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風流 第六百章 不破不立
宋楠忽然明白了一個曾經想過多次的問題,明明大明朝土地珍貴,人多地少,為何百姓們還死活拘泥于耕種土地,而不去想辦法行商致富,恐怕原因之一就是這種嚴格的地域戶籍制度限制了他們的自由,讓外出自由經商困難重重。(頂—點)..
本朝有名的商幫都是拘于本地,很少進行異.地的經營,嚴重限制了商家的規模和影響;話句話說,即便有的巨商大賈累積了巨額的財富,這些金銀財寶也很少用于它途,除了在原籍置辦產業之外,并不能投資異.地,帶動經濟,讓整個大明朝隨之受益。
眾商人們提出的問題宋楠無法解答,宋楠只得款待了他們之后送他們出府,宋楠明白,若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么這白紙坊的房產開發將會一敗涂地,自己和朱鳳桐的幾百萬兩銀子將血本無歸。
客人走了之后,朱鳳桐靜靜看著宋楠道:“此事我原該提醒你的,只是我以為你必是有了對策,所以才沒說出來;你也不必著急,也許會有解決的辦法;商幫東家們三日后才離去,在此之前看看有沒有轉機。即便是無法解決,也不過是虧了銀子罷了,就當買個教訓。”
宋楠搖頭道:“那可不成,我豈能讓那些家伙們看笑話,他們禁止本地商賈買我的商鋪,不就是為了看到我限于窘境么?再說此事看似只關系我的利益,但其實對整個大明的商賈都是一種限制,本來我對朝廷政務不愿多摻合,但這一次我須得進宮去跟皇上談一談此事。”
朱鳳桐道:“你打算怎么辦?”
宋楠沉聲道:“打破這種不合理的規矩,于公于私都是有利的。”
朱鳳桐驚訝的道:“這怎么可能辦到?”
宋楠微微一笑道:“你莫擔心,事在人為,麻煩你去挽留東家們幾日,帶他們去游玩北京城,其他的事情交給我。”
正月十四早朝之上,昏昏欲睡的正德瞇著眼聽著一項項奏議似睡非睡,皇上精神不佳,殿中不少大臣也是站著打瞌睡,年假之后的早朝大多是這個情形,大家過了個腦滿腸肥的新年,都倦怠了不少,再加上明日又是上元節,更是心不在焉。
從正月初七日開始,連續數日的朝會內容都是內外廷各衙門各部的工作總結,這幾乎是正德朝的慣例,年后到上元節的這幾日朝會就像是去年的工作報告,所以這幾日的朝會既無趣又冗長,讓人提不起精神來。
好不容易六部官員都奏議完畢,不少事不關己的官員也已經小寐了一覺,就等著皇上發話退朝了。正德也是美.美的打了個阿欠,慵懶的欠欠身子,打算起身退朝,正在此時,宋楠走出群臣之列來到階下行禮。
“宋楠,你有奏議么?”正德揉著干澀的眼睛問道。
宋楠道:“啟奏皇上,臣有一本上奏。”
“哦,說吧。”正德重新坐在龍椅上,無聊的撥弄著扶手上鑲嵌的一只羊脂龍眼寶石。
“皇上,剛才臣聽了戶部通報的去年財稅收入的奏報,去歲我大明財稅收入一千七百萬兩,較之前年多了近四百萬兩,可見內閣的政策是很有成效的。”
“那還用你說?難不成楊首輔還會做無用之事不成?”有人小聲嘀咕道。
宋楠無視嘲諷,繼續道:“然而,即便是財稅增長可觀,去歲朝廷的支出高達兩千三百萬兩,財稅虧空高達六百萬兩,這六百萬兩全部出自國庫結余之中,加上前幾年的虧空銀兩,恐怕國庫已經空了吧;咱們老是這么吃老本,也不是個事啊。”
群臣嘩然,宋楠說這些豈不是會讓皇上心中不悅?誠然,這幾年每年都在吃先皇儲備下來的國庫老本,但這些事大家只在心里說說罷了,這么直接的提出來,這宋楠也不知是不是傻了。
正德舔了舔嘴唇道:“宋楠,你說的這些朕都知道,朝廷上下已經在盡力解決此事,你不也看到了么?內閣出臺各項政策增加稅收,去年便多了六百萬的收入,假以時日,必回彌補虧空的。”
宋楠沉聲道:“皇上,這些事本非臣的職責之類的事,但身為大明之臣,參政議政也是分當所為,臣非覺得內閣的政策固然有效,但考慮尚且不周;這種增長不足彌補消耗,據臣所知,光是山東諸府的重建賑濟,便足以消耗掉以后兩年的全部財稅收入,長此以往,國庫虧空殆盡,一旦有戰事發生,那便糟糕之極了。”
宋楠說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國庫沒有儲備,寅吃卯糧的話,如果邊鎮韃子進攻或者是境內再來一次劉六劉七那般的大起義,朝廷將無錢糧派兵鎮壓應戰,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不過宋楠的擔憂也不是什么先見之明,朝上群臣人人知道這一點,只是苦于無法解決此事,說了又能如何?
正德有些煩躁,他不愿意聽到這些話,宋楠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過去一年大臣們關于此事的奏議不下百次,可正德又能有什么辦法?該花的銀子還是要花,該賑濟該重建的事情還是要做,否則民心不穩會造成惡性循環。
去年山東府微山湖一帶便已經有無家可歸的流民嘯聚成匪,這些都是警示。若是別人說出這些話來,正德早已黑臉訓斥了,但宋楠說出來,正德只是不予答復,事實上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宋大人,你說的這些,朝廷上下官員都深悉此點,倒也不用宋大人來重復;外廷已經積極制定應對之策,數年之內當有改觀,急是急不得的。”楊廷和隱隱感覺到宋楠說這些話是對內閣的一種變相的指責,于是出列道。
宋楠道:“內閣實行的大力墾田拓荒之策確實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我總覺得收效慢了些,應該多想點辦法才是。”
大學士費宏終于忍不住出言譏誚道:“難道宋大人有什么驚天大計不成?我等倒是想洗耳恭聽。”
文官中有人低聲道:“宋大人是想要進內閣么?多管閑事之極。”
“他要進內閣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須得先科舉高中才成啊。”
官員中傳來一片竊笑之聲,無論宋楠如今的地位如何重要,文官們對他考不中科舉之事總是當做笑話來聽,聚會之時,這也是關于宋楠的一個最經典的段子。
宋楠聽在耳中,臉上卻起了笑意:“費大學士,如你愿意聽,我倒也不在乎提出我的想法;身為大明朝的臣子,每個人其實都有提出為國分憂之策的權利,可不僅是外廷才有。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沒準我們這些外行人也能有好主意呢。”
費宏呵呵一笑道:“倒要請宋大人賜予妙計。”
宋楠拱手向正德施禮道:“皇上,臣確實有些想法,或許能對朝廷財稅增加有所裨益,臣可否暢所欲言?”
正德也來了興趣,托著腮道:“準。”
宋楠謝恩,轉向眾臣道:“諸位大人,誰能告訴我,我大明朝財稅取自何處?”
戶部尚書何鑒沉聲道:“宋大人,這還用問么?稅收取自民間,田畝之稅,丁戶之稅,市貿之稅等等,宋大人若是有興趣,可抽空來我戶部,本官可命人專門給宋大人講個三天三夜。”
官員們發出哄笑之聲,宋楠不以為意,正色道:“何大人如數家珍,恐怕確實需要說個三天三夜,但在我看來,朝廷主要稅收無非是三種途徑,一為農,二為工,三為商。這農工商三字幾可概括所有何大人口中的稅收途徑,是也不是?”
何鑒張張嘴,點頭道:“大致不差,宋大人這概括倒也準確。”
宋楠道:“如今我大明稅收,農桑田丁之稅占據多少份額,何大人可能說個大概?”
何鑒道:“約莫七成。”
宋楠點頭道:“礦山鹽茶之稅幾何?”
何鑒道:“約莫兩成。”
宋楠道:“然則商業貿易稅收也是占據了一成了,這便是問題所在了。”
費宏皺眉問道:“宋大人到底要說什么?”
宋楠道:“莫急,聽我慢慢道來;我大明朝賦稅倚仗的便是農桑稅收,占據歲入七成,工商兩業加起來尚不足其一半,而我大明朝可耕種田畝卻并不多,產量也并不大,將眾多勞力限制在田畝之上,所得也是甚為有限的。百尺桿頭更進一步固然好,但所耗氣力也是巨大的,與其如此,為何不從容易著手的工商二業上入手呢?”
楊廷和淡淡道:“宋大人,事實并非你想的那么簡單,不是你想能入手便可入手的,工礦之事固然一本萬利,但鐵銅金銀石碳火油鹽井等天賜礦產卻并非俯首皆是,那可不是隨口說說便有的。”
宋楠道:“說的是,這些固然有資源的限制,譬如有一座大金礦就在腳底下,我們卻看不見找不到也是枉然,但這些事大可做些嘗試,未嘗不必開墾有限的田畝來的更快。”
楊廷和道:“這還用你說,外廷有司無時無刻不在尋礦開礦,你這個建議有司早已在執行了,但結果卻是未知。”
宋楠道:“那就好,盡力為之總好過不做,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我要說的乃是商業,有句話不知道諸位聽說過沒有,叫做‘無農不穩無商不富’。我大明朝開國一百多年,農桑之事已經自成規模,占據朝廷財稅收入七成便是明證,而恰恰是最易實行的商業,卻只占據我大明稅收的一成,這不得不說是種遺憾。唐宋之期,國富民強,很大程度便是仰仗于商業發達。若我各地市集貿易繁榮,商賈行走大明各地,不僅會增加朝廷的大筆稅收,更能帶動各地變化。我今日的建議便是請朝廷大力鼓勵閑散百姓從事商業,農桑產出不會改變,而經商稅收會極大的提高,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殿上靜悄悄無聲,眾人都在思索宋楠的話,考慮著宋楠描繪的這個前景。
就聽楊廷和靜靜道:“我不否認宋大人的想法是好的,但卻是恐怕是空想而已。誰不知鼓勵商賈經營會給朝廷帶來好處,從大明立國之初,太祖朝時便對商賈加以鼓勵;前朝時,商賈地位低下,甚至商賈之后不可參與科舉,為人所輕賤,但在我大明,卻從未有這么多的限制。然而事實又如何?我大明朝商業依舊如此低迷,這不是朝廷不鼓勵,我想大概是固有的士農工商的想法讓百姓們不愿從商,畢竟商賈一心逐利,于本心之中會受人歧視,也沒人愿意這么做。”
宋楠呵呵笑道:“楊大人是這么認為的么?我卻不這么看。商家逐利本就是天職,商家不逐利,朝廷何處得稅收?我只問,百姓們是愿意抱著為商不齒的想法餓死,還是愿意從商經營住高屋大宇吃飽穿暖生活逍遙呢?”
楊廷和皺眉道:“對某些人而言恐怕寧愿餓死也不愿從商,但對普通百姓而言,恐怕還是選擇后者。”
“這就是了,百姓都是普通人,他們可不像諸位讀過圣賢書的大人們這般的在乎什么身份的高低,他們只希望能吃飽穿暖一家子安穩的過日子罷了。況且就算是在座的諸位大人,又有幾個愿意甘于清貧呢?所以不知百姓不愿經商,肯定是另有原因了。”
“但不知宋大人說的原因是什么?”楊廷和問道。
“以我一家之言,我覺得問題出自朝廷的戶籍之策上。”宋楠正色道。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