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幫爹當軍閥 第四九六章 未必學得了
荀彧酒醒之后,口中大呼“誤事”,急忙跑來見劉和,請求劉和派一支醫療隊前往兗州指導防疫之事。
劉和跟曹操雖然是兩個陣營,但他也不想看到兗州和豫州百姓遭受瘟疫之害,便爽快地答應下來,并且當著荀彧的面就開始分派人手,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荀彧見劉和不提任何附加條件,心中對于劉和的胸量和氣度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這次北方,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到幽州和薊城看看,既然曹操托付的事情已經辦妥,他便向劉和請辭,前往幽州訪問。
劉和也覺得鄴城這邊全都是袁紹當初留下的底子,沒什么好給荀彧他們看,便派了自己的“外交部長”陳逸陪同荀彧一起北上。
臨行之前,陳逸來見劉和,請示此行的注意事項。劉和對陳逸說:“除了那幾處列為絕密的地方,其他地方隨他們去看,想看多久都可以,也不要阻擾他們打聽詢問,一切見機行事。”
陳逸有些不解地問道:“公子,聽說荀彧這個人不簡單,不僅頭腦聰明,而且記性很好,若是給他們的自由太大,萬一我們在幽州搞的那一套都被他學了去,豈不是大大的損失?”
劉和笑著搖頭,說道:“不用擔心這個,他們就算想學,也未必學得了。我倒是巴不得曹操在兗州和豫州跟我們搞相同的一套,這樣就不用我帶兵打過去,他們自己就能靠過來。”
陳逸牢記劉和的吩咐,一身輕松地陪著荀彧上了路。
此時已至深秋,兗州來的訪問團沿著鄴城通往高邑的道路行進,道路兩旁隨處可見高聳的草垛和農人在曬場上忙碌的身影。十歲的曹植,一臉好奇地詢問荀彧:“先生,不是說今年北方發生了大旱災么,怎么還能見到農人收獲的情景?”
簡單的一個問題。卻把荀彧難住了。他也不知道這些農人怎么還能在大旱年景收獲糧食,于是便下了馬車,向著一處村落走了進去。陳逸也不阻攔,跟在荀彧的身后,看來是想讓荀彧自己尋找答案。
荀彧來到一處曬場邊上,向坐在旁邊趕鳥雀的一位老農問道:“老丈,今年北方大旱,你家怎么還能收獲這么多的糧食?”
這位被問話的老漢似乎見過場面,雖然看見荀彧這一行人衣著華麗,身后還跟著衛兵。但卻不怎么驚慌,而是坦然地回答說道:“這都是托了太傅和大將軍的福啊!冀州今年確實旱得厲害,但前幾年干旱的時候,全村的老少爺們都被發動起來,挖了十幾塊蓄水的水塘,又修了一條從興河直通村里的大水渠,加之鄉里這幾年搞了互助社,從薊城那邊買了一批龍骨腳踏兩便的水車,還有其他的農具。所以今年就算是遇到了大旱,但我們村里的糧食也沒欠收。”
“老丈,這互助社是怎么一回事情?”
“互助社呀,聽說是從幽州那邊傳過來的。入社全憑農人自愿,不用交任何的錢糧,就是把周圍附近的落單農戶聚攏,推選出有頭腦的。管著社里集資購買的農具和種子,誰家遇到難事了,便一起伸手幫上一把。老漢我不識字。也說不明白,官老爺你要是想大聽個細致,可以去鄉公所,那邊有人每天值守。”
荀彧對這互助社很感興趣,以前只是聽說洛陽周圍在搞,這次有機會弄個明白,便不想放過。他轉身問陳逸:“恒之(陳逸字),可否陪吾前往鄉公所一趟?”
陳逸點頭。“文若先生若是不急著趕路,便去看看。”
老漢也是好客之人,見荀彧真的要去,便去喊了自己的半大孫子來曬場上看著,防止鳥雀偷食,他本人則在前面引路,帶著眾人往鄉公所走。
所謂的鄉公所,自然又是出自劉和的手筆。這是他著眼未來對大漢行政區劃改革的設想,提前進行的布局。
大漢的行政架構沿襲自秦朝,最初是由中央、郡(國)、縣和鄉里這四級組成,州牧和州刺史只是監察性質,并非一級行政機構。到了靈帝末期,劉焉建議朝廷將權力下放至州,從此州牧成了手握一方軍政大權的大員,軍閥亂世也從此開始。
此時在縣以下的行政單為有鄉、亭、里,大體是百戶為一里,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鄉的長官為秩、嗇夫,令有游徼掌治安、鄉佐收稅、三老掌教化;亭設亭長主管治安,令有亭侯、亭卒;里的長官為里魁。鄉、亭、里的官員一般由郡、縣等上級機構任免。大漢開國皇帝劉邦,當初便是一個小小的亭侯,也就是個村民委員會主任而已。
劉和對照后世各國常用的行政架構,覺得六級行政架構比較合適于現在的國情。如果按照中央、州(省)、郡(地區或者地級市)、縣、鄉鎮和村這六級來進行管理的話,大漢現有的十三個州顯然有些太過龐大。像荊州、揚州、益州和交州,一個州就管著相當于后世三、四個省的地盤,這就使得這些大州的州牧容易成為土皇帝,如果劉和日后主政,他肯定是要充分劃分各州,把一些大州拆分開來。
除了拆分大州,劉和覺得一些郡的面積也過于龐大,不利于管理。像南陽郡、汝南郡、會稽郡這些大郡,差不多等于后世一個省的面積,如果僅是依靠郡守坐在官衙里面管理事務,肯定無法做到耳聰目明。只有把這些大郡分解開,才能更加有利于管理和控制。
相對于拆分州、郡,劉和對于縣以下的鄉、亭、里三級基層行政架構又覺得過于繁瑣,因此他打算去掉亭和里兩級,變成村,同時調整鄉一級的權力,設立鄉公所這樣的行政機構,上面對應著縣,下面管理十幾個村。
自上而下的行政架構改革動靜太大,而且遇到的阻力也大,劉和反其道而行之,先在自己的地盤上嘗試著把鄉公所和自然村這兩級最基層的行政單位建立起來,如果效果好的話,就可以推而廣之。
一行人來到鄉公所的時候,正巧看見這個鄉的鄉長在召集本鄉下面的各村村長開會,荀彧便站在門外靜靜的聽了一會。
“馬上就要進入冬閑了,各村抓緊時間把該交的公糧交上來,我今天把丑話說在前面,哪個村要是以次充好,把下等糧混在里面交到鄉公所來,別怪我不給你們留情面!我們鄉今年秋糧收成好,縣里要把我們鄉收上來的糧食當做軍糧送到邊境去,你們哪個村好意思把上等糧留下賣錢?”
“鄉長你放心,我們不會干這種昧良心的事情!軍隊在邊境替我們看守國門,不讓胡人南下禍害我們,誰要是連軍糧都動手腳,就是豬狗不如!”
“你們也別怪我催的急,縣令前幾天剛剛去郡城開了會,聽說今年為了賑災,大將軍把常平倉內的糧食全都拿出來了。現在秋糧收了,各縣都急著往常平倉里面補充糧食,免得耽誤了明年的事情。”
“何鄉長,你能不能去縣里跑一趟,給大槐樹村采購一臺水磨和兩架龍骨水車?”
“我們馮張村也要水磨和龍骨水車!”
荀彧仔細聽了里面的談話,感覺被稱作鄉長的人說話與其雖然沖了些,但似乎并沒有刁難和欺壓下面的意思。而各村推舉出來的村長也能盡力為本村爭取利益,不像那些世家大族豢養的僮客,只知道仗勢壓人。
等到里面的談話結束后,陳逸進去把姓何的鄉長喊了出來,讓他給荀彧仔細介紹一下互助社在本鄉的運作情況。這個何鄉長一看外面的架勢,就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這位文士肯定大有來頭,他在激動之余,便如數家珍一般將本鄉成立互助社的前前后后都說了一個遍。
等到荀彧問完話時,已經到了晌午時分,卻是趕及前往下一個在驛站吃飯,陳逸便吩咐這個何鄉長想辦法給隨行的兩百來號人置辦一頓飯食。這個何鄉長也是個有能力的人,他立即發動鎮子周圍幾十戶人家,讓每家都做一鍋飯菜,然后再來鄉公所領一桌人到自家去吃飯。
兩百多號人化整為零,分到各家去吃了一頓地道的冀州“農家樂”,等到吃完又聚攏時,便是各種議論。
“真是沒想到啊,冀州的農戶不僅能吃飽肚子,平時居然還有雞蛋和肉吃!”
“我去吃飯的那戶人家,糧倉里面裝的滿滿的,聽說只要交了公糧,剩下的就全部是自家了,想賣想存,都按自己心意,官府不得干涉。”
以荀彧、曹洪和曹植等人的身份,在兗州時自然不缺錦衣玉食,但他們從隨隊前來的士兵口中聽得出來,冀州農民的生活水平顯然是要比兗州高出一截。
還有一件細小的事情,也讓荀彧感覺到了黃河以北與黃河以南的區別。
在離開這個鄉公所之前,陳逸從懷里掏出幾張據說可以在北方通行的“糧票”,作為飯錢交給了姓何的鄉長。這個鄉長也不推辭,大大方方的收了,看樣子回頭是要拿這糧票抵消一部分本鄉要交的公糧。
荀彧心里在想,這還只是在冀州境內,一路所見所聞便如此發人深思,要是到了幽州,會不會有更多讓人吃驚的見聞呢?(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