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676章 借口
劉開將經過原原本本講了一遍。
瓊娘在邊上聽著,忍不著不滿地說:“劉勝之,你也太誹謗官人了。”
“不得胡說,這是我教他這么說的。”王巨道。不過提到了儒學,王巨想了想:“勝之,如果可能,你讓那邊的士子們想辦法重修一下儒學。”
“啊?”劉開驚訝一聲。
那邊有許多士子,多是連考不中沒有指望的舉子,甚至許多人連舉子都沒有得中,陸續被王巨派人聘請過去。不管什么學,首先得會識字!識字的人越多,那邊文明才越快。
兩邊都是漢人,不過兩邊相比較,那邊文化水平確實很落后的,多是赤貧百姓,能有幾個知書識字的?就是識字的,也沒有什么才子之流。
但想要發展成為一個高度的文明,必須得有許多人知書識字,因此王巨對那邊的教育很重視,只是同樣教育,教育目標不同了。
然而重修儒學,這如何辦得到?
王巨想了想道:“就以我恩師的一些儒學觀念重新修著詮釋儒學,另外要著重一條,要突出對立互生互動的關系。”
劉開愣了一下,王巨所說的便是張載的關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去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溫大大改成了為往圣繼絕學,于是一起成了為往,每次寫,心里面總是怪怪的),在王巨暗中派人宣揚下,現在幾乎成了宋朝家喻戶曉的四句名言。
不過這個對方互生互動是什么東東?
“自漢武帝起,用法家的律法維護國家秩序,用儒家為表教化百姓,實際儒學自漢武光大后,已經偏離了它原來的真義,突出的只是尊尊,回報,而非是付出后的回報。如父子夫妻,夫子希望的是父母慈。子女孝,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才樂意在父母年老時孝順,便能構成一代又一代溫馨的傳遞。夫唱婦和。夫唱的是婦喜歡的歌,婦才愿意和夫的唱,家庭才能和睦,家和萬事興。因此《禮記.禮運》中曰: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這個夫義,就是我說的夫的所唱,婦聽。就是我說的婦的和。君仁,臣才會忠。臣愛民,民才擁戴官員,聽從官員的政令。”
“說得好啊。”劉開道。
宋朝有一些官員基本能做到這個臣愛民了,但不多,為何?大家想的不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而是尊尊,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也就是百姓嘴中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好了,官員是父母官,我是你們的父母。讓你們亡,你們不得不亡!
產生這種心態,還能愛民嗎?
“少保,我明白你用意了,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劉開說道。
“大約就是這個意思,但比這句話要復雜得多。簡潔地說付出的原因,就是為了回報。比如我做了好事,就是想要回報好名聲,與別人的感激。我賄賂官員,就想官員給我一些照顧,當然,這必須制訂律法嚴懲。因為他付之邪,所想回報更邪。我春天播下稻種,就是想秋天收獲大量稻谷。但我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就必須有義務在自己能力下,報答別人。這便是互動互生。當然,它還有更多層意思……”
就象天朝的道德標準,拾金不昧。
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到這種高尚的情操?
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又如何推行這種道德標準?
結果呢,沒有推行起來,反而不敢扶跌倒的老太太,真的怕被勒索啊。而且執法的法官光明正大的責問,不是你碰倒的,你干嘛要扶啊?你干嘛要替她付醫療費啊?并且用這個莫明其妙的理由當成律法去判決!
于是沒有推行起來這種道德,反而道德越來越敗壞!
王巨不知道是誰帶頭推廣的拾金不昧,難道不知道子貢贖人與子路受牛的故事嗎?那么多精英,還不及兩千多年的一個古人!
不過王巨這個互生互動,認真詮釋起來十分復雜,可不是幫助人那么簡單,它等于一下子將后來儒家的什么尊尊推翻了一大半。
但因為是在海外,那邊現在就象一個初生的嬰兒,一片空白,王巨也不怕引起爭議。
劉開還在回味,王巨又說道:“再宣傳一下三公。”
“何謂三公?”劉開又問道。
“立法公正,刑罰公正,判決公正,不依富貴貧賤,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公平,給予百姓公平的生存機會,比如齊稅,田稅商稅各項稅務一率相齊,比如擇人,不問賤貴,量才德而用,若有大功才,可恩蔭一名子女,但只準一人,若子女未來有大功者,可以再恩蔭下去,若無,到此結束。”
“這個……”
“勝之,我知道你想說什么,是怕有的人不能接受。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在我朝,有館閣官為貴的說法?是為何故,無外乎時常能見到官家,會給官家留下應象,因此官家擇人時往往會首先擇館閣官,也容易出人投地。其實我所說的公平,也不可能公平,上層子弟,無論教育,見識,財富,人脈等等,讓他們在起點上就不知高出寒門子弟多少步了,就象我朝的科舉,算是很公平了吧,但真正有多少寒門子弟唱名于東華門?但寒門子弟占讀書的士子多少比例?其實不去打意打壓富貴人家,已經就是一種不公平了。”
民間諺語說富不過三代,說明創業難,守業更難。
但有沒有想過,一旦富能過三代,五代,十代,代代積累下去,如何了得。很快地就產生了貧者益貧,富者益富。
所以王巨本來還打算推出遺產稅的,不過想一想現在大家的想法,這個遺產稅無疑太超前,因此沒有再提。
劉開又開始沉思。
實際這些道理都不是很復雜。只是放在現在來講,略有些超前罷了。
“最后一公,乃是公道。比如稅賦要公道,兼顧公私。不能過高,以減少百姓壓力,也不能過低,以便保障官府支出,不過官府也要主動節約開支。節約浮費,以便進一步減少百姓負擔。”
“冗官冗兵冗政?”
“其實我朝不能算是冗官,這么大地方,總需要許多官員,主要就是養官成本太高,特別是高級官員,就象我現在一年各種薪酬福利,達到了一萬多貫,得要多少百姓才能養活?況且我還不算真正的頂級官員。”
“確實是如此,有的低級官員薪酬也不高。僅能養家糊口……”劉開微微嘆息道。實際王巨以前也多次說過類似的話題,比如宋朝的讀書,讀書是干嘛?不是為了進一步開智慧,而是為了做官,為了黃金屋,為了香車美女,宋真宗說的!結果有的書呆子就拼命地讀,一家人都拖下了海,可有幾人唱名于東華門?況且唱名東華門也不代表著什么,還要在前三甲之內。那才能分配到一個不錯的官職。至于第四甲第五甲,往往候補十幾年,都未必能候補到一個差官。沒有差官,僅是職官。就意味著沒有各種福利,沒有福利,僅是薪酬,那真正只能養家糊口了。
即便有了差官,能進入到高層的官員又能有多少?大多數還是低級官員。
因此有的官員貪墨,有的官員讓家人經商。兼并……
如此,國家豈能完全好得起來?
王巨繼續說道:“公道還包括其他各種,比如行商,為何我當初將竹紙作坊的四分之一契股送給高家子弟,沒有高家,僅是延州幾個商戶,不僅僅會面臨無窮無窮的苛稅,官府胥吏說不定還變著法子來勒索,另外當地豪強看到盈利了,也會伸手敲詐。不盈利無法生存,盈利了還是無法生存。”
這也是宋朝的一個弊病,并且還是九百多年后的弊病……
“這個就要制訂律法,用律法杜絕這些丑陋的現象,好使大家在一種公道公平的環境下生存。當然,也不一定是官府的錯,商賈本身也會不公道,比如各種囤積居奇。囤積居奇本身也沒有錯,但得看囤的是什么,若是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同樣要嚴懲不怠。”
王巨說的這些,可能就是以后海外的制度,“祖宗家法”。
“你到了那邊,大伙兒再商議一下,讓它們完善起來。”
“喏。”
這些都不急,王巨又說了另一件事:“不過先將另一件事辦起來,發行帛幣。”
“帛幣?”
“那邊儲蓄了一些金銀,以這些金銀為標準,發行帛幣。帛一定要采用最好的帛,然后印染精美的圖案花紋,最好絲帛不要來自一處,圖案花紋盡量的復雜,以防別人仿冒。面額也要小一點,先行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四種,二十文鑲銀絲,五十文鑲金絲。開始時發行的數額也不必過多,幾萬貫足矣,先于幾個人口密集的定居點試驗,看百姓的反應情況,酌情增加。”
“這樣成本會很高的。”劉開擔憂地說。
“我就是讓它有意成本很高的,最好高到快接近貨幣本身的地步,大家才能認可。而非是象我朝交子,一張紙,所以百姓才不將它們當成貨幣看待。雖然成本高,不過你想一想,我朝一年能鑄多少銅幣,況且這些銅幣又讓一些宵小化成了銅鏡銅像等銅器謀利,還有一部分又流通到了外國。雖然按照我這種方法,帛幣數額也高不起來,但與銀子一樣,會對貨幣不足產生很好的補足作用。并用帛幣若是得到大家認可,攜帶會不會很方便?而且它還關系到另一個用途……”
“慶州發展基金?”
“與它有關系。”
其實就是為銀行摸索經驗了。
想推出銀行,也要有周密的制度,否則就會出漏子。另外最最重要的就是貨幣。
王巨原先指望倭國的銀子,然而至今產量仍不是很高,于是王巨又想到輕便的交子上了。
但這個交子,問題多多。
特別是一個發行量,就無法控制的。而且也沒有人對經濟學有著更深的認識,那怕薛向都不行,王巨也不行。所以上到君王,下到百姓。對貨幣的認識不足。
于是自王安石手中,交子開始漸漸貶值了,但每次發行了多少,不過一百幾十萬貫。放在宋朝龐大的經濟總量里。它簡直是毛毛雨,但又為何貶值了?
其實開始時不錯的,因為缺少流通的貨幣,許多商人用茶引與鹽引當成貨幣交易,巴蜀商人自己兒發行交子。在這個背景下。劉娥與張詠主持巴蜀“官交”,發行五貫到十貫兩種交子。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然而因為慶歷戰爭,國家缺少錢帛,許多商人持著交子到交子鋪兌換時,官府則是強行用新交換舊交,這讓大家產生誤會,換來換去是一張紙。實際就是一張紙,當大家認可時,它就是貨幣,不認可時。與紙有何區別?那次導致交子價格大跌,后來才稍稍緩解。王安石改變,也改革了交子,將它的面額變小了,變成了一貫與五百文兩種。這本來是一件好事,然而王安石每項改革七成會雁過撥毛……交子也雁過撥毛了。
雖然數額變小了,進一步利于流通,但發行次數更頻繁,變成了兩年一次。沒有充足銅幣兌換時,還是用新交對沖。并且對沖后,每貫要扣三十文的交子本錢,也就是沒有換到現金流,反而交納了百分之三的手續費。因此交子信譽又開始下跌。到了南宋時。每屆能發行五六千萬貫交子,那更是泛濫成災了。
不過好在王安石雁過撥毛,次數增加,但清醒地限制了每行發行的數額,上限不得超過一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貫,因此雖貶值。可比例不是太大。
當然,也不能會部怪王安石,趙頊便說過一句話:“行交子,誠不得已,若素有法制,財用既足,則不須此,今未能然,是以急難無有不已之事”。
朕也不想發行交子啊,更不想用新交對沖舊交,可是貨幣不足怎么辦?
這是實際情況,不過這樣一來,沒有了信譽,交子只能貶值了。
因此王巨便想到了帛交,讓帛交的成本與它的實際成本相仿佛,如果再得到充足的銀兩,與銅幣搭配,三相結合,大家就會漸漸認可,那么就不會出現前面得到交子,后面立即去交子鋪兌回銅幣的情況。漸漸地帛交就能替代銅幣,國家只要在各州府儲備少量銀子或銅幣,就可以了。
而且放在海外,想大規模制造帛交比較困難,但放在宋朝,以宋朝的絹帛產量,一年可以輕松地獲得幾百萬貫的帛交。
有了充足的貨幣,才能為成立銀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過想成立銀行,絕對沒那么簡單的。
然而相比于銀行,海外的種種管理與制度,則更是麻煩。
王巨凝起眉頭,想了好一會,道:“就這些吧。”
那有什么完美的制度哦?只能說走一步算一步了。
黃驊在邊上說道:“勝之,儷兒就交給你了。”
儷兒未死。
這也是一個偶然事件,給王巨帶來的啟發。
王巨用兵大理,有幾個原因,大理收回來,夾在宋朝與大理中間的一些蠻族就會變得安份一點。但這個理由確實不充分。
大理的戰略地位,萬一元蒙還能繼續崛起呢?即便北宋不會滅亡,到了元蒙崛起時,宋朝也會因為許多原因,正是走向衰落的時刻,包括人口危機,龐大的宗室壓力,兼并更加嚴重,上層更加的文恬武嬉,這也是帝制的必然結果。所以那時候,只要元蒙崛起,還能危脅到中國的安危。除非每一個皇帝都同意將百姓大量往海外遷徙,始終將人口控制在兩千萬戶以下。而且每一任皇帝最少能做到趙頊這一步,不那么昏庸。但這是不可能的。
可這條理由,對于宋朝君臣來說,也不會認可。
而且王巨說都不敢說。
另外就是王巨內心也在渴望著大一統……
對于趙頊來說相信他也會喜歡的,可是支持的大臣不會多。
無他,管理成本也。
統一了,就要治理,治理就要派駐官員與官兵。且不說如果官員處理不當,立即引起大規模的造反起義,就是這個成本也是一個問題。這么大片地區,必須要置很多的官員與官兵,才能控制住,那就需要大量錢帛,如果靠當地百姓賦稅,百姓不堪負重,又會大規模的造反起義。如果不靠當地百姓賦稅,無疑就加重了內地百姓的負擔,于是才有了一個說法,趙匡用玉斧在地圖上的大渡河上畫一虛線,此外非吾所有也。
不過王巨很懷疑之,當時王全斌雖然滅掉蜀國,卻將四川搞得烏煙瘴氣,到處在起義,有什么力量再向西向南經營?
巴蜀緩過來了,還有南唐與河東。
宋太宗時拿下河東了,卻與遼國這個巨人對峙,接下來在軍事上一代不如一代,那個人有心思想著大理?
因此才有了趙頊的詔書,三思而后行,切莫沖動。
王巨沒辦法,便想找到一個真正的借口。正好桂州查到了一樁蒙汗藥案,有一伙人看到靈渠兩邊有許多南來北往的商賈,合伙用蒙汗藥藥倒了許多商人,劫了大量財貨,還殺害了五名商賈與十一名隨從。
王巨對這個蒙汗藥很好奇,非是他想用來害人,而是想用來給士兵療傷時當麻醉用的。于是他讓這幾名賊犯供出蒙汗藥的配方,再讓手下仿照這個配方配制出來,用其中一名賊犯做試驗。結果真將這名賊犯醉倒了,人事不知,臉色發青,仿佛休克一般。
看上去很是嚇人,王巨只好找來幾個大夫分析這個配方,說是有毒,將人毒暈過去的。
但王巨估計其中有一些藥材確實會產生麻醉作用,麻醉與毒結合,產生了這個烈性蒙汗藥的藥效。這肯定不能當成麻醉藥用了,王巨隱隱有些失望。就在這時,他突然靈機一動。
然后王巨找來劉開,劉開是主持大理貿易的重要管事之一,但不僅是買馬牛,還有打探情報,以及一些其他的布置。因為表現出色,王巨也準備秋后讓他隨船去海外,任一官職,管理一個較大的定居點。
王巨讓他停下手中的事務,按照烏蠻人的審美觀念,在桂州挑選出儷兒,秘密帶到邕州,讓黃驊宣稱是他的女兒。反正黃驊也不是大人物,宋朝以前也不會注意黃驊家中有什么人。再等大理使者到來,一道帶著去大理,利用夜苴部丑陋的婚俗,故意上吊自殺。實際就是服用了這種有毒性的蒙汗藥,處于半休克狀態。
黃驊一行離開那個落后的小城后,灌上水與解藥,儷兒也就醒了。
再讓劉開秘密將儷兒與那名小婢秘密帶到海外去。
但借口也就有了。
王巨立即上書朝廷,我也不想用兵,因此派出使者勸說大理稱臣,又因為烏蠻各部忠誠于段氏,我讓手下最親信的傔客,將他唯一的女兒下嫁給夜苴部酋長的兒子,以此來示好。
可結果人家根本就看不起宋朝,看不起陛下,也看不起臣,產生了這個恥辱的洞房之夜。臣沒辦法了,只能用兵。
至于他請求的熊本、苗劉二將與三千川兵、五千蕃騎,朝廷派則更好,不派王巨也不指望了。
劉開走了,瓊娘問:“官人,既然你想用兵大理,為什么讓三十七部烏蠻聚集,這樣豈不是更難打敗他們?”(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