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家 95、途中?明白(三)
歷史時空
“便如今年荒年,有糧的不用繳納賦稅,無糧的,也無法繳納賦稅,加之去年軍糧調得多,又無歸還的可能——縣衙,還有什么存糧”趙英無可奈何地說。
“那可怎么辦?”
“學生確實無計可施。現在一日僅施一粥,尚且只能維持數日。如果再無法維持,也只有學師妹當年……否則,真的眼睜睜看著百姓餓死?——唉要是早能按師妹所說的去做,早些向這些富戶征收賦稅,早些建立王朝的儲備糧,何致如此被動、艱難的境地?”
老太君聽了,半晌無話。
雖然趙英反復保證今晚一定再施一次粥,但她的臉上,也不見得償所愿的笑容。
她的心理也很沉重,腦子里,不斷回響著趙英的話。——當年,難道她也錯了嗎?不當年若依女兒的所作所為,必然會觸及所有的處于當時社會上層的人的利益,如此一來,就可能會動搖王朝的根基
但是,王朝的根基在哪里?一路所見的災民難道不也是王朝的根基所在?站在她們的立場來看,站在最多普通也最為多數的百姓的立場上來看,女兒好像也是有理的
她突然覺得,自己有些明白自己的女兒了。女兒曾跟隨她的武藝師傅走南闖北,一定是比自己看得更遠一些吧或者,她真的是有些來歷的?
隨后的幾天,她們日日緊著趕路。然而,由于雪正在融化,路上泥濘不堪,行走極為緩慢。加之路上偶然有一兩具觸目精心的、來不及掩埋的尸體,若讓老太君瞧見,必不肯漠視,只得停停走走。一連幾日,都是天微亮就出發,天黑才得以進客棧。
“路有凍死骨”這給老大君的震撼可謂是巨大這幾日,她仿佛忘記了女兒,忘記了尋親的事,也忘記了自己的咳嗽,不時就要撩起車簾看看外面的情況,一顆心,全被災民牽掛著。
每日早晨,老太君總是吩咐,“買饅頭多多的買”——一個饅頭,有時就能救一個人的命。
“準備些銅板”路上也許會有需要去看病的人,能幫些就幫一些。
雖然一開始陳子純也好,陳子俊也好,都是抱著“窮家富路”的心理,多多地準備了路費;雖然一路走來,她們都是節儉行事,從不肯多浪費一分,但是此時,回程還沒開始,去的路也還僅走了一半,她們的路費,就已經花了整個路費的一半了每天的開支都盡可能地壓縮,在客棧,房間是能少開一間就少開一間;飯菜是能用包子饅頭代替就用包子饅頭代替,但銀子,還是慢慢地花出去了。
她們的隊伍,一開始是十個人,后來,十三個,現在,已經有十五個了——這還大家狠下心來拒絕了許多人的結果。
一對兄妹,大概都只十來歲的年紀,自從接過陳若瑩的一個饅頭后,就固執地跟在她們的隊伍后。哪怕是他們一再勸說,不準她們跟著,她們也依然跟著;哪怕是開始她們投宿時,沒給她們安排房間,她們就等在客棧大堂,第二天一早,繼續跟著她們走。如此走了兩天,陳老太君也只好默許了她們的跟隨。——別說,這兩個孩子加入以后,可能由于她們年紀小精力好,也可能是生存的希望鼓勵了她們,她們一路跑前跑后,精力十足,倒是成為了陳若瑩的好幫手。
一路就這樣馬不停蹄地走,十二天之后,陳子俊終于宣布,今晚,就可以到達金芷縣了。
一行人都為之一振行走的速度也加地快了起來。
近了,靠近了中午過后,老太君的心情漸漸地激動起來——她終于,靠近自己的女兒了。
“那個就是金芷山了吧?”老太君掀起車簾,指著遠處的山問。
“是吧?”陳子俊也有些拿不定。
“去問問,去問問看看那個山是不是幺兒打獵的山?”
“好我就去您坐好咯”
陳子俊跳下馬車,去詢問路人。老太君見了,又要他把路人帶過來,她要親自問。
所見當然是金芷山。
“你們這里,打獵的人多不多?”老太君還想知道更多。
“不多哪里誰都能進山打獵呢?”路人回答。
老太君倒是沒有再問哪些人才能進山打獵,而是問起了她們此行目的地的位置。
“您這是要進城去吧?能不能,跟您打聽個事?聽說,您這兒有個王家莊——就是種植了秋糧的那個王家莊,怎么走呢?”
“喲您也去王家莊呀得穿過縣城呢,在縣城的那邊。您不是……不像呀?您不像是去找短工做的吧?”路人反復打量了老太君幾眼,又看了看她乘坐的馬車。
“我們去尋親您這是……去王家莊做短工嗎?這冰天雪地的,有什么短工可做?”老太君也疑惑了。
“這您就不知道了吧?”路人看了看跟隨著的隨從,湊近馬車,一邊跟著馬車走一邊對老太君說,“我只告訴您,您可別跟別人說去——我的妻弟的妻弟呀,嫁在王家莊附近的肖家莊,前天特地派他兒子來告訴我,說種植秋糧的那個王家莊,正大量招短工呢?昨天我妻子就去了,我們約好咯,要是她今天上午還沒返回,那肯定就是做上工了,那我也去呢”
那路人很高興的樣子,“我們也不指望工錢,能填飽肚子也是好事呀,也能把口糧省下來給老的少的吃不是?家里大兒子也能干,也能打點,我們也能放心地出來”
“這大冬天的……連農閑都說不上,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事?”
“可不就是好事?說是管的飯是干飯叫我不要聲張呢怕人去多了安不下我看您也不像是去打短工的,才告訴您老人家。”
“那您知道是去干什么嗎?”
“好像是……挖塘?又說是,鞏什么水利?他兒子不大,說不清楚干什么。不過不管去干什么,只要她肯招咱,咱莊戶人家,舍得花力氣”
一行人又走了一會兒,突然,這個路人看到前面有個一身泥一身水拄著雙拐的人——很顯然不知跌了多少跤了。路人先是大聲地喊,“小花?小花這么冷的天你不在家呆著,去哪呢?”然后又跟老太君解釋,“我們同莊的呢,今年才從紫山大營遣回來的。”
“山大哥啊我就是出去,找點兒事做”那個叫小花的人避到了一邊。
“你這……”那個山大哥可能是想說你這樣怎能找到事做之類,不過一看小花,又把嘴邊的話咽了回去,改口說,“你母親要你出來的?你快回去你嫂子和我都找到了事做,你要是困難,就上我家去,大不了往粥里再加一瓢水”
“不是,山大哥。我娘對我好著呢是我真的找著了事做我走得慢——你先走吧”那女子顯然不愿意再就這個問題和他多說話,雖然她娘對她,確實沒有什么好臉色。
“不行你要到哪里去?去干啥呢?我送你去路不好走,你這個樣子走路,摔倒了有人扶你一把也好”
“山大哥,真的謝謝你啦不過,還真不擔誤你實話跟你說吧是別人幫我找了事做啦”女子心情很好的樣子,“是我們勤務營的一個戰友呢,專門托人給我帶了口訊,說,他自己找到了事情做,而且,他還幫我們問了東家,看能不能再招些我們勤務營的人。東家說了,只要是我們勤務營的,一律許給事情做呢”
那個小花又讓開了一點點,“所以,山大哥,真的非常感謝你,不過,你還是先走吧我今天只要進城就行了,他還告訴我東家在城里的住處呢,還說了,根據我的情況,東家要我在城里干活”
老太君一聽,也感興趣了,就問那個小花,“冒昧地問一下,你的那個戰友是在哪里干活呢?”
“就在那個種植了秋糧的王家莊不是,現在要叫陳家莊”
“哦?”那山大哥聽了也高興地驚嘆,“你的東家,莫不也是陳青草吧?”
“可不就是?現在她在我們金芷縣,可是名人呢?”
“唉呀我也是去她家干活呢你嫂子昨天就去了這可真巧呀順路順路,咱一起走”那個山大哥向老太君告辭,“您老人家先走一步,先走一步”
想不到老太君一聽這位也是去給陳青草干活的,倒是讓馬車停了下來,說,“反正我們也是進城的,那個小花,你就上來搭一段便車吧”
“那怎行?瞧我這一身,又是泥又是水的,還不把您的車給弄臟了?我走得動,走得動,謝謝您老人家”
“真的順路我們也是去金芷縣,出門在外的,哪顧得了干不干凈的”老太君一面說,一面招呼陳若瑩,“你去把她扶上來”
于是又一翻懇請與推辭。小花平日最是見不得人可憐她,但此時見她邀得心誠,于是高興地坐到馬車上來。
這個十七人的大隊伍,又往目的地走去。。.。
如果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過系統信件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給予刪除。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