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二十四章 建堡
崇禎七年九月十二日。
這時己經是后世陽歷的十一月初,再過幾天就要立冬了,天氣越加寒冷。
王斗招募軍戶的計劃也進入尾聲,截止今日為止,最后文冊統計,還在紙面上的靖邊堡共有居民五十五戶,男婦共二百三十口。其中男子一百一十口,成丁七十五口,幼男三十五口。婦女一百二十口,十三歲以上的女子八十四口,十三歲以下的幼女三十六口。
這些人王斗吩咐鐘榮一一登記入冊,開具正副兩本,其中一部分人原來是外來流民們的,還為他們簽發了軍戶帖,將他們名字記入軍籍黃簿,以后他們家世世代代都是靖邊堡的軍戶。
靖邊堡現在共有軍戶五十五戶,口兩百多,都是實打實的實數,在舜鄉堡幾個屯堡中,算是規模較大的了。這些人暫時都是在靖邊墩西面外側修建地窩子居住,一時間這邊己是形成一個村鎮。
而隨著人口的招滿,靖邊堡的修建,也是迫在眉睫。
十三日,韓朝、齊天良奉王斗之令,去董家莊與舜鄉堡招募一些泥水土木匠前來商談建堡。
當日傍晚,韓朝二人便回來了,帶回了七、八個衣衫襤褸的工匠。齊天良己經與他們商談好了,工錢方面,除了每日的食宿外,需每日給銀一分,王斗答應了他們。
這些工匠見王斗答應,都是喜形于色,這個冬日的飯食終于有下落了。
他們這些人都是世代匠戶,己經參加過諸多城堡的修建,建設規劃靖邊堡,其實對他們來是輕車熟路的事。在靖邊墩周邊轉了幾天后,他們很快便拿出城堡的設計平面圖,包括街道的劃分、水井的位置、廟宇的位置及各處宅院的位置,還有將來堡墻、堡門及堡墻上的垛孔、射孔等防衛設施都有。
在選址上,他們的意見也與王斗相合,都是決定緊沿靖邊墩南向修建堡壘,一來這樣防守更有依托,二來那靖邊墩原來是修建在一個隆起的小丘上,地勢從高到低,有利于城堡的排水,以防未來雨澇積水之患。
圖紙好了,選址也不是問題,關鍵是修建城堡的成本錢糧。
依盧象升的計算,在大明,修建一個火路墩需要銀二百兩,修建一個樓臺需要銀六百兩,修建一座周長一里多的小型城堡需要銀七百多兩,糧六百多石。那些匠戶的計算大致也是如此。
王斗未來的靖邊堡,規劃中周長也就在一里多,不過他手上可沒有銀七百多兩,糧六百多石,只能先建一些城堡主體,細節從簡再從簡,未來慢慢考慮完善就是。王斗其實很想將靖邊堡修建成棱堡式樣,那樣防守更加堅固,可惜這種花費是驚人的,王斗暫時也沒那個財力,只能將來再看了。
幸好建堡土地不要錢,這樣就省了許多。
大明一般軍堡的主體是城內的營房、糧倉、草料場、武庫、馬場,再加上外面的城墻、城門、甕城、角樓、護城河等,各地屯堡基本上也是如此。不過依王斗現在的財力,只能營房與城墻先建,余者慢慢說吧。
在王斗決定后,很快的,那些匠戶忙活起來。
首先的,在靖邊墩南向的幾十畝地中,他們熟練的劃出幾十份的基宅地,并分出出行道路與三條主要街道。
隨后在正西面的中軸線盡端,匠戶們還第一時間劃出一座廟宇的位置,保安當地軍民一般稱這個位置的廟為“正王廟”。然后街的交叉處又劃出一塊地方,未來將在這里興建“馬王廟”,一個高高的戲臺也將建在這里,戲臺對面還將興建“老爺廟”,此外在城的南端也將興建一個“娘娘廟”。
除此外,在城的東面地方,還要留出幾塊地修建未來彰表軍功的廟祠,如旗壽廟、顯忠祠、褒忠祠等。另外各條街的主街街心上,還將留出地方興建各樣市坊與牌坊。
這種規劃都是當時大明各邊鎮軍堡民堡的常規布局,王斗自然不可能擅改,他也改不來,老實說王斗后世就對建筑一竅不通。
而對于匠戶們第一時間劃出各色廟宇的修建地方,王斗也表示理解,這都是當時軍民們的精神食糧。這個世界娛樂貧乏,除了拜廟看戲,還能有什么娛樂?想自己后世小的時候,能去戲臺看戲,就是最大的享受了。
靖邊堡的大體格局就是如此,下面該動手開工了。王斗一聲令下,所有的靖邊堡居民,除了孩童外,所有的男女一齊上陣,所有人都必需勤奮建設自己的家園。
一時間,靖邊堡的居民們,無論男女,都是拿著鋤頭,挑著簸箕、籮筐,只是到堡的周邊去奮力挖土挑土。連孩童們都是懂事的在旁幫忙。
不過修建堡墻與營房可以用黃土夯就,就地取土,不需要什么料錢,只需費些吃食勞力便可,有些錢則是不能避免的。
如城內宅院地基與城墻地基都需要石料,而且這些石料還要求石質堅硬,不易風化,以青石最好。特別是砌筑城墻的地基,均需基深五尺、寬一丈四尺,一圈城墻地基下來,石料用量甚大。
還有打井,這是建堡第一要務,幾十戶人不可能都到河邊去挑水喝,一個小堡至少需要三口井水,保安州各地地下水源算是豐富,所以打井一般到二十余丈就可出水,且水質大多清洌甘甜,聽聞山西陜西一些地方需要打井深達三四十丈,甚至五六十丈才可以見水。
不過就算打井只深到二十余丈,為免塌陷,也同樣需要用磚石修砌,這樣深井的石料用量也是不少。
靖邊堡周邊土地空曠,無處可以采石,只能到欒莊或是舜鄉堡周邊的山上去采,其實欒莊離靖邊堡更近,不過那里是屬于五堡的管轄地,與舜鄉堡是不同的千戶所,只能到舜鄉堡的周邊山上去采。
那里的石場離靖邊堡路遠,開采、運輸花費想必都很大,而且除了石料,各處營房倉庫的屋梁修建同樣需要木料,這也是一筆很大的花費。
王斗派出了二十幾個男丁,讓韓朝統領著,到舜鄉堡的山上去采石,為了方便運石,他還去舜鄉堡雇傭了幾輛的騾馬牛車。他要求韓朝盡量采出一些石料用于供應營房地基與打井所需石料,至于街道的鋪就與外面的城墻地基,以后慢慢說吧。
同時間,王斗又去了董家莊一趟,請求管隊官張貴支援一些木料,張貴言道無嘗支援很有難處,不過他手上正好有一批空閑的木料,可以便宜些賣給王斗。
王斗答應了,幾天后,董家莊的總旗洪丘領著莊內的幾十個軍戶,讓他們抗著木料,忽哧忽哧從董家莊一路步行而來,這家伙,連騾車都舍不得用,光用人力抗木。看著那些累得快要趴下的董家莊軍戶們,王斗半響無語。
洪丘是個粗豪的漢子,年近四十,滿腮的虬髯,他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場景,拍了拍王斗的肩膀,感慨地道:“王斗老弟,哥哥真是服了你了,獨立建堡,能所不能啊。”
王斗只能苦笑,獨立建堡,說得輕松,這其中的辛勞實是不足為外人道耳。
洪丘收了王斗的木料錢后,別的沒說,只要求王斗給他手下軍戶們吃頓飽飯,王斗沒說什么,就讓那些軍戶們吃飯去了,立時那些軍戶們如虎下山一樣的精神起來。
……
崇禎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今天是靖邊堡第一口井出水的日子,經過幾個工匠的努力挖掘還有修砌,這口井終于完結。
該井深約二十余丈,井水較淺水質較好,井底鋪以細沙,井壁用青石修砌,外面圍以碎石。當第一桶水拉上來時,一時間周邊圍觀的軍戶們歡聲雷動,再品嘗一下,井水清洌甘甜,遠遠甲于他堡。
眾軍戶們喜笑顏開,特別是一些加入軍戶的外地流民們,很多人曾一輩子困于飲水之苦,見到這么好的水,許多人都是流下淚來。最后這口修砌好的井被眾人稱為“王公井”,以感念王斗恩德。
而該井修建好后,附近的董家莊軍民聞聽后,有些人還趕來觀看,觀后無不是嘖嘖稱羨。
除了這口井外,經過這些天靖邊堡一百多成年男女的每日努力,堡內幾處營房及倉庫、草料場己經慢慢成了規模,雖是簡陋,但至少可以避風擋雨。眾人相繼從地窩子搬出,住入營房宅院之內,這個冬天,總算不太冷了。
外面的城墻地基仍在修建,此時靖邊堡內仍是臟亂,劃出的幾條街道仍是泥土滿地,到處是石塊木料及各樣的垃圾物什,不過總算有一個城堡的雛形了。
※※※
老白牛:
上三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
另回萬世大唐書友:第二十三章中的米面耕牛等銀價根據明末真實史料而就,注:崇禎十五年,河南內黃縣米價一斗七百文,豆價一斗四百文,豬肉每斤錢二百五十文,大牛一頭價七千文,小牛一頭價四千文。崇禎十六年,浙江嘉興府大雨成災,米價漲至六兩一石,豬漲至七兩一口,與牛價相當。
此外,有明一代,宰殺耕牛是大罪,連家里有病牛或者快死的牛都要上報官府批準再宰殺。沒人買耕牛來吃的,一頭牛比一石米重多少實在沒有意義。
回天天-關注書友:在當時明朝的北方,一畝地交納稅糧兩斗己經稅很重了,那時小麥畝產不過七、八斗,上好的良田也只是產糧一石多,一年下來,種種成本算下,余糧僅勉強夠一家老小吃用,略一天災人禍,便要賣兒賣女或是成為流民了。我讓主角未來每畝征糧兩斗,還說讀者會不會怪主角太狠,沒想到你比我更狠啊。
回河禾書友:該問題請看本書第三章。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