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天下 第30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14)
·第二卷六二之卷——河湟開邊第30章隨陽雁飛各西東(14)
韓岡是辛苦做事,積功走上來的。所以一直以來,看那些走言官路線的大臣,并不是很順眼。
舊年黃河決口,改為東流,致使水患頻頻。朝廷準備整修河防,向群臣征求意見。司馬光連番上奏,朝廷見其在水利上說的頭頭是道,便決定讓其都大提舉河防工役,按他本人的提議去主持修筑河防工事。然后呂公著便說,這非是優待儒臣之法——‘非所以褒崇近職、待遇儒臣’。而司馬光卻也沒有主動自請上陣,倒是之后接下了檢視河防利害的差事。
也就是說,所謂儒臣只需要叉著腰說話,不需要做事。監督可以,做事就免了。要是一定要派他們去做實事,那便是‘非所以褒崇近職、待遇儒臣’。
但新黨的幾位核心皆是做實事出身的。王安石、呂惠卿、章惇都沒做過御史,韓岡也是一樣。都不是靠嘴皮子罵人出頭的。
這就是為什么他對新黨多有認同的緣故,好歹是做事的。不做事永遠都不會有錯,更是可以站在干岸上笑罵由心,但做事的官員,怎么都能被挑出刺來。
韓絳聞言也是怫然不悅:“非是為商人,而是為國事。否則我等又何須勞動圣駕,在崇政殿中為此事議論?!”
李清臣張口便道:“難道這幾日齊云、賽馬兩社里爭的不是國事?”
李清臣徹徹底底的不給宰相面子,韓絳臉色發青:“那是商人無知,難道讀了圣賢書后還不知道以何為重?!”
“可不只有商人!”李清臣駁得更快。
李清臣與韓絳一爭起來,韓岡也就好說話了。他站了出來打圓場,“相公,臺丞,且聽韓岡一言。”
韓岡開口,李清臣立刻退了一步,不再跟韓絳爭執,只是暗罵韓岡狡獪。他也不想頂撞宰相,而且要是蔡京事后說愿為國事犧牲一下,他到時可就是要枉做小人了,但韓岡特意當眾點出蔡京的官職后,他就必須要出來維護御史臺的權威,否則便無法服眾。
韓絳則很直接的皺起眉頭,方才韓岡將李清臣逼出來,殿上的宰輔可都看出來了。
他轉身對向皇后一揖,“殿下,以臣之見,這一回除非是宰執出使,否則耶律乙辛也只會見上一面。遣出來商談的,當也不過家奴一流的人物。雖為國事,遣一良臣去應對家奴亦未免過當。終究還是得讓商人去談。商家的事讓商人談最為合適,就算失敗了,或是傳出去,也不損朝廷體面。”他看了看殿中的宰執,“至于取信遼人,不如遣一老成穩重的貴戚,任職厚生司,讓李明德作陪,去一趟遼國就可以了。”
殿上誰都知道李明德是誰,專為貴人家子女種痘的痘醫,在京中名氣極大。而所謂貴戚,本指宗室,但也可擴展到外戚的行列。宗室肯定是在考慮之外,當然就只能是外戚,其實也就是向家人。在厚生司掛個名,能得個好名聲。而且厚生司遣人去遼國,即有前例,也不會惹來議論,而且比任何朝臣更能取信于耶律乙辛——縱使宋人有何詭計,也絕不至于把垂簾的皇后的娘家人丟出來當犧牲品。
可向皇后猶豫了。本來于遼人打交道的商團中,就有家里人參與其中,但那畢竟是向家另一邊的姻親,好歹不傷顏面。但現在明著要向家人出面,被勾引的壞了門風怎么辦?而且韓岡是提舉厚生司,外戚絕不可能跟他并肩,同提舉都不可能,該安排什么職位為好。
她望向宰輔們,希望聽一聽他們的意見。只是兩府諸公卻都陷入了沉默。
韓岡已經就此事明確表態,還是堅持他之前的主張。西府的兩位自然不會去反對,而東府的三人,在李清臣一棒子打掉了所有近職文臣去遼國的可能后,更不打算去冒惹怒整個文官系統的風險。哪個文臣不認為自己很重要?李清臣的話才是他們愛聽的。既然如此,沒必要將臟水往身上攬——一個是士林清議傳些怪話,一個是惹怒朝中文臣,孰輕孰重?誰會想不明白——讓韓岡自己應付去!
作為宰輔,需要考慮的是權衡內外。韓岡的提議真要計較起來也不損國家顏面,正如韓岡所說,與商人們坐下來談的只會是耶律乙辛的家奴,朝廷沒必要去為商人的行為負責。逃亡遼國的百姓、士兵年年都有,朝廷倒是可以去怪罪地方上是否治政過苛,但商人們跑去遼國賺錢,朝廷對此又沒有下文主張,士林再議論,罪責也加不到兩府的頭上,韓岡得先出來為他的提議頂缸。
整件事最關鍵的就是這默認二字!
也就是說,在局勢轉變時,朝廷可以一聲招呼都不打便將繩索收緊。既然已經將繩圈套在商人們的脖子上,宰輔們自然沒有二話。縱然會有些雜音,可哪項政策會沒有反對者。兩府諸公幾乎都是新黨,當年舊黨幾次反撲的海嘯都撐過來了,難道還會擔心一些小風浪不成?
向皇后等了半天,見等不到宰輔們的爭辯,想想,覺得他們應是韓岡的意見是正確的,所以才會默認。既然宰輔們也沒了意見,那么也必要再多想了。
“這厚生司中任官,是勾當,還是管勾?”她問著韓岡。比起提舉或同提舉厚生司,以管勾為前綴就差了一等,勾當則更低一等。跟韓岡平級或相近的提舉、同提舉既是不可能,那么也就能在勾當和管勾兩個銜頭中選。
“此事自由殿下和相公們裁斷。”
韓岡前面已經插手到人事任免,若是再插手具體官職上,可就是侵犯職權。里子都攥到手了,臉面好歹得給人留下。
向皇后和東府的三位宰執討論了幾句,很快就做出了假借管勾厚生司的差事,去遼國出使的人選。
讓自己的堂兄出馬,向皇后算是解決了一樁大事。歇了口氣,她又開口:“商人與遼人交易,需要大量的絲絹,朝廷是不是和買一部分,提供給他們?”
“不可!”蔡確和章惇同時反對。和買已是惡事,而且好處還給商人們得去了,朝廷中誰是傻瓜!?
章惇出來辯解:“由那些商人自行處理,該收的稅要收,犯了法后要罰,除了與遼人的貿易,其他概不干涉。萬一官府插手進來,那些商人甚至可能會采取向百姓和買。比如兩浙貢絹,定例乃是和買。舊年定價合乎人情,而且是官府預先出錢,故而百姓人人踴躍。這是便民之法。但直到市易法施行前,市面上的絹綢價格比百多年前增加了一倍,而和買的價格卻絲毫未變,甚至有不給錢強行取絹的做法,這就失去了便民的本意。”
“既然是商人,就要遵循商人的做法。該從哪里買就從哪里買,不能借著朝廷的聲威來魚肉百姓。”
韓岡也怕好事變成壞事。家中有天下聞名的大商行,但韓岡從不相信商人的操守。尤其是與權力結合的商人,他們往往更為貪婪而不知收斂,行事肆無忌憚,必須要壓制住他們。
而且他對這一次的任務看得沒外人想象得那么重。想靠經濟手段收買耶律乙辛,進而影響到遼人統治根基,不這是不可能,只是太費力氣。難道還要把希望寄托在敵人的愚蠢和貪婪上,這跟韓岡的性格完全不合。
真正的依靠依然是工業,縱然只是手工業,也比純粹的商業要強。韓岡對此很清醒。真正決定兩國勝負的是鐵和血,不是叮叮當當的金幣。
韓岡想做的是擴大利益的覆蓋面,將蛋糕做大。耶律乙辛在自己得利的同時,還能分出一份好處給其他人。他必然會全心全意的支持韓岡的方案。而在大宋這邊,貿易范圍擴大的榷場。其實可以吸引更多的遼人來做生意,有大遼尚父領頭,其他部族、豪門肯定也會擠上來分一杯羹。隨著兩國貿易范疇的擴大,說不定連戰馬都能買的到。對于遼人來說,搶來的好處比不上做生意,又有誰會去犯傻搏命?
整件事差不多敲定了下來,基本上計劃就是按照韓岡的想法來設定。最后的總結,向皇后正聽得聚精會神。石得一這時卻目不斜視的托著一份奏章在外告了罪,然后走到殿中央,掌心中有一塊金漆的令牌,“圣人,環慶遣金牌急腳急報,遼人十日前已經兵圍溥樂城。”
“兵圍溥樂城?!”好幾人同時開口驚問。這是準備要打了?!不,算一下奏報在路上的時間,溥樂城那邊應該已經打起來了。
“可是要遣人去援救?”向皇后急急問著,甚至坐立不安起來。
“殿下勿憂,溥樂城城主種樸乃種諤之子,精擅兵法,多有功績。麾下又有三千余精銳。除非缺少糧秣兵械……”
章惇打斷了他的話:“溥樂城、韋州、鹽州、鳴沙城,關西的幾座與遼人鄰接的城池、軍寨,糧草兵械無不充裕。溥樂城的糧食更是足夠一年支用。”
韓岡搭配得很好:“這樣一來,那就更不用倉促發兵,讓宣撫司自選合適的時機。”
這樣的提案當然找不到反對者,陜西宣撫司便是為此而成立。
看似解決了一樁事,向皇后卻仍心結難解,忍不住又問道:“萬一遼人真的開始攻打溥樂城,這使遼之事是否要緩一緩?”
韓岡搖搖頭:“依臣之見,組建使團的計劃不用停。只是何時動身,就要看看關西那邊的局勢究竟會變得如何。如果溥樂城破,一切休提。從此整軍備戰,為死難的將士復仇。但若是守住了溥樂城,遼人敗退,那就可以照常派人去了去了。”
章惇一向與韓岡配合得好:“不攻打韋州,而選擇了溥樂城。可見遼人根本就沒有破盟的想法。只消再等上三五日。五天內不能破城,接下來再想破城,少說也要耗上一兩個月時間了。以遼國的攻城水平,恐怕就要等上太多時間也不一定能破城。”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