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幫爹當軍閥 第四六七章 四方震動(中)
與兗州曹操的煩躁焦慮相比,荊州劉表在得知天子還都洛陽,劉虞入京主政之后,顯得淡定許多。
劉表奉行的是中庸之道,他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抱負,但又從未想過要掌控整個天下,所以他對于天子還都洛陽抱得是觀望的態度,只要朝廷不對荊州下手,那么他就不會主動招惹洛陽方。至于劉虞入京主政,劉表雖然有不同的看法,但也知道大勢難違,所以依然是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
自從張濟從關中闖入南陽之后,一開始劉表準備與駐軍魯陽的劉備聯合出兵圍剿張濟,結果謀士蒯越建議他暫時不要動手,再看看局勢的變化。反正南陽郡自從劉表入主荊州之后,就沒有什么時候完全歸于劉表治下,劉表因此也就對張濟的不請自來聽之任之。
劉表這邊穩坐釣魚臺,可劉備卻是如坐針氈,因為他自從得知劉虞主政洛陽之后,便有一種非常不妙的感覺。劉備現在實際上是在曹操、劉表和洛陽三方的夾縫之間求生存,曹操和劉表之所以允許他存在,是因為雙方需要他夾在中間充當減震器,但劉虞顯然不需要劉備這樣一個減震器的存在。
劉虞在洛陽主政,今后肯定要求各州向洛陽運送歲賦,而劉備這塊攔在洛陽東南角的小石頭顯然有點礙事,劉虞肯定會想辦法要么收編劉備的隊伍,要么逼著曹操和劉表將劉備除掉。
劉備一千一萬個不想被劉虞收編,他現在急于尋找一塊安全的落腳之地,而張濟的到來無疑讓他看到了希望。在劉備看來,自己現在的日子不好過,張濟也同樣不好過,他們兩股勢力完全具備聯合起來的基礎。
為了實現與張濟聯合的意圖。劉備派出簡雍前往宛城拜見張濟。
張濟和張繡叔侄二人剛剛在南陽落腳,他們很擔心劉表會和劉備聯合起來對付自己,所以在聽說簡雍前來拜會時,熱情地接待了簡雍。
簡雍對張濟說道:“南陽乃膏腴之地。將軍能來。足見眼光長遠。只是將軍可曾想過,以您現在的兵力。能否守得住南陽?”
張濟皺眉不語,張繡卻是黑著臉反問簡雍:“守不守得住南陽,那是叔父的事情,難道你覺得僅憑劉玄德那點兵馬便能奈何得了我們嗎?”
“錦鈺(張繡字)不得對憲和先生無理!”張濟出語。喝退了張繡。
“憲和先生,實話實說,以吾麾下兵馬,若是劉表全力來攻,自然是無法抵擋,但就算我叔侄兵敗南陽,也絕對會讓劉表崩掉幾顆門牙!但是。劉表還要對付江東孫堅和揚州袁術,他可能把全部兵馬調到南陽來么?”
張濟既然能在關中與李傕和郭汜這些魔頭一起混了這么多年,自然也不是簡雍幾句話就能嚇唬和糊弄得了。
“將軍所言不差,不過你是否漏算了洛陽方面?劉虞已經入京主政。按他在幽州時的作為,肯定是要催促各州向朝廷進獻歲賦,到時候將軍您交還是不交?”
“當然是不交了!朝廷要問荊州收取歲賦,去找劉景升便好,關我們鳥事!”張繡有些不滿的插嘴。
“呵呵,少將軍這話說的好。可是,若是劉景升對朝廷說你們占據了南陽,阻斷了道路,借故不向朝廷上交歲賦,你們猜朝廷會不會出兵前來征討你們呢?”
“我們連劉表的十萬大軍都不怕,又何懼洛陽那點兵馬!”張繡就像一個不點自燃的炮仗,總是搶著說話。
“少將軍好志氣!說實話,吾方的兵馬并不比你們的少,可一想到劉虞那個如狼似虎的兒子,玄德公便是夜不能寐。據我所知,劉世仁自領兵以來,似乎未嘗敗績,如果他覺得你們駁了他父親的面子,你們猜他會不會領兵前來討伐?”
“就算劉世仁出兵,第一個收拾的也是你們!”
“呵呵,少將軍說得不錯,如果洛陽出兵,我們自然是首當其沖,可是我們一旦戰敗,接下來是不是該輪到你們呢?”
簡雍的口才確實不錯,對于張濟叔侄兩個的風言冷語一直笑著面對,但最后問出的這句話卻是讓張濟和張繡心頭巨震。
張濟大約已經猜到簡雍的來意了,他不認為劉備此時還有派人前來消遣自己的雅興,所以直截了當的對簡雍說道:“憲和先生此來,是為了游說你我兩家聯手的吧?”
簡雍一臉肅然地點頭,說道:“如今的形勢,對于你我兩家而言,合則兩利,斗則兩敗。既然我們都是在夾縫之中求生存,何不放下猜忌和敵意,精誠團結,聯手對外?”
張濟沉思良久,對簡雍說道:“憲和先生說的對,當此存亡之際,你我兩家確實應該聯手,只是如何聯手,總得有個章程,我可不想再跟面善心毒的豺狼為伍!”
張濟說這話時,自然是意有所指。當初他在長安就是被李傕和郭汜反復利用,到了最后他索性拋下李傕,離開了關中。有道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張濟現在對于聯合的事情警惕性很高。
簡雍見張濟已經有了聯合的意向,也不強求馬上就訂下盟約,于是說道:“我這就返回魯陽將會談的結果稟告玄德,將軍放心,我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制定出雙方聯合后的行動章程,然后送于將軍斟酌。”
張濟覺得簡雍這趟來誠意十足,也就同意了簡雍的提議,安心等候劉備拿出一個雙方都認可的聯合約定。
簡雍回答魯陽之后,將會談的過程向劉備詳細做了匯報,劉備聽了之后心中有了計較。劉備不會告訴簡雍,他的心里根本就沒有想過真正跟張濟聯合,他想的是如何把張濟從關中帶過來的這一萬多人馬給吞并掉!劉備不告訴簡雍自己的真實想法,倒不是覺得簡雍不可信,而是他覺得這件事情需要一明一暗兩步同時走,而喜歡說大話的簡雍無疑是明面上負責聯絡最合適的人選。
劉備很快就拿出了一個很是公道的聯手盟約,在這份約定當中劉備對于張濟叔侄兩個占據的地盤沒有半分覬覦之意,只是要求雙方今后在軍事上保持共進共退,一方遇到危險時,另一方要不遺余力地進行救援。
張濟看過之后,覺得比較滿意,便與劉備約定了一個時間,然后雙方在魯陽與宛城中間的衡山腳下秘密焚香祭天,歃血為盟,結成了盟友。
就在劉備和張濟私底下搞小動作的時候,距離宛城兩百多里外的襄陽鄉下,在一個三面環山的谷中,一位年僅十九歲的白面書生正對來訪的幾位好友縱論天下形勢。
這個三面環山的地方,位于襄陽以西四十里,當地人稱之為隆中。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有鶴相親,松篁交翠,恍如一處世外仙境。與友人縱論天下的這位年輕書生,名叫諸葛亮,字孔明,出自瑯琊諸葛世家,如今隱居于隆中。
孔明出生于靈帝光和四年,當時降生在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望族,孔明的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他的父親諸葛圭曾經出任過泰山郡丞。孔明年少時命運多舛,在他三歲時,母親章氏病逝,在他八歲時,父親病逝。孔明有個哥哥,叫做諸葛瑾,有個弟弟叫做諸葛均,當時他們父母雙亡之后,便隨叔父葛玄到豫章赴任,后來朝廷派別的官員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來荊州投奔了劉表。
前年,諸葛玄在襄陽病逝,兄弟三人替叔父辦理了喪事之后,年長的諸葛瑾順江而下,前往江南尋找出路,諸葛亮和諸葛均則留在隆中替叔父守孝。
此時的諸葛孔明,用后世的話來說,還是一個年輕的憤青,他平日里喜歡念叨《梁父吟》,常常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附近的鄉里對這個張狂青年不屑一顧,只有石韜、崔鈞和孟建等人相信他的才干,不時來到隆中與他談論。
這天四位好友聚于隆中,孟建問諸葛對于天子還都洛陽和劉虞入京主政有什么看法,諸葛略作思索之后,便說道:“這次天子還都洛陽,十分蹊蹺,似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不過對于大漢而言,卻是一件幸事。劉虞并無野心,為政以寬厚仁和為要,由他主持朝局,不會像當初何進、董卓擅權時動輒殺人無數,血流成河。”
“按你這么說,那豈不是要普天同慶,今后大家都可以高枕無憂了?”石韜有些不同意諸葛的分析,反駁說道。
“廣元兄,容我把話說完。劉虞為政寬厚仁和,既是好事,卻也是壞事。因為如今天下已亂,各州自行其事,劉虞寬厚,必然導致朝廷的命令難以貫徹到各州,而劉虞的那個虎狼之子必然不會坐視其父為各州所欺,到時候少不得就是連番的大戰,到最后苦的還是天下百姓。”
“那以孔明之見,這天下最終會鹿入誰手?”崔鈞問道。
孔明搖頭,表示自己也無法看清。
[本章結束]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