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風流 第四百八十六章 信得過!
第四百八十六章信得過!
武帝朱元璋和永樂帝朱棣都是大權獨攬的性子,★3(),小說齊全★朱棣元璋那樣勤政,故而為此設立了內閣,但此時的內閣卻不像后世無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實的內閣,而只是一個由五品官員組成的秘書班子,有寵信而無實職實權。(☆☆手機站☆wap.qixinge)而朝廷大事的決定也極其簡單,凡大事則由皇帝召群臣面議,一旦面議決定則立刻傳旨施行,不待批答。除此之外則是欽點重臣商議,商議的結果上報,最后由皇帝親自做出決定。
也正因為如此,如今面對宣府傳來的緊急軍情,奉旨合議的正是六部尚書以及幾個頂尖的勛貴們。尚書雖說是正二品,可在座的勛貴有英國公張輔、武安侯鄭亨、安遠侯柳升、隆平侯張信、鎮遠侯顧興祖、保定侯孟瑛,全都是超品,其中甚至沒有一個伯爵。于是,盡管是六人對六人,但這是軍務,隱隱之中自然是以英國公張輔為主。閣臣之中只有善長軍務的楊榮和金幼孜在場,卻只是負責記錄而已。
“興和東北有凌霄峰,南有威遠川,西有魚兒,原本有將士逾千,如今剩下六百余人,加上都指揮使王喚帶去的五百人和京營五百人,總共也就是一千六百人。這一千六百人若是守御得當,再加上有大批糧料補給,阿魯臺就算是大舉進攻,最后也會知難而退。”
說這話的是兵部尚書趙,然而話音剛落,年紀一大把的戶部尚書郭資卻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冬日進兵原本就是兵家大忌魯臺既然敢這么做,不是有憑恃,就是有必須這么做的理由。興和如今雖然不患糧料補給,但將士們也是人,誰能夠不眠不休地作戰?到時候若是力疲而竭,那么恐怕就保不住了。為今之計,需得盡快派出援兵。”
禮部尚書呂震看到趙和郭資這兩個好容易正位的堂官彼此互不相讓,只得輕輕咳嗽了一聲。眼看兩人稍有收斂,他這才開口說道:“洪武三年二月,岐陽王下興和是進兵進兵察罕腦兒。洪武七年四月藍玉敗元兵于白酒泉,于是再拔興和。永樂十二年皇上北征,走的也是興和這條路。興和開平乃是長城外的兩大進兵要塞,一旦丟了,翌日韃靼進兵就會全然無阻。(全本閱讀)”
呂震乃是出了名博聞強記的人一說竟仿佛是興和大事記,別說武官連文官不服氣他人品的,心中也不無佩服他的記性。幾個武官幾乎都是次次陪著出塞的人,這時候各自交換了一個眼色,就只聽呂震又繼續侃侃而談了起來。
“興和守御千戶所原屬元隆興路,直隸中書省。皇慶元年十月改為興和路。洪武三年為改府,隸屬北平布政司。四年后和府廢,三十年正月興和守御千戶所,軍戶千防戍。永樂元年二月則直隸后軍都督府。如今的興和孤懸塞外內中只有兵沒有民,所備者韃靼瓦剌只是作為北征的一個據點而已。此次阿魯臺先是佯攻開平,然后卻轉道興和,難道真是志在此處?依我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應當是志在萬全!”
先前共同議北征事的四位尚書中,兵部尚書方賓自殺后被下令戮尸,戶部尚書夏原吉刑部尚書吳中還在獄中,唯一幸存下來的呂震盡管心里對北征極其不以為然,但他更知道這時候要是自己再不識相,那么就該下錦衣衛獄和那兩位一道做伴去了。于是,面對四周那些或善意或惡意的目光,他想到皇帝派來看守自己的那十個護衛,因而咬了咬牙。
“當初長城以外有官山衛、宣德衛、東勝衛、云川衛、玉林衛,如今這些衛所一個個都遷移到了外長城以內,而韃靼瓦剌則是一步步南下,如今更是皇上北征前夕,若是此時丟了興和,那么萬全前頭再無屏障,若大軍走開平,則阿魯臺可攻萬全,因忖其乃我軍必救!不管這次阿魯臺因何來攻,至少正好是興和剛剛補充了軍器糧料的當口,那么就可以多堅持一陣子。只要大軍開至而興和堡仍在,那便是大勝!”
“說得沒錯,雖說韃子勢大,但據城堅守,一千多號人怎么也能堅持十天八天。”安遠侯柳升因之前張越曾經在要緊的時候勸解過自己,因此見英國公張輔不開口,他便搶在前頭說話道,“若是北征之前丟了興和,將來就算是大勝而回,這一條也是不好看的!興和距離萬全才多遠,宣府三衛再加上萬全兩衛,足夠了!”
武安侯鄭亨出鎮宣府多年。此時卻沒有貿貿然附議派兵。俟柳升說完。他就搖了搖頭:“宣府雖屯重兵。但昔日……那
就是教訓。阿魯臺最善于地就是聲東擊西誘敵深入。雪天。那些韃子攻城得花費十倍力氣。但突襲卻是極其擅長。宣府軍不慣雪天出戰。貿然出兵一旦遭伏擊突襲。則勢必危矣。”
戶部尚書義也建議不要貿然往援。先集結兵力。然后派一員老成持重地將領從萬全出兵。署理刑部尚書金純和他地意見差不多。隆平侯張信則是左右逢源。等于什么都沒說。保定侯孟倒是贊同柳升盡快援救地意見。這和姻親無關。純粹是他對于大局地看法。而鎮遠侯顧興祖乃是眾人之中年紀最小地。因此只是謹慎地談了利弊。
盡管張越是自己嫡親地堂侄。張輔對其更是一向照顧。但親情是親情公事是公事。他這會兒心里極其惦記。但既是奉命合議。他最后便沉聲說:“風雪天出塞確實風險不小。但興和不可不救。先前已經重兵集結于宣府、萬全、開平。不正是為了防備韃虜南下?我地意見是先派人仔細打探。探得阿魯臺兵力之后。選一員得力大將宣府一鎮兵出萬全。仿先前皇上北征舊制。列隊整兵以方陣行進。左右前后派偵騎打探。如此可保無虞。”
提出這樣保守地建議。張輔自己也由得深感惱火。無論是明初李文忠徐達藍玉地大軍出塞還是永樂皇帝朱棣地北征。幾乎每一次都是動用大軍。所以。地方衛所面對小股韃虜還敢出兵。對于大軍壓境則是一貫采取守勢。興安伯徐亨不是大將之才。讓他領兵直撼阿魯臺。別說皇帝不放心。就是他也不放心。而皇帝地心思只怕都在北征上。恐怕不會因為這樣一件事而壞了計劃。放眼座上那么多人。除了自己。倒只有武安侯鄭亨可以當此重任。
當務之急是。北邊竟然直到現在還沒有準確地情報。此次阿魯臺究竟帶了多少人?
乾清宮東暖閣。
奉命列席合議楊榮和金幼孜將每位大臣的意見一一稟報了一遍之后,卻發現朱棣沒有反應,雙雙抬頭一瞧方才發現朱棣仿佛有些心不在焉。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勾當,他們倆不禁大為奇怪,卻也不好作聲催促。良久,他們方才等到了皇帝的聲音。
“交參政張信在外頭的時間夠長了,調他回來,出任順天府府丞。”
這牛頭不對嘴的一句話頓時讓楊榮和金幼孜面面相覷。金幼孜實在是不明白這好好的說著北邊的事情,怎么又拐到了安南。
而楊榮在呆了一呆之不免想到之前皇帝傳召自己和沈度時說的話,不禁隱隱約約領悟到了幾分,心中登時一凜,隨即躬身道:“交參政乃是正四品,調任順天府府丞依舊是正四品。此事是先行文吏部,還是明發上諭?”
“行吏部,義知道該怎么做。”朱輕輕用右手中指敲了敲榻上的扶手,旋即一字一句地說,“令兵部尚書趙督屯戍,其不在職期間,令工部尚書李慶暫署兵部。令英國公張輔和剛剛那些大臣商量北征督運糧事宜,朕不想看到他們再拖拖拉拉,眼下已經十一月了,三天之內,朕要一個結果!”
盡管都是在內閣浸淫了十幾年的閣臣了,但此時皇帝只字不提興和,兩人反而都覺得心里七上八下。金幼孜畢竟覺著這是要緊的軍務,于是便試探道:“那興和之事……”
“興安伯徐亨太年輕,這會兒武安侯鄭亨過去換他回來。”朱隨口打斷了金幼孜的話,繼而又繼續說道,“鄭亨隨朕多年,是援是守讓他自己把握,朕信得過他。至于興和……朕信得過張越,再說兵仗局先前還說過陸豐向他們額外要了不少東西,有犀利的火器,還有百多個擅長火器的神機營軍士,朕就不信阿魯臺舍得用人命鋪出一條道進興和!”
皇帝既然這么說了,楊榮金幼孜只得行禮退出。直守的閣臣原本就是最忙的,而由于這件突如其來的勾當,他們兩個和楊士奇幾乎連晚飯都顧不得吃,一直到戌時三刻方才散直。滿身疲憊的楊榮一上車便裹著厚厚的披風睡著了,也不知過了多久,他方才被人輕輕推醒了。
“老爺,顧公子傍晚就來了,家里人已經領了他在書房等,剛剛送了茶點過去。”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