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三 第四百五十九節 新的對華政策【下】
一九二二年二月六日,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與中國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關于中國事件應適用原則及政策的條約——通常被稱為《九國公約——規定:
第一,尊重中國的主權與獨立,領土與行政權力的完整,簽約國家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與“機會均等”原則;
第二,簽約國家禁止相互之間單獨或聯合與一個或多個國家制定條約、協定、協議或諒解,侵犯或妨礙第一條約定的各種原則;
第三,簽約國家禁止謀取或贊助本國公民謀求在中國任何指定區域之內,獲取關于商務和經濟展的一般優越權利,以及任何專利或優越權,所有國家與中國的貿易機會完全均等——
毫無疑問,根據條約,美國是獲得好處最多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金融與商業領域取得與它相同的條件和地位。當所有國家接受條約的限制,放棄其他手段只是通過正常貿易在中國攫取利益的時候,它們已經把自己放到了失敗的位置。
包括英國。盡管它也能通過條約獲取一些好處,但與現在它擁有的、占據絕對優勢的地位相比,英國可以獲得的利益甚至還沒有它損失的利益高。而且,隨著美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它一直渴望維持的遠東平衡也將被徹底打破。
歷史是證據。
那么,倫敦的政客可能支持這樣一份華盛頓提出的、對美國而不是英國更有利、甚至還有害的條約么?秦朗用了許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仔細分析他掌握的全部線索,逐步尋找答案。
歷史沒有告訴他答案。盡管英國代表簽署了《九國公約,但現在是一九年,不是一九二二年。促使英國人接受那份條約的那些條件還不存在。
沒有持續四年、消耗無數財富并且導致整整一代英國青年在泥濘地戰壕中死于非命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日不落帝國依舊強大,光芒四射,不畏懼任何挑戰;沒有在漫長的戰爭中通過出售戰略物資和戰爭債券收獲的巨額紅利,以及使用三十年時間逐步建立起來的、堪輿皇家海軍匹敵的艦隊,美國仍然無足輕重,在國際社會缺乏與它的經濟和工業力量相匹配地地位和尊重。
情形非常明確。新的和舊的兩個世界霸權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無法彌補的差距,與一九二二年時完全不同。
因此,英國人會支持那個提議么?支持一個帝國的霸權和利益的挑戰提出的、對它更為有利的提議?理論上,沒有任何國家的政客會接受、更不用說支持那種提議,而且正如人們所知,英國地政客都很老練和狡猾,善于國際政治,不惜采用任何手段維護英國的利益。
“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不只是一位英國相在他的公開講話中提到這段名言。及將它作為一項政策付諸實際行動;溫斯頓.倫納德.斯潘塞丘吉爾也不是第一個。
但秦朗相信英國人會接受那個建議——經過長時間思考,他得到這個看似極為荒謬的結論:倫敦一定會支持他的提議。
“我不理解你的結論,也不支持它,雖然我很高興看到美國地國際影響力獲得大幅度提升。”一名參議員強烈的反對到,“雖然英國政府擔心俄國與日本地持續擴張將會影響它的遠東利益,并且它不得不投入絕大部分力量對抗柏林,但這并不代表它會給我們一個擴張的機會。”
“而且,我必須強調一點,”另一名參議員接著說到。“倫敦對我們的警惕恐怕比它對俄國與日本的警惕更加嚴重。”
“確實如此。”秦朗承認到。參議員沒有錯誤,除了“恐怕”:雖然美國仍然只是一個缺乏威脅性的弱小國家——當然。只是對處于英國和德國的層次的歐洲強權,而它對西班牙那一類國家地威脅性則是不容忽視地——但倫敦對華盛頓的警覺必然超過它對圣彼得堡和東京地警覺。
至少現在,圣彼得堡和東京還沒有公開提出諸如“東歐人的東歐”或“亞洲人的亞洲”之類的主張,但華盛頓主張建立“美國人的美洲”;俄國人和日本人也沒有攻擊女王陛下的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地,而美國人……即使排除那些沒有演變為戰爭的小摩擦,美國人也干了兩次。
美隊曾經兩次入侵加拿大。第一次在獨立戰爭時期——盡管本土的十三州殖民地形勢惡劣,華盛頓將軍的英勇無畏的大陸軍和民兵就像鴨子一樣被國王陛下的殖民地部隊和黑森雇傭軍追趕,但大陸議會還是派遣一個軍團前去“解放”加拿大;第二次在一八一二年——這次入侵成為第二次英美戰爭的導火索。而結果則是英隊和它的印第安盟軍燒毀了華盛頓……
當然。對美國人來說極為幸運的是,拿破侖一世在歐洲牽制著英國的主要力量。否則英國人和他們的印第安盟軍會接著把紐約和費城燒成廢墟,甚至一直燒到美國破產。就好像謝爾曼將軍的軍團在喬治亞和密西西比那樣……
一個真正的美國人絕對不會忘記這些歷史,同樣的,一個真正的英國政客也不會忘記大西洋西岸的那個由叛國建立的國家對女王的加拿大的野心——在美國還很弱小、還沒有力量挑戰英國的時候,它已經連續兩次入侵加拿大,既然如此,它變得強大起來以后會做些什么幾乎是不言而喻的。
倫敦不得不警惕美國的舉動,每一個舉動。
而且美國的企圖絕不只是加拿大,還有整個世界:華盛頓一直希望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強大的、與英國互相敵對的陸權國家,就像拿破侖一世時代地法國。這樣一個國家可以迫使英國將力量集中到歐洲。而它本身則會因為英國地極力阻撓無法向外擴張。于是。整個世界都將成為美國的——不只是加拿大,是整個世界。
現在歐洲正好就有這么一個強大的、而且與英國敵對的陸地強權: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國。華爾街的金融家和華盛頓地政客充滿欣喜的看到,他們很快就可以實現愿望——只要德國與英國開始軍事對抗,并且將對抗持續下去;如果德國沒有力量將對抗繼續下去,美國將幫助它繼續下去。
只要不會為了支援德國而導致自己陷入與英國的直接對抗,美國可以為德國提供一切支援。而且很容易做到這一點:執行一種帶有明顯傾向于的“中立”政策,向德國輸出戰略資源和資金,甚至武器彈藥。
倫敦的政客清楚所有這些問題,因此也就意味著他們不可能給美國一個繼續擴張它的勢力的機會,即使是在遠東。
遏制,它才是英國的政策。
“……遏制我們,不是給我們繼續擴張的機會。”參議員最后說,“我可以肯定,除非英國人全部瘋了,否則倫敦不會支持你的提議。”
但秦朗地態度異常堅決。“如果沒有德國。你的看法是正確的。”
“德國人還不足以導致英國人改變他們用來對付我們的策略。”猶豫了一會兒,哈里曼還是加入反對的行列。
布什也加入了。“即使柏林極不恰當的介入布爾戰爭將會導致倫敦將它視為必須鏟除的敵人,倫敦也不會因此縱容我們在遠東地區的擴張。”他再次提醒到,“那就像撤走加拿大的防御力量一樣危險。”
“除非你能提出足以說服我們地理由。”哈里曼說,而這也是所有人的意思:如果秦朗可以給出一個足以說服他們地理由,他們也可以用同樣的理由說服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其他成員、總統和國務卿。
他們對秦朗的提議充滿興趣——雖然它看起來缺乏可行性,但他們還是喜歡它,希望它成為事實。
一個開放的、不會被競爭對手通過武力或其他不正常手段奪走或瓜分的中國,華盛頓已經浪費了幾十年時間追求這個結果。又怎么可能放過任何一個得到它的機會?而且,一個由美國提出的國際條約……至少在宣傳上。它代表美國地國際地位獲得大幅度提高,同樣是華盛頓地夢想。
哈里曼、布什和幾位參議員欣賞而且完全支持秦朗為了美國的利益和提高美國地國際地位做出的嘗試和努力,只是需要一些具有足夠說服力的理由——政治總是很麻煩,但政客更麻煩。
秦朗理解他們的想法,遺憾的是,對于他自己來說,如同竹筒倒豆子一樣毫無保留的把所有底牌全部打出去無疑是極為愚蠢的行為。如果想要為自己爭取利益,就必須將最好的底牌留到最后。
“對此我很抱歉。”他充滿歉意的說到。哈里曼和布什的頭立刻痛了起來——他們了解秦朗。知道他又在裝模作樣——但秦朗顯然不會因為他們的態度改變他的策略。
“你們會看到我的理由,但不是現在——現在談論它們還為時尚早。”他宣稱。“只有英國人與布爾人的戰爭變得更為激烈的時候,一切才會變得明顯起來,可以作為我的結論的有力證據。”
“我不明白英國人對我們的態度與布爾戰爭……”哈里曼停下來,想了一會兒,“難道你認為英國人可能輸掉戰爭這個猜測比秦朗的提議更瘋狂,把布什和幾位參議員都嚇住了:即使德國人不惜代價支援德蘭士瓦,英國輸掉布爾戰爭的可能性也不會比中國打贏去年的戰爭的可能性更高……而且德國人有可能不惜代價支援德蘭士瓦么?絕不可能。只有布爾人才會做這種不切實際的白日夢。
秦朗的證據一定是其他東西,比如……
“英國將贏得戰爭,但會付出巨大代價。”秦朗開始扮演一位預言家,“布爾戰爭最終會使英國登上世界霸權的頂峰,但同時也是它逐步喪失世界霸權的。”
“一個轉折點?”
“一個轉折點。”他點頭,“因此英國必須改變它對美國的政策。從遏制,轉向拉攏與聯合。”
布爾戰爭之前,英國人充滿自信,既不畏懼德國的挑釁,也不擔心美國支援德國可能造成的危害;布爾戰爭之后,他們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的、德國的,以及美國的力量,推算強大的日不落帝國是否有能力同時對抗一個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國家和一個擁有強大金融資本與工業實力的國家組成的聯盟。
然后英國人會修改他們的政策;他們不得不修改政策。雖然有些時候,改變并不代表好的結果,甚至可能帶來更糟糕的結果,但大多數人還是相信,努力進行各種嘗試總比什么也不做更好。
哈里曼、布什和幾位參議員幾乎已經猜到秦朗的理由,但還是很難相信它。“英國贏得戰爭需要付出的代價會大到那種地步?”
“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秦朗回答。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