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第四章 諾言 (二更)
第四章諾言(二更)
順江直下的兩艘洋船,一路并沒有受到太平軍的阻礙,過了常熟,前方的水道便告安全,眾人懸了多日的心,也才放下來,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太平軍的心理,真是很奇怪,關卓凡心想。他們任由這兩只美國船在長江上來往,不敢動其分毫,在陸地上卻又敢于冒著跟洋人決裂的風險,進攻上海。這樣看來,多半是洋人的炮艦,給他們造成的印象太深刻,而在陸地上,這樣的畏懼感便小了許多。
太平軍打上海,已經有過一次。
那是在咸豐十年,也就是去年的事,李秀成攻克蘇州以后,稍加修整,便分兵向四圍攻掠,其中就有一支近萬人的偏師,攻向上海,連陷青浦,松江,終于開始圍攻上海縣城。
在朝廷方面,若說“上海無兵”,也不完全確實——江南提督本標右營的營兵,駐扎在松江一帶的,有數千人之多,由一位名叫李恒嵩的參將率領。李恒嵩還算是能打也敢打的人,無奈手下的部隊欠餉日久,士氣疲軟,根本擋不住“粵匪”的鋒銳,一敗再敗,終于潰退到南翔一帶,把上海城的正面讓了出來。而最終能夠守住上海城,靠的是從租界內傾巢而出的數百名洋兵,和一個美國人所組織的五百多名“洋槍隊”。
這個美國人,叫做華爾,只有二十九歲,黑發碧眼,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他一生最愛兩件事,航行與軍事,曾經在尼加拉瓜替政府訓練士兵,也曾經在克里米亞替法國人帶過雇傭兵,遠航的足跡,更是遍及各大洲。他對東方,尤其是對中國,情有獨鐘,先后在兩艘艦船上擔任過大副的職位,一艘叫“東方”號,另一艘干脆叫“孔夫子”號。從十五歲開始,幾次來到中國,終于在上海落了腳。
等到太平軍向上海進發,他預感到清軍的無用,于是說動城內的官紳出錢,由他組織了五百多個閑散的洋水手、洋兵痞、洋無賴,配以洋槍,算做一支軍隊,不但發給薪水,而且承諾以戰利品賞賜。
在這樣優厚的條件下,洋槍隊初期作戰頗為勇猛,趁太平軍不備,華爾率隊出城作戰,竟然被他把松江城奪了回來。搶到了不少戰利品不說,上海的官紳更是狂喜,大賞白銀三萬兩,兩樣總計,華爾一人便分得了近六萬美元的財貨。
可惜好景不長,洋槍隊兵員素質參差不齊,烏合之眾的本質很快便暴露出來了。接下來在青浦的兩戰,大敗虧輸,殘余的兩百人再次退入了上海城。而華爾本人,為火繩槍的一顆流彈擊中,從左下顎打入,又從右臉穿出,使他連話都不能講出來,滿臉鮮血,其狀甚為恐怖,若不是他的兩位副手,福瑞斯特和白齊文拼死相救,他幾乎就要死在太平軍的手中。
而等到太平軍開始攻城,租界內的各國領事,沒有辦法再坐視不理,于是將租界內所有的洋兵派了出來,計有六百多人,跟剩下的洋槍隊,以及部分清兵一起守城。激烈的攻防打了三天,這回輪到太平軍損兵折將,受創慘重,加上側翼又被李恒嵩襲擾,這支太平軍的偏師終于支持不住,撤圍而去。
頗為諷刺的是,正當洋兵與清兵聯手,在上海與太平軍打得你死我活之時,關卓凡所在的清軍,卻也恰恰正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打得你死我活。這樣的怪事,在世界戰爭史上,也算是罕見得很了。
上海總算是守住了,但靠的是洋兵的力量。慶幸之余,士紳們對洋槍隊的態度,轉趨失望,除了送一筆旅費給華爾,讓他到歐洲治傷之外,剩下的,便不管不問,洋槍隊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然而那一次,到底只是太平軍的一支偏師,力量不強。而這一回,倘若李秀成挾新克杭州的兵威,再攻上海,那么以上海現時的防務,是不是還能抵擋得住,就只有望天打卦了。因此上海人對軒軍的期待,可想而知。
就在這一片殷殷的熱望之中,“威廉麥特”號輪船,終于在十一月初二這一天,駛進了黃浦江。
在港口接船的官紳之中,以李恒嵩的官階最高,是正三品的參將,但真正權力最大的,卻是正四品的上海道吳煦,因此主角自然要由他來唱,李恒嵩則與候補道楊坊、松江知府賈益謙、離任上海知縣金雨林一起,知趣地縮在了后面。
出乎他們的意料,先下船的并不是關卓凡,而是四品都司、奉旨統帶這一支軍隊的丁世杰。在他之后,則是六百多名馬隊的官兵,順著兩條踏板魚貫而下。這六百人,都有身為“京營天兵”的自傲,頭一回外出打仗,要掙面子,因此個個刀甲鮮明,精神昂揚,步履整齊有力,完全看不出一絲旅途勞頓之色。
這樣的軍容,自然令到碼頭上的官紳們喜不自勝,以吳煦為首,很客氣地與丁世杰和張勇見過了禮。兵士們則由軍官帶到旁邊的一塊空地上,喊著號子集合整隊,肅穆無聲,陣列一旁。
這個時候,才見到關卓凡出了甲板,一身青衣小帽,帶著一副墨晶眼鏡,顫顫悠悠地從踏板上走了下來,身后跟著長隨張順,替他拎著一個大皮箱。
這位紅動京華的御前侍衛,就帶了這么點東西來上海?在場的官員,都有不能相信的感覺。而他的這一身裝扮,頗有洋場的做派,并不象別的京官那樣保守古舊,讓這些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官紳,在心里先存下了一份好感。至于箱子里都有些什么,別的不知道,至少裝著一件黃馬褂,那是確定無疑的。
從儀制上來說,該讓丁世杰們先下船,這是關卓凡在路上就已經想定了的事,而這一身裝扮,也是刻意為之,表示我關卓凡和你們上海的諸位老大,絕對可以和光同塵。
然而做此官,行此禮,下屬參見上官的那一道程序,總免不了。等走到吳煦的面前,關卓凡便將袍子的前擺一撩,利索地請了一個總安。
“關卓凡參見各位大人!”
這個禮,必不可廢,可是該如何應對他這一個禮,也讓這幫上海的地方官員傷透了腦筋。從道理上來說,一個到上海來上任的知縣,他們是根本不必迎接的,至多由縣衙來一個主簿,足夠了。可是關卓凡的身份卻又不同——雖然丁世杰是名義上的統帶,但人人都知道,關卓凡才是這支軍隊實際上的主腦,而且“御前侍衛”四個字,念茲在茲,誰也不敢真把他作為一個七品知縣來看待。
于是包括吳煦以內的各位官員,仿佛遭了什么驚嚇一般,都紛紛避開了他這一禮,表示不敢受,然后抱拳長揖,作為還禮。
“逸軒!”吳煦把關卓凡扶起來,笑容滿面,親熱地說,“你的大名,我已經仰慕多時了,這一回蒙了皇上恩準,放你出京,這才有緣在上海見到你。”
“不敢當。下官初到上海,一切還要請吳大人多多提點。”
“好說,好說。”吳煦把客氣話說完,這才說正事,“軒軍的馬匹,是在閔行下的船,已由賈知府派人,妥善送到七寶。營房也早已經備妥,只等丁都司他們入營了。你的公館,是我和老金替你打理的,不要嫌寒酸。一會兒先送你歇息了,晚上我做東,替你洗塵。”
吳煦是廣東人,一口官話說得卻很流利。他在官場混跡多年,官做得極為老到,這一番話,滴水不漏,體貼入微,連關卓凡聽了,亦有暖洋洋的感覺。對于“軒軍”這個稱呼,關卓凡也已經考慮過,這固然不合于儀制,但既然是慣例,自己亦不必處處在儀制上糾纏,不然以文害義,反而會耽誤了正事。
“多謝吳大人!”關卓凡的口氣,還是很謙遜,“說到公館……下官還是住在縣衙吧,何況還要接印。”
“不忙,不忙,你多歇一天,接印的事,可以后天再辦。老金調的是松江府,左右不過是幾步路的事,也不急在一時。”
原任上海知縣金雨林,調去做松江府的同知,從品秩上來說,算是升了官。
“那下官就‘恭敬不如從命’了。”關卓凡做了一個揖,表示領受了這一份盛情。
見完了官,還要再向站在幾步以外的那群士紳,表達致敬和謝意。還沒等走過去,眼光一掃,就赫然見到利賓也站在人群里面,正激動地看著自己。
“少則半載,多則一年。”關卓凡記起當初在紫春閣中的話,向利賓微微頜首。
利先生,我關卓凡沒有失信于你,終于到上海來了!
(今天上歷史類大封推了,跟大家求點推薦票,沖沖榜,謝謝!)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