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二十七章 裂痕
一向懵懂的慈安能有這種見識和反應,關卓凡心里暗暗稱奇。他做出尷尬的樣子說道:“是。臣的一點小心思,逃不過兩宮皇太后的圣鑒。”
慈禧含笑道:“你大度謙退,這是好事。不過,以你之見,除了軒軍,這個差使,誰辦得下來啊?”
關卓凡說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話,臣以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幾個,都是合適的人選。”
慈禧微微一笑,說道:“總不能把三個人一起派出去吧?你也別兜圈子了,有什么說什么吧。”
關卓凡這次是真的有點發窘,連忙說道:“是。臣以為,曾國藩年紀畢竟大了,塞外苦寒,朝廷優養老臣,未必合宜。李鴻章年富力強,但淮軍剛剛裁撤,未免諸事不甚就手。左宗棠正是意氣風發之時,辦這個差使是最適宜的。”
慈禧和慈安對視一眼,慈安笑著說道:“這可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慈禧說道:“我們姐倆掰著手指頭數了一遍,除了你,還就是左宗棠了。還有,你不知道,昨個兒,剛剛收到左宗棠的一份密折,巴巴的跟我們姐倆求這樁差使呢。”
關卓凡暗笑:“左騾子”是真急了。
慈禧繼續說道:“左宗棠是有本事,可他的那個脾氣叫人頭疼。我們姐倆還沒答應他呢,他先在密折里糧啊餉啊開了一大堆條件出來。唉,獅子大開口,國庫里哪有那么多錢?”
關卓凡說道:“啟稟兩宮皇太后,這件事情,臣也是想過的。國家大亂方平。百廢待興,在在都要用錢。西征軍費浩繁,總要找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既不耽誤國家興作,又能夠支應大軍的開銷。”
有這樣的好事情?
兩宮皇太后面露喜色。慈禧說道:“好啊,那我們姐倆就把左宗棠交給你了。他不久就要來京陛見,到時候你和他好好商量一番。”
她抿嘴一笑:“反正也沒別人愿意和‘左騾子’搭伙計。”
這一笑異常嫵媚,而且君臣對唔的時候,比出“左騾子”這種俏皮話來,猶如家人夫妻之間玩笑虐浪。關卓凡不由有點暈乎乎的,眼前的這位御姐瞅著就實在可愛,下身的某個部位居然就有所動靜。
突然之間,養心殿東暖閣里的自鳴鐘響了起來,“當當當當”,連敲了十二下。君臣這才驚覺,已是午時四刻了。
關卓凡嚇了一跳,趕忙收攝心神。
這種場合,想什么呢!
慈禧略略猶豫了一下,然后說道:“好了,你也該回家了,白氏、明氏兩個。肯定在家里等著你呢。”
呃,這話說的……
慈安笑道:“關卓凡,你什么時候請我們姐倆去你們家坐坐啊?”
關卓凡說道:“太后臨幸,是臣全家的榮幸。請太后賞下日子來,臣具折奉請。”
慈禧微笑道:“好,定下了日子,我們告訴你。”
今天這次陛見,多少打亂了關卓凡和左宗棠交往的計劃,逼得他提前在兩宮面前舉薦左宗棠,本來的打算是和左騾子好好做一筆交易的。
但關系不大。原來的計劃,是在封貝子前做的,偏于保守;現在自己手上的牌比那個時候要多,適當加快進度也是可以的。提前舉薦左宗棠就當是給他的預付款了,回報遲一點一定是有的。
對左宗棠的偌大人情已經做了。而且接下來自己還會再幫他一個大忙:籌集軍餉。
確實不需要國庫掏銀子,也不需要各省“協餉”。那么,錢從哪里來?
借呀,原時空左宗棠就是通過胡雪巖向洋人借款做軍費的。本時空嗎,還是借,不過是向我關卓凡借,哎哎,俺在美國銀行里放著好幾千萬兩銀子呢。
嘿嘿,俺披個洋人的馬甲,這也算“借洋款”了吧。
這兩個大忙幫下來,左宗棠必會對自己死心塌地。除了上面說的那個“回報”之外,今后自己推動的改革和建設,相信也能得到左季高的大力支持。
曾國藩的政治影響力已不如前,而且通過曾紀澤這座橋梁,關、曾已經建立了比較良性的關系。
李鴻章被關卓凡一力推上協辦大學士寶座,順手還賺了一根雙眼花翎和一個太子太保,關、李之間不但和解,李于關還很感激。
現在,左宗棠也即將被搞定。
原時空晚清的三大巨頭,成為了自己的盟友或者準盟友,戰線基本穩定,那么,有一件大事就必須著手進行了。
關卓凡要開始對付恭王了。
關卓凡和恭王算是“一個戰壕”里出來的戰友,說的嚴重一點,恭王算是他的“恩主”,但關卓凡要想取得最高權力,施展他的抱負,盡一個時空穿越者對本時空的責任,盡一個中國人對民族和國家的責任,他必須跨過恭王這道坎。
原本沒有想這么早動手的,但情勢所迫,必須提前發動了。
因為他和恭王之間已經產生了嚴重的裂痕。
絕大多數人對此應該都一無所感,關卓凡自己,也是直到今天早晨才真正確認的。
證據就是進午門正門的那場風波。
慈禧的這個安排很不合適,但她是無心之失。然而,恭王沒有做任何勸阻的工作。其實,他只要稍有表示,以慈禧的聰明,馬上就會明白這道恩旨哪里不妥當了。
關卓凡可以肯定,如果自己真的領旨,代表皇帝出迎的恭王絕對不會和自己一塊兒,從午門正門入宮的。
如果自己沒有“讀史”,又或者頭腦稍有發熱,就會踏進那位美麗的御姐無意中挖出來的陷阱。
對景的時候,會有人跳出來攻擊自己“無人臣禮”,甚至“大不敬”,甚至,“禍心包藏,反志早蓄”。接下來,哼哼,自己就真成年大將軍了。
而且,需要的話,這個陷阱,可以把慈禧包括慈安一起裝進去。
恭王站在陷阱邊熱情地說:“逸軒,你當得起!”
這很不好呀,奕先生。
恭王終于感覺到關卓凡對他的地位的威脅了。
慈禧對慈安說恭王“怕被關卓凡蓋過了風頭”,本來只是挑撥離間之語,但歪打正著,還真是這么回事。
恭王的心態的變化是什么時候發生的?
不知道,但應該沒多久,關卓凡剛剛回國的時候不是這個樣子,剛剛打平東捻的時候也不是這個樣子。
或許是朝廷決定封關卓凡貝子的時候,或許就在昨天晚上接到宮里面頒出來的諭旨的時候。
政治最高層之間,裂痕一旦產生,只會愈來愈大,絕不可能重新彌合。
恭王此人,時人以及歷史上都被視作“賢王”,他也算當得起。
但關卓凡的眼中,恭王還有另外一面。
外和內方,外柔內剛,輕易不發動,但一旦發動,比誰都狠。
肅順、端華、載垣三人的下場,是最好的證明。
肅順雖然跋扈,但他只想壓制恭王,并沒有加害于恭王的意思;恭王反擊得手,卻毫不猶豫要了肅順的性命。
單殺肅順一人也就罷了,還饒上端華、載垣兩條命。那可是兩個親王啊,還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而且,端華、載垣是兩個笨蛋,根本沒有能力威脅恭王,革去王爵、貶為庶民就足夠了,最多永遠高墻圈禁,其實真沒有殺掉的必要。
而且,顧命八大臣雖然“無禮”,但畢竟是在執行文宗的遺囑,不是謀反。理屈的其實是恭王和兩宮這邊。
不過,大概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勝利者必須加重罪于失敗者,才能夠示天下以理直氣壯。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