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22章 技術產業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第422章技術產業影書  :yingsx第422章技術產業第422章技術產業←→:

  回到香港后,陳光良隨即投入到工作當中,雖然他一向是‘抓大放小’,但不代表他就真的‘放小’。

  所謂‘放小’,不是放掉小生意,而是在細節上交給屬下去做。

  這一天,陳光良便來到旺角,視察了連卡佛百貨與環球貿易合資的‘惠康超級市場’門店,這是兩大集團企業的子公司間的一次合作。

  連卡佛百貨、環球貿易都擁有豐富的‘供應鏈’經驗,故兩家企業的強強合作,非常的完美。

  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惠康超級市場’已經開了三家超級市場,都是在香港屬于較大規模的零售店。

  走進旺角的惠康門店,里面的客人比較多,一看就知道非常的成功。而整體的布局,更是和后世的超級市場差不多,包括貨架、小推車等,以及商品的布局和品種,都已經是現代化超市的水平。

  比起美國,惠康超市都更先進。

  “老板,這家門店主要是以小區居民為主,我們在生鮮、米油、牛奶等商品上,加以重視所以,這家門店的生意非常的好,每日營業額可達.”

  惠康超市的總經理王守元,在一旁陪同考察。

  他原來是環球貿易旗下連鎖零售店的高層,經陳光良親自的點名,擔任惠康超市的總經理。

  而陳光良的另外一邊,則是以為英籍管理層布魯斯,他是連卡佛百貨管理層,也被委任惠康超市的副總經理,負責供應鏈。

  連卡佛百貨在西方采購及貿易上,擁有者優勢;而環球貿易在亞洲采購貿易上,擁有優勢。

  強強聯手。

  “嗯,超級市場是一個新興的產業,但一定是未來的零售業最大的模式。但此時,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也都還處于一個萌芽階段。我們惠康能不能率先發展起來,就看你們管理層能不能帶出一個優秀的團隊。”

  就模式而言,陳光良已經將終極版本拿出來,剩下就該是這些屬下的事情。

  “是,我們一直有在完善工作,盡力做到最好。”

  陳光良反問道:“那你覺得,想做好惠康超市,需要那幾方面的工作?”

  王守元當即說道:“供應鏈、服務。供應鏈方面,主要是獲得商品的多樣化,以及控制商品的品質和成本.服務上,我們需要沉下心,做到讓客人滿意”

  “既然你們很有信心,那就去新加坡開一家超級市場吧!”

  “是”

  將惠康超市做好,將來的和記黃埔就已經沒有那么重要。

  畢竟,和記黃埔前世的優勢是:港口、零售,而如今,環球集團正在積極推動香港的貨柜碼頭事業,肯定要率先進入的;而零售領域,和記黃埔除了屈臣氏,目前也并沒有其他的。

  當然,不重要歸不重要,如果能收購下來,將來也是必須爭取的。

  時間來到1958年。

  在過去的一年(1957),香港的‘港產品’出口,超過‘轉口貿易’,成為一大新聞。

  這標識著香港從一個轉口貿易的地區經濟,變成工業生產為主的地區經濟,是一件非常值得祝賀的事情。

  而這個事情,比前世大概提前了三年時間。

  無疑,長江工業集團是其中最關鍵的代表,其次的原因還有就是這一世來港的滬市工廠主更多(裙帶效應)。

  長江工業集團再次創造記錄,獲得足足5000萬港幣的利潤,僅塑膠花一項就獲利1500萬港幣。

  在這一階段,工業比地產更賺錢,而且賺的多得多。

  前世,在五六十年代,開工廠也是不輸給做地產,只是很多大工廠主沒有及時轉變,進入地產行業。但只要進入地產行業,無疑都是屬于大地產商了,像是陳廷驊的南豐集團,李家成的長實集團,都是從工廠主轉變成地產商。

  元旦過后。

  在華泰塑膠廠的會議上,陳光良主持會議。

  總經理蘇東生匯報道:“塑膠花在過去的一年,出口總額在1.5億港幣左右,預計占全球的95份額。而我們華泰塑膠花占香港的35份額,出口總額超過5000萬,利潤率在30”

  遠超紡織、成衣的利潤,塑膠花一開始的利潤甚至達到過60。

  不過隨著香港塑膠花工廠的越來越多,利潤率自然持續走低。

  陳光良隨即說道:“表面上看,這些數據都在說明——塑膠花蒸蒸日上,但我們也需要看明白這里面的隱患。”

  塑膠花的負責人麥高雄,當即說道:“是的,工廠越來越多,大家不惜以低價格競爭,所以利潤率還會繼續下跌。不過在出口方面,我個人認為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有些水平,陳光良很滿意這些屬下的自主思考能力,充分說明他放權,有利于大家的成長。

  當然,他一直在關注,就好比這場會議一樣。

  陳光良說道:“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不做討論。不過,我覺得也不是沒有一定的挽回余地。就拿利潤率的事情來說,我覺得我們應該進行一些布局。”

  聞言,大家陷入思考。

  稍后總經理蘇東生說道:“既然塑膠花的出口繼續增加,但塑膠花未必能長盛久不衰。所以,我的建議是:將部分工序,讓公屋里的居民完成,我們以計件的方式,付給他們酬勞。這樣做的優勢有:第一,我們對工人本身比較優越,成本較高其他工廠,但塑膠花是一個低門檻的產業;第二,我們無需再招募人手,大大的節約用工成本;第三,讓更多的家庭獲得收益,能者多勞,大家雙贏。”

  陳光良馬上說道:“這個模式很好!要盡快實施。另外,芭比娃娃的生產,也可以借鑒這樣的模式.”

  眾人紛紛附和,達成這個效應。

  實際上,這就和后世的‘臨時工’有著相同的原理,減少用工成本。

  接下來,陳光良說道:“目前,世界上的玩具,逐漸轉變為塑膠材質。我希望華泰玩具廠,也要多研發新的產品,魔方是一個,但積木玩具也要涉獵。而這個積木玩具,說起來就和我們古人的魯班差不多,就是利用卡、鎖的方式.馬上成立這樣的一個項目,專門研發和生產.”

  不斷的推動新產品,才能發展。

  雖然樂高握有一些專利,但不足以在行業里一家獨大,更何況香港本身也是山寨工廠地區。

  另外,長江工業集團也握有不少專利,包括塑膠花、拉桿行李箱、方便面等等,但海外一些地方的維權,依舊很困難。

  “好的”

  大家干勁十足,畢竟公司的創意是一個接一個,大家也渴望跟著這樣的老板做事,有干勁。

  日本大阪。

  在大丸百貨里,‘康師傅’方便面的總經理馬嘉柏,親自帶著華、日員工,擺了一個推銷車。

  元旦過后,‘康師傅’方便面進軍日本,意圖以最快的速度,攻占日本市場。此時的康師傅方便面雖然有專利權,但一旦這種產品成為日本,乃至亞洲所喜歡的食物,那么勢必也不能保住。

  很簡單,對手可以用‘壟斷’來反擊,屆時康師傅除非不進入當地市場,否則就不可能大腦一場。

  就好比前世的安藤百福發明方便面后,日本后來幾十家方便面產商紛紛發起聯合反擊,逼迫安藤百福不得不公開專利權。

  而陳光良自然也考慮到——與其死守專利權,還不如在市場上打壓其它產品。

  一個雞湯面,前世賣了幾十年才有新口味;一個桶面,也是十年后才出現所以,不管是在創新上,還是在實力上,康師傅都有實力成為一家全球性的方便面。

  “先生,要試一試新產品嘛,這是一種方便快捷的食物”日籍員工賣力的介紹道。

  一名日本人好奇的看著鍋里煮的面條,笑道:“這不就是面條,為什么說是新產品?哈哈”

  日籍員工馬上指著旁邊開封和未開封的方便面,說道:“這叫方便面,它可以在三分鐘之內用開水泡熟,并且它是雞湯味,可以馬上吃。”

  此言一出,四周的人紛紛圍了上來,隨即,工作人員開始每人分一分試吃。

  “美味”

  “呦西,大大的美味!”

  亞洲人口味相同,所以方便面的推廣很輕松。

  看到顧客們紛紛滿意稱贊,馬嘉柏也是松了一口氣,此次方便面進軍日本,說服多個百貨公司允許他們入場,并推銷。

  一旦被日本人接受,那么那些零售商就會瘋狂的訂貨。

  當然,馬嘉柏此次來日本,也是準備本地建廠,當然只是租用廠房,小規模的生產。

  目前來說,香港生產的成本更低。

  幾天后,方便面經過日本媒體的大肆宣傳,一下火了起來。

  訂單像雪花一樣,奔向康師傅方便面,這讓很多管理層和職員都沒有想到,事情居然如此的順利。

  與此同時。

  在大阪府池田市的一個房子里,安藤百福看見方便面已經誕生,并已經注冊了專利,一下子站立起來。

  在去年,他也想到這個創意。

  當時,他的信用合作社倒閉,承擔無限責任的理事長的安藤被迫賣掉自己的事業償還負債,只剩下了位于大阪府池田市的自己家。

  他正準備進行研究,而香港已經在三個月前便已經開始銷售。

  “既然已經被人搶先一步,那我就做日本第一家方便面品牌,至于專利,我不信可以難住所有的人。”

  安藤百福想到如此,當即決定模仿‘康師傅’方便面,哪怕是因此觸犯專利。

  畢竟他現在已經處于一種破產的狀態,什么辦法都要去嘗試。

  在日本人想著繞開專利,自行生產方便面的同時,長江工業集團旗下的美的電器,已經開始裝配收音機,并以‘美的’牌在港銷售。

  當然美的電器的收音機,元器件主要采購于日本,技術含量不高。

  而且美的牌的收音機,主要在港銷售,以及銷往東南亞,每個月的產品僅1000多部。而生產車間,更是只有1000多平方尺,每個工人一天可以組裝幾十臺,規模可謂算很小。

  但這卻是一個好的開始,香港電子產業因此而誕生。

  陳光良也明白,哪怕是‘粗淺的電子工業’,前世1975年,香港電子產品出口總值為27.57億港元;1978年則增加了一倍多,為64.64億港元;1981年,又比1978年增長一倍左右。

  如此的話,只要他一邊順應歷史潮流,一邊沉淀技術,將來香港也能成為高科技產業地區。

  “老板,日本索尼表示,如果我們放棄生產美的牌收音機,他們愿意請我們代工索尼收音機,每個月至少4000部。”

  當陳光良來到美的電器考察時,其負責人匯報了一個讓人錯愕的消息。

  陳光良當即就說道:“不可能放棄美的牌收音機,我們長江工業集團是缺他拿三瓜兩棗的么?”

  負責人笑道:“我已經拒絕了。畢竟美的牌收音機是香港電子產業的開端,我們豈會自斷手足。更何況索尼之所以想在香港代工,是因為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對日本半導體發起限制,他們想在英聯邦地區生產,以此來規避。”

  陳光良滿意的說道:“拒絕的對。走,帶我看看我們的生產車間。”

  “是,請”

  美的牌并不只是生產收音機,還生產電風扇,但確實是剛剛起步。

  看到美的牌的電風扇,陳光良就想起當初在滬市時,華夏電風扇品牌遭到美國品牌的打壓和競爭,依舊保持著民族品牌的自尊心,當時比美國品牌更有市場。

  當時那種情況下,華人尚且能,如今條件不知道好了多少,他一下子對美的電器自信起來。

  “這兩件產品,我們也算打開了市場。接下來,我準備讓你們研發和生產電話機,你們有沒有信心?”

  “有信心。我們長江工業集團不缺乏技術和創造力,美的電器也要如此。”

  眾人紛紛信心十足的回答。

  事實上,前世香港電話機應該是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起來的。

  在美的電器布局一番后,陳光良滿意的離開。

  他一邊推動香港理工學院的成立,一邊投資技術產業,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總有一天會得到大額的回報。

  再不濟,將來也有內地的市場供大展拳腳呢。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