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風云錄

第三十六章 相逢始于囊中羞澀

袁秉德拉著司馬若蘭走到書案前,拿起那封書信,遞給她。

司馬若蘭接過信之后,掃了幾眼之后立刻問道,

“夫君,我們什么時候出發?”

袁秉德輕刮了一下她的鼻子,溫聲說道,

“別急,等我稍作安排,咱們后日便出發。”

司馬若蘭偎在袁秉德懷中,低聲說道,

“好!”

信是從豫州寄過來的,是袁世信的親筆手書。

司馬若蘭生母,大晉王朝的太后,如今抱恙在身,得到消息的司馬若蘭便欲去豫州,只是如今司馬氏式微,她想獨自去趟豫州不易,況且袁秉德也不會放心她獨自去往豫州洛月城。

無論是她的安危,還是司馬氏那邊,袁秉德都不放心。

袁世信書信中沒有多言,只是讓袁秉德安排好揚州事務,帶上妻兒去豫州見他。

司馬若蘭在夫君懷中依偎了一會兒之后,便笑著離去,說是去收拾東西。

袁秉德看著離去的司馬若蘭,目光閃爍不定。

想了一會兒之后,他沖門外喊到,

“來人。”

有人應聲而入,跪下聽令。

袁秉德道,

“去把何歟叫來!”

來人領命而出。

不多時,一名四十歲左右的男子抱劍來到袁秉德的書房。

進門之后,他只是抱拳行一江湖中人之禮。

袁秉德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何先生,拜劍閣那邊準備得怎么樣了?”

何歟開口說道,

“除我之外,我拜劍閣副掌門,外加三名長老可隨您去往豫州,只是不知那邊具體情形,按照目前人選,可有七成把握。”

袁秉德眼中精芒一閃,開口問道,

“死?”

何歟搖了搖頭,他看了看手中之劍,然后說道,

“死的話,不到五成把握,那還是按照您給出的情報得出的結果。”

袁秉德又問道,

“拜劍閣不能再出人了?”

何歟笑了一下,開口說道,

“世子殿下,掌門還是不方便出手的,其他人,多去無益。”

袁秉德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好,后日啟程去往豫州,是以長公主探望太后的名義,你與你師門之人扮作隨行人員,畢竟那老家伙在豫州多年,若有閃失,只怕會功虧一簣。”あ七八中文ヤ81

何歟告退之后,一個人在書房的袁秉德突然說道,

“出來!”

一人黑衣蒙面,從書架之后閃身而出。

成是非與張仲謙下了馬車,向前走去。

元夕繼續問道,

“陳歲歲,你可有事?”

見對面那個看似與自己同齡的少年這般問話,陳歲歲有些詫異,怎么和自己預想的不太一樣。

這可就不好辦了。

他赧然一笑,略帶羞澀,開口道,

“我們素昧平生,并無事。”

說完便閃身讓路,側立在路邊。

元夕不再理會這個奇怪少年,轉頭對那趕車漢子說道,

“走吧,繼續趕路!”

便轉身往回走去。

元夕突然出現在自己身旁,嚇了那漢子一跳,不知道為何一個鄉野小子攔路也值得坐在馬車中的元少俠出面。

“嗯”了一聲的漢子瞥了一眼已經站在路邊的那小子,心中犯嘀咕,這孩子莫不是腦子有問題。

本欲看熱鬧的成是非一臉失望,一路上的平靜讓出發時心中充滿各種想象的少年失望頗多。

當危險未知的時候,人們往往充滿著大無畏精神。

看著走回來的元大哥,他出言問道,

“元大哥,你的身法好快啊,那少年是什么人,怎么還要你這般在意?”

元夕搖搖頭說道,

“他說他叫陳歲歲,其他的不就不清楚了,既然無事,咱們就上車走吧!”

三人上了馬車,車隊繼續前行。

張仲謙心中也有疑惑,在他看來,前車下人便能處理好的事,何須元夕親自出馬。

猜到了二人心有不解,上了馬車之后,元夕開口說道,

“那個少年不簡單,如果我們的人先動了手,怕是會麻煩些。”

成是非好奇的問道,

“元大哥,不還有你,麻煩什么?”

元夕笑笑,然后說道,

“如果是劫匪攔路打劫,是對方為惡在前,我出手自是沒有問題,可如果是我們的人不問青紅,便揚鞭打人,是不是我們仗勢欺人?可仗勢欺人的人碰到了一個硬釘子,我們是否還要要以力欺之?”

成是非疑惑道,

“不是那少年先攔路的?”

元夕看了眼張仲謙,見其沒有說話,便開口問道,

“這官道是你家的?我們走得,別人為何走不得?”

沒開口的張仲謙這時開了口,說道,

“元公子,那少年是不是在等著我們的人出手?”

元夕沒有說話,屏氣凝神了一下,然后撩開車窗,探頭向后望去,成是非見狀,也跟著向外看去。

那名少年竟然跟在車隊后面。

元夕回身,然后對張仲謙說道,

“這少年的身手,怕是前車那幾個擋不上幾個回合。”

張仲謙有些吃驚,開口問道,

“會有這么厲害?看起來不像啊!“

元夕笑了,然后問道,

“那張公子覺得什么樣的人看起來像高手?倒不是說他的武功有多么驚世駭俗,而是人多,未必就能對高手形成有效的圍攻。如果是訓練有素,懂得配合的士兵,那自是另當別論,那種勝負,只有打過才能知曉。”

成是非也回身坐好,然后對張仲謙說道,

“姐夫,那少年在后面跟著咱們的車隊。”

張仲謙望向元夕。

元夕想了下,然后說道,

“這少年似有難言之隱,不過我們走我們的,無需理會。”

陳歲歲慢慢地跟著前面車隊。

他沒想到對方竟然這么講理。

至于什么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之類的話,他是說不出口的,那是山賊土匪的話,他陳歲歲可不想也不能干這打家劫舍的勾當。

更何況他不過是一個年方十六歲的少年。

誰見過只有一個人的土匪?若是他橫在路中,大喝“劫財”,怕是被劫之人都把他當個笑話吧。

不是萬般無奈,他才不愿上這官道上來,想辦法弄些銀錢,應應急。他聽莊里人說,一般有車馬的人,也許是見土匪山賊多了,對上一般百姓,也喜歡用拳頭講理,不愿意說上幾句客氣話。

什么好狗不擋道之類的,聽聽,這是人話么。

莊子里人說完這句話,“呸”了一口,然后說道,老子要是發跡了,也騎上那高頭大馬去官道上跑上幾圈,管他塵土嗆不嗆人呢。

這馬跑得快,誰還不主動給咱讓個道?

陳歲歲倒是沒想怎么騎馬炫耀,他覺得如果自己在理,他便能與對方好好講一講禮。

母親患病,家中米都不夠吃了,哪里還有閑錢給母親看病,實在沒有辦法的他才出此下策。

他的想法很簡單,自己挨上旁人一下子,然后他便有理由與對方要上一些銀錢,嗯,這就叫賠償吧。

陳歲歲很有底氣跟別人講道理,不論是用嘴,還是拳頭。

只是,在這路上碰了三天的運氣,才碰上這么一波人,還遇上了個講理的人。

陳歲歲知道,那個少年不簡單。

母親的病好像更厲害了,莊子里的先生已經好心給看過了,不是什么大病,只是積勞成疾,需要養,而調理的藥,更是需要補藥。

父親只是莊稼漢,而家中的田,只有那么幾畝。

幾年前,父親為了家中多些收入,便租種鎮中地主家的田地,不料天有不測,開種的第一年便遇上大旱,收成不多,連地租都不夠。

母親的病便是在這幾年里累出來的,而父親的腰,這兩年看起來好像也不再那么直了。

陳歲歲出生那天,他爹一看是個帶把的,高興壞了,激動之后,倒了碗酒,仰脖干了下去,然后“啪”的一下子,把碗摔個粉碎。

老子揚眉吐氣了。

在陳歲歲出生之前,他娘親愛吃辣的,不吃辣的吃不下去飯。

他娘親剛懷上他的時候害口害得厲害,總是吐,他爹心疼媳婦兒,想盡辦法給婆娘搞些好吃的,可惜不管用,后來他娘在飯中拌辣椒,便吃得很香,害口也慢慢好了。

老話說得好,酸兒辣女,一心盼兒子的陳父心里有些不甘。

他問過莊子里的產婆,看自家婆娘的肚皮,應該是男娃兒還是女娃兒?

產婆看著有了七個月身子的陳家娘子說了些什么肚子尖形的,又愛吃辣的,哎呀!不得了啊,老陳家的,你家將來是要出金龜婿的。

所以,在陳歲歲沒出娘胎之前,他們全家都以為他是個女娃兒,他爹已經做好準備,再生一個。

摔碎的碗嚇了出來報喜的產婆一跳,然后說道,別喝了,快來看看你大兒子,說完還把小娃兒的小牛牛舉給他爹爹看。

而歲歲這個名字,是他爹自認為自己起得很讀書人的一個名字,靈感來自于那只碎碗。

碎碎瓶,碎碎安,歲歲平安。

就叫陳歲歲吧,不過小名還是很接地氣,叫牛牛。

陳歲歲心里著急,三天才過來這么一支商隊,若是就此錯過,自己還上哪找人去?便遠遠的跟著,落得遠了,便緊跟上幾步,始終保持二三十丈左右的距離。

萬一,自己這么跟著,對方不樂意了呢?

陳歲歲不愿放棄,主要是他心里著急。

商隊竟然還帶了一條狗,陳歲歲撇撇嘴,就這狗咬他一下也行啊,自己順勢打死它,不僅能要點錢出來,還能吃頓好的。

馬車里,成是非還惦記著后面跟著的那個少年,他開口說道,

“元大哥,他這么跟著咱們,是不是意圖不軌啊?咱倆可是車隊雇來的護衛,要不我去會會他?”

元夕心中其實也在考慮這個少年究竟意欲為何,畢竟之前所言只是他猜測的,而這個猜測的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是他猜測不到的。

他對少年背后的故事,更感興趣。

雖然他在天虞山長大,但是他并未親身感受過什么叫人間疾苦。

聽成是非這么問,他對著躍躍欲試的成是非說道,

“你可以試試,不過小非,我問你一個問題,這官道是你家的么?”

成是非悻悻然的坐那兒,撅著嘴,一臉不忿。

看得張仲謙心中好笑,便開口說道,

“小非,元公子說得不錯,即便那少年心存歹意,在他未出手之前,我們先動手也不在理,況且他已經暴露,如果想動手早就動手了,何必如此?”

成是非一聽,點了點頭,故作深思熟慮狀,然后一瞪眼說道,

“我知道了,他可能有同黨,怕咱們跑了,就這么跟著。”

張仲謙看著自己這思想單純的小舅子,笑著說道,

“小非,你適合去當土匪。”

成是非一臉好奇問道,

“姐夫,為啥?我長得兇么?”

元夕在一旁說道,

“你要是土匪,是商隊的福啊!”

張仲謙在旁邊連連點頭。

成是非更懵了,開口問道,

“元大哥,怎么是商隊之福呢?爹可說過,干一行愛一行,我要是土匪,可沒這么好說話,肯定惡狠狠的。”

元夕輕飄飄的說了句,

“你跟逗非狠去吧!”

成是非一聽,“哼”了一聲,不再搭理二人。

想了片刻,他沖著車夫喊了聲“停車”。

馬車停下,成是非下了馬車,正在車隊最前面跑著的逗非嗖的躥了回來,蹭著成是非的鞋面。

車隊繼續上路,有一個人跟著車隊遛狗,有一個人跟著車隊。

成是非下馬車的時候陳歲歲心中還是一喜,以為對方終于按耐不住了,想要對他出手了。

尤其是看到那條狗跑回來的時候,他仿佛看到了一條惡犬咬向他的褲腿,他勇斗惡犬的畫面。

褲子給咬個口子就好了,可別咬到肉。

從小他就知道,可千萬不能被狗咬了,不然得了恐水癥,功夫再高也沒用,那是會死人的。

陳歲歲會武功,一個山野少年竟然會武功!

沿著這條官道再前行五十里便是辛陵城轄下的一個鎮子,叫做龍江鎮,陳歲歲的家就在鎮子以南三十里的陶家堡。

陳家在陶家堡是外來戶,到陳歲歲這輩不過是第四代。

不知是何原因,代代獨苗,這也是為何他爹知道他是個帶把的時候那般激動的原因了。

陶家堡旁有個山,叫做南山。

陶家堡大部分人都姓陶。

王朝建立之初陶家堡祖上是出過能人的,據說官拜荊州將軍一職,陶家祠堂的香火一直很旺。

不過曾經的輝煌并未蔭及后世子孫,百年之后,陶家堡已是沒落,只留下老人口中的故事。

陳歲歲便是聽著陶家老人的故事長大的。

陳歲歲有一個秘密,那個給他講故事的陶家老人,教給了他武功。

陶家堡的人都不知曉,甚至連他爹媽不知道,。

那個老人很孤獨,不知為何,他并未婚配,孤身一人。

老人性情不是很好,尤其是酒后。

他叫陶隱。

聽父母說,這個叫陶隱的老人雖是陶家堡人,但他那一支祖上早早搬離了陶家堡,只留下祖宅,不知為何,這位名叫陶隱的人在四十左右的時候突然歸來,便在他家老宅住了下來。

陶家堡的人倒不是如何多看不上這個本家,是這個本家不大愛說家常話,凈說些莊稼漢聽不懂的胡話。

再看看南山根下他種的那些個莊稼,真是沒眼看。

陶家堡的人從這位本家口中學到了一句文縐縐的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倒是真的。

陳歲歲倒是很喜歡這位愛喝酒的老人,老人也喜歡他。

老人不僅教了他武功,還教了他讀書,老人家里的書,很多。

陳歲歲跟在馬車后面,心中思忖,如果一直跟到龍江鎮去,自己怕是沒有任何機會了,難不成換另外一個辦法?

那個辦法是他十分不愿意干的。

咬咬牙,他加快了步子。

成是非終于明白過來為何自己是商人之福了,那倆人太欺負人,自己有這么笨么?

跳出馬車的他其實也想趁機看一看那個少年究竟想干些什么,少年脾氣上來了,總想做些什么來證明一下自己,所以他一直在留意著后面。

見后面那人竟是加快了步子,好似要追上車隊,成是非心中一喜,便故意放緩了速度,當車隊最后一輛馬車超過他的時候,他便與逗非落在了車隊最后。

車夫不知這成家少館主是何意圖,反正不干他二人之事,便繼續趕路。

馬車中,看了眼車外的元夕對張仲謙說道,

“小非到后面了,我下去看看。”

不等張仲謙叫停馬車,他便起身出了馬車。

張仲謙叫停了馬車,車隊便停了下來。

這是陳歲歲便已追上了成是非,逗非一看有外人接近,便站在主人跟前狠狠地叫著。

陳歲歲有些尷尬,一時間不知該如何開口。

成是非剛想張嘴,一只手按在他的肩膀上,是元夕。

元夕說道,

“陳歲歲,有什么事直說吧!”

本來見那個跟狗一起跑的少年過來的時候,陳歲歲還以為事有轉機,自己不用那個他最不想的方式,結果只有那條狗對他兇而已,還不咬他。

而現在那條狗,竟然不理他了,去舔那個叫元夕的腳背去了。

成是非在一旁嘀咕,

“元大哥,我沒說錯吧,你看他,沒安好心。”

這句話聽得陳歲歲心里一痛,之前想得萬般好,心中的種種心安理得都被這句話沖得一干二凈。

志氣在我心,敵不過兜中無金。

咬咬牙,他抬頭,聲音不再像之前對話那般灑脫,有些微顫,他說道,

“那個,我,我想借點銀子。”

董相林終于如愿以償,去了松竹館。

是白天去的,若是晚上去的話,他怕被爹爹打死。

在茶樓時,董相林和許一白二人眼巴巴地看著柳元卿哆哆嗦嗦地從書里抽出來幾張被揉的皺皺巴巴巴掌大的圖畫。

小心鋪開,三人口中說著之乎者也的話,眼睛卻死死盯著這個讓人心跳加快的圖。

不知道這圖是何魔力,并未覺得有多好看,可就是挪不開眼睛。

三人下樓的時候,茶樓的人還在嘖嘖稱贊,不愧是官家公子,在茶樓喝茶還這么用功,三人討論學問都討論得面紅耳赤的。

不過三人下樓時按著肚子,身子微弓是怎么回事?難不成是這茶樓的點心不干凈,都吃壞了肚子?

離開了茶樓,三人找到背人處蹲了好一會才起身。

董相林面色有些不自然,尷尬地看著同樣尷尬的二人,問柳元卿,

“元卿,你這圖從哪兒搞來的?上次看完忘了問你了。”

許一白也跟著問道,

“是你自己偷著去松竹館了?”

柳元卿搖搖頭,然后說道,

“是我從我爹爹廢紙簍里撿出來的,好像是從松竹館俗館里流出來的,被人查到,交給我爹爹,我爹爹罵了幾句便揉了揉隨手扔到紙簍里去了。你倆也知道,我爹是管司禮的官員,雖說這青樓是合法經營,但是這些圖畫若是流傳出來影響可不大好,卻又無實據確定是從松竹館流出來的,所以我爹爹不過是罵了幾句就過去了。”

董相林看看二人,然后說道,

“要不咱現在就去開開眼去?俗館不能去,去雅館長長見識也好啊。”

松竹館是平南城最大的青樓,而且口碑不錯,連書院的那些書生都以去松竹館為榮。當然,是雅館。

這雅館,在平南城青樓中只此一家,其他青樓只做皮肉生意。

也有想學松竹館弄雅館的,奈何沒有才貌雙全的姑娘,去的客人大都是為了那魚水之歡,便就此作罷。

況且那些自命清高的客人,都只認松竹館。

什么怡紅院,麗春院的,一聽就是那煙花之地。

進了松竹館后,董相林被許、柳二人拉著往左走,眼睛還往右邊瞟的他心中好奇,怎么那邊那么熱鬧。

好幾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在那里喊著,

“幾位公子過來玩兒啊!保準讓你們來了還想再來”

白花花的一片,晃的董相林眼暈。

有位姑娘還直沖他拋媚眼,董相林打了個激靈,趕緊回頭,不敢再看。

許一白和柳元卿畢竟是來過,拉著一臉好奇寶寶的董相林進了雅館之后,找了張桌子坐了下去,便有姑娘迎了上來。

與之前在俗館門前見到的姑娘不同,這位姑娘右手壓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雙腿微屈,行了一禮之后,柔聲問道,

“三位公子,需要些什么?”

姑娘穿著不似俗館那般暴露,藍衣長裙,談吐大方得體,一直心中默念非禮勿視的董相林也是暗自稱奇,不是這女子有多國色天香,相反,這位不過是常人姿色的姑娘反倒讓董相林覺得比那邊花枝招展的女子更加令人欣賞。

柳元卿開口道,

“先來上兩壺好酒,隨便上些佐酒小菜。敢問姑娘,薇薇姑娘今日可會出來?”

那位姑娘說道,

“巧了,幾位公子,今日薇薇姑娘正有演出。”

還在找""免費小說

百度直接搜索:"速閱閣"速度閱讀不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