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第399章勝利還是失敗?影書 :yingsx第399章勝利還是失敗?第399章勝利還是失敗?←→:
1954年春節前夕,美國的《紐約時報》、香港的《南華早報》同時報導一則新聞——據怡和洋行的爆料,陳光良曾在朝戰時,向內地輸送大量的‘禁運物資’,是一名戰爭販子。
此則消息一經報道,轟動整個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輿論界更是要揚言‘封殺陳光良’。
‘英美號’超級游艇。
陳光良從無線電報中得知這些消息后,臉色鐵青起來。
他做夢都沒有想到,怡和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參與這件事。
要知道,怡和自身就是最大的‘走私販’,其在戰爭期間,運輸的英國物資,遠比他陳光良還多。沒想到如今,怡和居然還倒打一耙,將臟水潑到陳光良的身上。
“可恥”
不過當務之急,陳光良覺得自己的大麻煩來了,比之前的一個月時間更大的麻煩。
在之前的一個月,美國調用各種輿論和力量,聯合多個陣營的船東,來反擊陳光良;這些都是陳光良預料到的,他也做好了面對的準備。
而如今,怡和洋行的指認,讓陳光良有些陷入被動——一旦他被美國列為‘禁令人物’,那無疑將是損失很大。
“怡和別讓我找到機會收拾你們!”
嚴仁美走到陳光良的身邊,擔憂的說道:“會不會把事情鬧得太大,要不我們退一步?”
丈夫很少面露如此煩勞的表情,而如今的各方壓力確實大。
陳光良擺擺手,說道:“不行!我不會主動求饒的。我相信,怡和的指責不能成為法律,美國政府又怎么會輕易下決定,哪怕這一次我是得罪了美國。”
在這一次朝戰中,陳光良租給日本大量的貨船,這是鐵一般的事實。而怡和的指責,卻是在這個時候的一家之言,關鍵在戰后,美國政府沒有陳光良的把柄,現在更不可能根據這樣一個輿論,來給他定罪。
更何況,陳光良他相信,這是美國石油巨頭的陰謀,也是他們狗急跳墻的招數。
果然幾天后,美國領事館的負責人喬治,約陳光良進行見面。
一見面,喬治就說道:“陳先生,首先我們對你在朝戰期間,走私禁令物資,表示非常的遺憾。現在美國的商務部,正在商討對你進行懲罰!”
問罪?施壓?
陳光良直接說道:“喬治先生,貴方在這個時候聽信怡和的一家之言,我會嚴重懷疑美國官方的意圖,以及公平性。我在朝戰中的表現,喬治先生你是知道的,我只是一個商人,只做不違反法律法規的事情。所以怡和的一切指控,我都不會承認,稍后我有律師會出面解釋。”
他賭美國商務部只是嚇唬,別說當初他沒有直接參與‘走私物資’,就是戰后第一時間沒有把他列為‘禁令人物’,也就是說明這是一種恐嚇。
喬治攤攤手,遺憾的說道:“陳先生,有些事情不是你說了算,有些事情則是你說了算,所以只要你做出退讓,我相信這場風波就會結束。”
陳光良堅定的說道:“喬治先生,我只堅信正義。怡和的污蔑,不過是為了洗刷他們自身作為走私販的事實。”
眼見陳光良不為所動,喬治也沒有再說什么。
實際上作為香港領事館的負責人,他還是相信陳光良的‘清白’,只不過這次是有接到任務而已。
反正他已經跑了一趟,剩下的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陳光良是頂住了壓力,但沙特年輕的國王最終沒有頂住壓力。
春節過后,又是兩家媒體同時報道——來自沙特的一名官員表示,陳光良曾以重金收買和偽造文件的方法騙取了“吉達協定”。
這名官員指名道姓地提到兩位沙特阿拉伯的部長,說他們接受了船王的巨額傭金,為影響國王而竭盡努力。他還披露陳光良對另一位奠長也許以巨額傭金,但卻使用過后會自動褪色的藥水簽名,以致后來簽字消失,當事人無法索取這筆巨款。這名官員承認曾是船王的中間人,被委托周旋在阿拉伯王宮貴族之間,使用了許多欺詐手段,他自己也是受害者之一。
這些指控轟動了整個西方世界,沙特阿拉伯國王一下子完全陷入了被動的境地,所有的新聞指向都朝著被“愚弄欺騙”的阿拉伯王宮。
這個發展完全出乎陳光良的意料之外,因為他根本沒有去做這樣的事情。但如今,任何辯解反駁都無濟于事,他只有保持沉默這一條路可走了。
沙特國王終于抵擋不住來自各方面的責難,在一個早晨,把已經簽署的“吉達協定”撕得粉碎,并將它稱為“欺騙和狡詐”的事件。
國王的舉動點滴不漏地見諸報端,“吉達協定”沒有發生任何實際效用便已不復存在,空惹一場轟轟烈烈的爭斗。
爭奪阿拉伯石油運輸權的商戰落下了帷幕,陳光良為此丟掉了‘十億美元’的財富。
但他還要作船王,還要依賴國際海運業而生存,他不能跟整個世界沒完沒了地對抗下去。
又是一年的春天來臨(1954)。
從1954年開始,香港商業旺區的地價開始大漲。
這一日,陳光良約了嘉道理在香港中環的‘香港大酒店’會面。
如今兩個家族,一個家族在九龍擁有最豪華的酒店——半島酒店,一個家族在港島擁有最豪華的酒店——香格里拉酒店,算是對手。
但即便是對手,兩人也可以是‘朋友’,當然是生意場的朋友,共同學習。
但今天,陳光良是有事而來,他直接說道:“這家酒店在中環已經老舊,生意似乎受到很大的影響。”
嘉道理很平靜的說道:“它已經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就算沒有香格里拉酒店的開業,它也是如此。”
言下之意,這家酒店他本身也不重視,畢竟這幢僅六層唐樓的香港大酒店,已經影業了三十年時間。其本身建筑,也沒有投入太大的資金,早已經賺回多少倍的利潤。
陳光良笑道:“既然如此,嘉道理你把這個地盤轉讓給我如何?”
嘉道理頓時認真起來,他問道:“你打算做什么?”
陳光良說道:“寫字樓大廈”
嘉道理倒是不懷疑,陳光良家族在中環,已經擁有平安銀行大廈、環球集團中心、香格里拉酒店這三大物業,充分說明其很重視中環的物業。
“陳先生,這戰后的物業,才剛剛恢復一點,后續漲幅必然可觀!”
“很簡單,我可以給你中環物業在之前的成交最高價格,300港幣每平方尺的基礎上,再加20,也就是360港幣每平方尺。這個價格比市面高出50左右,算是我的誠意。”
朝戰期間,香港的物業大幅縮水,目前尖沙咀的商業商業用地,差不多100港幣每平方尺,而本島也就200港幣每平方尺,這幅地皮比較優質,但應該也就250港幣每平方尺。
但陳光良明白,19541955年香港的商業地皮,必然要經歷一波大漲。
嘉道理也不傻,不可能在這個時候低價出售。
不過他一聽360港幣每平方尺,便欣然答應道:“可行,不過我有個條件,那就是簽署合約后,我們還要繼續經營1年時間。”
“可以”
很快,一筆720萬港幣的交易再次達成。
陳光良收購畢打道的香港大酒店,并不純是為了修建寫字樓大廈,而是準備給怡和一點顏色看看。
香港大酒店的地盤,地處中環的心臟,也就是置地的老巢。
他買下這幅地皮,如果只是修建一流的甲級寫字樓,那也不過是像后世許愛周買下來,修建的中建大廈(有名的醫生樓),這樣對怡和也算不上‘打擊’。
所以陳光良接下來的目標,便是收購‘連卡佛百貨’,目前香港的兩家高端百貨之一,另外一家是英之杰;而永安、先施,只是中高端百貨公司。
陳光良意圖收購‘連卡佛百貨’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進入百貨產業,而是看中連卡佛百貨旗下的物業。其中最重要的一幅物業,便是畢打道的連卡佛大廈,也就是在香港大酒店的一側;香港大酒店的另外一側是告羅士打大廈(9層)。
一旦陳光良完成收購連卡佛百貨,那么他就可以在這個區域,修建一幢寫字樓和購物中心的商業綜合體。
實際上,也就是后世的置地廣場和告羅士打大廈的組合。
此次怡和洋行背刺香港同業,陳光良也決定用一把劍刃,插進置地的心臟。
這一天,陳光良召集長江工業集團的塑膠產業人才,秘密進行了一次會議。
這幾年來,長江工業集團的華泰塑膠玩具廠,一直以生產各種塑膠玩具為主。
當然這個產業對長江工業集團來說,只能算是個小產業,一年產值也就兩三百萬港幣;對陳光良來說,更是微不足道的小生意。
當然,那也只是相對陳光良及長江工業集團來說,但華泰塑膠玩具廠的規模對于本港的同行來說,已經算是前三的水平。
今天陳光良邀請華泰玩具廠的‘塑膠人才’,以及一些長江工業集團和華泰塑膠的管理層,自然是準備一個大動作。
“各位,這次召集大家來,是我想到一個新鮮的玩意,覺得這個東西能銷往世界各地。大家都知道,歐美的家庭都喜歡在家里擺飾鮮花是不是?”
眾人點點頭,有些狐疑的看著這個大老板。
這真是超級大老板了,這可是讓美國都差點嚇尿的世界級商人。
陳光良接著說道:“這些植物花卉,經常要澆水、施肥、剪修、除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許多家庭主婦變成職業婦女,對這些家庭來說,不再有閑情逸致花費時間去侍弄花卉。并且,植物花卉花期有限,每季都要更換花卉品種,實在麻煩得很。所以,我希望采用塑膠材質,來制作各種花。現代人以趨趕時髦為榮,塑膠花的面市,將會引發塑膠市場的一次革命,前景極為樂觀。”
大家紛紛被吸引其中!
一名技術人員隨即說道:“塑膠可以做成很多東西,像我們這些年開發玩具,就積累了相當的塑膠經驗。而如今,塑膠做成鮮花,就需要更精細的技術,當然如果能更換更好的塑膠設備,也更能提高效率。”
陳光良笑道:“只要你們研發出來,購買最先進的塑膠設備,這不是問題。甚至,凡是參與這個團隊的研發人員,必須保密。一旦我們研發塑膠花成功,首先要考慮的是銷往全世界,所以品質、品類、規模都要提前做好。我可以大膽的預測,這是一個相當于紡織、成衣的本港支柱工業,全球市場至少是數億港幣的規模。”
前世李家成還需要去意大利學習,但他旗下的企業顯然不需要。
事實上,前世意大利剛剛研發成功不久,就因為在《塑膠》雜志(一本全球性的雜志)發表了這樣的產品,即將銷往歐美家庭;正好這樣的消息,被李家成看到,他就去偷師學藝,那已經是1956年底左右。
而如今,陳光良希望自己旗下的企業,能在年底研發成功。
此時會議室的人,紛紛都激動起來,恨不得馬上投入研究。
有技術人員馬上說道:“我們需要先選擇一種品種,集中來研發,工藝成型、調色.”
陳光良也加入討論中,說道:“塑膠花的品種一定要多,繡球花肯定比較受歡迎,其次類似葡萄樹、玫瑰花等等,每個地區的喜歡是不同的,這個后續我們可以調查。當務之急,是要調集研發力量,甚至向全港招募塑膠人才,畢竟玩具我們也不能丟棄,后續也有大的發展。”
“是,陳先生”
大家興奮的投入其中,畢竟他們明白,一旦研發成功,全球幾億的市場,哪怕他們占十分之一,也足以讓華泰塑膠廠一躍成為長江工業集團的第三大企業,僅次于新豐紡織、榮昌重工。
塑膠會議結束不久,陳光良又叫來‘長江工業集團’的副總經理郭德明。
“還有一件事,長江工業集團要成立一家子公司,研發‘假發’產品。這種產品目前主要制作商在法國,金發偏多,而黑發稀少。東亞人都是黑發,方便染色,在香港做假發,有地理上的優勢。而購買假發者,基本是禿頂者和藝人(演出道具),但美國出現一種新潮青年,他們憤世嫉俗,追求怪異,所以假發必然需求越來越旺盛你需要安排的是,組建管理團隊,去歐美考察,再回港進行研發。這也是一個大產業,我們要做香港的開創者。”
郭德明雖然是長江工業集團的副總經理,但新豐紡織、榮昌重工,實際上是集團性質,所以他也就是擔任聯絡官和財務調度;如今,老板決定在塑膠花、假發領域發展,他便有更多的工作,畢竟老板只管安排任務和監督進程。
“好,我明白老板的意思,盡快籌備假發事業部。另外,不管是塑膠花和假發,我們都會秘密進行考察、研發、組織大規模的生產,勢必要香港其他工廠沒有反應過來,就占領大部分市場。”
陳光良擺擺手,說道:“這個倒無需強求,反正我們一開始可以預見兩件產品的前景,所以肯定會進行一些前期的布局。至于后期等香港工廠反應過來時,我們又可以做行業的領導者,無需太過斤斤計較。”
“嗯”
這是一個操作的手法。
前期,他們做很多的準備,爭取大量占據市場。
香港的山寨企業最多,一旦發現這個賺錢,自然是一窩蜂的跟進。屆時,長江工業集團就不必要摳摳搜搜,追究什么專利啊,嚴防死守技術啊,這沒有必要,畢竟這些也不是什么先進的東西。
但陳光良卻可以選擇,優先照顧寧波籍、滬籍的企業家,讓這兩個行業被這些地方的工廠主占據主要的份額。
畢竟前世李家成在香港首先做塑膠花后,后來潮汕籍的企業家占據了這個產業的主要份額。
雖然陳光良一直強調‘香港人’,但心中也是希望將來的香港,粵籍、滬籍的商人,能達到一個平衡,而他則是這些企業家的領導者。
中和而已,不是歧視粵籍,畢竟如果地產行業發展起來,粵籍就能崛起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