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20章 竭澤而漁

第320章竭澤而漁_朕,都是為了大漢!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第320章竭澤而漁  第320章竭澤而漁←→:

  宛城。

  劉邈與袁紹,已經在此地對峙多日。

  袁紹在對岸修建基座為夯土構建,高度可達三丈以上的樓櫓,堆土如山,以此可以在對岸隔著白水就能夠射擊宛城。

  劉邈這邊則是沿用劉曄發明的霹靂車,將大量人頭大小的石彈射向樓櫓,使其轟然坍塌,不能立人。

  袁紹令士卒前往宛城城北想要挖通地道以抵達宛城,劉邈便在宛城四周都挖通塹壕,等到一有動靜,就令士卒拿長叉、長矛將袁軍士卒戳死。

  袁紹又令士卒前往白水(淯水)上游將河流截斷,試圖讓劉邈絕水而亡,但文聘、黃忠兩個南陽人很快就給出對策,可以在城內掘井取水,反倒是不用出城取水,對劉邈軍士卒更為安全。

  袁紹又命輕騎騷擾荊州、關中抵達宛城的糧道,劉邈命李嚴為護糧官。李嚴聽說劉邈曾經在關中借助戰車渡河,便也想到了戰車與糧車相近,隨即以一千輛車為一部,十條糧道并進,布車陣來保衛糧草,使得袁紹派來的輕騎不敢隨意上前,此計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袁紹的操作竟然還沒完!

  他命令人在淯水上鋪設浮橋,同時將自己造的戰車運到了宛城的城門下。

  這戰車堅固銳利,車之所及,莫不摧毀。

  周瑜見狀,請求劉邈將城內絲綢收集起來,縫布為縵,隨車所向而張設。布匹既懸空中,車竟不能壞,再次使得袁紹無功而返。

  袁紹發了狠。

  其在城外縛松香于高竿,灌油加火,欲燒布焚樓。

  又在城四面穿地二十余道,用梁柱抵擋,再加油澆灌,放火燒柱,以求梁柱崩塌的時候,就能使得城墻也轟然倒下。

  太史慈親自領士卒手持長柄鐵鉤,以鉤割竿,如此松麻俱落。

  周泰、陳武則是在梁柱燒掉的時候,用木柵放置在通道口,用于抵御袁軍的進入。

  袁紹此時也是黔驢技窮。

  無奈,只能是朝著宛城大喊:“劉邈!你邀我在此一戰,卻為何當了縮頭烏龜?”

  “到底是誰當了縮頭烏龜,袁紹你自己心里清楚!”

  劉邈也朝袁紹大喊。

  “袁紹!我也是奉天子衣帶血詔前去討伐曹操的!你不問青紅皂白就向我發動進攻,究竟是何居心?”

  袁紹:?

  他看著宛城那面使盡渾身解數的還無法攻破的宛城城墻后,終于笑了。

  苦笑!

  “我說怎么他最近沒有半點動靜,原來是指望利用大義裹挾我?”

  幼稚!

  “劉邈,汝想要借助漢室的大義來壓制我,殊不知,我袁紹本身就是大義所在!”

  袁紹雙眼微瞇,就要再想辦法進攻宛城的時候,河北的許多信件卻讓袁紹忍不住皺起眉頭。

  來信者,有許多河北大儒、名士。

  甚至,就連被囚禁的田豐也再次寫了一封信給他。

  “如今袁公是討伐曹操那樣的漢賊才前往中原的。也正因如此,天下有志之士都信服于袁公,讓袁公大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

  “可現在袁公卻放著許昌的天子還有公卿百官不去拯救,卻自顧自的前往南陽和劉邈對峙,這難道不是會讓天下人困惑,不知道袁公究竟是想要擁護漢室,還是爭霸于天下嗎?”

  “奉勸袁公不要繼續在南陽與劉邈做無謂的牽扯,而是應該順應民心,盡快迎天子與百官回到河北啊!”

  袁紹看到這些信件后,嘴角抖動,卻依舊沒有下達撤軍的命令。

  “我倒要看看,劉邈能夠撐到幾時!”

  小沛。

  眾將看到張郃、高覽依舊沒有退去,也猜到了袁紹的心思。

  “袁紹,是想將這場不義之戰繼續進行下去啊。”

  見到袁紹如此,眾將非但沒有擔憂,反倒是開始欣喜。

  “沒有大義,將領就會迷茫,士氣就會低迷,鋒利的寶劍就會變鈍,堅固的鎧甲就會變薄。”

  “現在,合該是主動與袁軍作戰的時候!”

  “主動作戰?”

  徐盛眉頭緊鎖:“誠然,我軍士氣恐在袁軍之上,但袁軍兵力畢竟充足,又有騎兵當做支援,冒然出擊,恐怕難以取勝!”

  “文向放心。”

  諸葛亮將之前收到的情報告知徐盛。

  “自袁紹進入南陽后,仲達,還有孫策將軍的兵馬再無用武之處,他們已經選擇退回小沛。”

  “此外,之前主公從公孫瓚手中收到一批騋牝,文向可知道?”

  “當然!”

  劉邈還專門在瑯琊設置馬場,就是想用這些母馬繁殖戰馬,好讓南方將士也有穩定的戰馬來源。

  “臧霸將軍,以及公孫續正將那些戰馬驅趕而來,以作戰馬。”

  “孫策將軍麾下的戰馬,外加瑯琊馬場的戰馬加起來,已經足夠組建一支五千余人的騎兵。”

  “雖然數目依舊不及袁紹麾下戰馬,但是想要戰勝張郃、高覽,卻是綽綽有余!”

  徐盛聽后,先是一愣:“可這…豈不是竭澤而漁嗎?主公那邊,難道會同意此事嗎?”

  “竭澤而漁,固然不可取。”

  “可人要是都快餓死了,那竭不竭澤,又有什么關系呢?”

  盡信書,不如無書。

  “而且文向以為,主公難道會吝惜幾匹戰馬,而放棄在與袁紹作戰時增加的勝率嗎?”

  諸葛亮在這些人中年紀雖然最小,但即便是陸康這個七十多歲的老爺子,都放心將一切事務交予他處置。

  這一切,不僅是因為諸葛亮本身就受劉邈重用,更是因為諸葛亮為人處世,確實能夠做到讓所有人信服!

  徐盛聽后,也不再堅持,而是重重點頭,對諸葛亮這個同鄉表達了信任!

  三日后,司馬懿與孫策趕到。

  二人一見到徐盛,便夸贊起徐盛前些日子的苦戰。

  當孫策見到徐盛那柄已經卷刃的佩刀后,更是嘆道:“見此刀,方知文向戰事之慘烈!”

  一番猶豫之后。

  孫策解下自己的佩刀,交給徐盛。

  “此為家父所留佩刀,名曰古錠。若文向不嫌,可收下此刀!”

  徐盛與孫策之前早有交集,知道這刀對于孫策意味著什么,隨即趕緊擺手:“此乃烏程侯遺物,末將哪里有資格使用呢?”

  “拿著!”

  孫策再次將古錠刀往徐盛懷中一送。

  “昔日,我以此刀砍下黃祖頭顱,大仇已是得報。”

  “如今我為騎將,不常領士卒短兵相接,此刀反而是長久不能出鞘,不如贈予文若,重振此刀雄風!”

  徐盛眼饞的看著這柄古錠刀,又聽孫策如此,當即也不做小女兒之態,直接將刀雙手接過:“多謝將軍贈刀!”

  “吾與將軍保證,絕對不墜將軍與烏程侯之威名!”

  “善!”

  數日后,臧霸、公孫續也從瑯琊趕到。

  那些個本來被寄予無限希望的母馬也是被放上馬鞍,綁上銜鐵,成為了戰馬。

  “除了幾百匹還在哺乳小馬的,其他的都帶過來了。”

  臧霸、公孫續對這些戰馬也有些舍不得。

  但誠如諸葛亮之前所言。

  如果人都要被餓死,那竭澤而漁不是蠢笨,而是智慧!

  將其整合一處,小沛的兵馬就達到驚人的兩萬步卒外加五千騎兵!

  這些騎兵,幾乎是劉邈勢力的騎兵總和!

  那些戰馬,也是劉邈這些年,不斷問袁術,問劉表,問曹操,問袁紹,問公孫瓚,問公孫度等諸侯或敲詐,或勒索,一點一點扣出來的!

  故此,當諸葛亮和司馬懿看到劉邈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就攢出來這么一伙騎兵后也是感慨——

  “世人都嘲笑主公貪愛錢財,斤斤計較…”

  “可若不是主公這么些年來不斷從各處覓得戰馬,哪可能湊齊這樣一伙戰馬?”

  劉邈這些年在各個諸侯間的吃相不可謂不難看。

  但當真正看到這樣一批已經能夠和袁紹在中原一較長短的騎兵隊伍時,眾人才是真正明白劉邈的苦心。

  “所以,此戰,絕不能敗!”

  布置兵馬。

  前軍交由蔣欽、徐盛。

  中軍由陸康這個資歷最老者坐鎮,以安軍心。

  左右兩翼的騎兵,分別由孫策、臧霸統領。

  在中原戰場上,在這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戰術的價值,被削弱到了最低。

  逐鹿中原!

  唯有兵馬最壯者得之!

  無需任何花哨的布置,在準備完全后,一支大軍就這樣水靈靈的被拉到張郃、高覽陣前,與其對峙!

  張郃、高覽本來還欣喜于劉邈軍終于不在小沛中躲著。

  可就在二人躍躍欲試的時候,猛然發現不對勁!

  “劉邈,哪里來的這么多的騎兵?”

  張郃、高覽目眥欲裂!

  即便是袁紹,在此次進攻中原的戰事中也才投入了一萬騎兵。

  而這一萬騎兵,留給袁紹本陣數千,再給淳于瓊那邊撥去一千,張郃、高覽手中的騎兵,也不過兩千之數。

  可即便如此,也沒人認為在東面戰場會有人能夠抵御這兩千河北騎兵的蹂躪。

  鬼知道,劉邈竟然能夠在東面拉出一支五千人的騎兵?

  張郃、高覽面面相覷。

  而另一邊的孫策,卻已經是躍躍欲試。

  “你們河北軍,之前仗著騎兵之利,玩的很開心嘛!”

  孫策回頭看了一眼自己身后仿佛無窮無盡的騎兵,露出一個孩子般的笑容。

  “那現在,總該讓我們開心一陣了!”:mayiwsk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朕,都是為了大漢!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