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七百三十一章“:漠南(十七)
騎戰之中能不能完成移動換乘戰術動作對一支騎兵隊伍來說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和重要性,能夠完成馳騁中的換乘戰術動作,那意味著能夠將體力不支的疲態戰馬換成體力充沛的新戰馬。
對于騎兵而言速度就是生命,失去了速度的騎兵比步兵還不如。同樣為騎兵的軍隊在交戰對于機動性的追求更加是一道生命線,一方有速度而一方沒有速度所意味的不止是被逮住而已,還會演變成失去速度的那一方被反復的沖殺,像是貓玩老鼠似得玩死。
落在后面的胡人騎兵徹底完蛋了,他們是被兩千左右往來迂回的漢軍幾次反復馳騁沖殺中被用刀劈死,被戰馬撞死,被碩大的馬蹄子踩死,死的速度之快超乎人的想象。
其實胡人真的不適應漢軍的戰法,他們是游牧民族沒有錯,控馬技術也非常好更是沒有錯誤,只是哪怕是自小與戰馬為伴的胡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騎乘戰馬搏殺。在他們的觀念里戰馬是用來代步,開打之前還是需要雙腳落地,可能是射出一波又一波的箭矢重新爬上馬背轉移,也可能是下馬之后用生來的雙腿奔跑著戰成一團,絕對不該是像漢軍那種無論馳騁還是搏殺都騎跨在馬背上。
很不可思議?沒有什么不可思議的地方,沒有馬鐙和相匹配馬鞍的時代里,想要全程全程騎跨戰馬搏殺只有極少數的精銳能夠做到,畢竟騎乘戰馬是一種很高的速度,近身搏殺總是會磕磕絆絆。
想象一下騎跨戰馬高速移動的時候人在沒有任何借力點的情況下,與某個有阻礙力的物體發生磕絆的場景。絕對是馬背上的人因為阻力被推著掉下馬背。因此呢,現在草原上的胡人哪怕是全程騎跨在戰馬上作戰,那也是仗著優越的平衡感能夠在馬背上遠遠地張弓射箭,可不是那種近身的廝殺。
另外呢,華夏族群所忌憚的其實也不是胡人的騎射。畢竟角弓的射程也就是那樣,怎么可能與步弓的射程相比?要真是發生步弓與角弓的對射,手持角弓的騎兵還沒有進入射箭范圍就該先挨上步弓的幾波箭雨。
華夏族群之所以拿胡人沒辦法,那是因為吃了胡人有戰馬而華夏族群的虧,屢次都是明明前一刻發現胡人蹤跡,過去的時候胡人已經不見蹤影。也即是所謂的來無影去無蹤。
步兵與騎兵作戰更加吃虧的是什么?用步兵疲于奔命的過去,胡人騎兵卻是時時刻刻拉開距離不與之交戰,用一連串的虛勢試探或威懾來恐嚇。
步軍不以為意吧會被抽冷的來幾波箭矢,等待反應過來騎兵早跑了。要是步軍一直保持高度戒備,人的神經一直緊繃極度易于疲勞。這也是騎兵所想要的結果。
一支軍隊的高度戒備持續不久,精神緊張也會使得一直軍隊自行崩潰,一旦步軍的陣型一亂,失去陣型的步軍就是一群失去自保能力的魚肉,那就是騎兵進攻的開始了。
通常騎兵對付步軍也就是那么幾個套路,偏偏那幾個套路是步軍怎么繞都繞不開的。而一旦步軍潰敗,那絕對是一幅被騎兵逮在后面屠戮的場景,反之騎兵哪怕是戰敗也能利用戰馬的速度很快拉開距離讓步軍追不到。
漢軍現在對于騎兵的一些工具要領先于胡人。同時漢軍對騎兵的戰術運用也要強于胡人,誰讓漢軍這邊有一個從兩千多年后穿越過來的君王,而那個君王偏偏還有研究過騎兵的戰法。雖然并不是每個戰術思想都正確,但總要比原始狀態的胡人要好,是吧?
頭曼所屬的騎兵與漢軍騎兵的不到兩刻鐘的交戰丟了一千余人,哪怕是榆木腦袋都該知道自己不是漢軍的對手,那么自然是要想辦法進行脫離。
來時是一萬,頭曼的部隊在與叛離部落騎兵交戰的時候損失了一些。又在攔截漢軍的時候損失了一些,撤退的號角聲響起之后。剩下的頭曼所屬騎兵也就是七千出頭。
七千多的的頭曼所屬騎兵在拉開與敵軍的安全距離后,第一時間做的是換掉疲憊的戰馬。他們的換乘也不是完全靜止下來。是一種保持較低速度的換乘動作。
秦嘉看到敵軍也在做換乘戰術動作的時候特別關注了一下,他發現換乘中的雖然速度要比漢軍做換乘的速度快,但是竟然沒有胡人掉落到地上,好幾個哪怕是差點摔下去也都利用其矯健的伸手抓住戰馬的某個部位重新爬上去。
“要是胡人的文化(指創造力和生產力)與我們相當,必定是一個難纏的對手,可惜的是胡人不會有我們的文化。”秦嘉心里感到無比的慶幸。
事實上無論是呂哲的這個歷史版本還是沒有呂哲的歷史版本,真正發生正面交戰的時候胡人也是要遜于華夏族群的軍隊,胡人的難纏就在于厲害在來無影去無蹤,和專門對平民黔首的殺戮、劫掠、擄掠上。
西北面有漢軍,西面是漢軍和那些叛離的部落騎兵,能夠讓頭曼所屬騎兵移動的方向也就只有向北或是向南。北邊是沃野方向,隨時都會有新的漢軍出現,頭曼所屬的騎兵自然是不會向北邊移動,那只有向南了。等待脫離到安全的距離,他們會再拐向西北方向,那里是他們大部隊的所在地。
秦嘉所想要得到的也是敵軍向西北方向移動,只不過他無法了解到軍團長親率的部隊是不是已經抵達攔截位置,因此也在猶豫是不是該暫緩追擊的速度,可別把敵軍逼迫得太急了,結果是該出現在攔截位置的友軍沒到,讓這批胡人跑掉就該是竹籃打水了。
一直在進行追擊的紀信耳邊傳來了“嗚嗚嗚——”的號角聲,他扭頭朝秦嘉的部隊看去,那邊有一桿旌旗正在不斷地搖動打旗號,也看到有一部分袍澤在收拾戰場。
搖動的旗號是一種旗語,示意的是讓紀信暫緩追擊的速度,更是示意紀信帶著本部一直阻擋敵軍向南的機動。
旗語也就是能簡單地進行溝通,復雜一些的指令壓根就奢望。而某些不靠譜的影視上面旗語能用來聊天?旗語又不是摩斯密碼,旗語也就是特定的那么幾種既定的信號,用旗語來進行聊點吃純扯淡了。
紀信也命號角手吹響了“嗚嗚嗚——”的號角聲,他可是知道秦嘉的計劃。他更加清楚僅僅是靠他們根本就吃不掉眼前的敵軍,要真的是繼續追下去,頂多也是每一次啃掉一小部分,真要分出勝負還不知道用多久的時間。
當然了,紀信也不能完全放棄追擊,不然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在告訴敵軍,漢軍在某個方向已經設伏,那將是一種很愚蠢的行為。
漢軍之間還能依靠既定的旗語信號進行簡單的溝通,漢軍與那些有交易的胡人騎兵卻是需要依靠快騎前去溝通了。
叛離頭曼的部落騎兵剛才可是全程將漢軍與頭曼所屬騎兵交戰看得仔細,他們當然也是驚訝于漢軍騎兵為什么能一直騎跨在馬背上作戰,奇怪漢軍騎兵為什么不會因為速度和阻力的作用在交戰時不掉落馬背,與此對比起來漢軍騎兵在與頭曼所屬騎兵交戰處在優勢地位卻是不值得大驚小怪了。
面對漢軍騎兵展現出來的強大,叛離頭曼的那些部落毫不猶豫執行了漢軍想要的行動方式,追擊的速度緩緩地降下來,然后轉向做出要朝原路回去的姿態。
漢軍追擊不快,同為胡人的反叛武裝也不再追擊,孤力利心里不覺得奇怪那是不可能的,不過沒等他想出一點所以然來,漢軍的一部分騎兵又開始迫近了。
孤力利自然就是頭曼派來的部隊指揮官,現在匈奴還沒有百夫長、千夫長、萬夫長等等的制度,他是匈奴本族的一名部落首領,深受頭曼的愛戴,更是對匈奴和西域混血的冒頓沒有什么好感,也是力主消滅反叛部落的人之一。
冒頓為什么不受頭曼喜歡?答案就在于冒頓的生母是頭曼從西域那邊搶來的女子所生,西域那邊雖然是白種人種群,可是長相與白種人并不相似。在匈奴人的審美觀中,西域人都長得非常難看,那么匈奴與西域混血的冒頓在很多匈奴人看來自然是奇丑無比。另外,最重要的是冒頓的生母是屬于家破人亡的類型,母(親)族那邊無法給予什么助力,頭曼其他的兒子生母哪怕再差也有一個部落作為后盾。
草原之上從來都只尊重強大而蔑視弱小,這么一來包括頭曼在內的很多匈奴部落從不掩飾不喜歡或是討厭冒頓也就可以說得通了。
現在孤力利手里的兵力還比漢軍多,可是以雙方交戰的實際情況看來,他很清楚哪怕是己方占據數量優勢也不是漢軍的對手。在草原上打不過逃跑并不是什么可恥的行為,既然是打不過他當然是選擇逃跑。
秦嘉和紀信都很努力在將敵軍逼往自己所想要的方向,當孤力利帶著部隊不斷不斷被逼迫往西邊方向的時候,其結局已經注定。(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