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640章 前世
之前,王巨將李常杰的那首詩與交趾并沒有歸還擄掠百姓的事上書朝廷。£∝,
趙頊暴怒,刻意下詔,讓王巨向交趾要人,如果不還,四年內,必須獻上李乾德與李常杰的人頭。
朕不要獻俘了,將他們處死吧。
其實趙頊這種心情也是王巨所需要的,究竟發生了什么,讓郭逵在思明州搖擺了兩個多月,王巨不大清楚,他去桂州交接,原桂州知州就是趙卨,不過趙卨也是一個心思眼很多的人,王巨沒敢多問,即便問了,趙卨也未必實話實說。
可能王安石與吳充在中間確實起了一些很不好的負面作用。
不要小看了吳充,能上來,沒有一個是簡單的,王韶相對倒是比較簡單,可迅速就下去了。
有了這個事實,有了這首詩,即便吳充也不大好說什么了。
為什么王巨身邊的人都有“異心”,就是覺得這種古怪的拖著包袱,替宋朝拼命很屈。但若是沒有這種古怪的制度,王巨能做出這么多事嗎?換了明清,多半被卡嚓了。
這就是宋朝的規則,別抱怨,學會利用規則吧。
王巨接到詔書后,派使去了交趾,讓交趾放人。
交趾磨蹭了近兩個月,這才釋放百姓,并且派了使者來到邕州。釋放的百姓就在邕州,于是使者留在了邕州。
陶弼派人通知王巨,王巨騎馬去了邕州。
百姓還沒有安置,也一無所有了。如何安置。還有他們籍貫在哪里。必須派人一一核實后,才能遣回故里。
王巨看了看百姓,氣笑了。
人數不少,足足兩萬多人,可都是些老弱病殘。
“陶公,交趾使者呢?”
“在那邊。”陶弼用手指了指。
那個使者過來施禮,沒有太傲慢。
實際在他來前,交趾已經派了斥候暗中打聽了一下。得知了幾條消息,一是這個新來的廣南西路長官似乎很能打,一度大敗過西夏。雖然隔得遠,慶州大捷還是能打聽出來的。
其次是王巨的官職,兩廣宣撫經略使。可能后人對于這些臨時差職有些模糊,但在這時代,大伙都容易理解。宣撫使與經略使皆與軍事有關,不同的就是宣撫使必須以兩府宰執才可以擔任,王巨前來時,朝廷授了一個知樞密院事的職官。以便讓王巨有威權掌管兩廣,平滅交趾。另外也能算是趙頊對王巨功勞的補償。
雖不是真宰相。但等于是宰職官,因此有了宣撫使,知桂州變成了判桂州。
經略使不僅與軍權有關,還能執掌政權,也就是王巨有權利管理兩廣政務。
宋朝派了這個能打的大臣來兩廣做什么?
說宋朝想繼續用兵吧,那么王巨還要帶其他的官職,比如郭逵的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招討使,那就是劍指交趾了。最少王巨要帶一個招討使,這才是進攻的官職。
另外又打聽到王巨在廣募土兵,意欲進攻,然而另一邊卻在廣建關寨,意欲防御。
然后又不知從哪里弄來的大批“黑奴”,有的在修建關寨,有的在修路鋪橋,象是大規模內治廣南西路一般。
因此讓交趾有些摸不著頭腦。
于是將擄獲百姓中的老弱病殘挑出來,一起送回給了宋朝,順便試探宋朝的虛實。
“你就是交趾使者李貴?”
“正是。”
“這就是你們遣返的百姓?”
“是這樣的,去年中國派郭公攻打我國,我國國小民稀,不得不讓一些強壯的丁壯修建防線,結果許多丁壯一些患了瘧疾死去,余下全部在這里。”
“李貴,不知道你們交趾與占城關系有沒有改善?”
“何?”
“如果我勸說朝廷無償資助占城五萬套鎧甲,五萬把神臂弓,以占城與你們交趾的恩怨,他們會不會趁你們未恢復過來之前,攻打你們交趾,逼迫你們交趾重新歸還那侵占的地哩三州以及律陀羅跋摩?”
只一句,便讓李貴額角涔冷汗。
他愣了愣說:“王公,我們交趾乃是大宋屬國。”
“既然知道是屬國,就應當有做屬國的樣子。”
“是,是,不過我能否問一件事,王公于廣南大肆招募士兵,意欲何?”
“能相信你們交趾嗎?還能不防備你們交趾嗎?”
“王公廣修城防,廣募士兵,多少讓人有點擔心。”
“以你的意思,還象以前邕州一樣,不設邊防,不置軍隊,任由你們交趾前來燒殺擄掠,暢通無阻?”
“不會的。”
“希望不會,你回去吧,對你們國主說一聲,火速將余下的百姓一起歸還給我們宋朝。如果不遵守誓約,休怪我們大宋也不遵守誓約!”
李貴一行讓王巨打發走了。
陶弼擔憂地說:“子安,恐怕這些百姓要不回來了。”
如果王巨不來到廣南,最后宋朝用交趾割讓的廣源五州又搭了一個七源州才換了部分百姓。但就是王巨來了,他現在也沒有什么好辦法,逼著交趾將百姓送回。
其實只能怨郭逵那一撤,別半夜偷著跑啦,然后三軍潰亂地逃向后方。交趾看到這情形,還能畏懼么?
“我慢慢想辦法……”
“還有一件事,你也要注意,雖然子安你出了重賞,仍有許多峒寨不愿意配合官府募兵,并且他們暗中與升龍府一直眉來眼去。”
這不是一條好消息。
只要這些部族做內線,以南方六州單薄的防線,很容易就被交趾突破,即便那幾個關寨漸漸建好了也不管用。
王巨撓了撓下巴,想了一下說道:“真不行。出更高的賞賜。錢帛動人心。我不相信他們個個愛護自己的寨民象愛護自己子女一般。若是還不行,就由著他們,以后慢慢對付。”
“這會花很多錢帛啊。”就為募這十萬土兵,錢花得讓陶弼在邊上旁觀都感到肉痛了。
“花再多的錢,也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寨民進入募兵中,只要進入募兵中,我就有辦法對付他們。”王巨說道。
其實現在基本能看出來了。除了特別閉塞地區外,余下的,對宋朝友好的,不用王巨出重金,多自動或多或少送一些子弟來做土兵,模棱兩可的看到好處,也送了寨中子弟過來。剩下的可以說是很頑強不化的部族。但王巨現在也需要時間,他想了想說:“陶公,反正多數土兵將會送到海外集訓,交趾難以打探到具體的底細。因此可以派人揚言。說是我們這樣做,乃是重兵防御。而非是想攻打交趾。”
“行,燕將軍有沒有抵達彼岸?”
“平安抵達。”
“那就好,慢慢拖上這一年。”
“恩,應當無妨,雖然去年一戰我軍損失慘重,然而一度讓交趾產生滅國危險,他們也害怕,所以以后不會安份,但不敢過份。”
“這倒是,交趾政策比較狡猾,還沒有入侵我朝,立即遷徙百姓去了地哩三州,生生讓占城無法攻占。”
“占城也不是好貨色。”王巨不屑地說。
這件事也要寫奏章的。
王巨寫了奏章,迅速送到京城。
趙頊看后再一次暴怒,將奏章扔到地上,怒道:“欺人太甚!”
王珪將奏章重新撿起來說:“既然朝廷已派王巨經營兩廣,幾年后當替大宋雪侮之,陛下不用動怒。其實這樣也好,朝廷不能伐無義之兵。”
趙頊走了幾步,問:“王巨上書建議由海路運輸木棉,你們商議得如何?為何久拖不決?”
“有人同意,但也有人反對之,原因有二,海路陌生,大家依然多認為比從內河運輸風險性大。其次季風也是問題,早熟木棉可以搶著季風運到北方,晚熟的則來不及了,必須等到來年才能運回北方。”
“那就等一等,難道廣南沒有儲倉了嗎?”
“那樣老臣就擬一道詔令,發向廣南。”
吳充在邊上說道:“陛下,如果借助海船,恐怕海商更加肆無忌憚。”
“幾年后朝廷即派官員管理,有何忌憚?”
“但朝廷派誰去管理,還有如何管理?”
趙頊語塞。
這個忌憚的不僅是海商,實際也忌憚了王巨。
今年災害還是蠻嚴重的,特別是東南。
趙抃在越州,看到災情嚴重,于是學習王安石,諸州皆列榜道路,嚴禁糧商漲米價,只有越州列榜于道路,任聽米價踴漲。諸州米商聽說后紛紛將米運向越州,運來了運不回去了,只好跌價賣了,于是百姓無餓死者。
其實這種做法是真正的損人利己,糧食是有限的,越州百姓得活了,其他地區百姓悲催了。
有的大臣反映兩浙餓死者什五六,十個人有五六個人餓死了。肯定沒有那么嚴重,但確實餓死了不少百姓。不僅是旱災,主要是蝗災,實際災害最重的地區是兩浙、淮南東路,真正的魚米之鄉,比如兩浙圍,江東圩,旱災不會產生多大影響的,然而蝗蟲來了,連圍田圩田的青苗也食之一空,這才帶來了致命的災荒。
和州滁州官員上書,說老百姓沒得吃,都開始捉蝗蟲吃。
在古代,百姓對蝗蟲很敬畏的。
餓到這份上。
趙頊問發運副使盧秉,可有此事,盧秉老實地說道,有之,民饑甚,死者相枕籍。
趙頊慘然。
正好海商的糧食到了,解決了朝廷的燃眉之急,然而因為占城的不配合,海商籌集的糧食不足,于是還留下一個尾巴。
百姓餓得走投無路,雖然災情不及熙寧七年,可兩浙離福建路近哪,于是一起涌向福建路。葛少華也表示悲催,涌來的百姓太多了,他上哪兒弄這么多糧食?而且這么多百姓怎么辦?他不是王巨,一下子弄走這么多百姓,可能就會倒霉了。而且就是將船隊擠滿了,也未必能裝走,還會有滯留的百姓。
葛少華沒有辦法,先出高價向當地大糧商大地主們購買一批糧食。好在王巨余恩還在,葛少門就是出自王巨府上的傔客,繼后做得也不錯,各個主戶與糧商們沒有賺黑心錢,雖漲了價,但漲得不過份。
然后葛少華又立即讓海船,不管有沒有帶貨,趕忙乘著季風去倭奴國與高麗,盡量弄來糧食,有多少弄多少,季風轉向就立即返航。
諸衙役與胥吏看到葛少華忙得焦頭爛額,有些好笑,反正這些年都是這么過來的,倒也沒有出大亂子。
隨著葛少華寫信給王巨。
先前賣給朝廷一個人情,也是王巨的吩咐,運來四船銅,同樣是四船,但今年船要大多得。
葛少華用海商名義上書朝廷,說是海外百姓也需要交易,但缺少銅幣,海商們又不敢私自鑄幣,因此運來四船銅,與朝廷換銅幣。
宋朝銅幣非是純銅鑄造的,而是合金,有鉛有錫有銅,鉛錫在宋朝不值多少錢,因此用現銅換幣,也會讓朝廷盈利。這說明海商們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就不用那么猜忌了。
不過百姓多了,葛少華還是很擔心的。王巨又讓葛少華上書朝廷,各個海商用“各自”的海船做抵押,向朝廷貸價值五百萬貫的絲帛,兩年償還,每年愿意付二分年利息。也就是兩年后,朝廷又賺了兩百萬貫。
趙頊看到奏折后不解,這些海商們有錢,錢多得一捐就是幾百萬貫高價糧,怎么也缺錢?
于是將兩府三司大臣喊來商議。
大伙一起同意,這才叫放貸,何必斂那些普通百姓的青苗貸,有錢不賺是傻瓜。
不過他們也不明白,為什么這些海商會借貸。
結果出來了,絹帛貸出,一起向嶺南運輸,給王巨籌軍費的。
這樣的海商還用得著防范嗎?
不就是遷徙一些赤貧百姓嗎?況且幾年后陸續交由朝廷管理了,不管朝廷如何去管理,證明人家并沒有做海外王的心思。
然而因為朝廷的恩惠,這些海商們做了多少善事,幫助朝廷渡過多少難關?
許多大臣還是贊同的,特別是李常杰那首詩傳揚開來,即便溫和的大臣也憤怒了。
但打仗就得用錢,至今王巨并沒有從朝堂挪用錢帛,可是兩廣能有多少財政收入,這無疑是替朝廷節約大量的軍費。
不過有的大臣就產生了更大的擔憂,王巨在這些海商心中的地位太高了。所以有了吳充這段對話。也不能說不讓人起疑,這些百姓是分散的,如果攏在一起,再加上今年泉州滯留準備遷徙到海外的百姓,都能建立一個中小型國家了。況且還有明年后年……
以至一些極少數保守,或反感王巨的大臣揚言,今年泉州海商說因占城之故,籌糧不足,這是有意的。朝廷正等著這批糧食救災,因為糧食不足,餓死了許多百姓。這樣一來,好逼得大規模的百姓向海外遷徙。
可這話沒人當真,人家是義舉,稅照交,賦照納,難道真欠朝廷糧食?
有糧食的糧商與大主戶彼彼皆是,一個個在囤積居奇,有本事讓他們也去捐糧去,那么就不會餓死人了!
對于這種說法,趙頊也不屑,并且痛斥了幾個上書的大臣。但難免多少會產生一些疑心,他要的是一個大臣良臣,而非是一個海外王。
趙頊又走了幾步,忽然問:“吳公,有沒有前世?”(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