡所過之處還大多數留下了傳于后世的篇章。
要是對詩、詞、歌、賦有研究,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情況,那就是國家越是強大和強盛時期,當代的作品就會越帶著一種豪邁以及意氣風發;若是國家虛弱,昂或是沒有進犬心,當代的作品就會呈現出一種靡靡之意。
看一個國家或是民族,從文化作品里面可以看清楚脈搏。宋之前的作品大多是昂昂向上的意境,到了宋和以后的朝代則就真的是風花雪月,可以清晰地發現文人越來越沒有進犬心,專注的是怎么享樂。
“一國不可專注一事,大漢武風過于……”呂議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劉彥,幾乎是用冒死的悲壯在說:“武風太過了。”
劉彥的眉頭挑了挑,他剛剛才想到兩宋給民族帶來的影響,不止是文化上面,還有社會的男女之別。
呂議是帶著強烈的期盼,用著幾乎弱不可聞的聲音說:“若是王上能夠勸導學文,那就太好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劉彥很奇異自己竟然能夠記孜真宗趙恒的勵學篇,用著冰冷的目光注視臉色已經開始在發白的呂議沒有吭聲,依然是陷入自己的情緒:東華門唱名者方為好漢……,徹徹底底地打斷了屬于武人的脊梁。那些“好漢”在敵軍來襲時只顧惶恐與逃竄,皇帝被俘純屬活該,帝姬淪為敵人玩物……,可憐汴梁滿城百姓。
“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劉彥在笑,眼神依然冰冷,問呂議:“如何?”
呂議是被劉彥嚇得一個音節都發不出來。
紀昌因為角度的關系沒有看到劉彥眼中的冰冷,第一個反應是霍地站起來,幾乎是吼一樣:“不妥,大大地不妥!”
劉彥眨了一下眼睛,看向紀昌的時候依然是笑瞇瞇的模樣,問:“為何不妥?”
“若王上做此等事,大漢是文風盛行,可……”紀昌說到這里幾乎是用能殺人的目光掃一眼呂議,重新看向劉彥的時候重重地跪下去:“教化自然需要,卻不能如此。胡虜禍亂中原前車之鑒不遠,國家之首重在于兵事,王上啊,大漢寧愿不要教化,也不能沒有可戰之兵啊!”
呂議剛才還只是被劉彥的眼神給嚇住,嚼一嚼劉彥念的那些句子,下一刻是冷汗止不住地往外冒。
只要讀書就什么都能得到,那光去讀書就好了,除了讀書就什么都不用干了。其中又以“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這句殺傷力最大,勢必會讓讀書人變成死讀書的書呆子,不但是國家武風不再,連帶專研實用技能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國可無文人,卻不能沒有武人”紀昌不顧劉彥走過來要扶起,是執著于跪拜勸諫的姿勢:“沒有了武人,再是文風鼎盛,再是舉國富庶,便如待宰之羊羔,不過予敵徒做嫁衣。”
[三五]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