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一八一章 湘軍一日不返湘,江寧一日不安寧
“另外,”關卓凡說道,“江浙的哥老會,雖然是自兩湖流竄過來的,不過,未必就是土生土長于湘楚的——十有,也是打‘西邊兒’過兩湖的。”
曾國藩微微一怔,“那是——”
“四川!”關卓凡說道,“四川有一種叫做‘啯嚕’的會黨,‘啯嚕’、‘哥老’音近,‘哥老’極可能就是‘啯嚕’之流毒出川,布于兩湖,然后,順流而下,達至兩江。”
“啯嚕”這個玩意兒,曾國藩還是第一次聽說,無從置評。不過,在他聽來,將“啯嚕”和“哥老”聯系在一起,自然是軒親王進一步替自己卸責——哥老會既然是從外頭流竄進來的,則兩湖包括湘軍,就是被“感染”的,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受害者,他的“厲禁不力”的責任,能減輕不少。
如果哥老會是兩湖土生土長的,則他曾滌生不但未能消弭禍端于既萌,還任由禍水東流,這個責任,可就又大了。
可是,這么說,責任不就是壓到了四川那邊兒了嗎?
吳棠可是圣母皇太后的私人啊……
轉念一想,不對,吳棠根本不用負這個責任,他是洪楊亂平之后才督川的,彼時,“啯嚕”也好,“哥老”也罷,早就出川了;如果“哥老”真的是發端于四川,出川也是咸豐二年之后的事情,戰爭期間督川的,是駱秉章,那是對國家有大勛勞的功臣,且故去多年,絕不會有人拿這種不大不小的事情,去翻他的舊賬。
軒親王只這么輕輕巧巧的將“哥老”往“啯嚕”上頭一帶,便四平八光、面面周到,曾國藩不由既佩服,又心感,心想,難道,整治江寧的治安,他真有什么好法子,一般的可以做到四平八光、面面周到?
可是——
“唉!”曾國藩長長的嘆了口氣,“我好失悔!”
他失驚無神來了這么一句,關卓凡微微一怔,“滌翁何出此言?”
“湘軍裁撤之后,”曾國藩緩緩說道,“將弁士卒,如果盡數返鄉,而非留在江寧一帶,就不會有今天的偌大煩惱了。”
哦,原來你說的是這個。
中國歷朝歷代,凡戰事完結,都要裁軍,將弁士卒,拿了遣散費,都要返鄉,不會有多少人留在駐地的——中國人眷戀故土,外頭的事情了了,返歸故鄉、一家團圓,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一層,根本不需要朝廷和官府的動員。
只有反了過來——留居駐地,才需要朝廷和官府的動員。
湘軍的裁撤,就是這樣一個情形。
“湘軍”雖然頂著一個“湘”的名目,但人員的籍貫,其實分成兩大塊,一塊是湖南人,一塊是安徽人,皖籍的將弁士卒,裁撤之后,基本上都返鄉了;留在江寧一帶的,是湘籍的那一塊。
這是出于曾國藩的半強迫性的要求。
曾國藩的脾性,最討厭退役的士卒,回到本鄉之后,買屋置地,一天到晚,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最終演變成到處生事——湘軍裁撤之后,如果盡數返歸本鄉,遲早就是這樣的一副德行。
安徽籍的將弁士卒,不是他的“子弟兵”,且安徽密邇江蘇,家鄉就在旁邊兒,自不好強行要求人家留了下來;不過,對于湘籍的將弁士卒,他就不客氣了。
曾大帥在湘籍將弁士卒心目中的威望,是不可移替的,大帥既然這么說了,江寧又是花花世界,咱們的兜里,一個一個,都鼓鼓囊囊的,留了下來,似乎也不錯——那就留下來吧!
當然,也不是都留了下來,返回湖南老家的、留居江寧的,一半一半吧。
曾國藩要求湘籍將弁士卒留居江寧,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上文提到的“咱們的兜里,一個一個,都鼓鼓囊囊的”。
湘軍、洪軍反復拉鋸,江寧一帶,被兵極慘,大亂之后,滿目蒼夷,一片蕭條,善后、恢復的責任,全在曾國藩一人身上。
這個“全”字,不僅僅因為他是兩江總督。
本來,恭王、文祥以降,一班京中大佬,對江寧的善后、恢復,是很有信心的——朝廷雖然沒有錢,但偽天王府內,金山銀海,江寧克復之后,這些錢足夠拿來善后了。
然而曾國荃打下江寧之后,曾國藩上了一個折子,說什么“歷年以來,中外風傳,逆賊之富,金銀如海,乃克復老巢,而全無財貨,實出預計之外,目下籌辦善后事宜,需銀甚急,為款甚鉅,如撫恤災民,修理城垣駐防滿營,皆善后之大端也,其余百緒繁興,左支右絀,翻增焦灼。”
誰都曉得,“全無財貨”,絕不可能,唯一的可能,是如海的金銀,已被曾老九洗劫一空了;而曾國藩上這個折子,也并不是真的“翻增焦灼”,叫窮、擺出向朝廷伸手要錢的姿態,真正的目的,不過是替他的九弟遮掩一番罷了。
因此,軍機、戶部都沒有搭理曾國藩的這個茬兒——反正也沒錢;曾國藩呢,也沒有就此再催過朝廷一字一詞。
不過,如此一來,善后的責任,就不能不“全”是曾某人一人之責了。
別的不說,“荃”老弟的屁股,做老哥的,得替他擦吧?
曾國藩自個兒,并不能屙金溺銀,于是,他盯上了湘軍腰包的“鼓鼓囊囊”。
這是一筆數以百萬兩計的鉅數,湘籍將弁士卒,留居江寧,吃穿住行,各種消費,這些錢自然就流入了市面,江寧畢竟是底蘊極深厚的地方,有了這筆“啟動資金”,自然而然,就能恢復了起來。
曾國藩確是胸有丘壑、絕大經濟之人,他這一招,管用的很,在朝廷未做任何實質性撥款的前提下,沒過多久,江寧就初步恢復了元氣。
江寧這種繁庶地區的中心城市,元氣一復,自然而然,八方輻輳,很快就能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局面,這個時候,就不必再借助于湘軍腰包的“鼓鼓囊囊”了,事實上,這個時候,湘軍的腰包,也已經沒有那么“鼓鼓囊囊”了。
于是,麻煩就來了。
湘軍的錢,大多搶掠而來,既來的容易,大多數人,便養不成積谷防饑的習慣,江寧又不比湖南鄉下,花花世界,聲色犬馬,能夠銷金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不過兩、三年功夫,原本“鼓鼓囊囊”的腰包便癟了下去。
錢沒有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可是已經養成了,怎么辦呢?自然而然,開始騷擾地方了。
這方面,曾國藩督江的時候,其實已露出些端倪了,不過,畢竟都是湘軍出來的,沒有人敢真的落老帥的面子,就有些不法的情事,也是小打小鬧,且都是偷偷的來,整體上說,江寧的治安,還是“安靜”的。
曾國藩去江就直,一班散兵游勇,覺得去了籠頭,如關卓凡所言,“野馬脫韁”,開始恣意橫行了。
剛開始的時候,還算客氣——敲開富戶的門,開口“借錢”,臉上是笑嘻嘻的,也寫“借據”——當然,不管寫不寫“借據”,錢,是絕對不會還的。
主人家若不肯給,也不生氣,轉身去下一家就是了。
不過,看到他們頭上的紅頂子、藍頂子,以及腰間懸掛的腰刀,真正一兩銀子也不拿出來的人家,是很少的。
沒過多久,紅頂子、藍頂子的態度變過了。
如果主人家不肯相“借”——上文說過了,這種情形是很少的,大多數的情形,是所求未得饜足,譬如,“借”十兩,主人家只給五兩——紅頂子、藍頂子就不肯走了,臉上的笑容也沒有了,開始罵罵咧咧了。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