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三 第四百四十四節 第二次布爾戰爭
不會等待太久——秦朗相信他的判斷,然而事實上,局勢的展速度比他的預測更加迅速——圣誕節的第二天,十二月二十六日,在成千上萬的支持的歡呼聲中,一支人數達到一千人的、由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俄羅斯、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志愿組成的志愿軍離開歐洲,前往德蘭士瓦支援布爾人的正義事業。
這是第一批志愿,接著是第二批:二十七日,倫敦得到警告,一艘運載了五十名激進的愛爾蘭反英份子和二百名美國志愿的貨船已在圣誕節的前一天離開紐約港,前往葡萄牙的莫桑比克殖民地的洛倫索馬貴斯[注]。
然后,二十八日,在柏林,一名叫做貝德霍爾特.考斯特的退役德國陸軍上校宣稱他已召集一千三百名退役軍官和士兵,組成一支志愿軍,即將前往德蘭士瓦捍衛布爾人的獨立與自由;但只過了一天,考斯特上校的志愿軍的規模便增加到三千人,因為另外兩名軍官,退役炮兵指揮官海因茲.薩克森伯格中校和退役騎兵軍官齊格弗里特.弗里塔格少校帶領他們組建的志愿軍加入進來。
然而,這還不是考斯特上校的志愿軍的最終規模——到了十二月三十日,一八年快要結束的時候,第四支德意志志愿軍,退役的巴伐利亞陸軍中校弗雷德里希.格伊斯哈德的志愿軍也加入了,使上校的志愿軍的規模達到四千人,包括三千四百名步兵和六百名騎兵,擁有二十門火炮和六挺機槍——讓人覺得它并不像真正地志愿軍。
但它就是志愿軍——當英國外交大臣提出抗議時。德國大使的回答是,考斯特上校和他的士兵是志愿人員,與德國政府沒有任何關系,當然也不會受到政府干涉,因為組織志愿軍是德國人民的自由……
英國人的抗議沒有揮任何作用,而形勢也就繼續惡化下去了:
一月二日,威廉港,在接受了至少十萬名興奮的德國平民的歡呼之后。考斯特上校和他的志愿軍登上運輸船,航向南方;
一月五日,退役海軍中校古斯塔夫.羅德爾開始召集志愿。而在一天之內。林雷有四百名退役軍人響應他地號召,隨即第五支德意志志愿軍宣告成立;
一月九日,英國政府再次得到警告。三百名愛爾蘭反英份子和大約一百名美國志愿已經離開波士頓;
一月十三日,開普殖民地總理塞西爾.米爾納爵士緊急報告,一艘荷蘭籍商船在好望角附近觸礁,海上警察實施營救時在船上意外現四千支毛瑟步槍和一百萬子彈,一名船員承認這些武器將在洛倫索馬貴斯卸載;
一月十七日。德國外交部長約見英國大使,向他轉達一個“非常遺憾”的消息,西南非洲殖民地部隊的土著士兵爆大規模叛亂,盡管已經遭到鎮壓,但仍有大約六百名攜帶武器地士兵逃走,正在向東方前進……
英國人聞到了陰謀和戰爭地味道。
但最開始,他們的采取的行動仍然是抗議:倫敦相信柏林不會冒著與英國爆全面戰爭地危險向德蘭士瓦提供軍事援助……不只是軍事援助。柏林甚至派出大批軍人。似乎想要直接參與戰爭……
毫無疑問,它與正式宣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德國政府應該清楚到這種危險,因此控制自己的行為。
英國人相信德國人還不想與他們進行一場戰爭。當然,作為德意志帝國進一步擴張的一種嘗試,德國人正試圖插手德蘭士瓦與英國的沖突,希望趁機獲取一些利益,但只要大不列顛提出明確警告,他們就會立即把手收回來,將布爾人撇到一邊。
英國人地信心非常充足,所以他們只是將“抗議”變成了“強烈的抗議”。
而德國政府的回復依舊是原來的那一個:每一個前往非洲的德人都已經退役,他們是志愿,不代表德意志帝國,當然德意志帝國也不會采取直接行動約束他們的行動。
“德國公民享有充分的自由,”當英國外交大臣約見他、提出強烈地抗議時,德國大使這么回答,“事實上,我們地外交部曾經向這些退役軍人出警告,指出現在前往德蘭士瓦共和國的危險性,但他們依舊決定到那里去。既然如此,我們又能做什么呢?總不可能讓警察把這些退役軍人全部抓起來。”
“另一方面,”大使接著說,“前往德蘭士瓦地志愿包括許多國家的公民,而且民眾支持這些人的舉動,頻繁舉行集會活動抗議英國政府粗暴干涉德蘭士瓦共和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我個人認為,英國政府應該檢討自己的德蘭士瓦政策,而不是指責德國公民組織志愿軍,準備使用武力捍衛布爾人的獨立與自由……”
終于,英國人意識到事情正在向極為糟糕的方面展:顯而易見的,德國人不想把他們的手縮回原來的位置,而是打算通過一種偷偷摸摸的方式挑戰大不列顛的威嚴,同時打賭英國不會因為這些舉動向他們宣戰。
不幸的是,德國人猜對了。
大不列顛不可能因為德蘭士瓦的問題向德國宣戰——盡管英國的政治家們非常清楚。德國已成為法國之后又一個正在成型的大陸強權,大不列顛的新敵人,兩個國家之間遲早會爆一場戰爭——如果現在向德國宣戰,那么只會讓其他國家漁翁得利。
英國的敵人不只是德國,將會對英國的利益構成威脅的也不只是敵人,還有可能是現在的盟友。
英國人不想給任何一個敵人和潛在的敵人制造機會,他們只能用其他方式消除德國在德蘭士瓦問題上制造的那些麻煩。
而最簡單的一個辦法是,投入更多力量動一次猛烈的進攻,一勞永逸的解決那個最大的麻煩。
于是,倫敦決定將派往南非的士兵增加到四萬人,組成新的南非遠征軍,由鎮壓愛爾蘭的戰爭英雄雷德弗斯.布勒上將指揮;不幸的是,要么是英國政府沒有打算嚴格保守秘密,要么是某些“記”的工作過于出色,總之,這個消息很快泄密了,很快在巴黎、羅馬和柏林的報紙上刊登出來,因此德蘭士瓦政府同樣得到了消息。
保羅.克魯格迅速行動起來,取消軍人與警察的休假,同時征召民兵,讓武裝力量進入戰備狀態;然后,在二月十二日,他給倫敦去一份最后通牒,要求英國停止向南非派遣軍隊,撤離圣誕節以后到達南非的一切軍隊,將一切爭議問題付諸外交仲裁,并且要求在四十八小時內做出答復——而在二月十三日,根據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的命令,米爾納爵士回復克魯格,拒絕他提出的一切要求。這只意味著一件事:二月十四日,德蘭士瓦共和國與奧蘭治自由邦共和國[注2]聯邦議會向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宣戰。
戰爭爆了。
終于,戰爭爆了。
秦朗在前往紐約的火車上得到這個消息,通過報紙。當然,這不是說他命令菲斯伯恩派到德國的那些間諜沒有揮作用,相反,他們送回許多情報:德國志愿軍的人員和裝備數目,幾乎所有軍官的姓名和曾經服役的單位,甚至其中一些人在服役期間得到的評價……然而,這些間諜顯然不可能確定戰爭開始的準確時間。
因為就連英國政府也不可能掌握那個時間。情報人員們只能確定一件事,布爾人會在南非遠征軍到達之前動進攻,即使他們的大部分援軍同樣還在路上。畢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掌握戰場的主動權,為自己獲得一些戰術上的優勢,否則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大不列顛的殖民地。
但秦朗知道得更多:雷德弗斯.布勒上將會遭遇嚴重的挫折,不得不將指揮權移交給羅伯茨勛爵和基欽納將軍;英國會在南部非洲投入四十五萬名士兵——包括接近二十六萬名軍人、大約十一萬志愿軍、五萬名殖民地士兵和三萬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士兵——然后用三年時間結束與布爾人的戰爭。
他有許多機會參與這場戰爭,通過幾種方式,雇傭軍、武器裝備、技術指導……還有經濟支持。不過要做到最后這點,他必須征求一個人的意見,與他一同進行。
一位皇帝。
幸好他就在前去拜訪這位皇帝的路上。
注:即馬普托——洛倫索馬貴斯是馬普托的葡萄牙語的英國音譯的中國音譯
注2:奧蘭治是布爾人建立的另一個國家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