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風云錄

第三十五章 我叫陳歲歲

金煒武館來人正是王季。

前次成云德拜訪呂一平之后,呂一平便發下話去,對那個金煒武館,該怎樣就怎樣吧,兩家武館一視同仁。

軍人重義,便是將軍說了又如何,依然有不少人看不慣那二人的做派。

曹仁煒讓何義金繼續招待眾賓客,他去接待王季。

何義金心中一百個不愿意,可是賓客在前,他又是副館主,自家的面上還是要顧及的,便臉上堆笑,半抬的屁股又坐了回去。

沒過多久,曹仁煒便回來了,只是一個人。

何義金遞過一個問詢的眼神,曹仁煒默不作聲,坐下后與他耳語,過后再說。

酒喝得不是很多,當晚,二人在房中算賬。

這次觀禮之人大都是弟子的家中長輩,正所謂禮輕情誼重,來客更多的是捧的人場,二人盤算了一下,賠了不少。

何義金打了個酒嗝,開口說道,

“師兄,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啊,我小算了一下,咱這半年可是虧著呢!”

曹仁煒皺著眉,抬眼看看又蹲在椅子上的何義金,開口說道,

“不是還有些結余?你這賬是怎么算的?”

何義金說道,

“在老頭子那,拿的可比現在多多了,你說是虧是賺?”

帶著些許酒意的曹仁煒瞪了他一眼,開口罵道,

“鼠目寸光的東西,有哪個開門做生意的上來就掙錢的?你要是想繼續給那老家伙當狗你就去,老子不留你。”

何義金跳下了,挺直了腰板,開口道,

“敬你叫你一聲師兄,別張嘴閉嘴的罵人,要不是看在你長得比老子高大威猛,又老奸巨猾的,嗝~,我不過是說兩句而已,以前給老頭子干,不能抱屈,現在自己當老板了,還不能說話了?”

曹仁煒瞥了眼何義金,不再生氣,喝了口溫茶解酒,然后說道,

“老二,既然走到這一步,咱倆就得好好走,現在時機不錯,咱倆好好干,將來必然能大有作為。你想想看,是叫你教席好聽還是稱你為館主好聽?”

說完他又拿起了紫砂茶壺,喝了口泡好的新茶,感嘆還是師弟眼光好,弟子家除了給武館送來賀禮之外,還額外給他家里拿了不少東西。

自己這個大弟子呢,他爹爹來了道了聲喜,支支吾吾半天,自己才聽明白是什么意思。

什么學費也不要了,就當意思意思了。

至于自己家里,許是他與旁人打聽了一下,授業恩師還是得表示的,給送去一只公雞和一小條熏肉。

讀書人拜師的束脩也比這多吧。

放下茶壺,他看著又歪在椅子上喝茶的師弟說道,

“告訴你個好消息,席間不是有鎮南軍中人賀喜來了么,來人你也認識,是呂將軍的近衛,王季王大人。”

正喝茶的何義金抬眼看了眼師兄,懶洋洋地問道,

“有什么好事?他鎮南軍還能給咱武館送禮錢來不成?”

曹仁煒只道師弟是酒水喝得多些,不以為意,繼續說道,

“禮錢算什么,王大人這是雪中送炭來了,老二,那王大人雖未送來賀禮,但是他可說了,以后要與咱們武館保持親密關系,咱們武館的弟子出師了,他可以往軍里推薦一二。當然,這事兒王大人可說了,你我二人知道就好,就別宣揚出去,不然對他影響不好。”

何義金一聽,這可算得上是個好消息,打起精神問道,

“師兄,這可是真的?剛好跟著咱過來的弟子可快出師了,這往鎮南軍里送去幾個,咱武館名號豈不更響亮了?只是,光咱師兄第二人,名號再大也不成啊,咱倆得累死。”

曹仁煒笑道,

“你聽我說完,王大人還說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給咱武館推薦兩個武師過來,按照王大人的說法,這二人雖然武藝不及你我二人,但是當個教席武師還是綽綽有余的。據王大人所言,這二人原本在軍中供職,后來犯了點小錯,被呂將軍知曉了。呂將軍你是知道的,治軍嚴謹,給二人些銀錢,便攆出了鎮南軍。這二人正是在王大人手下供職,王大人念著舊情,便找上咱們來了。”

何義金疑惑道,

“這是犯了什么錯,為何不去找老頭子那邊?”

曹仁煒說道,

“找老頭子撐死算得上錦上添花,保不齊還是求人辦事,以老頭子與呂將軍的關系,找他也不合適,咱倆這兒正缺人,王大人看得透徹,來咱倆這里是雪中送炭,看似對方有求于咱,其實我們還得搭著王大人的人情。”

在屋里來回走了兩步,他繼續說道,

“至于這二人犯了什么錯,又與你我二人何干?我聽說不是什么大事,不過是去那松竹館過了個夜,但是好像忘記帶銀錢了。”

王季現年二十有二,如今身居要職不過是因為跟著呂將軍的年頭早些罷了。

他是個孤兒。

是將軍收留了他,傳授他武藝,收他當近衛,視其為心腹。

這間小院是他前兩年才置辦下來的,院子不大,房間不多,正房兩間,偏房一間,還有一個簡易柴房。

燭火跳動,王季在燈下看書。

只是,人心不靜,這書,許久都未翻頁了。

燈下的王季有些出神。

這時院子有了動靜,是有人跳墻而入。

王季吹滅燭燈,抄起放在桌子上的配刀,閃身來到門前,屏氣凝神,聽著門外動靜。

聽腳步聲是兩個人,他大致猜得出來者何人。

敲門聲響起,短促三下,隔一息之后復敲兩下。

王季開了門。

月光下,他看清來人,兩個三十左右的漢子。

正是趙大海和孫江河。

二人沖王季一抱拳,然后閃身進了門,王季瞥了眼門外,關上屋門。

屋內一片漆黑,三人勉強能看得到他人身影,王季掏出來一個火折子來,他快速大力地吹了口氣,火折子閃了一下,然后火苗燃起,隨后屋內亮起一點點光,王季點完燭燈,蓋上火折子蓋,放入懷中。

這火折子可是大晉王朝興起之物,據說是宮中一宮女發明的,火折子相比較之前人們所用火鐮與火石取火更為便捷,不過制作起來與保存還是不易,多用于軍中和富庶人家使用,而平民百姓家中還是依靠傳統取火方式。

王季身為軍中之人,身上揣著一個火折子便不是什么稀罕事。

開口問道,

“可有人發現?”

趙大海說道,

“以我二人的本事,繞過那些巡城士兵自是容易。”

王季點頭說道,

“還是小心些為妙,金煒武館那邊我已打過招呼了,你們二人準備一下,過兩天我就帶你們二人去武館。”

孫江河說道,

“那就有勞王大人了。”

王季點點頭道,

“松竹館的事,怕是你們二人有意為之的吧!前幾日我在松果山見過大人,他命我我將你二人安排到金煒武館去,至于其他,大人并未多做安排,不知大人此舉意欲為何?”

趙大海說道,

“大人有命,我們二人奉命辦事就是了,王大人,說句不中聽的話,大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你最好少打聽,也別讓我二人為難。”

王季并未現出慍色,只是說道,

“我不過是隨口一問,大人可還有其他什么交代?”

趙大海說道,

“那件事,大人不是很滿意,不過過去就過去了,大人囑咐,這次會有新的任務交代下來,你切莫有何閃失,被呂將軍察覺一二。好了,王大人,若沒有其他事情,我與江河便告辭了。”

王季點點頭,送二人出去。

依然沒有從院門離開,二人閃身翻墻而出。

當二人找上王季的時候,他沒想到,軍中竟然還有那位大人的人,而且比自己更早進入組織。

不知道軍中是否還有其他大人的人,如此想來,這個組織著實可怕得很。

王季起身,走到書柜旁蹲下,從小腿邊抽出防身匕首,撬起兩塊兒青磚,磚下有一個盒子,他拿出盒子,走到燈下。

打開盒子,里面是白花花的銀子。

拿出一錠銀子,輕輕把玩著,他一錠又一錠的擺在桌子上,看了一會兒又裝進盒子中,小心地放回原處。

如果不是那位少年的出現,或許小姐現在已經是他的人了。

那一次刺殺,王季是知情者,也可以說是參與者。

當那位大人找上他時,他原本可以選擇拒絕,但他卻選擇了順從。

或許他不會死,但是他不敢賭,尤其是那位大人出手竟然也是青云宗的絕學,流云手。

這個秘密,待他恩重如山的將軍不知曉。

那位大人告訴他,這是青云宗內部的事情,他只需聽命行事就是了。

將軍師從青云宗,他的一身武藝得自于將軍。

當那人出現他面前的時候,不出十個回合他便被對方制服。

不是他學藝不精,是他學到的本事本就是不全,那位大人告訴他,如果他表現得好,青云宗的絕學,他一樣可以學得全,與將軍無二。

當那位大人說要刺殺將軍的獨女的時候,他是拒絕的,他喜歡小姐,又怎會讓小姐犯險。

看著他寧死不從的神色,那位大人笑了笑,然后告訴他,那不過是個計劃,抓了呂家大小姐不過是為了脅迫呂一平。

那位大人告訴他,一個小丫頭片子的性命,還不值得他們動手。

后來他大著膽子告訴了那位大人自己的秘密。

那位大人的手按在他肩膀上,低聲告訴他,干得好的話,一切如你所愿,她要是不樂意,我就讓她不愿意也變得愿意。

那位大人陰惻惻地說,到時候都是你的人了,還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忘不了那位大人的眼神,那眼神告訴他,若是干得不好,他會死。

這盒銀子,是大人給他的酬勞。

他泄露了幾人的行蹤,所以那五人才一路跟隨,而路遇那少年,不過是他找個停下來的借口。

如果沒有那個少年,他依然會找其他理由停下,比如,人有三急。

沒想到,意外的少年成為了另一個意外。

那五人是誰,他其實并不知曉,他不過是按照大人的吩咐,給那五人創造機會而已。

那次回城之后,他想到自己任務失敗,內心其實很不安,他怕那位大人找上門來,要回銀子,要走他的命。

沒想到那位大人在松果山的時候,對任務失敗只字未提,只是大人未提,卻更令他心中更加緊張。

所以他本欲找個機會弄死那個少年,來給大人請罪。

只不過他又失敗了。

下了山,牽著馬,霍棄疾與改回本名的邢云旗慢慢走著。

也許是身前有個弟子習慣了,只身來到涼州的他有些懷念與小元夕在山中相處的時日。

那孩子,當真聰慧,自己說過的話,便是不懂,也能記在心中。

而他從這個釋空寺不太機靈的小沙彌眼神中看到了渴望。

先前小沙彌與他說話時,眼神不過是瞥了幾眼那邊一眾習武的武僧,但是每一眼,好似拼命記住一般。

山居士不見客,玄一門來人出,方丈不愧是方丈。

一二三給他的資料中他還發現了一個重要信息,

釋空寺派出傳道者去了吐蕃,這個信息是一二三中與吐蕃人做買賣之人打探來的消息,回來與人閑聊,被黃天霸隨手記在了小冊子上。

而那位釋法大師的態度也很耐人尋味。

他的言語本就是一種試探。

關于割鹿樓,他可以確定,不是釋空寺在背后搞的鬼。

不過這釋空寺,恐怕心思也是不小。

白云朵朵,在藍天中隨風而動。

還是光頭的邢云旗伸手抹了抹腦門,有些汗津津。

下了山的他不知如何開口,喚了聲

“居士!”

霍棄疾用手摸著他的小光頭,笑道,

“還是叫師父吧。”

小光頭邢云旗仰脖問道,

“師父,我們這是要去哪里?”

霍棄疾笑道,

“從哪里來,便回哪里去!”

邢云旗便撅著嘴說道,

“師父,下了山,咱能說些弟子聽得懂的話么?”

霍棄疾回頭看著落后自己半個身位的光頭小弟子,然后問道,

“怎么?山上的話你不懂么?”

邢云旗歪著頭想了想說道,

“有些話懂,有些話又不懂,還有那些經文,是真不懂,寺里師父還讓我念,可惜我笨,小時候家里又窮,識字又不多,便跟著師父們瞎念。”

霍棄疾聞言輕笑,然后說道,

“這經文也好,讀書也罷,有人讀在嘴上,有人念到心里,懂與不懂是一回事,入不入得心,又是另一回事。”

邢云旗抓抓小光頭,撅著小嘴說道,

“師父啊,你的話,聽起來比經文強,可我還是不懂,我是不是太笨了?”

霍棄疾放聲大笑,然后問道,“那你想懂么?”

邢云旗不知師父何故發笑,以為自己說錯了話,便弱弱地說道,

“想~”

霍棄疾又伸手摸了摸小光頭,然后說道,

“云旗啊,要不以后你這頭發就別留著了,這樣摸著挺好。”

邢云旗自己也伸手摸了摸光頭,半年前剃發的時候他很舍不得,但他強忍著淚,沒哭。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剃了頭發,便是出家之人,他也就沒了家。

方丈賜他法號悟忘,可他心中卻是勿忘。

所以小光頭剛下山沒多久便第一次頂撞了自己的師父,一歪頭,蹦出一個字,

“我不!”

霍棄疾看著氣鼓鼓的小弟子,笑了笑,便覺得這趟來釋空寺,不虛此行。

小光頭生氣不過片刻,便扯扯師父衣袖,央求道,

“師父啊,不剃光頭行不行嘛?”

霍棄疾便說道,

“好啊,小云旗,快把頭靠近些,讓師父再摸上一會兒,將來可沒得摸了。”

小光頭便喜笑顏開,不過卻往師父旁邊挪了半步,然后問道,

“師父,下山的時候,老師父說的話是什么意思啊?”

霍棄疾看著他,然后問道,

“你記到心里了沒?”

看小光頭點點頭,他便繼續說道,

“云旗啊,你說掃山門累也不累?”

小光頭琢磨一下,然后說道,

“老師父那么大歲數,掃起來一定很累吧,現在的我,山路那么長,掃起來也一定會累,不過我不怕,過幾年,我就不會累了。”

霍棄疾便繼續說道,

“如果掃山門,才有飯吃,你掃還是不掃?如果你和老師父二人,只有一個人可以掃山門,你想讓誰掃?如果誰掃山門誰掃得好,便由誰掃?又該當如何?”

看著本欲張嘴,卻又閉上嘴巴,眉頭緊皺的小光頭,他又說道,

“不用急著回答,我再來問你,你又是否知曉這老師父是哪位?釋空寺為何由這位老師父掃山門呢?”

不等小光頭說話,他對著自己這位新收的小弟子說道,

“等你長大了,你知道多想了,便懂了。”

想得多了,便懂得多了。

這世間,大概是想的人越來越多,便越來越難懂了吧。

霍棄疾沒有告訴小光頭,那位小光頭覺得可憐的老僧,便是釋空寺上一任住持方丈,慧遠大師。

他不想自己這位剛收的小弟子,因為知曉一些真相,便對自己的善意產生懷疑,甚至是羞愧。

雖然這沒什么可羞愧的。

幾日的奔波,張府商隊一行人已經穿過春水城地界,來到了辛陵城轄區。

一路上相安無事。

但是元夕還是覺察到了路上有人悄悄地追蹤過他們的隊伍。

現在的車隊,根本引起不了山賊土匪的興趣,人多物少。

路上無事,張仲謙一直在修行蒼穹勁的內功,晚上偶爾與成是非過過招。

成是非則是白天給姐夫講解蒼穹勁,也不避著元夕,晚上還在努力的練習劈火開巖掌。

離火把越近,他覺得越難,很多次他一掌劈出,要不就是火滅掉的很快,要不就是劈不滅。

夜晚時分,元夕則躺在火堆旁邊,頭枕胳膊,翹著二郎腿,叼著雜草,晃著腳丫,仰望星空。

小時候他問過師父,天有天外么?

師父抬頭仰望浩瀚星空,說道,

“便是有天外又如何?你不還是要問,天外的天外是什么?元夕啊,對未知的探索是無窮盡的,莫要讓界圈住了你的思維。”

穿過大半個辛陵城地界之后,一行人已經走過山路,來到了平原地帶。

官道上,站著一個少年,布衣草鞋,看著遠處行進的車隊,他也不躲避。

車隊止步,打頭趕車的漢子跳下馬車,手中拿著馬鞭,喝到,

“哪兒來的少年?別在那兒擋道,小心馬蹄無眼!”

中間馬車中,元夕撩開車簾,看著前面。

成是非與張仲謙只覺得眼前人影一閃,元夕已飛掠出馬車,站在了車隊最前面。

抬手制止住準備上前教訓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少年的漢子,元夕開口說道,

“我叫元夕,你呢?”

那布衣少年咧嘴一笑,然后說道,

“我叫陳歲歲。”

揚州,姑蘇城。

并肩王府書房內,一人正在書案前沉思,他面前的書桌上展開的是一封書信。

這時,有人推門而入。

他一皺眉,是何人如此不懂規矩?

剛欲呵斥,看清來人之后,他便笑著起身迎了過去。

來人正是他的夫人,大晉王朝的長公主,司馬若蘭。

袁秉德是袁世信的獨子。

曾經袁世信膝下曾還有一子,小上袁秉德兩歲,只是在幼年之時貪玩失足落水,讓并肩王白發人送黑發人。

再后來,無論并肩王如何努力,卻始終不曾有果。

長子袁秉德在二十歲那年被先皇賜婚,長公主司馬若蘭遠嫁揚州,以彰顯皇恩浩蕩。

司馬若蘭小上袁秉德兩歲,生得朱唇玉面,明眸皓齒。那年袁秉德隨并肩王進京面圣,被司馬若蘭遇到,從此芳心暗許,便有了后來的賜婚。

不怪司馬若蘭對袁秉德一見傾心,這袁秉德確實面若冠玉,眼似流星,身長八尺,儀表堂堂。

袁秉德在姑蘇城的名聲要高于其父并肩王,城內女子多以一睹世子風采為榮,就連上了年紀的婆婆也不例外。

偏偏這位世子還是個平易近人之人,平日里多愛在城中閑逛,惹得眾多女子側目,以帕巾掩面,偷偷地看這位世子。

袁秉德不以為意,還還之以微笑,以來陣陣驚呼與歡笑。

世子娶了長公主,在姑蘇城女子的眼中,是這位公主占了便宜。

大婚之后,袁秉德帶公主游城,與民同樂,這是人們才發現,什么叫做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公主的貌美讓一眾心酸的女子心里更酸了,不過還加上了些自慚形穢。

袁秉德很愛司馬若蘭,一如她也很愛他。

司馬若蘭為其誕下一子,起名袁承志。

袁秉德拉起愛妻之手,和聲問道,

“蘭蘭,我正欲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便來了。”

司馬若蘭急切問道,

“可是那事,難道是豫州那邊來消息了?”

還在找""免費小說

百度直接搜索:"速閱閣"速度閱讀不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