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華夏新史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大戰前夕
德國空軍高層可以認真總結剛剛結束的空戰中雙方的優劣勢,并且以此調整自己的部署,而德國陸軍就沒有閑情逸致來處理這些事情了,因為此時華夏的攻勢已經展開,如同重錘一般的進攻對準了擋在正面的奧土兩隊。“別看奧土兩隊足有15萬,但是我依然認為他們無法完成既定任務!”在德國高層會議中,古德里安面色陰沉的說道。所謂的既定任務,并不是說讓奧匈帝國和土耳其人擋住華夏的攻勢,而是說在戰爭初期利用掩體的堡壘來遲滯華夏的進攻,中期依托基爾庫克城市將華夏的主力吸引在城市附近為德軍的總攻提供方便。
“土耳其人也許不行,但是施拉格將軍的奧軍戰斗力還是比較強的,在意大利戰場上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一旁的龍德施泰特說優-優-小-說.道,戰斗力不能僅僅以輸贏定勝負,雖然奧地利人在意大利北部的表現不能說多優秀,但是也是德國陸軍一般部隊的水平,更何況他們的人數占優,即使裝甲部隊能快速突破防線,想要徹底吃掉這些部隊還需要大量的機械化步兵。而根據德國人收集的情報來分析,華夏的機械化步兵數量并不算充裕,這樣的話,華夏如果想要攻破這些堡壘,那就只能用遠程火炮慢慢磨,最終打下來是可以的,但是華夏的消耗也會非常大,如果放任不打的話,又會在華夏后方戰線上留下幾根刺,所以龍德施泰特認為無論華夏怎么打,同盟國似乎都穩賺不賠。
他曾經和施拉格一起研究過如何對付裝甲兵進攻。在己方裝甲機動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靜態防御和工事進行消耗。然后找準對方的薄弱環節集中力量予以反擊。考慮到奧土兩國不是獨立作戰,他們的任務只是遲滯對手的進攻。真正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北方的2個德國裝甲師和南方的4個裝甲師。雖然北面的交通中樞讓華夏炸了一次,交通運輸會有些障礙,但絕對不是什么致命問題,南部的4個裝甲師更是隨時可以出擊,于是乎施拉格部隊根本不用考慮主動出擊的問題,前期只要能夠守住,吸引對方的部隊,并且等到德軍發動進攻后來一個中間開花就可以了。
而奧匈帝國和土耳其人同樣也是這樣部署的,外圍的防線除了經過充分準備的幾個支持點之外。其它的都是可以放棄的。兩隊主力都集中在以基爾庫克為中心的方圓30km的范圍內,在這里,兩國部隊修建了比較完善的塹壕體系和要塞群,并且在關鍵支持點配備了高炮和遠程火炮。再加上雷場和各種障礙物,以及數量較多的坦克殲擊車和其它機動力量,以及比較充分的儲備,施拉格曾經自信的說如果華夏想要攻破這些防線的話,那么他們將踏著齊腰深的血水前進!奧匈部隊主要負責外圍,當對方突破了城外的防御后。土耳其和奧匈的步兵依然可以利用街壘、下水道管線和堡壘化的房屋繼續防御,直到進攻方耗盡所有的力量。別看奧匈帝國裝備水平比德國人差了一個檔次,但畢竟也是參加過一戰塹壕對抗的,修工事和搞防御還是比較有水平的。
如果僅僅是做到這些的話。施拉格的戰術水平已經算得上合格了,而實際上施拉格所做的比一般人想的更多。作為防御方,除了兼顧的掩體、充足的兵力和補給之外。還需要讓攻擊方無法全力以赴。雖然德國人保證會在外圍發起進攻,但是本著自力更生的原則。施拉格借鑒英國人對德國運輸線的襲擾作戰經驗,施拉格也分出了部分機動兵力用來對華夏脆弱的補給線和小部隊進行攻擊。經過一番布置后。不僅施拉格對整個作戰計劃十分滿意,就連以龍德施泰特為代表的德官也對這個計劃十分認同。強有力的誘餌加上德軍坦克數量優勢,這場戰斗按說根本不可能輸啊!
就在德國人信心滿滿的同時,華夏同樣也信心滿滿。如果說同盟國的信心是建立在歷史經驗上的話,那么華夏的自信就是建立在穿越者的幫助和超越歷史經驗上的。德國人充分證明了參謀們總是為上一場戰爭制定好了萬全之策這個理論,而華夏則證明了眼光和新的戰略到底有多重要。
在有坦克的情況下,裝甲部隊和其它部隊的配合將是突破對方防線的主力,德國人也是這樣做的。華夏方面開始也是這樣做的,但是隨后經過多次演習論證后,華夏的指揮官們發現單純的裝甲突破戰術存在很多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坦克需要面對對方層層設防的防線、雷場、緩沖地帶外加對方的裝甲救火隊。對方的主防線之前會有數道防線,他們之間存在較大的間隔,并且有各種障礙。坦克這東西屬于徹底摧毀比較麻煩,但是癱瘓卻不算太難,履帶被炸斷,行走設備損毀或者一發炮彈打車體和炮塔連接處了都有可能讓一輛坦克退出戰斗。即使再堅固的坦克在遭到持續不斷的打擊的話依然會失去戰斗力。
當裝甲部隊穿透對方數層防線后,一線可用坦克將降低到一個非常低的標準,而這時候你有可能碰上對方的裝甲預備隊,然后再對方優勢兵力和火力的打擊下折戟沉沙。如果對方知道了你的攻擊方向,那么恭喜你,你更慘了,對方會集中令人恐怖的火力和兵力去阻擊你。面對這種情況,徐杰最終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如果能讓機械化步兵同樣具有一定的攻堅能力的話,同時在對方戰線上撕開數個口子,配合快速攻擊的裝甲師,攻擊效果會不會更好。
機械化步兵沒有必要像坦克那樣快速穿透對方的防線然后向縱深發展,而是利用大量的突擊炮和平射炮逐個粉碎一片陣地的防御,然后造成一個對方無法封堵的缺口。處于防御一方的兵力一般而言都是非常散的,(據說2戰時蘇德戰場一個師需要負責20到30km的防線。)單純靠防線無法阻擋對方的進攻。防線只是遲滯作用,關鍵還是要看反擊部隊和炮火的阻斷。對于擁有大量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的機械化步兵師。對方想要擊退恐怕也不容易,而步兵在占領了陣地后就可以迅速構筑防線,鞏固突破口。在防御方面,造價相對低廉的機械化步兵師并不比裝甲師差。這樣的攻擊雖然緩慢但是卻十分有效。
在這次代號為巴比倫行動的戰役中,華夏部隊為其余的機械化步兵師配屬了大量的29型突擊炮,這種裝備了122mml35火炮的戰車雖然沒有29型坦克殲擊車那么受歡迎,但是在基層部隊中的評價還是很不錯的,這種坦克發射的24.5kg的高爆榴彈完全可以一炮處理掉絕大部分工事。而且因為仰角比較大的緣故,這種火炮本身也可以執行遠程壓制的任務。實際有效射程和榴彈炮差不多。而根據靶場測試。如果用穿甲彈的話,對付德國的4號坦克也足夠了。除了炮彈重量過大,射速緩慢之外,這款突擊炮在戰斗性能幾乎沒有任何缺點!(好吧,因為配備了2名裝填手,所以車體空間有點擠。)除了4型突擊炮之外,華夏陸軍還增加了卡車炮和其它簡易自行火炮的數量,唯一減少的就是重迫擊炮的數量。按照攻擊計劃,除了在攻擊之前進行火力準備時利用迫擊炮來壓制對方前沿陣地之外。伴隨部隊突破的迫擊炮數量被大大削減。
“一向喜歡使用迫擊炮的華夏陸軍為何在進攻中大量削減迫擊炮的數量了?”這個做法讓前來觀戰的協約國陸軍軍官感到很不解。“關鍵問題還是彈藥攜帶量、精度以及毀傷效果問題。”最終周宣是這樣解釋的。迫擊炮的精度比長身管線膛火炮要差不少,即使你把迫擊炮改成線膛依然不好用。想要命中一個目標需要比比身管火炮更多的彈藥,同時迫擊炮的毀傷效果也不怎么讓人滿意,現在不是一戰了。大家都知道增加頂部防御了,迫擊炮雖然有落角大的優勢,但是奈何火炮初速太低。面對加強了頂部的工事有些不給力,但是工事正面如果想要擋住122mml35火炮的話恐怕就需要弄一層100mm左右的垂直裝甲了!最后一個問題就是射程不夠。面對對方的榴彈炮壓制的話,射程一般在5000米左右的迫擊炮很難發揮作用。倒是不如突擊炮好用,人家把仰角提高后就可以當遠程火炮使用。調平了就可以打坦克和碉堡。更重要的是如果想要瞬間火力壓制的話,火箭彈完全可以比迫擊炮做的更好。射程遠不說而且超大的投射量也絕對超過了迫擊炮的瞬間投射量。
在這次戰役中華夏的突擊力量一共有兩支,一支是快速機動突擊的裝甲師,而另外一個則是速度慢一些,但是穩扎穩打,攜帶有大量自行火炮擁有強大防御力的機械化步兵師。“說實話,除了坦克和坦克殲擊車少點,突擊炮和步兵戰車、戰防炮多一些之外,兩者之間的區別不是很大。”一名美國人在了解了兩種師級單位的區別之后,曾經這樣評價。
“徐懷德部走北線,周宣部走南線,伊朗第一裝甲師走中路。趙思誠的第三機械化步兵師和田勇的第四機械化步兵師隨后跟進,并且順道消滅對方的沿途據點,伊朗第二裝甲師和加侖將軍的俄國師則作為總預備隊。空軍方面由秦岳將軍負責,將集中2個航空軍,9個航空聯隊,大約800多架飛機為我們提供空中掩護和對地支援。巴比倫行動的目標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完成對基爾庫克地區的合圍,并且打掉對方外圍的一些重要據點,并且建立一條穩固的補給線。第二階段是繼續發展攻勢,將整個中東鐵路掐斷。而第三階段則是以此為誘餌,重創前來解圍的德國裝甲部隊。”彭毅最后一次簡述了整個戰役計劃,至于說這三個階段結束后怎么辦,別說彭毅沒想好,徐杰都拿不準,如果這次戰役結束后德國人要是愿意和談那就談判,如果不能的話,那就只能再進一步擴大戰爭了。整個攻擊群將向南轉向,攻擊兩河流域南部。
在這個計劃剛剛提出的時候,有人曾經質疑以僅僅不到2個師的兵力看住基爾庫克十幾萬奧土兩隊是否夠用。結果還沒等彭毅回答,列席會議的俄官則表示足夠了,在俄國老兵中的嚴重,奧匈帝國不足為懼,而土耳其人更是軟的像一灘泥,一名參加過鄧尼茨近衛軍的軍官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一個師的近衛軍可以擋住2個奧匈師或者4個土耳其師的進攻,加上這次還有空軍支援,僅僅是看住的話問題真的不大。同時俄國人的表態得到了曾經參與過意大利北部戰役的周宣的支持,后者雖然不會將其量化,但是他認為在防御狀態下奧匈帝國的軍隊有一些戰斗力,而要是運動起來的話,繁重的后勤和缺乏機動車輛的奧匈軍隊自己就會搞亂套。
于是在統一了思想之后,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坦克大決戰即將拉開序幕,雙方陸續投入的坦克、坦克殲擊車以及突擊炮的總量突破了3000大關!雖然參戰兵力的絕對數值和1戰中的大戰役沒法相比,但是雙方為了這場戰爭投入的物質力量卻遠超歷史上任何一個戰役!而高機動性的裝甲部隊和大量空軍的立體化戰役也讓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