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居一品 第二百一十七章 心學
四十人跑坐在書桌后,一個個凝神靜氣,他們中有胡須花白的老者,有沉穩的中年人,有才蓄須的青年。有一生郁郁不得志的人,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憤仕之人,亦有尹承善,楊和這樣秭舉應試的佼佼者,他們坐在中間,接受賓客,或者說天下文人的羨慕,仰慕。
不在舞臺中央,永遠不知道光芒萬丈的滋味,不登到泰山頂,永遠不知曉一覽眾山小的豪邁。
座位安排得有起,丁柔放下了書箱,尹承善同楊和是正好對坐,尹承善一身燕京書院學子的統一裝束,楊和穿著一件暗紅繡蝴蝶穿花的寬袖袍子,袍袖的邊上,領口都是精致的花玟,他頭上沒帶方巾,一頂金冠,顯出其家境富足,富貴的扮相,肆意瀟灑的氣質,襯得楊和帥氣逼人,吸引了大多人的目光。
丁柔卻將目光落在了還似學子的尹承善身上,他很平靜,他不似旁人般緊張,他的雙手放在膝頭,楊和偶爾會看他一眼,而他微微垂頭,旁人以為他示弱了,丁柔卻有一種感覺,他似一只蓄勢待發的猛虎,似即將翱翔直沖云霄的雄鷹,在他的身上,丁柔看見了曾經的知己,不,他比那位紅色子弟懂得隱忍。
她理想中的男人,是可以低調內斂,但關鍵時刻能高調的起來,不懂得還擊的人,無論在商場上,還是仕途都走不遠。
”小六子”你看,你看。”
丁姝拽了拽丁柔的衣袖,偷偷向不遠處指了指,一身紅妝的李思異常耀眼,京城四秀,除了丁敏有病不到之外,起于三人都到齊了,好事者將她們稱呼為梅蘭竹菊,各有風姿,丁柔不得不承認”在這等場合,英姿勃發的李思是最耀眼的。
木太妃培養的李思怕是比京城閨閣的小姐,更適合文會這等大場面,李思的氣質同文會相合,尤其是她曼妙矯健的身姿,比柔美的京城小姐更為惹人。
“在李思小姐身邊坐得是鳳陽公主,她身邊的她女兒,嘉柔縣主,據說她最是得皇后娘娘喜歡,經常入宮陪伴皇后娘娘。”
嘉柔縣主模樣平常”氣質平常,勉強夠得上清秀,她最惹人注意是她偏胖的身材,在一眾纖細柔美的小姐們中間很是顯眼,丁柔看不出嘉柔縣主有何突出之處。
丁敏執意來文會,也許不是為了揚名立萬,也許是為了結交誰,孟小姐就同嘉柔縣主談得開心,鳳陽公主是皇上的長女,生母死于難產”
一直由皇后撫養,皇后……她無法生育,又不能給皇上添亂,不敢養兒子,只撫養了三位公主。
玉鐘再次響起“皇上駕到。”太監嗓音尖細,丁柔隨著眾人跪地”山呼萬歲,隱隱聽見腳步聲響,袖子在風中抖動,隨后聽見一平和的聲音“平身。”
“謝主隆恩。”眾人磕頭后。才敢親身”丁柔也不敢再站著,跪坐在丁姝身后,她的身邊放著書箱。
經不住好奇,當今陛下可是穿越夫妻的兒子,她偷偷的抬了抬眼,感謝尹承善給她安排的好地方,原來書案后的座位不是給燕山學院的山長,是為皇帝陛下準備的。
不僅丁柔偷看皇上,許多人都像她一樣,大秦天子丁柔只感覺他的五官可能更像太祖皇帝一點”一襲玄色九龍袍服,頭戴九龍朝冠,文熙皇帝略顯得些許的蒼老,神態平和,如果不穿皇帝朝服的話,很難想象他是當今天子。
大秦的衣服雖然同另一個時空的明朝相似,但顏色更為喜歡尊崇的紅和黑,皇帝朝服大多是墨色,玄色,據說遽從的先秦西漢時風俗,太祖皇帝最為敬佩的人,是一統六國的秦始皇,所以國號定為秦,不單單是他姓秦。
“陛下,可開始?”
“等一會,安國夫人還沒到。”
在正常的場合,皇上稱呼信陽王太妃為安國夫人,丁柔微微皺眉,木太妃不在京城嗎?也許是在忙吧,丁柔手掌偷偷的攥住,她還能再見她嗎?
“安國夫人到,信陽王殿下到。”
“大皇子到,二皇子到,四皇子到,六皇子到,九皇子到。”
眾人再次跪迎,文熙皇帝見幾個兒子都到了,略顯有幾分意外,坐在他身邊的木太妃輕言了兩句,丁柔見文熙皇帝露出了些許的笑顏”“眾位皇兒起身,坐吧。”
“謝父皇。”
書院又準備了墊子,幾位皇子跪坐,丁柔依次看下來,大皇子忠厚持重,二皇子風度翩翩祥和有乃父之風,四皇子有鐵血武將之姿,六皇子略顯文弱,九皇子銳氣畢露。
在這幾位皇子中間,文熙帝最疼九皇子,最看重二皇子,最信任大皇子,最欣賞六皇子,四皇子幾遍不靠譜,除了打過仗立過功之外,沒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幾位皇子的生母,其中九皇子的武德妃最受寵,二皇子母妃陳貴妃位分最高。
文熙帝向安國夫人頷首,安國夫人向旁邊移開,文熙帝道:“先帝曾言,理不瓣不明,治國良策須群策群力,一人智慧有限,圣人亦會說出歪理。”
這就話只有穿越者能說出來,丁柔有幾分感慨,太祖皇帝負心薄幸,風流好色,但不能否認他對這個時代的影響,唯有身居高位才可影響整個時代,他創辦文會,不僅是對現代的懷念,更希望當政者能聽取旁人的意見。乘納良策,大秦雖然以儒學為主,輔以法家治國,但文會上是百花齊放的。
相比較明清時思想的束縛,民智未開,大秦要進步許多。太祖皇帝的理想是,擱置爭議,一同努力。
“諸位都是才學廣博之人,兼聽則明,有何教朕?有何治國良策?
請明言。”
文熙帝這話意味著才學展示開始,坐在場中間的人可暢所欲言,而坐在看臺上人,同樣可以適時的發言,如果誰能瓣駁倒場地中間的人,同樣會一舉成名。
楊和也好,尹承善也罷,被丁老太爺認為后起一輩領軍人物的兩人都沒率先發言,也沒尋求先發制人,楊和挑眉,他眼里唯有尹承善,亦承認尹承善是他平生之敵。
他最高興的時候,不是金榜題名中了狀元,而是四院比試讓尹承善俯首稱臣。幾年不曾交手,楊和希望尹承善能挑戰于他,在天下群雄面前他可再勝尹承善。
有人說他們兩人是一時瑜亮,一生之敵,這一點楊和認同,但他的才學高于尹承善,他的思想亦高于他,唯有尹承善為對手才可不負他所學。
楊和從來一番風順,從未失敗過,從神童到狀元,他是三元及第,大秦開國來科舉第一人。
你來我往的爭瓣,從經史子集引到朝政,從朝政引到思想之爭,引經據典,場下之人聽的暢快,有稱頌叫好,亦有不贊同的聲音,氣氛極為的熱烈。
“以德服人,方可使得四海歸心,萬郁來朝,大秦天朝上郁,禮儀之鄉,豈可窮兵蛺武?陛下當以儒學教化萬民。”
丁柔眉骨一跳,說此話的是一老者,就坐在尹承善旁邊,寬厚仁慈上郁之風,這不是說不能講理,可拳頭才是硬道理,沒一定的武力支持,越是富饒的地方,越是容易讓強盜垂涎。
丁柔看見信陽王齊恒皺眉,四皇子亦是如此,大秦稅賦四分之一用于軍事上,最近已經有人在朝廷向文熙帝進言裁軍,理由是以德服人,天下安定,因上個月蒙古部落頭領向文熙帝稱臣,江南海上海盜等亦銪聲匿跡,裁撤軍需的呼聲越來越高。
尹承善開口了:“太祖皇帝說過,德行同武力是人的兩只拳頭,先將番郁打服了,才可以德行教之。”
“豈可因蒙古部族稱臣,有違太祖訓導。”
上綱上線,尹承善很拿手,無論是誰都不敢輕易的違背太祖皇帝,楊和道:“不是違背,太祖皇帝言過,沒萬事萬靈的法子,因地制宜,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事情的變化。”
眾人見兩大高手交火,紛紛聽口,四院比試時,所有人都成了他們兩個的陪襯,他們唇槍舌劍,殺得天昏地暗,今日可在現當初的盛況?
楊和侃侃而談,說著孔孟離德政的好處,丁柔有些不解,按說他的性子應該是激進的,怎么突然變了?“裁軍是必須的,軍需供應對大秦負擔日重,養了許多無所事事的武將,敗壞吏治。”
“人有貪欲,是因道理不明。”楊和道:“革除無用貪婪的官員,可用他們的傣祿興辦學院,教化百姓,使之明理,亦可消滅貪婪之心,人心向善,人皆懂得道理,何懼外邦不服?”
“尹晃,以為如何?”
楊和的主張還是要革除弊政,以道理教化百姓,但丁柔卻知道他的方法行不通,在高度文明的現代,幾乎消滅了文盲,有義務教育,但照樣有犯罪的,道理誰不知道?但誰能控制欲望?
“教化百姓為善,是良策,然亦非一日之功,去軍一日,國之危矣。”尹承善最會給楊和扣大帽子,在他瓣駁前道”“我有四言請教楊兄,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楊兄,以為如何?”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