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五載,六月十三。
崔乾佑和安守忠兩人帶兵進駐潼關。
姜天驕在此整頓兵馬擴充軍隊,他在靈寶之戰中俘虜到九萬唐軍,而這里面就有五萬唐軍來自河西和隴右兩大藩鎮,以及河隴十三部落的番兵。
由于火拔歸仁等唐軍降將投誠歸附,所以姜天驕非常輕松把這五萬唐軍收入麾下,使得他在潼關兵力高達八萬大軍。
崔乾佑和安守忠兩人瓜分掉另外四萬唐軍,他們從中篩選出精兵猛卒一萬多人,余者淪為奴隸通通送到東京洛陽進行變賣。
隨著姜天驕初步整頓完畢以后,他跟安守忠開始向長安城發起進攻。
本來崔乾佑也想跟著一起進軍長安,然而潼關必須留有大將鎮守,他只能把這機會留給姜天驕和安守忠。
就在姜天驕和安守忠率兵向長安進軍途中。
這天凌晨,李隆基迎來這輩子最黑暗的時刻,他連夜帶著楊貴妃等人秘密逃出長安。
這支逃亡隊伍在陳玄禮所率禁軍的護衛下,從延秋門出太極宮匆忙向西而逃,只有住在太極宮內的皇家眷屬才有幸跟著他逃出生天,其余妃嬪、公主、皇子、皇孫等全被拋棄。
楊國忠在路過左藏國庫的時候,他吩咐逃亡將士能拿多少拿多少,隨后正欲放火將其燒掉。
“楊卿,這火還是別放了吧!”
李隆基滿臉哀傷阻止下來。
楊國忠一臉疑惑說道:“陛下,可若不燒掉國庫,這些東西都會白白便宜給叛軍。”
李隆基淚流滿面解釋道:“朕在位治國四十四年,無恩德以加百姓。而今兵災即將來臨,如果賊人來了得不到它,必然會大肆劫掠百姓。還不如把國庫送給他們,免得讓長安百姓跟著受苦。”
“好吧!”
楊國忠只能放棄焚燒國庫。
李隆基等人出長安西門后,很快便走過西渭橋。
楊國忠為了避免叛軍尾隨追殺,他在逃亡隊伍過橋以后,隨即下令放火焚燒掉西渭橋。
李隆基突然見到西渭橋燒起大火,他隨即對著楊國忠痛斥道:“楊卿,官員和百姓都在避賊求生,你又何必斷絕他們生路?”
“高將軍,麻煩你去處理下吧!”
李隆基吩咐高力士帶人回去撲火,讓他把火滅掉再回頭追趕隊伍。
原本李隆基已經忘記大唐百姓很多年,可他在這最后一刻還是良心發現。
這天早上長安城人心惶惶。
大部分恪盡職守的文武百官仍然堅持上朝,直到宮門打開后,才從宮女和宦官口中得知皇帝陛下早已跑路。
李隆基逃亡前留下詔書,他委任崔光遠為京兆尹、西京留守、京畿道采訪使。
由于李隆基秘密出逃,所以長安到處發生騷亂。
有人放火焚燒左藏大盈庫,企圖去搶運財寶,以至于還有人騎著驢子闖入宮殿。
崔光遠連忙招募官員代理府、縣職務,守衛宮殿,以雷霆手段殺死一大批人這才平息騷亂,同時派人去跟姜天驕請降。
正好崔光遠也是出自博陵崔氏,他跟崔乾佑屬于同一宗族。
邊令誠聽聞叛軍正在大舉逼近長安,他拿著一大串宮禁重地的鑰匙跑去尋找姜天驕。
皇帝陛下可以拋棄臣子私自跑路。
那就別怪臣子擇木而棲另擇明主。
姜天驕得知李隆基已經開始跑路,他立刻帶著一萬騎兵直奔長安。
李隆基為了避免叛軍追殺上來,他過了西渭橋后繼續向西進發,以宦官王洛卿為前導,告諭沿途郡縣準備飯菜進行接待。
這支逃亡隊伍從凌晨到中午總算抵達咸陽縣的望賢宮。
大部分人饑腸轆轆本以為有飯菜可吃,沒想到咸陽縣的官吏早就跑得無影無蹤,就連負責前導的宦官王洛卿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
李隆基見此情形痛哭流涕:“難道我大唐真是氣數已盡了嗎?”
“陛下,咸陽官吏只是為了躲避兵災而去,請您千萬不要多想啊!”
楊國忠跟在李隆基身邊安慰道。
李隆基只能命令宦官們在咸陽街頭張貼皇帝駕臨的告示,希望當地百姓能夠出面接待。
結果告示貼得滿大街都是,響應號召的人卻一個都沒有,無論是官吏還是百姓,沒人愿意出來接待李隆基這個昏君。
眼看著所有人的午飯都還沒著落,李隆基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楊國忠見此情形也顧不得什么面子,他親自拿著錢財挨家挨戶去購買糧食,希望能讓李隆基先行充饑。
或許是楊國忠主動放下身段挨家挨戶去買糧食,一部分善良百姓不忍心見到天子挨餓,于是挑來很多米飯、燒餅、大豆。
對于咸陽父老這般雪中送炭,李隆基自然是大為感動,這就代表著百姓還沒完全拋棄他,隨即命令高力士拿錢酬謝。
在這些咸陽父老中,年紀最大的郭從謹見到天子這般憔悴落魄,他忍不住跟著傷心落淚,于是走到李隆基面前進言道:“陛下,安祿山包藏禍心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沒人揭發他的陰謀,可您為什么就是不相信啊?”
“當初不是沒人告發安祿山,可您卻把舉報之人誅殺,這才導致禍亂的發生,以致陛下不得不流亡到此。”
“自古明君務求天下忠良,而使自己耳聰目明,其緣由正是在此。”
“我還記得宋璟當宰相時,他經常屢屢犯顏直諫,天下賴以太平。可是后來朝中大臣再也不敢說真話,只知阿諛取容討陛下歡心,因此宮闕之外陛下一無所知。”
“那些遠離宮闕的臣民早知會有今日,但由于宮禁森嚴不能面見陛下,臣民區區效忠之心無法上達。要不是事情發展到了這種地步,我又怎能親睹陛下之面而一訴衷腸呢!”
這話一出,李隆基頓時悲從中來,他也不禁掩面而泣,怨恨自己快要把大唐江山葬送得一干二凈。
李隆基聽完咸陽父老郭從謹的肺腑之言,他愧悔難當只能老實承認:“此朕之不明,悔無所及!朕甚愧之!”
在咸陽父老的眾目睽睽之下,李隆基公開承認錯誤,他也希望能夠得到諒解。
李隆基打發郭從謹離開后,他把飯食分給隨從官吏先吃,再讓禁軍將士分散到各個村落去找吃的,自己挨到最后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