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 第361章 危急現,亂四起
第361章危急現,亂四起
謝宏早就知道文臣們對付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手段,而且多半都很靈驗,可即便他有先見之明,又得了張鼐的提醒,當真正面對著這些情況的時候,他還是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覺。
皇上您要獨攬朝政?謝宏你要權傾朝野?沒問題!
在劉大夏死后,以李東陽為首的朝臣們姿態大變,由原本的強勢力諫之錚臣,迅速變成了唯唯諾諾的庸人,除了廷推的時候,舉薦了王鏊入閣,其他意見則是一條也無,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聽憑圣裁。
消極怠工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若是有必要,謝宏和正德是有魄力將朝堂上輪換個遍的,但是朝臣的消極怠工不是單獨行為,是有配合的,和他們保持默契的,就是各地的地方官員。
湖廣饑!
鳳陽饑!
陜西大旱!
河南水災,黃河決堤!
短短一個月間,告急求賑的奏疏鋪天蓋地的涌向了京城,很快就淹沒了司禮監,以谷大用為首的一干太監忙得頭暈目眩,幾乎連吃飯都顧不上了。
當然,也不單是他們,內閣的一舊二新,三位大學士也是忙得團團轉,都是旬月沒有出宮,一直呆在文淵閣批閱奏疏。
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李東陽以及新任大學士王鏊并都算是盡責,而焦芳更是殫精竭慮,力求報效,但是,情況卻沒有半點好轉。
想要解決這些告急的奏疏,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派錢糧賑濟,可謝宏又不傻,現在是明朝正德年間,又不是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哪可能全天下都遭災啊?里面肯定有相當大的水分。
而且就算是朝廷撥了錢糧下去,到底能不能保證到位,那也是個問題,通過午夜系統的深挖,謝宏很清楚這里面的貓膩,除了少數人之外,大明朝堂上的官員,就沒有哪個是清正廉潔的,調撥的錢糧大半都得落入他們的口袋。
沒法直接解決,可完全不理會卻也不是辦法,華夏大地幅員遼闊,致使各地情況總是有些異同,就算在科技生產力遠過如今的后世,每年各地也多少會有些災害。因此,那些告急文書雖然多半都是夸大其詞,可難保就那么些真的。
就算不考慮百姓的疾苦,這些災荒也不能不理會,因為那很可能釀成民亂,正如明朝末年的大亂一樣,說到底,就是政府的不作為,甚至對災區百姓的壓榨,才導致了流民無法生存,進而揭竿而起,傾覆了大明朝。
比較傳統的辦法就是派欽差下去,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賑濟程度,并且全程監控賑災過程,減少意外的漂沒損耗。
不過,若是派普通官員下去,定然是與事無補;自己人的話,若是在幾年以后,謝宏手上倒是可能會有充足并可靠的人選,可現在么,一兩處還好,可面對處處告急的情形,他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派出去。
再說士大夫們乃是蓄勢而來,那些地方官想必也都是嚴陣以待,想要蒙蔽政務經驗淺薄的新丁,想必也是不難。而蒙蔽不了的,他們會不會暗下黑手,那也是很難講的,這條路也是行不通。
劉瑾倒是出了個主意,那就是責成六部解決問題,若是對方辦事不力,正好趁機收拾掉剩下的幾個尚書,將六部掌握下來。可還沒等謝宏考慮清楚,吏部馬文升,戶部韓文,都是不約而同的上表求乞骸骨,讓劉瑾的計策落了空。
盡管提拔嚴嵩到吏部做了侍郎,用曹元任尚書控制了兵部,用劉宇任尚書掌控了戶部,可這也是無濟于事,乍升高位,他們想要完全控制衙門都困難,遑論各地的地方官員?
那些地方官都是與各地士紳連成了一體,別說六部衙門的命令,就算是皇帝的圣旨,他們依然可以不加以理會。
奏報這種事很容易解釋,大災自不用說;而小災報成大災,可以說自己心憂黎民疾苦,因而言辭懇切了一些;而沒災報成有災也不要緊,用后世比較流行的一個說法就是,自己被蒙蔽了。
就算是皇帝也不好因此而定罪,何況如果較起真來,沒災變成有災,小災變成大災,也是很容易的,士大夫做這種事最拿手了。
在這一刻,謝宏充分體會到朱元璋當年為什么要設立錦衣衛,而后的皇帝又變本加厲的設置了東廠和西廠,這些舉措實在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沒有自己的情報系統,就算是皇帝,一樣只有被人玩的團團轉的份兒。
士大夫們最強大的不在于他們的謀略,也不是因為他們遍布天下的勢力,而是他們完全沒有底限,也沒有廉恥,可以只是為了他們自家的那點利益,就致百姓存亡和天下安危于不顧。
在這一點上,謝宏確實沒法跟他們比,他雖然臉皮挺厚,但廉恥和正義感還是有的,這種事他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謝宏本也是打算采用強勢做派,用廠衛鉗制士人,用酷刑收拾敢于冒頭的,正如明朝開國的那二位,以及前世的正德還有后來的天啟,這樣的做法為士人們所憎惡,但是效果的確不錯。
只不過如今的廠衛已經閑置了太久,各地的衛所早就爛掉了,根本就達不到謝宏的要求。而謝宏自己建立的情報系統,午夜的勢力范圍僅限于京城,還有待擴張;而路邊社更是還在籌備階段,離正式運作還需要不短的時間,只是在京城還有些聲勢罷了。
因此,這些都解不了燃眉之急。
若不是午夜系統算是有了些成就,能從外地往來的客商那里得到些消息,這一關還真就不好過。雖然詳情無從得知,可好歹能從他們的描述中猜想一二,何地是大災,何地是小災,何處太平無事,謝宏也能據此調度,勉強應對。
可謝宏并沒有天真的以為這樣就能過關,若是真的這么簡單,那明朝中后期的萬歷、嘉靖等皇帝也不會被逼得不上朝,不理會政事了。
剛剛應付過八月、九月的天災或者說是,到了十月的時候,還沒等謝宏等人松一口氣,各地的急報又是雪片一般飛了過來,這一次的主題是兵災!
小王子犯延綏!圍總兵官吳江于隴州城!
小王子犯甘肅!總制尚書才寬敗績!
小王子犯薊鎮!邊關烽火大起,京畿一日三驚!
小王子……
謝宏也不知道小王子是不是學會了分身術,萬里邊疆上處處都是他的身影,顯然士大夫們是連臉面都不要了。
除了宣府總兵張俊私下里傳信,說進犯宣府的只是草原游騎,不足為慮之外;九大邊鎮幾乎處處告急,軍報都標上了十萬火急的印記,總督、巡撫、總兵們都在奏疏中喊得聲嘶力竭,涕淚俱下,好像一刻援兵不到,下一刻邊鎮就會失守一般。
大概是怕小王子出現的太頻繁,導致謝宏和正德產生免疫力,地方官們還搞出了很多其他花樣,那就是內亂。
義州軍變!
江西礦工作亂!
兩廣、江西、湖廣、陜西、四川等地盜匪并起!
一時間,若是單看各地的奏報,肯定會以為大明朝已經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了,在這一刻,謝宏不但理解了萬歷的心情,他甚至都理解了崇禎的心態,大明的文臣,的確是亡國之臣,就算天下太平,他們一樣能把江山社稷給玩沒了。
他好歹還有情報系統支持呢,多少能從側面了解情況,據以判斷,而那個很傻很天真的崇禎皇帝可是裁撤了各地鎮守太監,甚至連廠衛都放棄了,想單憑自己的智慧跟東林黨博弈。
毫無疑問的,他的行為只能以失敗告終,在一個階層的面前,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除了沒事殺幾個大臣,其中還有對有錯之外,崇禎什么也做不了。
因此,謝宏也沒重蹈崇禎的覆轍,現在對朝臣是殺也好,是罷免也好,都解決不了問題,如果殺伐過度的話,還可能激起更大的變亂。
在情報、監察系統,以及教育體系成熟前,他能做的,也不過就是暫時將局勢穩定下來而已。
不過,想穩定局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韓文在致仕之前有沒有動手腳,謝宏不是很清楚,可很顯然,戶部如今已經入不敷出了。
各地報災的同時,除了要求賑濟,也提出了免稅賦的要求,若是真的遭災,這要求倒也合理,可既然這些人已經不要臉了,謝宏也不可能相信對方的操守,不管有沒有遭災,朝廷有沒有免稅,各地實際稅收情況如何,也是很難搞清楚的。
可不管謝宏怎么應對,稅收減少也是成了事實,尤其是最富庶的江南之地,報上來的災害也是最多,運抵京城的錢糧同樣比往年少了很多。
而且,這些人顯然有恃無恐,等到正德下旨敦促的時候,謝宏馬上就收到了風聲,珍寶齋的經銷商們都向他反映,江南之地開始抵制珍寶齋的商品了。
經銷商們或是被人在店鋪搗亂,或是沒有生意上面,甚至有些人在路途上被殺人越貨,個個都是損失慘重,而到各地官府告狀的時候,地方官都以查無實據為由不予受理。
這些商人也都是心思通透的,馬上就搞清楚了,顯然這是江南人對謝宏的反擊。
于是,那些膽子小些的,都是紛紛提出了退出珍寶齋的要求,生怕被卷入這場大戰,以至粉身碎骨;便是那些對謝宏有信心的,一時間也一樣不敢繼續訂貨,想等著看看風向,然后再說。
這樣的情況直接導致了珍寶齋收入的減少,更是讓謝宏雪上加霜了。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