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合軍昆陽!_朕,都是為了大漢!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321章合軍昆陽!
第321章合軍昆陽!←→:
孫策主動往率領騎兵沖鋒。
這還是第一次,在中原戰場上,有人敢對著袁軍進行正面的騎兵沖鋒!
偏偏詭異的是,如今袁軍的騎兵數目反倒是被劉邈軍所碾壓!
臧霸隨即領騎兵沖來,左右兩翼的騎兵就好似兩柄寬闊的鐮刀自肋間削向袁軍!
張郃麾下有精銳,名曰大戟士!
這些大戟士,本常用于前軍破陣,將敵軍軍陣徐徐切開!
但此時見到孫策、臧霸侵襲如火,便立即調動大戟士往左右側翼,用以牽制騎兵。
劉邈軍中,身為前鋒的蔣欽和徐盛見到張郃前軍露出破綻,彼此揮動旗號,立即就明白了各自心意。
沖上去!
蔣欽雖然最早跟著劉邈,但隨著太史慈、朱桓、黃忠這些后起之秀的趕超,蔣欽始終都是居安思危,作戰勇猛與當年還是水匪時沒什么區別!
徐盛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又剛剛得了寶刀相贈,最是氣血方剛的時候!
兩人各領兵馬,身先士卒,直接便貼到袁軍身前,跟其短刀相拼!
越是陷入這種焦灼的戰事,一些以往看上去不重要的東西就會逐漸變得重要起來。
這些東西,便是大義!便是士氣!
無論是袁紹的士卒,還是劉邈的士卒,大家都秉持著一個信念,那就是自己還是漢軍!自己還是為了大漢而戰!
自己的刀,對準的,應該是大漢的敵人!應該是入侵者!更應該是漢賊!
這個信念,在劉邈軍士卒中從未產生過動搖。
但對袁軍明顯不是那么一回事。
隨著戰事逐漸焦灼,隨著血肉與鋼鐵進行碰撞,袁軍士卒心中先是震驚,隨即便是困惑。
他們困惑,究竟為何要與對面的劉邈軍作戰?
不是說,對面的劉邈也是漢室宗親,甚至是天子的皇叔嗎?
不是說,對面的士卒也和自己一樣,是為了匡扶漢室,營救天子,驅逐漢賊嗎?
那為何,雙方要在這里打的死去活來?
河北士卒的家,不都在河北嗎?為何如今卻是要在這徐州作戰?
這些困惑慢慢化作烏云,慢慢籠罩在一個個袁軍將士的頭頂。
當戰場形勢大好時,這些士卒不會思索這樣的問題。
但如今和劉邈軍站在一起的時候,這些細碎的疑惑就好似密密麻麻的裂縫,慢慢爬向每個袁軍的面孔,并最終讓其崩塌!
“前軍崩了!”
高覽眼睜睜看著,從裝備,到體格,再到戰意都不弱于劉邈軍的自家士卒,竟然堅持了不到兩刻鐘的時辰,就仿佛變成了脆弱的城墻,一節一節的從自己眼前倒下。
“師出之日,有死而榮,無生而辱。”
“如今士卒不再以戰死為榮,以偷生為辱,那如何能夠戰勝敵人呢?”
高覽見前軍已潰,頓時心生退意,打算趁機抽身。
而側翼的張郃此時同樣遇到麻煩。
大戟士鋒利的戈矛雖然鋒利,能夠有效制約騎兵,但孫策和臧霸,一個是兵圣世家,自幼便習讀兵書的將門虎子;另一個更是出身微末,從黃巾之亂時就自立門戶的泰山義寇,哪里會用寶貴的騎兵資源去硬懟開一道門路?
二人心有靈犀,同時繞過側翼,沖向援軍的后軍。
如此,雖然也將自己的側翼給暴露了出來,但是張郃根本不敢敦促騎兵上前扎向劉邈軍的側翼!
因為雖然劉邈軍的側翼已經是暴露了出來,可一旦張郃令騎兵沖鋒,就會使得大戟士失去對側翼的保護。
說到底,還是因為如今張郃率先體驗了一把在中原戰場作戰沒有騎兵的窘迫!
而事實證明。
騎兵數量的缺失,在中原作戰途中,確實是致命的!
這種致命,不是一兩個名將的智慧或者是什么先進的技藝能夠彌補的。
就如同下棋一樣。
騎兵的充裕,就好像是另一方可以在落子之后隨時悔棋一樣,利用騎兵本身的高機動性完成戰術的途徑,延緩戰術的遲滯!如此,便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當張郃看到孫策和臧霸沒有上當,而是選擇攻向自己后軍的時候,張郃就知道,對面是會有會利用騎兵的將領的!
“撤吧。”
張郃、高覽打出旗語,都不打算在這種時候和對面的劉邈軍來上一場殊死一搏。
讓那些尋常士卒作為掩護,將軍中精銳從容的撤往后方。孫策和臧霸還想繼續追逐,卻被后方一陣鳴金之聲給叫住,重新返回營地。
“有此一役,張郃、高覽不敢在沒有袁紹指令下進攻徐州。”
“當務之急,是迅速趕回上蔡,與主公合圍袁紹,一決勝負!”
徐州的江東大軍緩緩移向中原。
袁紹也在第一時間聽到了張郃、高覽被阻擋于小沛以北的消息。
“原來如此。”
袁紹直到此時,才終于明白劉邈的真實意圖。
他眼神復雜的看向宛城那無論如何都不能攻破的城墻。
“倒是小瞧你了,沒想到你是真的想要和我打上一場。”
但這最終的戰場,卻絕對不是在南陽,在宛城。
雖然雙方都打的火熱,可無論誰都能看出來,按照宛城這樣的模式打下去,永遠也不可能打出一場一決勝負的戰役!
“劉邈挑選的戰場,是許昌!”
隨著徐州的江東大軍緩慢向上蔡靠攏,就成為了上一次袁譚進攻南陽時的加強版。
隨著劉邈兵員的充足,即便是袁紹也不可能再用那種“劉邈下一顆,他卻能夠下兩顆棋子”的招數來應對劉邈。
如果袁紹不退,就要被東面來的大軍困于南陽盆地中,動彈不得。
所以劉邈只給了袁紹一個選擇,那就是袁紹后退,劉邈前進,在許昌城下進行決戰!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
善于作戰的人,能使敵人自動來到我軍預設戰場,是誘敵以利的結果;使敵人不能先到達其預定戰場,則是相逼以害。所以,敵人若安逸閑適,就煩而擾之,使其疲倦;敵人若糧草充足,就設法使其饑困;敵人若安守自固,就挑釁騷擾,使其不得安寧而動。
袁紹看出,劉邈現在就是典型的“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但袁紹卻想不出,劉邈為什么要將戰場選擇在許昌。
需知,以長江、漢水的通航能力,劉邈完全能夠讓大軍于南陽匯聚。
這樣的行軍路線,比之讓江東大軍穿越中原抵達南陽毫無疑問要方便的多。
可劉邈偏偏多此一舉,難不成許昌附近有什么變故不成?
袁紹唯一想到的,就是如今已經半死不活的曹操。
除此之外,袁紹想不到任何劉邈能夠在此時借助的外力。
“還想希望押在阿瞞身上?”
袁紹對劉邈的想法覺得不可理喻。
萬一呢?
那尚未攻破的許昌城,就好像一根毒刺一樣狠狠扎在袁紹心口。
袁紹不敢保證,許昌城就一定不會出現任何變故。
而且從始至終,這種讓劉邈牽著鼻子走的感覺都讓袁紹不快。
他才應該是主宰天下,主宰萬物之人!
憑什么劉邈要怎樣,他就怎樣?
袁紹最后看了一眼宛城,就下令道:“撤!”
“撤?”
袁軍將領俱是不解。
“袁公!讓我們再沖一次吧!”
“是啊!我們就快要攻破宛城了!”
“袁公!!!”
“我說撤!”
袁紹轉過頭去:“我們走哪,劉邈必然會跟著。”
“他這一次,是鐵了心的,要和我決一死戰!”
“令人欽佩…但同時也愚蠢至極!”
“袁公,我們撤往何處?許昌嗎?”
袁紹搖頭。
“劉邈就想要將我等逼到許昌。”
“但我偏不隨他所愿!”
“全軍前往昆陽!此為光武皇帝劉秀自證天命所在!如今,吾亦要在此地證明…天命在我!”
袁軍眾將士無不震驚。
這還是袁紹,第一次大庭廣眾之下說出“天命”二字!
顯然,如今的袁紹,已經徹底等不及了!
而宛城內的劉邈在看到袁紹撤退后,也揉了揉自己紅腫的眼睛:“嘿!袁紹這下明白了吧?哪怕此戰他才是攻,但怎么打這一仗的姿勢還是要乖乖聽我的!”
“仲山。”
一直在江東研學,前些日子才趕到宛城的陳瑀心有惴惴的看向劉邈:“仲山,你現在,就特別像鴨子。”
“怎么?夸我體力好?女人多?”
“不,我是說你全身上下,現在就剩嘴還是硬的。”
陳瑀詢問劉邈:“這仗到底怎么打?”
“南陽東面,那可全是平原!”
“你總不能指望,和袁紹打著打著,從天上掉下來一顆流星,直接將袁紹給砸死了吧?”
“呵!迷信!”
劉邈沒好氣的瞪了一眼陳瑀:“當初袁術到淮南的時候,也沒見你成這副慫樣啊!”
“那能一樣?”
去到淮南的袁術,那是被曹操打的屁滾尿流,連一片根據地都沒有的喪家之犬。
其體量雖然巨大,但卻不至于讓人過分害怕。
但現在的袁紹,可是雄踞北方!戴甲百萬的超級諸侯!
其現在的勢頭,仿佛就讓人看到了昔日光武皇帝自河北南下,一路浩浩湯湯將天下掃平,重新使得天下歸于太平的崢嶸歲月!
而現在據守南方的劉邈,怎么看都一股歷史中反派的樣子,實在讓人憂心忡忡!
“嘖!”
劉邈舒展臂膀:“公瑋,袁紹袁術,沒什么不一樣的。虧你還在江東待了這么久,難道這都看不出來?”
“少說那些廢話!你一個文人,懂個屁的打仗啊?我問你,我讓你帶來的東西,你從江東帶來沒有?”: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