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賁 第六十九章 大唐幸甚有卿(全書完)
羅士信安排諸路大總管班師回朝,叫來劉仁軌,讓他去通知新羅國王金白凈準備啟程:在他離去時,又叫住了他道:“定方與郡王殿下在軍略上無可挑剔,然政治上的許多東西他們一個接觸的少,另一個身為皇親,了解的不透徹。@頂@點@小@說,x.對于新羅盟友上的事情,在我離開之后,還需要你來權衡之間的關系。”
劉仁軌作揖道:“仁軌得大總管器重,委以重任,勢必不敢有任何懈怠。新羅之事,仁軌會處處謹慎對待。不管什么時候都不會墮我大唐威勢,更不會落人口舌。”
羅士信放心的點了點頭,讓劉仁軌去了。
算計新羅,羅士信心底還是存著一點點的內疚的,畢竟雙方的關系是友軍。新羅在全局戰役中又取得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若非他們抵擋住了大和與百濟的聯軍,唐軍入侵高句麗未必就如此順利。為了抵擋大和與百濟的聯軍,新羅確實也付出了很多,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是海東半島的歸屬牽扯到全局的關鍵,以新羅目前與唐朝的關系,若讓新羅得到大部分的海東半島,將會成為第二個高句麗,甚至比高句麗更加難纏。因為大唐目前與新羅相處的太好了,大唐沒有理由與新羅為敵,而新羅則可以盡情的吸收著大唐的文化知識,逐漸壯大,成為屹立海東半島的巨人。
世間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哪怕新羅與大唐在如何的水交融,終有背道而馳的一天。
海東半島位于中國的東北。位于向西方發展的唐朝的大后方。新羅一但與大唐背道而馳,就會威脅大唐的大后方。歷史上楊堅、楊廣征伐高句麗并非是沒有理由的。想要向西方發展,必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大后方。是故從長遠來算。唐朝必需要抓住海東半島的主要控制權。
當然直接滅了新羅是一勞永逸之事,只是世間之事并非隨心所欲的。雖說勝者為王,歷史由勝利者來記載,但即便是勝利者也需遵守一定的游戲規則。新羅是大唐的附屬國,為大唐抵御大和百濟,立下汗馬功勞。若大唐回頭就收拾了新羅,有新羅這個例子在,以后大唐就別想在國際上結交什么國際盟友了。
這大唐想要成為真正的強國真正的第一,固步自封是不行的。必須走出世界。這走出世界除了實力,還需要一點點的信譽。畢竟國與國之間的交流,除了戰爭還有貿易、互助等等一系列的外交,誰都不希望擁有一個背后捅刀子的盟友。
因此新羅這檔子事很難處理……
羅士信為了大唐的利益,也不得不昧著良心給新羅下了一個套。鑒于新羅對大唐平定海東的貢獻,羅士信將新羅被大和國、百濟國侵占的良州、康州、尚州還給了新羅,并且給了新羅征伐百濟的奪取百濟領土的機會。表面上看以算是仁至義盡,但實際上卻借助大和國之手,消弱了新羅最后的實力。
以新羅現在手中握有的兵馬。自保都不夠需依仗大唐庇佑,也沒有可能跟大唐爭地盤了。
此次戰役最大的贏家自然是大唐,新羅損失慘重盡管寸土未失卻一寸土地也未獲得,可算凄慘……
人心難測。羅士信現在無法確定新羅是否存有怨言不滿,特地囑咐劉仁軌多多注意,妥善處理。
整備了三日。羅士信下令班師。
凱旋之師這一進入幽州地界立刻受到了百姓的歡呼迎接……隋末人口銳減最大的因由在于大運河以及三伐高句麗。其中幽州作為第一戰線總指揮部,當初的情形更是戶戶戴孝。哭聲不絕,慘不忍睹。如今羅士信率領大軍搗毀京觀。覆滅高句麗為他們雪恥雪恨,家家戶戶無不感激涕零。也在這里,他得到了恩師李靖西路軍得勝的消息與情況,當然也聽說了侯君集的表現。
對此羅士信并沒有異樣的情緒,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李靖的軍事能力自不用說,孫武、韓信這些先賢級別的人物。至于侯君集,拋開對他的小小成見,此人在軍事上的水平還是很了不起的。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也不意外。
大軍方才出了幽州地,羅士信便得到禮部官員的接待,讓他兼程行軍與西路李靖會師。
東路西路兩路大軍,羅士信因要準備水軍舟船,晚李靖一月出征,在李靖他們取得最終勝利后的一月,羅士信也馬到功成。他們所消耗的時間幾乎是一致的。這先后相差不了多少,為了方便也為了節省開支,朝堂決定兩路大軍一起受禮一同慶賀。
是以特別派遣禮部官員讓李靖一方減慢了速度,又讓羅士信加快行軍,以便恰逢其會的會師一處。
也由此可見,大唐目前的經濟確實因為雙線作戰而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朝廷想盡一切辦法的節約開支,以維持國家的經濟運轉。
對此羅士信也表現了極為配合,這國家的錢省一分是一分,沒有必要計較許多。
李靖、羅士信都是當代名將,帶隊行軍是統軍基礎,兩人都掌控的如火純情。在約定時間內,一刻鐘不差的與長安城的南門會師。
師徒兩人相視一笑,并肩并騎往長安郊外行去。
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彥、高甑生、張士貴、張鎮周、程名振等一干大將位于其后。
來到長安郊外,遠遠望去,旌旗遍野,規模隆重。負責接洽的禮部官員道:“陛下正在前方迎接諸位凱旋。”
李靖、羅士信與身后諸將相繼動容。禮部官員事先并沒有告訴他們這點,一個個都極為震撼:這君王親自出城郊迎接凱旋功臣,在唐朝立國以來卻是頭一遭。即便昔年李世民一戰擒二王,抵定中原都未有如此榮耀。
諸人趕忙下馬徒步而行。讓身后兵馬止步,數十員大將一并上前。
來到近處。李世民正領著文武百官正面迎來。
這許久不見,這位大唐皇帝雖精神抖擻。比之以往卻消瘦了許多:比起在前線征戰的羅士信等人,他這位皇帝的壓力亦不可謂不小。
李靖、羅士信領著諸將上前行禮:
“李靖……”
“羅士信……”
“攜麾下諸將拜見陛下……”
李世民快步上前先將李靖攙扶而起道:“卿南定荊揚,北清沙塞,西征南荒,戰無不捷,使我大唐皇威遠暢,古未有輩,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李靖忙說不敢。
接著李世民又將羅士信攙扶而起,雙手撐著他的肩處道:“年不足三旬。萬里遠征,滅三國擄三王,做他人難以想象之事,走他人沒走過的路。朕都不知如何贊你,唯有一句大唐幸甚有卿。”
羅士信也道:“陛下謬贊!”
李世民拉著李靖、羅士信對他們后邊的諸將高聲道:“諸位為我大唐抵定邊患,揚我國威,辛苦了。朕代表大唐,代表大唐所有百姓,恭賀諸位凱旋。”
這迎接得勝之師是習俗。是慣例,就算羅士信在如何的歸心似箭也只能耐著性子走這個過場。
李世民顯是準備充足,輕車熟路的說著各種激昂的話,將氣氛帶動起來。
在打算折回長安的時候。李世民分別拉著李靖、羅士信的手道:“兩位大總管與我一同上車,接受百姓歡呼……”
說著不等李靖、羅士信拒絕,拉著他們上了他的鑾輿。一左一右的坐在他身旁,隨著儀仗隊一同入城。
在進入長安城的那一刻。羅士信在城樓上看見了自己的妻兒……
進了皇宮,祭祀天地。獻俘太廟,論功行賞……
李靖本就功高卓絕,此次又立有如此大功,毫無疑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為出將入相之第一人,官拜尚書右仆射,位列大唐宰相。
羅士信亦是如此,他原本的輔國大將軍再次提升,正式受封為驃騎大將軍,刑部尚書也提升為兵部尚書,統管全事。
經此一役,大唐威震天下,聲勢如日中天,周邊諸異族部落都效仿北地部落的舉動,尊李世民為天可汗,向大唐臣服。
憑借此戰打出來的威勢,大唐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掌控了西域,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無阻。
兩線作戰雖為動搖大唐的經濟元氣,卻也傷及筋骨。
未來的五年里,大唐并未動用一兵一卒,但是大唐的力量卻得到了全面的充實,斗米四五錢,外戶不閉者數月,馬牛被野,人行數十里不糧,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數以百萬人,天下大治。
身為兵部尚書的羅士信最有體會,現在的大唐因為全新的煉鋼法的普及,將士手中的兵器都換成了全鋼制,火器也漸漸的掌握,軍馬已過百萬匹,軍事實力之強悍,目于天下世界也只有西方的大食國能夠一戰……
李靖在成為宰相之后,深懼盈滿,知足而退,雖未淡出視野,卻行明哲保身之事。
羅士信與之正好相反,他不以官職爵位為念,依舊混跡朝廷,依著性子而行,有什么說什么。同時他為人不貪權,不重權,不將權勢放在心上,雖身為兵部尚書卻從不染指兵權,只提拔有用之人,不培養心腹。也因如此,位高功大,卻依舊君臣不疑。
羅士信的出現推動了歷史的進程,讓大唐提前了數十年屹立于天下……
歷史因為他的出現,已經開啟了新的篇章……
大唐的未來也充滿了無限可能……
(全書完)
完本了,在寫這全書完三個字的時候,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什么都有,唯獨沒有多少喜悅。感謝所有支持無言的書友,不管你是看正版的,還是盜版的,只要你看無言的書,就是對我的一種承認。但無言是個坑貨,這個是最大的實話。不論更新還是文筆,都有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這里說聲抱歉。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也許是經驗也許是別的什么,沒能將心中的故事,以最完美的形式寫出來,有些愧對支持無言的書友。
最后感謝你們的支持,正是有你們的支持,才有了這本《》。(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