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生活 第二百零一章 常客
辦完開業儀式,好夢公司今年的工作告一段落。
由于《炊事班的故事》中那幾名演員要參加春晚彩排,電視劇的拍攝暫停下來,過了年繼續,只剩下兩三集的內容,不用太趕進度。
忙碌了一年,也需要放放假,緩一緩。
接下來的時間,林子軒推掉了不少飯局,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接送慕姍姍上下班。
早上把慕姍姍送到華國電視臺,然后開車到雙方的父母家里,看看有什么要幫忙的,或者就是坐下來說說話,聊聊天。
自己開公司就是好,不用按時上班,可以自由的支配時間。
有時候他就在華國電視臺待著,坐在下面當一回觀眾,看著春晚的彩排。
他是華國電視臺的常客了,熟人很多,臺領導都認識他,在里面進進出出的也不會有人管,一些節目組的編導甚至會和他談談節目策劃的事情。
慕姍姍在《我在美國的180天》這本書里提到了不少舊事。
像是《方大綜藝》的開播,雖然只有寥寥幾筆,寫的不很詳細,卻讓人看到里面有林子軒的影子,包括《文化訪談》也是林子軒一手策劃。
這讓他在華國電視臺內部小有名氣。
當然,這只是一個原因,還有個原因是因為他畢業于京城廣播學院。
毫不夸張的說,在華國電視臺工作的人員大多都畢業于京城廣播學院,一個是專業對口,還有就是這是國家分配的結果。
電影學院的學生分配到各大電影廠,廣播學院的學生歸廣播系統管理。
在華國電視臺,京城廣播學院畢業的學生組成了一個圈子,他們占據了各個重要的崗位,雖然內部也有矛盾,但總是一致對外。
對林子軒來說,這些人都是校友,很容易混進這個圈子。
這兩年,華國電視臺做出了不少改變。
綜藝類節目越來越豐富,新聞類節目變得鮮活起來,不再那么呆板。
比如早間大型新聞類節目《華國時空》,更為專注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這次找林子軒的人是華國電視臺新聞評論部主任孫玉圣,新聞評論部剛剛成立,在華國電視臺二樓的一個角落里辦公。
《華國時空》正是孫玉圣一手策劃和制作,在1993年5月播出,受到觀眾的歡迎。
他們想要推出一檔新聞類訪談節目,類似于慕姍姍主持的《文化訪談》,深度解析和評論當下社會上發生的新聞熱點。
由于林子軒提出了《文化訪談》這個創意,就被孫玉圣找過來問問意見。
慕姍姍的《文化訪談》雖然也緊跟時代潮流,不過時效性不強,偏重于事件后面的故事。
“我覺得這個節目不能采用《文化訪談》的模式,新聞講究時效性,要用最快的速度反映社會問題,針對性更強,不要光是在演播室采訪,還要有現場記者的采訪,進行互動。”林子軒說著自己的意見,“新聞媒體要起到輿論監督的作用,不能光說好話,更要揭露社會上不良的一面。”
“這當然,我們做這檔節目就是要進行輿論監督,為老百姓說話。”孫玉圣沉聲道。
這檔節目叫做《熱點訪談》。
林子軒離開新聞評論部,返回春晚彩排現場,此時離除夕夜還剩下三天時間。
在候場區,他看到一個女孩正準備登場彩排,這女孩他認識,是一位挺有名的歌星,叫做王靖紋,或者叫王霏。
王霏是京城人,后來隨父母移居到香江,在香江唱歌出了名。
這一年的王霏很紅,紅到她自己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