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_第400章第一波地產紅利即將來臨影書 :yingsx第400章第一波地產紅利即將來臨第400章第一波地產紅利即將來臨←→:
1954年4月,陳光良出現在德國的漢堡造船廠,他正在和德國造船巨頭赫登進行討論,和視察。
赫登帶著陳光良一行人,考察了正在建造的一艘巨型油輪。
“陳先生你看,這便是SINCLAIRPETROLORE號,它的載重高達56089噸。預計明年4月下水,屆時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油輪,而前一個記錄TINAONASSIS號的45270噸(1953年下水),也是我們造船廠的。”
陳光良看著正在建造的SINCLAIRPETROLORE號,心中已經有數。
不過,他還是和赫登討論起專業的技術來。
最后,他才說道:“一艘SINCLAIRPETROLORE號型的油輪,造價多少錢?”
這個‘造價’自然指的是陳光良需要支付的造價。
造船行業的利潤不高,預計一艘也就賺個78,但主要還是提供本國的工作崗位,以及相關的產業鏈。
赫登試探性的問道:“陳先生造一艘,還是兩艘?”
陳光良搖搖頭。
赫登心猛跳了一下,莫非這個人又要瘋狂一下。
他平息自己的想法,隨即認真的說道:“目前這一艘SINCLAIRPETROLORE號的造價,我們給客戶是1380萬美金。陳先生應該也知道,去年(1953)世界鋼鐵上漲,故造船的成本也上漲,你是我們聯邦德國的老朋友了,所以我可以給你1350萬一艘。”
一艘巨型的油輪,就是香港中環的一幢甲級寫字樓。
前世巔峰時期的包宇剛,擁有50艘巨型油輪,所以他是華人首富,相當于香港中環的五十幢大廈。
陳光良直接說道:“這個價格我可以接受,而且我要在兩年半的時間,需要四艘下水。”
赫登震驚了,這可是四艘,足足4000多萬美金的定單。
他還是忍不住的說道:“陳先生,我們是朋友,所以我有必要提醒你,現在美國人對你沒有好感,而歐洲這邊,你確定能接到如此多的訂單?”
他說的沒錯,美國石油公司暫時還沒有和環球集團有合作,以至于環球集團的四艘油輪,總計8.5萬噸,現在運輸量還不足。
但陳光良可不是看眼前,而是盯住1956年10月的蘇伊士運河關閉,據說僅需一年時間,就能回本一條新船。
蘇伊士運河關閉,不僅僅是歐洲需要多繞5600公里,也是美洲需要繞路一倍,這樣相當于全球的船只緊缺一倍,但價格則不止漲一倍,而是數倍。例如歐洲至中東的價格,可以是5美元漲到30美金,畢竟船東都會抬高價格。
另外一方面,好望角浪大風急,小型船只也不敢在某些時候通過,只有中大型油輪、貨輪才敢通過;甚至是大型船只,才能說穩穩通過,隨時通過。這個因素,也是漲價的重要因素,也是后來世界船只朝著大型發展的契子。
“這個赫登先生放心,我從不打無準備的仗!我和美國石油公司的合作,接下來會繼續的。”
“好”
想想也是,此次陳光良名聲大噪,只要價格有優勢,歐美石油公司又不是傻子,為什么不選擇呢?
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
隨后陳光良和赫登開始談判,主要是付款的問題。
“船只下水,我們只能付款50,剩下的50,我們希望5年還清。”
“陳先生,國際慣例,船只下水,資金要付60以上。我可以給你60,剩下的40分五年還錢。”
陳光良笑道:“赫登先生,在這筆生意中,我的信譽應該要值它的價格;另外,我在你這里造船,也會成為一個廣告效應,畢竟我現在正出名綜合下來,我希望再給我們4的利息優惠。不妨告訴你,日本造船業崛起,他們的利息只有3.5。”
這是實話,日本確實只要3.5的貸款利息,相當于香港存款的利息。
若不是日本還不能造大型油輪,他都不會考慮德國造船廠,畢竟這價格也昂貴了一些。
赫登和屬下商量一番后,最終還是答應!
他們調查過陳光良,其財富是通過了戰爭的考驗,且這幾年在朝戰中,環球航運賺了不少錢。
此次環球集團在德國訂購4艘5.6萬噸的油輪,總價值4000多萬美金,這個消息是保密的;全球的媒體只是知道,德國造船業接了一個大單子,但不知業主是誰?
陳光良之所以要求漢堡造船廠保密,自然是不想節外生枝。
回到倫敦,陳光良在這里還算很受歡迎,辦了一場晚會,不少貴族和富商紛紛前來。
很顯然,陳光良的影響力一下子擴大很多倍!
隨后的日子,陳光良在倫敦的莊園里,陪同奧黛麗赫本及兩個兒子——陳文歐(1951.12)、陳文西(1953.11)。
生過兩個孩子后的奧黛麗赫本,母性光輝泛濫,但容顏和身材都已經恢復。
草坪上,奧黛麗赫本接過小兒子陳文西,然后撩開上衣,露出豐滿的上位,當著陳光良的面喂養陳文西。
經過陳光良幾年的開發和滋潤,奧黛麗赫本的身體素質已經是好很多,包括上圍都已經豐滿不少,差不多有C的樣子。
“你要吃嗎?”奧黛麗赫本見陳光良盯著自己看,俏皮的問道。
“還是不和他搶食物了”陳光良開了個玩笑。
“有呢,要不要我現在喂你!”
“好吧,你越來越調皮了.不過奧黛麗,我們不會再有新的孩子,你要做好準備。有這兩個孩子,我已經很滿足了!”
奧黛麗赫本喜歡孩子沒錯,但此時也非常滿哫的說道:“嗯,在這方面,我會聽你的意見。”
“那其它方面呢?”
“得看具體的事了”
陳光良說道:“例如拿一個美國籍,同時擁有英國籍、美國籍,如何?”
奧黛麗赫本這一世沒有去過好萊塢,不解的問道:“要美國籍做什么?而且,美國鄉巴佬這次可是采取了見不得光的手段!”
她指的是誣陷陳光良行賄沙特的高層,很顯然,奧黛麗赫本已經融入陳氏家族中。
陳光良說道:“生意場上,敵人也可以是朋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我只是現暫時不會去,但我很快就可以重返美國的生意場。而你加入美國籍,我是希望你能和二房的長子陳文錦,明年合作開發一款能風靡世界的‘洋娃娃’,你有歐洲貴族的門面,陳文錦有著遺傳我的生意天賦,而背后則有我在策劃。”
“陳文錦?那是我的兒子,沒想到明年他也大學畢業了!”奧黛麗赫本繼續打趣起來。
上一次她在香港,拜會了祖宗牌子,拜了婆婆,所有子女都會稱呼她一句‘三媽’。
陳光良笑道:“當然,他就是你的兒子。”
奧黛麗赫本思考一番后,說道:“我和他做生意,以后這個生意是誰的?”
目前,她及兩個兒子,大概擁有500萬美金的資產。
但她可是知道,陳光良的資產至少是5000萬美金以上,甚至可能是億萬富翁。
那么,她也是有兩個兒子,為什么不能多一些財富呢?
陳光良很公正的說道:“50、50。這個生意只是一個小項目,以后你和我的孩子,會有更多的資產,所以無需擔心我會虧待你們三房。”
“是情人!但是不能少我們的!”
奧黛麗赫本此時很在意,目前陳光良在歐洲的應酬,她都會出席在身邊,例如最近的晚宴,她便是以情人身份出席,這在歐洲貴族圈很正常。
“嗯”
賺那么多錢,當然不要集中在一房手中,而是要分散一點更好。
這幾年,歐洲有不少資產可以投資,陳光良都會給一部分奧黛麗赫本這一房。
深夜。
年輕的奧黛麗赫本,給陳光良一種非常新鮮的感覺,在她的身上,也能享受著騎洋馬的快樂。
而奧黛麗赫本也享受著真正男人的沖擊,她此時只想說YESYESYES!
香港,花園道平安銀行大廈。
辦公室里,平安銀行的幾個核心高層,包括葉熙明、張樹年、夏高翔等人,正在和陳光良溝通。
葉熙明匯報道:“從今年(1953)6月至今年(1954)4月底,東南亞的資金一直是大量的流入香港。保守估計,在5億港幣左右。而這些資金的流向,一部分朝著工業上投資,一部分開始朝著地產上投資及股票”
陳光良點點頭,他說道:“東南洋那邊在備戰(滅紅陣營),局勢不穩,故資金大量朝香港流入。這些資金的投資方向,也就是工業、地產、證券等”
張樹年作為平安投資的負責人,此時也說道:“今年前四個月,地產和證券確實有明顯的漲幅,按照在趨勢下去,今年全年都會大漲。被炒得最厲害的,是那些地皮,漲幅非常的大。”
這里面有陳光良的原因,因為他吸納了很多優質的市中心的優質地盤,所以市中心的地盤就少。
供應量不足,價格自然大漲,這一世香港的地價更高。
地價高,是供需關系,及資金流入的關系、市場回暖的關系。
不過香港此時的住宅單元,依舊賣不出什么價格,大概也就是23萬一個千尺的住宅單元。
很簡單,市場購買力只有如此。
另外一方面,‘分期分層’的模式,最近在香港流行起來,畢竟一些沒有資金實力的置業公司,優先考慮這種模式。
陳光良接著說道:“存款方面,我們要大力吸納,不要擔心支付的利息.貸款方面,我們依舊主要針對工業,對航運也可以介入另外根據我的判斷,地產會旺盛好幾年的時間,且港府有意改善香港住宅的條件,怕是要允許住宅朝著高層發展,包括工業大廈也是一樣,預計也就是最近一年的時間,屆時香港必將迎來一波地產輝煌。所以,銀行的存款,是很重要的。”
他給大家制定大方針,大家按照這個大方針去制定策略,這就是平安銀行的發展。
“好的”
很快,大家心中有數起來,對未來的發展,有著明確的規劃。
目前平安銀行的存款在3.2億,但陳光良及相關企業的存款已經保持著1.2億不到的水平,外部的存款達到2億。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前世同一時期,東亞銀行才1.2億,這一世更是沒有才八千萬左右)
平安銀行對外貸款高達1.6億左右,其中對環球集團、長江實業集團的貸款,是比較巨大的,約4000多萬。
這天,陳光良和嚴寬等人來到九龍油麻地榕樹頭公眾四方街至東莞街的一塊地盤。
這個地盤12萬多平方尺,前世被霍英棟建造了100幢五層唐樓,但這一世,卻落在長江實業集團的手里。
很簡單,這塊地盤的主人是嘉道理家族,嘉道理放出消息后,作為熟人的陳光良能第一時間買下來,而霍英東又不可能認識嘉道理。
價格也是非常的便宜,算下來才350萬港幣,核算到30元每平方尺不到的樣子。
當然話又說來,假設建造100幢五層唐樓,也就是500層(一層就600800平方尺),按照平均售價2萬來計算,也就1000萬。
地皮成本350萬,再加上建筑費、稅費等,這里面的利潤也是有限。
嚴寬在一旁說道:“這幅地皮,我們目前并沒有進行規劃,主要是考慮到港府什么時候開始放寬住宅高檔的問題!”
作為陳光良身邊的核心高層,他明白港府必然放寬住宅的高度限制(目前是不能超過五層,超過則需要向港督和立法局申請,難度非常的高)。
所以,長江地產實際上自1950年后,就算購入地盤,也不會斥資去重建,都是當成儲備地皮。
陳光良說道:“你的想法是對的,最近這個徙置大廈的落成,便是港府有意改善住宅環境的前兆。我推測,明年也該出臺新的建筑條例了。這幅地皮,屆時建上六幢住宅大廈,住宅單元可達1500個左右。這個才叫做賺大錢!”
他對這一時期的地產開發,熱情并不高,主要是一個單元也就24萬港幣,能賺幾個錢。所以旗下的地盤,基本都不會重建。
但是,長江地產又不能錯過這一波地產高潮,所以去年底購入的四方街這幅12萬多平方尺的地皮,正好開發一個大項目。
期間若是購入到新地盤,也可以適當的多開發幾個,但不會太熱衷。
嚴寬等人眼前一亮,隨即他更是說道:“那可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畢竟本來只能建500層,結果可以多兩倍的住宅。只是有個問題,如果一層有很多住宅單元,戶主多了起來屋契怎樣分?另外還涉及到電梯保養費、公用電燈費、看更費、倒垃圾費用等一系列問題,這些費用怎樣攤分?”
大廈不同于那些舊式樓,一幢大廈建筑面積很大,每層又有好幾個單元,大廈里頭還可能有酒樓、寫字樓、店鋪、停車場、工廠,還有外墻、電梯.
當年在滬市,陳光良并沒有提出公攤,如今就沒有辦法了,畢竟作為地產行業的領導者,一定是要走在前面的。
“公共契約。大家每個人都負責若干管理費,將來這間樓倒塌時,每一個單元折回若干地皮,折成多份,可以按買樓時的價錢多少來攤分,地下鋪位貴一些,占比例大些,但管理費也要支出多一些。買家一買樓,就得簽署這個公共契約,承擔共同的責任和費用。”
嚴寬等人不由得佩服起來,老板早已經想好了。
“好啦,大家心中有數即可。長江地產目前還是要按兵不動!”
“好的”
長江地產目前的資產,堪稱龐大。不僅是香港龐大的資產,還有新加坡和日本龐大的商業地產。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