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十二章 塹壕
小栗忠順一愣,隨即一股又酸又熱的氣息涌了上來,他大聲說道:“好,我就留在此地,和貴部共存亡!”
姜逸田倒有幾分好笑,心里說我只是在執行命令,你來個啥勁呢?
表面上還是很有禮貌,說道:“軍務繁忙,到時候只怕招呼不周,奉行大人莫怪。”
姜逸田,原名姜田,是第四師師長姜德的本家。軒軍美國查塔努加一役,跟著姜德搶上傳教士高地主峰的那班死士,就有姜田。那個時候,他還只是一個什長。
回國之后,作為爵帥的地道腦殘粉,姜田在自己的名字間加了一個“逸”字,變成姜逸田了。
姜逸田帶的這個營,出于第四師第十三團,這是個華工團,是亞特蘭大戰役后入役的那一批華工,打過接下來的“向海洋進軍”,并從薩凡納一路北上,橫掃南卡羅來納州、北卡羅來納州和北弗吉尼亞州,這些仗,雖然不甚激烈,但也算“身經百戰了。
營、連、排干部,卻都是軒軍的老人,全部都打過查塔努加戰役,還有南下亞特蘭大的一系列戰役。這些仗,都是真正的硬仗、生死仗;這班人,真正是美利堅尸山血海滾出來的,哪里會把東洋人放在眼里?
當初派到他們營守備小倉城后勤基地,大伙兒想這次到日本是撈不著仗打了,立功受獎啥的肯定輪不到咱們了。誰成想,陰差陽錯。軒軍征日的第一仗竟會由咱們來打?
發大財啦!
小倉城后勤基地的軍事人員,除了守備營。還有一個工兵連。工兵連連長找到姜逸田,要求參戰。姜逸田一口回絕,說道:“你們都是爵帥的寶貝疙瘩,碰破了皮,我可擔待不起。”
看到工兵連連長的臉色,姜逸田曉得自己說的這個笑話并不好笑。對方的軍階雖然比自己低,可并不是自己的下屬,再說。用到工兵連的地方還多著,于是改口道:“老張你是給我面,我能不知道好歹嗎?好,這樣吧,你們在基地里做預備隊!”
工兵連連長往回走的時候,在心里大聲問候姜逸田這個小氣鬼的各位女性親屬。
控制住小倉城全城,城里的火勢也小了下去。高杉晉作和山縣有朋來到了隊后勤基地前面。
兩個人不由都皺起了眉頭。
這個基地的圍墻是土墻,看起來雖然平整厚實,但并不高,也就一人高一點,不用梯,一個人踩著一個人的肩膀。輕輕松松地就爬進去了。
問題是隊的防線并不是這道土墻。
基地是在一個山坡上,坡度平緩,上面原來的樹木被完全砍光,整個山坡光禿禿的。
土墻外挖了三道平行的壕溝,壕溝和土墻之間。壕溝和壕溝之間,距離大約二十五至三十丈左右的樣。就是說,最外面的那道壕溝,距土墻足有一百多丈的距離,這兒,才是隊的第一道防線。
還有,前后兩條壕溝之間,另有縱向的壕溝相連。
剛開始的時候,高杉晉作和山縣有朋還以為,這些壕溝是護城河一類的障礙物,可天底下哪有這種護城河呢?看起來非常之窄,應該可以一躍而過。
還有,橫向的三條壕溝,邊沿都整整齊齊碼堆著沙袋,不過,這沙袋碼堆得也很奇怪,沙袋有兩層,上下兩只沙袋為“一組”,每隔兩“組”沙袋,就會有一個缺口——就是說,這個位置上只有一只沙袋,看起來就像城垛似的。
兩個人恍然大悟:這是防御工事啊。
就是說,國士兵呆在壕溝里面,從沙袋的“缺口”處向外射擊。
高杉晉作和山縣有朋都是第一次見到這種防御工事,沒辦法判斷它的防御效果,但看起來似乎是個挺麻煩的東西。
兩人還發現,這個壕溝的走向,并不是筆直的,而是鋸齒狀的。開始的時候,兩個人都想不明白,為什么國人要把壕溝挖成拐來拐去的?后來,山縣有朋畢竟是陸軍將領,先想通了:如果戰場夠大,可以迂回到側面進攻壕溝的話,這種設計,能夠有效避免大部分的士兵暴露在敵人火力面前。
當然,這個山坡不夠大,只能從正面進攻。
長州藩的陸軍,沒有像樣的火炮,但通過古拉伯,弄來了幾百枚黑爾火箭。這種火箭雖然沒有導向桿,但在尾部裝了三塊穩定螺旋板,使火箭在飛行通過自旋達到穩定,增加了火箭的準確性,是黑火藥時代的最后一代火箭。
黑爾火箭并非當時的主流兵器,它的準確性雖然較自己的前輩大為提升,但跟炮彈是沒法比的,屬于“發射后不管”——這里的“不管”的意思,是不知道它會飛到哪里去,“管不來”。不過,如果目標面積夠大,比如城池或者整個陣地,對精確性沒有什么要求,黑爾火箭還是有一定用處的。
高杉晉作和山縣有朋原先想著,隊的后勤基地里面,彈藥、糧食、布服,都是易爆易燃的,把黑爾火箭打進去,夠運氣的話,引爆彈藥庫,或者引燃大火,這個基地就不戰而下了;就算沒那么好的運氣,至少也可以在進攻的時候,大大牽扯守軍的精力,彌補己方缺乏攻堅火炮的劣勢。
但現在的這個格局,基地幾乎已在黑爾火箭有效射程之外,這記“殺手锏”暫時是打不出來了。
只能硬攻了。
高杉晉作和山縣有朋不曉得,這個“壕溝”,有一個正式的名稱,叫做“塹壕”。
冷兵器時代,只有城墻,沒有塹壕——完全用不著。
進入熱兵器時代,滑膛槍時期,步槍的射程、精度都非常有限,也不需要塹壕來保護士兵;只有線膛槍出現,步槍的射程、精度都大大提升,才有在和敵人距離尚遠的情況下、對士兵進行保護的需要,這個時候,原始的塹壕,才應運而生。
進入后裝線膛槍時期,除了精度和射程,步槍的火力密度也大幅度提升,而在戰場上,因為內燃機還沒有出現,軍隊的移動速度,和前裝槍、甚至滑膛槍時期相比,并沒有本質區別,因此,真正高水準的、近代意義上的塹壕便成為必需品了。
大規模的塹壕戰正是始于美國內戰,特別是彼得斯堡戰役,那一眼望不到邊的、縱橫交錯的塹壕,曾經讓關卓凡嘆為觀止。
美國塹壕戰的始作俑者,是查塔努加戰役頗讓軒軍吃了苦頭的那位南軍悍將朗斯特里特,然后羅伯特.李將之發揚光大。
不過,美國內戰的塹壕,只是勝在規模較大,塹壕內部的構造,還很簡單,不過一條大半個人的身高的壕溝而已。而關卓凡依據他腦的歷史資料,大大改進了塹壕內部的構造。
塹壕的深度,超高一個成年人的身高一個頭左右。
塹壕靠敵人的一面叫做“胸墻”,在胸墻上挖出一個個射擊位——就是說,射擊位是凹進胸墻的。
射擊位并非從地面、而是從離地面兩三個頭高度的位置挖起。這樣,射擊位下自然就留出一個臺階。士兵站在臺階上,槍支擱在塹壕邊沿的沙袋上,就可以保持立姿射擊姿勢。而槍支被沙袋承托,士兵既不易疲憊,射擊的穩定性又大大提升,算是最舒服、效率最高的一種射擊姿勢。
射擊口兩邊的沙袋高出士兵頭部,可以對士兵予以很好的保護。
戰斗間隙,士兵可以坐在臺階上休息,腿部能夠伸展開來。
塹壕的另一側叫“背墻”,胸墻、背墻都用木架和沙袋進行加固,塹壕的底部,鋪上木板。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