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三五一章 頭回在美國遇到斗彩

第三三五一章頭回在美國遇到斗彩

第三三五一章頭回在美國遇到斗彩

這東西要是假的,那自然沒什么說的。

要是真的,張天元還真想弄到手。

至于怎么跟柳憐說,他還沒想好,不過以他的三寸不爛之色,這個事兒應該不難。

畢竟成華斗彩雞缸杯這種東西歷史價值比較低,它的主要價值在于文化也藝術。

如果張天元花錢買的話,也不是不可以的。

“張大哥,幫忙給看看這東西吧,我可是很相信你的眼光的。”

柳憐有了張天元這個大殺器,自己都不愿意去鑒定了。

其實她在瓷器方面的造詣,可是一點都不比張天元差的,只是無論什么鑒定師,跟張天元身邊待久了,都不免會產生一種錯覺。

好像自己什么都不行似得。

“好吧,我就幫你看看。”

張天元倒是沒拒絕柳憐,反正這東西他也是要仔細瞧瞧的。

只是他剛要彎下腰去看的時候,忽然間一股濃濃的香煙味傳來,熏得他直皺眉頭。

這本來就是一個小院子,人又多,抽煙真得不安全,而且也很難聞。

他想回頭看看到底是誰在抽煙。

“小子,看什么看啊,沒見過有錢人啊?”

結果這人也看向了他,兩人目光碰撞,倒是沒什么火化,反而是碰撞出了一肚子的不爽。

“呵呵,的確是有錢人啊。”

張天元笑了笑,這人也不能說沒錢,但一看就知道是個典型的暴發戶,身上穿的倒是珍貴,一套西裝估計最少也得幾萬美金,手里頭拿著的竟然是從沙特買來的那種裝叉用的黃金手機。

這可不是土豪金那種,而是真正用黃金打造的機身,價格是的確不便宜。

這為土豪大約五十來歲,身邊跟著一個十*歲的姑娘,穿著暴露,打扮也十分入時大膽。

“爹地,別跟這些窮鬼一般見識,你不是說要買古董嗎?”

女孩笑著問道。

一開始聽到這話,張天元還以為這是父女兩個,畢竟年齡上來看估計也差不多。

可是后來就感覺不太對勁了。

那老人家居然在姑娘的小屁屁上拍了一把道:“寶貝,爹地聽你的,咱玩古董,不跟這傻貨較勁。”

張天元冷笑了一聲,這樣的傻帽他見得多了,也懶得置氣,回頭看向了攤主問道:“老板,東西能上手不?”

“沒問題,但這是瓷器,您可得留神點,我辛辛苦苦從中國搞來的,可別弄碎了,不然你賠不起啊。”

攤主倒是沒拒絕張天元的要求,只是很正兒八經地提醒了一番,生怕張天元把他那東西給打壞了。

張天元笑了笑,自己也不是第一天出來混了,這種錯誤,輕易怎么可能犯呢?

他小心翼翼地將那雞缸杯拿在了手中,然后仔細觀察了起來。

按照慣例,他并沒有刻意去實用鑒字訣,而是按照自己所學的有關成化斗彩的知識進行判斷。

咱前面提過了,據歷史文獻記載,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實物罕見。

成化時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彩”或“青花間裝五色“。

傳世成化斗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

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后,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后入彩爐低溫燒成。

按照專家陳萬里先生的意見,成化斗彩又可以分為點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幾種。

成化斗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致,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

還有一種繪有海馬或團花的蓋罐,底有一青花“萬”字。

斗彩瓷器是瓷器中最為名貴的種類之一,在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之說。

成化就是指的明代成化宮廷御用的斗彩瓷器。

與清朝的琺瑯彩一樣,明代的斗彩同樣作為宮廷御用的瓷器,做工極為精湛,因而非常貴重。

斗彩又稱作“逗彩”,最早出現于明朝成化年間,是先在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青花線條之上施以其他顏色填補空白,然后進行低溫二次燒制,最終形成青花鉤邊,五彩填色的效果,故而得名斗彩。

因為成化斗彩之存世量十分稀少,而所存世上的也基本存儲于臺北和帝都故宮博物院。

別說是普通百姓,就是所謂的大收藏家,也沒有與之密切接觸的機會。

所以人們僅能從書上或文章上對成化斗彩產生了人云亦云,有似盲人摸象似的概念。

關于斗彩的鑒別方式,我們借助于琺瑯彩進行比較則更為直觀一些。

在胎土方面。

由于成化年間的斗彩早于雍正年間的琺瑯彩,因而到了雍正年間,優質的胎土早已被用盡,所以僅從胎土上面來看,斗彩略高于琺瑯彩的質量。

通過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成華斗彩胎土的顯露部分色澤非常純白而且油潤。

而雍正琺瑯彩雖然繪制工藝到達了頂峰,也沒法彌補“先天不足”的劣勢。

彩料方面。

斗彩與琺瑯彩所繪制的圖案均突出胎體表面,但是仔細比較會發現斗彩略低于琺瑯彩。

紋飾方面。

雖然都是宮廷御做,所繪圖案都經過皇帝批準,畫師都為宮廷御用畫師。

但是成化年間的斗彩,其繪畫圖案均為宮廷畫師親自創作,其線條生動流暢,筆法活潑。

而雍正年間的琺瑯彩圖案,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宮廷畫家的“原創”,而是市面上其他精品畫作經皇帝批準之后繪制于瓷器之上的,相比而言,雖然筆法依舊老練、準確,卻缺乏了斗彩瓷器上團的自由之風,略顯呆滯。

在我國歷來就有琺瑯第一,斗彩第二的說法。

客觀的來講,雖然斗彩在胎土方面優于琺瑯彩,但是經過了三百年的歷史演進,我國在制瓷工藝之上發生了極大的進步,無論是制作技藝,還是彩料豐富方面琺瑯彩均高于斗彩,琺瑯彩雄踞瓷器之首當之無愧。

雖然如此,但是斗彩依然在我國瓷器中占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創造性的燒制方法為后世瓷器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張天元手里這個雞缸杯上的色彩很簡單樸實,藍色青花勾的邊,用紅綠黃紫四色填的彩,翻開底款一看,果然是大明成化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