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

第605章 冒泡(上)

旱災實際從熙寧六年七月就開始降臨。⊙,

然而開始沒有多少人注意,國家那么大,旱災澇災避免不了的。

因此戰爭在繼續。

王韶先停下,然后去京城述職。現在收復熙河了,接下來應當怎么辦,得請示朝中各個大佬,不然他又要落得王巨那樣的下場。

其實王巨下場沒有他想的那么慘,但在諸人心中,還是很慘的,呆在南方,快兩年時間了,幾乎象消失一般。

但他前面離開,后面就出事了。

木征在河州無家可歸,董氈終于出手相救,讓鬼章帶著大軍撲向踏白城。

景思立迎戰,但因為兵力懸差大,壯烈犧牲。實際這是借口,會打仗的,永遠不會讓自己的兵力落入絕對的下風。如王韶,或者王巨,兵力懸差豈不是更大,但在他們調動下,卻一直讓戰場保持著兵力的優勢,最少不會產生巨大的懸差。

景思立一死,鬼章率領大軍將河州圍困起來。

這便是踏白城之戰。

對于吐蕃的意義并沒有想像的那么重大,因為王韶制訂的策略,一直與湟廓無關。之所以拿下熙河,是因為木征投靠了西夏,如果宋朝不經營,西夏早晚會從這里南下洮岷。

現在收復了熙河,已經達到了戰略目標,至于湟州,王韶則是不感興趣了。

所以在了解到宋朝這個策略后,董氈后來還主動協助宋朝五路伐夏。

至于阿里骨,誰能想到?

消息傳到京城。居然有一些大臣建議重新將熙河交還給木征……

這個茍安之心已經沁入骨脾了。那怕王巨那樣搞。許多文臣都改不了這個性子。

不過這一回茍安還地的聲音比較弱,趙頊也沒有理會,讓王韶與監察軍隊的李憲立即返回河州。

鬼章確實很能打,不過比王韶那就差遠了,即便李憲,也不弱于鬼章。

兩人在熙州進行了一番商議,沒有立即解救河州,而是掃蕩河州東北的結河地區。以防西夏援兵到來。隨后從結河繞到河州的后方,重新拿下踏白城,切斷鬼章的后路。

鬼章見勢不妙,準備撤退,但沒有來得及,在踏白城的西側被王韶堵上,兩軍激戰,鬼章丟下一千多具尸體逃跑。

王韶繼續追趕,這一路破敵十余堡,焚燒帳蓬近萬余。斬敵三千多人,幾乎將湟州的外圍砸個稀巴爛。然后繼續用兵。先后斬敵近萬人,獲牛羊十萬頭。

比另一個時空取得的戰績更要輝煌,畢竟這是加強版的宋軍。

何謂加強版宋軍,由王巨帶動,器甲更精良,許多戰士陸續開始換裝,包括原先笨重的步人甲,換上了新式鎧甲后,重量也減少了近二十斤。

二十斤重量,會讓士兵提高多少速度?而這個速度若是在會用兵的大將手中,無疑會進一步的放大。

一些將領提前挖掘培養出來。

連番大捷,所帶來的信心。

還有那些個善戶捐款所建設起來的作坊,至今還在運營中,當然,各立功將領沒有肖像權。但他們的肖像放在各個器皿生活用品上,再加上故事的傳唱,百姓的振奮,盈利情況一直不錯。有了盈利,就有了錢帛撫恤烈士家屬,加上朝廷的獎勵,使得三軍將士后顧無憂。

不過王巨主動放手,將它交給朝廷監督了。

否則又成了收買軍心之舉。

因此木征迅速被宋軍逼得走投無路了,從荒野里走出來,帶著八十幾個酋長,向宋朝投降。趙頊封了一個官職,重新賜名為趙思忠,成了宋朝大臣了。

沒有了木征,熙河正式收復。

而且文彥博也下去了,去年華山地震,一處山體滑坡。這豈不是很正常?況且華山本身就在地震帶上,宋朝光是記載的大型地震就有多起了。

文彥博便上書說,市易司既立,官監連瓜果也要賣,有損國體,斂民怨,這才導致華山崩。又說,衣冠之家罔利于市,搢紳清議尚所不容。豈有堂堂大國,皇皇求利,而天意有不示警者乎?

確實這個市易法確實很坑爹,不僅逼得王巨放棄了三大作坊,而且趙頊也聽聞了一些很不好的事情,便問王安石,聞榷貨賣冰,致民賣雪都不售;又聞買梳樸即梳樸貴,買脂麻即脂麻貴;又聞立賞錢,捕人不來市易司買賣者。

也就是做生意的商人,如果你不進市易務,將商貨賣給官府,或者接受官府攤派的半年一分利息的貨物出售,那么就派人將你抓捕起來。這個……

還有讓賣酒,趙頊實在不好意思問了。

王安石從容答道:“如此,則是臣欲以聚斂誤陛下也。臣素行陛下所知,豈會有這種事?”

趙頊也不能離開皇宮,象電視里那樣來一個仔細地微服私訪,王安石不承認,怎的?

文彥博抓住市易法進攻策略沒有錯,然而他不要將一個滑坡往市易法上引。王安石便說,華山之變,是因為天意為小人發。市易發起,是因為細民久困,因此抑兼并爾,于官何利焉?

若往下繼續說,那就難聽了,你們三大君子,韓琦兼并了幾萬幾十萬畝良田,幾乎一縣百姓成了韓琦家的佃戶。富弼家行商不交稅,斂出來不知幾百萬幾千萬貫財富。至于你文彥博斂財斂得放高利貸。

為什么要發起這些變法,正是你們這些權貴豪強兼并坑的!

文彥博無言,羞怒之下,請求補外,加上王巨的反擊,文彥博的名聲遠不及史上那么好了,趙頊這一回只是稍稍遲疑了一會,便將文彥博外放到了河陽府。

所以王安石形勢一片大好。

就在他人生最巔峰時刻。特大旱災降臨。

這次旱災面積之大。無法想像。從河東到河北、陜西,再到兩京,淮南。也就是從淮河往北,整個北方全部被這場特大旱災波及。

宋朝的重心在哪里,這里就是宋朝的重心地區。

面積大不算,時間之長更是無法想像。

去年七月就有了旱災,因為王巨推薦,章惇開梅山時刻意推薦上來的張商英。就因為滅蝗的爭執,又被貶了下去。

但那時問題不大,災害來了,救災就是,這么多年都是這么過來的。

然而老天一直不落雨,直到熙年七年四月,這么大的地區依然滴雨不落。

這意味著去年秋收欠收,今年的夏收也全部泡湯了,關健還有今年的秋收呢。不落雨,秋天的糧食怎么種下去?

這么廣大地區。一連三季沒有收成,那會造成什么影響?

要命的是有許多大臣不是想辦法去救災。去解決這場災害,而是抓住了這次機會,利用災害去攻擊變法。

七嘴八舌的人多了,趙頊也害怕了。

因此有次趙頊便問大臣,是不是我做錯了,是不是這些變法全部要廢除。

沒有一個大臣答話。

天知道你心中想的是什么?

因此趙頊便問王安石。

王安石也沒有注意,他正在主持救災事宜呢,這場大災,整個北方糧價皆飛速上漲,是沒辦法救了,但京城乃是國家重心所在,必須要穩定。因此先讓司農寺從常平倉撥三十二萬斛米、再從三司調出一百九十萬斛米置官場,減直出糶,以便將京城的糧價打壓下去。

這時王安石還沒有感到危機來臨。

先是司馬光上書,說“北盡塞表,東被海涯,南踰江淮,西及卭蜀,自去歲秋冬,絶少雨雪,井泉溪澗,徃徃涸竭,二麥無收,民已絶望,孟夏過半,秋種未入,中戶以下,大抵乏食,采木實草根以延朝夕。”甚至有貧下戶“拆屋賣錢以給己家糧及官中諸費者”。

不過王安石以為司馬光夸大其詞了。而且這小子已經呆在洛陽修書,又能做什么。

災害來了救災就是了,因此發常平倉米賑濟河陽饑民。

但救得了開封與河陽百姓,那么大的地方如何得救?

陸續的河東嵐州石州,京東路的齊州鄆州,開封諸縣,大名府,衛州,延州,真定府的邢、洺、磁、相、趙等州、鄜延路的延州、環慶州、保安軍、陜西諸路、河北西路、永興軍、冀州等地,全部上書缺食。

不是不救災,是各州從去年就在救災,救了那么長時間,附近各州府全部將儲糧救空了,連一個相互調度都不行,沒了糧食,如何賑災?

然后流民出現了,“東北流民,扶攜塞道,羸瘠愁苦,身無完衣,并城民買麻糝麥面合米為糜,或茹木實草根,至身被鎖械,而負瓦揭木,賣以償官,累累不絕。”

頂替王巨去了慶州的楚建中上書:“奉手詔,以緣邊旱災,漢、蕃闕食,夏人乘此薦饑,輒以賞物招誘熟戶,至千百為群,相結背逃。若不厚加拯接,或致竄逸,于邊防障捍非便。”

王巨打下了好底子。

不過糧價飛快上漲,一漲就是幾倍十倍,百姓手中一點積蓄能買多少糧食?

有百姓餓得慌,便罵朝廷,罵楚建中無能,如果王小老子在,豈能讓我們挨餓。楚建中苦逼得差一點頭發都白了。

一邊被罵著,一邊還要小心提防著,畢竟那段橫山不能有失誤,否則自己仕途就到頭了。然后哀怨王巨那時為什么不借機將西夏滅掉?

韓琦借助獎勵百姓羅秀捕殺劫賊逯小二等的奏狀上,也說了“方今河北所在災傷,百姓流亡,乏食日去。最可憂者,盜賊結集漸多,為公私之患。”

如果朝廷還想不出辦法,這些流民真的可能在饑餓下,全部輪為盜賊,仿佼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了。

這讓趙頊如何不擔心。

然而王安石卻答道,天旱水災,就算是在上古圣君時也在所難免,這些都是自然現象,我們盡力而為就是,況且這五年來風調雨順,按比例來說,現在的大旱也只是偶然現象。它們都是小事,上天自有它的意愿,我們益修人事即可。

如果再推遲九百年,這個說法會得到大家認可。

但這是在宋朝,而且王安石答得多少有些草率。

趙頊卻說道,也許我們做錯了。

王安石略有些驚疑,但并沒有多想。不久趙頊寫罪己詔,王安石還是沒有在意,大災嘛,皇上寫罪己詔,很正常不過。如宋仁宗,除了寫罪己詔,都能給自己施以懲罰,大半夜光著腳丫跑到外面淋雨。

司馬光正式冒泡,正式出手。

他不出手則己,一出手則是致命的殺著。

但在司馬光施出殺著之前,幾乎消失兩年的王巨終于也冒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