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灘的人力車夫開始崛起第127章車行情況_wbshuku
第127章車行情況第127章車行情況 12月初旬,長江車行將進行了大規模的分紅,足足1200多名股東將在四天時間得到分紅。
何向東來到老板的辦公室,舊事重提道:“老板,如今我們的股東數目多達1200多名,雖然說分紅的秩序壓力不大,但我覺得從明年開始,應該一季度分一次紅。不然,公司花費的精力過大,基地又鬧騰騰的。”
此一時彼一時,長江車行的信譽已經建立,不存在人力車夫不信任的情況。
陳光良也不再堅持,講道:“既然如此,那趁著這次分紅期間,先和大家吹吹風,講明事情的緣由,不要擺架子。”
車行本身不需要太嚴厲,無非就是收租而已;不過安保隊則比較嚴厲,車夫們更懼他們。
何向東當即說道:“沒問題,相信大家會理解的。畢竟滬市那么多家車行,唯獨我們長江車行允許他們‘招股入伙’,大家伙不是不知道。”
隨后,陳光良主動問道:“現在外面大照會是什么行情?車牌的流向情況如何?”
做管理層的,不能只是管好自己的分內之事,還要做到有遠觀思維,對市場了如指掌。
何向東現在不需要參與具體的工作——收租、記賬、維修、保養等,所以他的工作就是對這個行業有著清晰的認識和展望,對屬下的工作行使監督、管理。
隨著陳光良的企業越來越多,他對每個產業的精力自然也越來越少,所以這些管理層的水平尤為重要。
何向東不會讓人失望,他當即開口道:
“現在大照會的行情已經漲到600大洋以上,市場交易、租賃很活躍,主要是流向原來的大車行和中等車行手中。包括韓氏車行、志高車行、馮氏車行等,最近半年多都在市場買進大照會,當然顧氏車行更是買下近三百張大照會,這樣的趨勢預計將在兩年后達到頂峰,即各大車行壟斷著牌照,鮮有小車行和私人持有牌照,具體比例可能是七八成大照會集中在各大車行手中。”
“市場方面,滬市雖然人口增加較快,特別是全國的中高產階級流入滬市較明顯,但野雞車也持續泛濫。這樣的行情若持續下去,兩三年后的這個行業,會比較難做,車夫收入會下跌。”
分析的情況,基本符合市場的規律。
現在滬市的普通人均消費應該在8塊大洋,一名車夫養家糊口還不算大問題;若是三年后,他們的收入只有10塊大洋,那么該如何養活孩子,都是一個問題。
陳光良滿意的點點頭,說道:“你分析的有些正確。實際上,野雞車的經營多為個人,但他們也只是想糊口。但就算是想糊口,也不是那么容易。”
何向東當即說道:“野雞車看似很賺,六十大洋的一輛車,運氣好兩三個月就回本。實則不然,那些巡警個個都靠這些發獎金,逮住一個好幾天白干,而且頻率很高。說白了,贏家還是那些巡警。”
長江車行也有大概五十多輛的野雞車,他們經營這部分車輛,首先租金不高,一天估計就6毛的樣子;其次,這部分車是跑一些偏門的路線,熟悉的路線;最后,長江車行有一定的背景和關系,很多時候都能避免處罰。
但那些個體經營野雞車的,怕是一大半都會貢獻給巡警做獎金,收入并無想象中的高;當然這個營生也看本事,聰明點的就避開一些,會說話一點;笨一點的,搞不好最后破產都不一定。
陳光良擺擺手,說道:“這個不去說他了,畢竟站在我們經營者的角度來看,是不希望野雞車泛濫的。而且,野雞車泛濫對我們出租車業務也有影響,個別道路擁擠等各種情況公司管理層和職員的薪資情況,你覺得如何?”
長江車行總計12名管理層和職員(不含出租業務),管理者500輛黃包車出頭(八成是大照會)和近1500名人力車夫。
當然,這里面不算‘安保公司’的12名保鏢,不然這點人怕是鎮不住那么多的人力車夫。
何向東馬上說道:“職員的薪水都在1520大洋,另有項目上的分紅,每月最低都有4大洋,逢年過節還有福利,已經相當的不錯。畢竟這些職員,以前只是人力車夫,不過是讀了點私塾和人比較機靈,生活已經是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且公司也給大家一個好的發展未來,上進的職員都有機會升職加薪,所以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
長江車行雖然最近半年多發展緩慢,但卻講業務開辟至出租車業務,當初就有職員被長江出租車吸納,薪水又漲了不少。
陳光良說道:“我喜歡上進的員工,總之大家肯學習、肯做事,將來也不止這點前途。”
不說遠的,就是等出租車業務擴大時,如果長江車行有職員表現好,就能過去任職,薪水都會漲不少。
等到1937年后,陳氏旗下的業務也不可能全部退出內地,一直會堅持到1949年才會真正的退出。在這期間,跟著他的老職員也會得到公司的照顧,陳光良肯定會提前布局的。
何向東說道:“嗯,大家都感激公司的培養和待遇。管理層方面,我們不僅享受高額的薪水,還有高額的分紅,大家都非常滿意。像我這樣的管理層,薪水都比那些文化人差不多了。”
管理層的薪水,普遍在3070大洋,但車行的分紅也不少,都是幾十大洋一個月。當然,長江車行的管理層,一共就四個,分別是副總經理何向東,愚園路總部負責人潘成、番瓜弄負責人和公司財務。
陳光良點點頭,隨即說道:“特別是你,下班后不要停止學習,英語還有待提高,再看一些經營管理類的書籍、儒家類書籍,提升自己。我也不可能只是在滬市發展商業,將來若是將業務撒到全國,甚至要出國考察,都是需要我信任的人。”
何向東作為最早跟著他的人才,長期培養是必然的,1937年后可能是內地的一名負責人,會安排他家人去重慶避難;1949年,也會讓他和家人一起到香港來。
“嗯,謹記老板的教誨!”何向東激動的說道。
他相信自己的老板,將來也會是盛懷宣、葉澄衷、虞洽卿這樣的商業巨子,作為最早跟著老板的人,只要能力上去了,老板就會給機會的。
“聽說了沒有,從下個月開始,分紅要按季度來發,每年的3、6、9、12月份發,一次性發三個月的分紅?”
“當然聽說了,車行的意思是每個月一發太麻煩,而且三個月一發我們也可以存錢,不用每個月都花掉。”
“你們覺得這樣好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難道不相信陳老板么,人家生意做的那么大,今年就蓋了上百幢樓,不缺錢的。”
“就是,長江車行是我跑過的最好車行,這個沒得說,三個月就三個月,又不是不發。”
“嗯,上頭不是說了嘛,凡是想抽回本金的,可以隨時申請。”
“我才沒有那么傻”
當然,長江車行也不是沒有遇到過‘抽走本金’的情況,基本都是很快就給了車夫退股,由其他人活著車行補上。
但這種情況很少,因為退股都是按照‘每股10元’的原價退,很多項目其實自身都已經增值很多。
特別是一開始的一些‘股票’,每兩股每月的收益竟然達到1.8大洋,相當于11個月就回本,買到這種股票的人力車夫,真是笑哈哈。
每到分紅的時候,陳光良必定會出現在長江車行。
“陳老板”
“陳老板好”
陳光良笑著說道:“大家好,又到了分紅的日子,大家可以開心幾天了。”
有車夫說道:“都是陳老板關照大家”
陳光良隨后說道:“是大家關照我才對,沒有你們,我們的車就沒人拉不是,也收不到租金。”
“陳老板好人吶”
眾人紛紛送上馬屁!
長江車行相當于是一家大公司,每年也要作秀一兩回,今年有車夫生病而死亡,長江車行得知情況后,送去了200大洋給其家人;按照道理來說,大家只是‘合作關系’,而非‘雇傭關系’,是不需要出錢的,但長江車行還是會做。
亦有某個車夫勞累過度而生病,家里生活困難,長江車行也送上了關懷。
這種事情一定會大肆宣揚的,所以作為長江車行的車夫們,是非常有歸屬感的。
‘作秀’一番后,陳光良才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這些車夫倒是不需要拉攏,但是他需要一個口碑。
人在有錢了之后,在意的是聲望,所以會做一些慈善。
這種‘慈善’大多數是抱有一定的目的,例如杜月笙、黃金榮等人,有錢之后,要么是救濟他人,要么是捐款什么的,他們的目的性是非常強的。因為在另外一面,他們又干著殺人縱火、殘害華夏人(大煙、賭博、妓院)等勾當。
至于陳光良這類的商人,多數人受儒家的影響,所以慈善相比較而言,更為干凈的多。特別是‘達著兼濟天下’這句話,深受大家的推崇。
要知道將來在抗日戰爭時,很多商人或者社會有名望的人,在敵占區能承擔起一些政府的責任,救濟窮人、組織普通人回鄉避難等等。這個時候,敵占區沒有政府和軍隊,這些有名望的人便承擔了很大的社會責任。
陳光良一直有件事搞不懂——假設在日本人占領了滬市,而滬市很缺糧食,很多普通人都吃不飽,這個時候有商人從安南等地方,運回糧食進行出售,這到底算什么?
有組織說人家是發戰爭財.
如果說這是發戰爭財,陳光良本想著在1937年前,從安南那邊進口大量的糧食存放在租界(租界是40年代淪陷的),屆時賺點錢。
但因為擔心被人說發戰爭財,他未必會去這樣做,再說吧,他現在還沒有進入航運領域。
坐在辦公室里,陳光良看了一下關于長江車行、長江出租車的資料。
本月他也分紅9600大洋,增長了一些。
這樣算下來,他在黃包租車行的債務,就剩下35000大洋,明年4月份正好全部還清,還有剩余的。
而黃包車租車行的資產值,高達30多萬大洋,他占7成的股權,相當于這是一筆價值20多萬大洋的財富。
似乎不錯!
而且長江車行給他的不僅僅是‘創業資金’,還有‘培養勢力’,所以十分可貴。
另外一方面。
如今的長江車行,管理人才、管理制度都非常完善,哪怕是陳光良在香港,都可以遙控指揮;當然,陳光良的想法是在1937上半年,逐步低價處理給人力車夫;僅保留部分的大照會,留著在1941年前,畢竟‘孤島時期’也能運營,關鍵是要在滬市留下眼線。: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