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太上皇

第四十一章:抱歉!這親不認!

看古文,就上文學度

正文卷

(文學度)

李恪點了點頭,算是認同,“等到恪兒和薛禮到豐州安穩下來之后,恪兒便修書給皇爺爺,招募醫學院士子參軍。”

豐州雖然苦寒,但在大唐文人向來都比較崇尚‘功名馬上取’的思想,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的邊塞詩充斥。

當基層的軍官,對于醫學院學生來說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片刻鐘頭之后,兩人便在一處宮殿停下了腳步。

“便是此處?”李恪試探的敲了敲房門,不到一會,便有輕微的腳步聲響起,房門咿呀一聲響起。

屋內的便是蕭美娘。

她見到李恪喜不自勝,直接抱住了李恪,用寬大的胸懷不停的‘感化’,便揉捏李恪的小臉,便憐惜道:“好外孫,我是你的外婆。”

但是李恪明顯沒有那份見到“親人”的歡喜,皺著眉頭推開了蕭美娘,冷冰冰道:“皇爺爺,恪兒認得她,這等蕩婦羞于活在人世間,侍奉人主不知幾何,非但不知赴死,反倒茍活世間,恪兒實在恥于見她。”

蕭美娘臉上的笑容一滯,她實在沒想到,被寇建德送到突厥,經歷種種磨難回到中原后,第一個指責的不是皇帝陛下李世民,也不是曾經的舊人太上皇,而是她牽掛心腸的外孫。

一聲蕩婦,讓她如何自處?

“外孫......尚且容許我稱呼你一聲恪兒,盡管我知道你的心底大抵是瞧不起我的,茍活在世間的蕩婦確實要遭受旁人的白眼。”

蕭美娘臉上掛著凄美的笑意,她強硬支撐著身子,依靠在門欄,喘了幾口氣,再說道:“我和你母妃一樣,從小生活在深宮,自從遇見了你外公,或許說是他愛上我的,有時候女人的美貌就是男人眼底的愛慕......

大隋的余暉在揚州消散,正如這世間的王朝一樣,它的所有品都歸為后來者所有,其中也包括我——大隋的皇后。

死并不可怕,茍活卻更惡心,你需要在蛆蟲的蠕爬中度過殘生,盡管這顯得有些可憐,但是可憐是自己所遭受的一切,并非你我能選擇的,或者說從最初的遇見你外公的那一刻,選擇就已經出現.....

行走的峽谷的上的孤狼是不會嫌棄獵物的臟臭,因為它們只需刨開皮囊,品味最美的食物,然而生活的同類,卻會嫌棄...厭惡你的骯臟、懶惰、丑陋,因為在心底或許有一絲絲的牽掛......”

蕭美娘這過去二十多年從未說過如此多的話,有些話埋在心底很久很久,她喜歡撫摸李恪的臉龐,因為他長得很像很像記憶中的那個人,雖然隨時間的逝去有些模糊,但是拂去歲月的雪霜,便會越來越清晰.......

李恪抿著嘴唇,輕蔑的看著眼前的蕭美娘,如同注視一個陌生人,他很是高傲的俯視眼前比他略顯矮小的蕭美娘,如同俯視一只怯懦躲在山洞的鵪鶉,他低聲,用質問的口吻說道:“可......你還是選擇了接受,放棄了自己貴為皇后的驕傲,從一國之母淪為最下賤的娼婦!

只有娼婦才會委婉的曲求恩客的原諒,因為她們......骨子里是賤的!

抱歉!這親......孤不屑于認。”

他伸出手緊拽住蕭美娘的皓腕,毫不憐惜的將其捏出五道血痕,一把推開,將其推倒在門檻上,攏了攏袖子,淡淡的說道:“記住,孤乃是李氏子孫,雖然體內流有隋朝的血脈,但我的父皇,我的皇爺爺才是李恪的親人,而你不是。”

說罷,他對太上皇拱了拱手,就準備離去,可到了院門,卻停下了腳步,扭過頭低喝道:“若是蕭皇后當日在江都隨煬帝一同赴死,那么孤自然敬佩之,然而......你不配!

另提一句,休要讓孤看到你前去找母妃,不然再見之日,恪必不留情面。”

李恪說完,一揮袖袍從容離去。

“多謝太上皇能帶恪兒見我一面。”蕭美娘臉色略為尷尬,但也是稍縱即逝,一會兒就恢復了溫婉的模樣。

“無妨。”李淵略感無奈。

李恪的心情他能理解,在他的前世也看了不少這樣的情感節目。

子不言父之過,可是誰又知道做后輩心中的苦呢?

在帶李恪前來此地的時候,太上皇便早就想到了李恪的情緒可能會爆發,論誰也不肯認一個這樣的女子當外婆。

何況向來內心驕傲的李恪呢?

只是他沒想到反響如此之大。

“恪兒的話,某這個做皇爺爺的會勸他幾句。”李淵心底有些不忍,開口寬慰道。

“再過七日,李恪便要離開長安,前往封地就藩。”太上皇交代這一句,就準備離去,他和蕭美娘也沒啥說的,帶李淵過來也只是同情她這么一個可憐人。

這一次,蕭美娘沒有再開口挽留和詢問。

而正當李淵拐過此處宮殿時,卻在回路看到了李恪,他看到太上皇,迎了上去。

“皇爺爺,你是喜歡蕭皇后?”李恪問道。

看到李恪眼睛里的復雜情感,太上皇也頓時不太好受了。

喜歡個毛,他一個祖國大好青年喜歡一個糟老婆子。

當然,這個糟老婆子雖然蠻好看的。

“你覺得某有三千佳麗會喜歡她?”李淵反問道。

李恪聽到這話送了口氣,要是他皇爺爺真喜歡‘上’蕭皇后,到時候他這個孫子......

不過幸好,看來皇爺爺的道德底線還算不錯。

這件事不能再說下去了,李恪急忙轉了另一個話題,問道:“皇爺爺,恪兒聽說一月前您向父皇提出了安邦三策,恐怕恪趕往封地后,父皇交給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實施這三項計策,畢竟前些日子,父皇以此為題考核我等皇子。”

李淵也欲揭過剛才蕭皇后之事,于是向李恪解釋這安邦三策,具體該如何實施,“蠻夷欲我中華禮儀不同,風俗不同,性情彪悍,部族眾多,突厥人口不少,而遼東民族交雜.......若想使其長久歸化中原,必須弱其斗志,減其人口,......”

兩人交談越來越久,直到暮鐘敲響,李恪才戀戀不舍的出宮回到吳王府。文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