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18章 從車企到能源服務商

第1018章從車企到能源服務商_2003:從外貿開始_都市小說_螞蟻文學第1018章從車企到能源服務商  第1018章從車企到能源服務商←→:

  “是的,有這個計劃,如果小朋要接入的話可以優先。”

  尉來的充電樁開放計劃實際上已經在試點了,不過不是在國內,而是在歐洲,歐美地區對于充電樁的開放政策與國內有些不同。

  歐洲目前雖然沒有硬性的規定,但是對于新建超充站兼容性上是有一些要求的,而北美地區,對于能夠接受補貼的充電樁也是有要求的。

  11月份,尉來在荷蘭已經啟動試點,向非尉來電動車開放10座超級充電樁,每天是需要下載尉來APP支付費用,從荷蘭開始之后逐漸會覆蓋北歐四國,法國以及德國等歐洲國家。

  至于北美那邊,尉來沒有自己的整車業務,也就沒有布局充電樁業務。

  在國內這邊也將于2022年開始開放充電樁試點,開放充電樁這事兒,除了尉來搶先一步之外,像是特斯拉還有BYD都有這個計劃,這也是大勢所趨。

  背后的戰略動機,除了規避將來可能出現的政策問題,也是為了收入的增長,尉來的充電業務毛利率超30,這玩意兒可比賣車掙錢多了,開放后收入預計能夠翻倍。

  與其等到時候政策逼著自己開放,像現在特斯拉這種不情不愿的,倒不如主動布局,這樣能夠做得更好,也更加方便于推廣。

  開放充電樁,對于尉來而言,整體上是利大于弊。

  首先就是可以規避政策風險,這是最重要的,沒有政策也就不存在什么尉來了,其次就是收入的增長,這兩點對于尉來是最重要的,電車的賺錢其實很多是在不起眼的地方。

  例如說充電,充電絕對是電動汽車板塊最賺錢的業務之一,這里面也包括李兵的換電,公共充電樁以及移動充電服務,再加上換電與電池租賃業務,三大核心目前除了公共充電樁業務,尉來都有所涉獵。

  這些就不得不提利帆汽車了,利帆汽車雖然整車弄得不怎么樣,但是在充電樁板塊的業務上做得還是不錯的,尉來除了不斷的自建超充站之外,充電業務最快速的一次擴張就是第一次與利帆交易之時完成的。

  如今,尉來充電業務隸屬于尉來科技旗下。

  除了充電業務,汽車硬件改裝,配件,電池優化與回收,軟件與數據服務,衍生服務與周邊生態等等生態方面的收入,都是非常可觀的。

  當然,目前來說利潤最高的依舊還是充電運營,電池回收以及軟件訂閱這三大業務板塊,企業方面有能力的情況下,布局光儲充一體化,電池梯次利用,自動駕駛訂閱等等業務是最佳時機。

  而一些商業嗅覺機敏的個人創業者,已經開始在做充電樁合作運營,便攜充電設備,專修電動車等等業務了。

  還是那句話,在看不到的地方,賺的錢才是最多的,在電動汽車爆發的初期,細分領域的是可以快速變現的業務板塊。

  除了這些之外,另外還有一個潛在的好處就是可以吸引非尉來車主,在體驗超充速度后,可能會轉化為尉來用戶,而通過尉來APP綁定支付,積累用戶數據,能夠讓尉來做到生態協同,也能夠更加了解其他車型用戶的充電習慣以及車輛型號。

  “檀總還是氣魄大啊,這時候敢做這樣的決定。”

  何小朋感慨了一聲,尉來主動向其他車企開放自己的充電樁,提供充電服務,看似對尉來好處多多,但對于其他車企又何嘗不是。

  目前全球范圍內,充電樁布局最多的就是特斯拉與尉來這兩家車企,也只有這兩家有能力開放自己的充電樁,相比起特斯拉的謹慎態度,尉來算是主動吃螃蟹了。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尉來能得到好處,就肯定會有壞處。

  要想開放,尉來首先要解決技術兼容性,非尉來車輛無法滿功率充電會導致功率上的限制,另外還有協議的不兼容,就像是手機充電數據線一樣,并不是一根數據線就能給所有的手機充電。

  其實就是競爭壁壘削弱了差異化優勢,尉來的自建超充網絡是尉來的賣點之一,開放之后技術領先性就會被淡化,再者就是自身用戶體驗稀釋與排隊充電風險加劇。

  受到了電池管理限制,非尉來車輛的充電速度肯定較慢的,這肯定會對用戶體驗造成一定的影響,引發車主的不滿,同時也增加了尉來車主的等待時間。

  品牌獨占性下降,超充站曾經的尉來車主專屬福利,開放之后勢必會影響這些,這極有可能會導致尉來的高端用戶流失,這里面的每一點都是潛在的風險。

  “風險肯定是有,不過開放之后對我們以及整個汽車行業都有很大好處的,所以該做還是要去做的。”

  對于像小朋汽車這樣的中小企業,尉來在此時此刻開放充電樁給他們的車主使用,能夠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緩解補能焦慮。

  無需自建超充站,只需要好好的賣車就行,降低了他們的研發以及基建成本,在用戶體驗上也能夠得到提升,尉來的充電技術在業內還是口碑不錯的。

  當然,同樣也有壞處,那就是增加了對尉來的依賴性,充電的費用以及用戶數據都會被尉來掌握,技術標準被尉來主導,自建充電樁價值下降。

  不過這些都是他們拒絕不了的,也是用戶無法拒絕的,尉來單方面開放充電樁業務,哪怕是他們想要抵制,用戶也不可能拒絕這種好事的。

  除非他們能夠快速自建比尉來更多的超充站,但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開放充電樁,一定程度上讓尉來從車企轉型為能源服務商。尉來APP的地位也將進一步上升,扮演著類似蘋果APPStore的模式。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通過尉來APP支付充電費用,不僅能夠掌握更多的用戶數據,還有利于推廣自家的橙支付。

  橙支付發展了這么多年,沒有像支付寶以及財付通那樣大規模的推廣;沒辦法,橙子集團沒有如阿貍還有騰迅那樣的先天條件,市場份額受限是注定的。

  但多年以來也積累了一些用戶,這一次搭配上尉來充電樁開放,又能夠吸引到一部分用戶,增加一定的市場份額。

  “小朋汽車肯定會積極配合的,我們會派人跟尉來科技接觸,爭取做到第一批接入尉來充電樁。”

  何小朋有野心,但也能認清現實,既然已經上了尉來這條船,在自身實力有限的情況下,倒不如好好的抱大腿,小朋汽車今年發展得不錯,但是問題同樣不小。

  眼下銷量才是他們的第一目標,年銷十萬輛只是一家車企的生存線,想要實現盈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賣車是最關鍵的,至于其他的,等以后再說吧。

  再說了,尉來掌握這些充電數據,其實對其他車企威脅也沒有想象當中的那么大,這又不是什么核心的數據,國內公共的充電樁也不少,也沒少被泄漏。

  “那就謝謝何總了,我們的計劃是明年一季度開始試點。”

  羊城車展,各大車企都賣力的表現著,身為行業龍頭的尉來自然不會默默無聞,先前發布的自動駕駛技術,電池技術,以及概念車等等輪番登場,展示著自己的優勢,吸引消費者。

  不過,對于行業內來說,尉來最大的動作并非這些流于表面的營銷手段,而是在羊城車展期間尉來董事長對外表態,尉來將于2022年4月份對其他車企開放自己的充電業務。

  檀錦程宣布,將在帝都,滬市等10座城市啟動了“非尉來車輛充電試點”,首批將開放十座超級充電站,計劃于2022年12月份將試點范圍擴大至全國約50座超級充電站。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至2022年底,我們開放的超充站總量約占國內超充量的5,具體的開放流程隨后我們會公布出來。”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車輛的適配條件,那就是針對開放車輛,需要配備GB/T國標接口,或者也可以通過轉接頭兼容,受目前技術的限制,在充電功率上會有一定的限制。”

  尉來汽車充電的功率通常能夠成到250KW,而在尉來充電樁上的充電功率通常會限制在60到120KW,技術限制確實是有,但多多少少只是一個借口。

  這種大家也都是心照不宣的,你不是尉來的車主,肯定無法享受到同樣的服務。

  “2023年,我們計劃開放15的超充站,方便更多的電動汽車車主,讓他們補能再無顧慮。”

  一石激起驚雷。

  尉來的這一決定,可謂是改變了行業格局,率先反應的依舊還是資本市場,在檀錦程宣布開放充電樁的當夜,美股新能源汽車企業均有不同程度下挫。

  其中以特斯拉與聞界表現最為明顯,當日特斯拉大跌超過4,而聞界則暴跌超過11,這兩家企業是尉來這一決定受影響最大的車企。

  尤其是聞界,李兵的換電模式某種意義就是想做電動汽車領域的石化雙雄,李兵也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以“加電”來宣傳他的模式。

  把加電跟加油這兩詞綁定起來,在補能方面獲得用戶的理解,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中小車企補能不便的情況下。

  “尉來這一招可以說是要了李兵的命啊,他的換電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啊,難怪尉來開始減持聞界的股票了,要說狠還是檀總最狠啊。”

  “商場上沒有真朋友啊,這家伙前兩天在飯桌上還兵哥兵哥的喊著。”

  “哈哈,只能說檀總越來越成熟了,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啊。”

  前兩天才跟檀錦程聚了一場的沈楠彭,是在機場看到的新聞,作為全球知名氣投資人,他太明白尉來這背后的意義了,同時也越發的欣賞檀錦程了。

  能夠把私人交情與商業競爭區分開來,越發成熟的檀錦程,對于沈楠彭自身還有紅衫這樣的合作伙伴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換電模式本來就是爭議很大,李兵誠然爭議很大,但能夠把一個爭議很大的模式推廣開來,也足以證明他的能力的,但是這種能力也是在外部因素少的情況下。

  從前大大小小的中小車企生產的電動汽車,其中有一些紅極一時,但是很快就沒落了,無非是服務跟不上,這里面也包括充電業務,這才是他推廣的最大動能。

  但是尉來開放充電樁,那其他車企就會減少最大的困擾,購買他們車輛的用戶就減少了這樣的擔憂,看看第一個宣布響應的小朋汽車就知道了,其他有充電業務的車企受到了影響股價下挫,而小朋汽車在美股卻是逆市而漲。

  實際也是如此,在檀錦程宣布開放充電樁,何小朋在社交媒體上響應之后,首批開放的十座城市當中,小朋的意向用戶,咨詢購車的用戶人數有了一個小幅度的上升。

  “眼下對于其他企業來說,除了被迫跟進之外,沒有任何辦法。”

  尉來的這一決定,是能夠掀起行業連鎖反應的,這是一次充電的革命,像是包括BYD,特斯拉還有其他中小型車型,必須選擇在合適的時機的開放部分充電樁。

  否則就會被輿論指責為封閉自私,而一些充電運營商感受到的壓力同樣也不小,他們必須加速整合,避免被車企業網絡邊緣化。

  12月1日,尉來正式對外公布了開放充電樁的10大城市具體超充站位置以及開放規則與費用。

  首批適配的車型當中,包括了特斯拉,BYD漢EV,小朋P7,寶馬iX3,沃爾沃XC40等等熱門車型,另外還有像是哪吒S,零跑C11等等二線新勢力品牌車型。

  開放的規則與費用使用流程也一并公布了,下載尉來APP,注冊賬號并綁定車輛,選擇為非尉來車輛充電,掃碼啟動充電樁就可以了。

  收費標準為電費加上服務費,約1.5元至2.5元每度,比尉來車主要高出20至30,這一點也能夠理解,當你所處的位置沒有自家的超充站,選擇貴一些的友商也能夠接受。

  同時,收費上貴一些也算是尉來給友商們留出的一些時間窗口,除了這些之外,尉來沒有其他的限制,不需要會員,按次付費,也無訂閱優惠等等。

  車主也就是下載個APP,綁定個銀行卡的事兒,按次付費的方式也很合理,沒有適七八糟的收費模式,也符合尉來一貫作風。

  此事得到了一部分非尉來車主的歡迎,不過在尉來車主群體里還是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尤其是首批開放的這十座城市車主。

  針對自身用戶的爭議,檀錦程也在微博上公開回應,給出了安撫方案。

  APP實時排隊系統,可視化的等待時間以及附近替代站點的推送,讓用戶在時間上能夠做到更加合理的規劃。

  針對可能出來的排隊時長增加,尉來給自身用戶的補償方式是排隊時長超過15分鐘上,贈送50Km免費超充額度,可以選擇下次使用。

  在故障應急方案里,尉來也有規劃,因非尉來車輛兼容性問題導致充電失敗,補償車主代金券,此外還有針對自身車主的會員制以及專屬福利等等政策。

  尉來在開放充電樁業務上,準備充足。

  尉來意圖明顯,其他企業也不會坐以待斃,這邊尉來剛剛宣布首批試點車型當中包括特斯拉的全系列,而那邊特斯拉的車主,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接到了OTA升級信息。

  特斯拉并未言明這一次升級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以一句優化充電系統來代替,但是尉來的技術人員卻是發現了,這是特斯拉通過OTA升級的方式,來禁止特斯拉車輛使用非特斯拉的充電樁。

  “哈哈,正常,特斯拉要是沒反應才不算正常呢。”

  技術部門在匯報之時,檀錦程哈哈一笑,這樣的案例其實也不是沒有過,此前蘋果就限制過第三方配件的功能,這一招其實也是其他車企反制最好的方式。

  如果都像特斯拉這么干,那尉來所謂的開放充電樁就會成為一場笑話,只不過這么做也會得罪車主,也只有特斯拉與蘋果這種強勢的企業才敢這么干。

  特斯拉對于國內用戶的OTA升級,尉來沒有什么表示,只是在首批開放車型公告當中悄悄的刪去了特斯拉,但是這點變化也沒有逃過網友的眼睛。

  一時之間,風聲四起。

  “國內不是我們的主戰場,我們的主戰場是歐洲呢,提醒于總注意歐洲那邊的輿論。”

  如果是在北美市場,那檀錦程自然是不敢第一個吃螃蟹,國內的話這里政策上,民意還有輿論上都站在尉來這一邊,特斯拉的小動作根本無需理會。

  不過特斯拉也確實不需要尉來的充電樁,特斯拉本身充電樁數量就不少,他們的超充技術也是全球領先的,對特斯拉車主的影響也比較小。

  國內尉來優勢明顯,北美是特斯拉的天下,雙方主要的市場爭奪點就是在歐洲,無論是動力電池工廠,收購福特工廠以及渠道網絡的建設,都是針對即將到來的競爭。

  換電同樣也是如此。

  經歷過四月份輿論風波之后的特斯拉,雖然沒有從前那么強勢了,但是馬斯克依舊還是那個馬斯克,特斯拉的本質也不會變。

  歐洲市場上,很快就有科技媒體以及特斯拉KOL的吹風,通過一大批跟特斯拉友好的媒體還有自身KOL的視頻分析,來集中攻擊兼容性的問題。

  特斯拉官方論壇,也罕見的置頂了一則話題,標題是為什么開放充電是行業的倒退,發帖子看似是一名特斯拉用戶,實則是他們背后推動。

  “笑死,特斯拉自己也在計劃開放充電搶市場,現在被尉來搶了先,就玩這套。”

  在非特斯拉用戶群體來看,特斯拉的這一行為多多少少有些好笑,開放充電這事兒在目前幾大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區都有討論,政策上也都是往這方面傾斜。

  “我們往整合資源,還有避免浪費這方面來引導吧,跟環保聯系在一起。”

  手機行業里,充電配件的標準爭論了這么多年,雖然現在還沒有全部統一,但對比之前確實進步不少,歐洲地區對于環保正確的理念正值當時,往這方面引導絕對沒有問題。

  在規模化效應方面,除了北美地區,特斯拉與尉來都不相上下,特斯拉計劃當中的北歐四國試點也正準備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公布,尉來這一次搶先確實讓馬斯拉有些措手不及。

  說起來一切都是標準之爭,當尉來的標準推廣之后,對于特斯拉在充電業務方面就有著極大的威脅,而尉來的計劃在歐洲同樣引起了很大的探討。

  不過探討的背后,卻是歐洲老工業的無奈,當新能源汽車快速爆發的年代,原本這些都是他們最先提出,最先推廣的項目,卻沒有如他們預期當中的那樣發展。

  汽車工業發達的歐洲,補貼力度不輸于ZG區,強制又嚴苛的環保條款,都沒有催生出一款有影響力的新能源車型。

  當全世界都在討論特斯拉與馬斯克,尉來與檀錦程,毛豆3,毛豆Y,ET5與星途S01的時候,是BBA不斷拉胯的新能源轉型,是歐洲老工業的沒落。

  雙方在輿論引導上火力全開,誰都無法暫時勝出,而特斯拉悄悄OTA的行為,在國內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相比起歐洲,這邊就是尉來的輿論天下了。

  四月份維權事件之后,特斯拉無論是在銷量還是在口碑上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眼下這件事還處于爭議之中,本就輿論不占優的特斯拉這一行為,被視作玩不起的表現。

  “老美的企業也就那么回事兒了,先是蘋果,再是特斯拉,都是這招。”

  合資品牌的袪魅,在特斯拉悄然OTA之下,進一步加速,都說老大與老二干仗,倒霉的是老三,現在特斯拉與尉來之爭,第一個倒霉的倒是傳統燃油車的主導品牌了。

  11月份,傳統燃油車銷量下滑15,其中合資品牌整體銷量下滑23,其中日系品牌整體下滑24,而曾經的王者三菱汽車,11月份僅僅賣出去3000輛,銷量下滑50。

  三菱ZG區總裁長澤裕,正是在此時找上了檀錦程。:mayiwsk

  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2003:從外貿開始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