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三 第四百二十九節 回程
什么樣的交通工具更適合遠程旅行,巡航速度十二節的遠洋客輪還是巡航速度四百五十節的噴氣式公務機?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我需要一架灣流……”秦朗的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椅子的扶手,然而他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動作,因為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另外一個地方:并不遙遠的未來,二十世紀的末尾和二十一世紀的開始。
一個快速運轉的時代,一個節奏緊湊的時代,一個方便快捷的時代,一個只需要十幾個小時就可以橫穿太平洋、而不必在海上航行一個多月的時代。
秦朗常常會想起那個美好的時代,但從來沒有一次,他對它的思念能夠像現在這樣強烈——毋庸置疑的是,他一點也不喜歡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旅行上面。當然,他進行過一次如此漫長的旅行,從太平洋的一側趕到另外一側,但是,這種經歷只需要一次就已經足夠——而他卻不得不再重復一次。
秦朗對整件事情充滿了一種厭惡的情緒。
一架“灣流”,或說,一架客機,這是他需要的東西,可以解決他的旅行問題的東西——不幸的是,現在它只能是一個美妙而虛幻的幻想。
現在是一八年,航空先驅們還在努力尋找像鳥一樣飛行的方法,而第一架依賴自身力量起飛的飛行機器直到五年后才會出現,并且次試飛僅僅在空中滑行——按照“飛行一號”的飛行記錄,秦朗認為它只是在滑行——十二秒、四十碼,距離可以投入實際應用的客機誕生還有一段足夠漫長的時間。
至少三十年……秦朗回憶著波音247、道格拉斯dc1和洛克希德“伊萊特克拉”投入商業運行地日期,不是很確切。但肯定會超過三十年。當然,還有一些更早期的選擇,比如福特公司制造的福特三客機,以及漢德利.佩奇的系列客機……但如果他需要一架合格地公務機。那就必須等待三十年。
不過,三十年顯然有點久。盡管他可以等到那一天,然而在任何時候,等待都談不上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也許……可以加快這個進程?
秦朗仔細想了想。是的,他可以加快這個進程,不是一九零三年,就是現在。應該派人……應該寫一封信給史密斯索尼安學院的塞繆爾.蘭利[注]。也可以派人前往俄亥俄。拜訪那里的一對兄弟,維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
但愿兩位自行車制造與修理商已經將他們的興趣從兩個輪子的人力交通工具轉移到了依靠機器推動地飛行器上[注2]。
但愿如此。秦朗先確定了返回圣迭戈之后要做地第一件事,然后開始用更多時間完善它——第一步是構思那封將要寄給蘭利先生的重要信件。必須說,這是一件復雜的工作,比秦朗以前做過的類似工作復雜得多——畢竟,他學過化學和物理,喜歡槍械,了解汽車,知道歷史,對航空和飛行器卻所知甚少。
他必須進行認真而細致的思考。仔細選擇和揣摩每一個單詞。才能完成那封信,并且保持在一個恰到好處的位置;當他在做這種事情的時候,秦朗會投入所有精力,并且不希望任何人打擾他,破壞他的思路。
遺憾的是,總是有人打擾他。
易水。盡管他仍然留在北京,控制雇傭軍并且完成秦朗的計劃。但他每天都會聯系秦朗——通過無線電。易水可以隨時向秦朗報告那些他認為重要、并且確實具有一定重要性地消息,歐洲國家地爭吵與和平談判的最新進展。
秦朗不想關心這些事情。毫無意義,而且沒有必要,因為一切都和他的預料完全相同:憑借壓倒性的優勢,英國和它的盟友們正在一點一點打垮德國,精明的意大利已公開站在將會取勝的一邊,奧地利地立場也在逐漸松動,德國只能憑借威廉第二皇帝地頑固和歇斯底里,毫無意義的掙扎著,將英國地耐心消耗殆盡。
只是這樣,沒有更多展,絲毫不能讓人感到驚訝——盡管最開始的時候,還有一些人充滿期待,猜測德國政府是否會孤注一擲,不顧英國和法國的強烈警告,將增援部隊派往中國。甚至還有人打了賭。
當然,期待和在賭博中選錯下注的選項都是愚蠢透頂的行為,因為形勢是顯而易見的:只要英國和法國禁止德國的艦隊進入它們控制的港口,同時阻止其他國家開放港口,那么柏林派遣的增援部隊就永遠也不可能到達中國。
也許那位皇帝非常瘋狂,又被憤怒燒昏了頭腦,但他還不至于犯如此低級的錯誤,而且他的大臣還能保持一定的理智。
所以德國人的抗爭全部停留在語言上,強調立場,再次強調立場,不斷強調立場,一天接著一天,周而復始,永不停息……
直到最后,有一天。
德國人說:“我再次重申,向中國派遣增援部隊,懲罰那些野蠻人,是帝國皇帝不可更改的神圣意志——”
“夠了!”法國人拍了桌子,“如果柏林一定要派遣十萬軍隊到中國,那么你們就自己想辦法把軍隊送過去。但我們會與中國政府繼續談判,并達成協議。”
“德國政府必須立即做出決定。”英國人的態度稍微溫和一些,但沒有本質區別,“是單方面維持與中國的戰爭狀態,還是回到聯軍陣營,與中國政府達成和平協議。大英帝國政府希望德國政府在二十四小時內做出回答,否則將會認為德國選擇繼續維持戰爭狀態,并在和平協議中取消有關德國的條款。”
一個最后通牒,表明英國、法國、俄羅斯和美國,還有意大利和日本,已沒有心思繼續這場游戲。于是,盡管怒不可遏,但德國人還是回答:“我必須先與柏林進行討論,然后才能做出正式答復。”
“可以。但只有二十四小時。”英國人表現了自己的紳士風度。
“只有二十四小時。”法國人重復了一遍。
只用二十四個小時,與柏林討論一件極為重要的、涉及德國和皇帝的面子的重要事件,并且還要達成一致意見,時間無疑很緊張——而且這件事牽扯到了皇帝本人,無論任何決定,都必須征求皇帝的意見。
不過德國人還是完成了這件工作,在最后期限之前給出了正式回答。
“……德國政府同意參加談判。”他表了一篇冗長的講話,為這個決定尋找了很多看起來很合理的理由,但對于英國人和法國人來說,具有意義的只是最后一句話。
他們笑起來。英國人說:“全世界都將位德國政府的明智選擇感到欣慰……”
然后他的笑容僵住了。
“德國政府的談判條件是,”德國人開始宣讀文件,“第一,中國政府必須向德意志帝國支付十億兩白銀……”
“十億兩!”英國人叫起來,“這根本不是一個有誠意的談判條件。”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不可能支付一筆如此高昂的戰爭賠款——甚至不可能通過貸款獲得這筆巨額賠款。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英國人已經通過各種方式逐漸控制了中國的稅收,他們很清楚這個國家的財政狀況。
而且德國人的要求存在兩個危險性:要么,它會導致談判破裂,這樣柏林就可以讓事態回到原來的老路上;要么,中國接受這個條件,因為它無法支付那么多賠款,德國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獲得許多它原本無法獲得的東西。
比如遍布中國的德國租界和軍事基地,比如中國的經濟命脈和礦產資源,比如一個單方面對德國企業敞開的市場。
在政治上,英國人永遠保持著足夠的敏感和警惕心。因此現在,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們不得不站出來維護中國的利益。
十億兩,絕不可能!
但德國人堅持他們的條件。“十億兩白銀,是補償德意志帝國的損失的最低金額。”
“中國人無法接受這種條件。德國政府的條件將會導致談判破裂。”英國人堅決反對。“大英帝國政府不會將這個要求列入談判條款。”
法國人也反對。“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同樣拒絕將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列入談判。”
“十億兩,一分也不能少。”德國人態度強烈的堅持,接著指向窗外,“請注意聽,德人正在舉行抗議活動,反對與中國政府談判,我們……”
窗外確實傳來了德國遠征軍的幸存的抗議聲,反對談判,要求復仇,但英國人的唯一反應只是——
“很好。”他說,“如果德國政府愿意要十億兩,那么請你們派遣十萬人的增援部隊,自己找中國政府要吧,大英帝國將按照自己的方針完成談判。”
注:蘭利是美國航空先驅,以及艦載機技術的試驗蘭利研制的第一架飛機的飛在軍艦上進行,彈射起飛,但沒能取得成功
注2:歷史中為1899年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