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47章 貌離神合

  “糧食稱好重,不要弄錯了!”

  “丁六郎,稱糧一千六百七十五斤,交稅六百七十斤,余糧一千零五斤…裝袋!”

  “趙五…”

  春去秋來,時間便已經來到九月的秋收。

  隴右境內,田野間盡是繁忙景象。

  百姓們彎腰持鐮,各自在田間忙碌著,汗水雖然浸透了衣衫,卻掩不住臉上洋溢的喜悅。

  已經將糧食收割裝袋的百姓,當場就在官道上與衙門派來的戶司直白開始算賬稱秤。

  隴右的稅很高,但卻擺在明面上,只要家中有人上過小學,百姓自己就能算清楚。

  相比較大唐那數不勝數的繁雜稅捐,隴右的稅制可謂簡單。

  當然,這只是看得到的稅,但隴右還有看不到的稅。

  柴米油鹽醬醋茶…

  隴右境內的各行各業都被都護府壟斷,民間雖然也有百姓自己經營商鋪,但百姓更多還是去衙門經營的商鋪采買。

  雖說刨除人力和運費后利潤微薄,但這些也是衙門向百姓征收的稅,不過不屬于直接稅,而是間接稅。

  正因如此,隴右的整體稅率,實際上可以達到四成五,留給百姓的只有五成五。

  饒是如此,隴右卻依然能夠成為當世的世外桃源。

  不是隴右做的好,而是與周邊勢力做的實在太差。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隴右的生產分配做的很好,若將隴右的生產資料分為十成,則官吏占二成,百姓占八成。

  相比較之下,大唐及大禮、渤海等國就不行了,畢竟它們都是開國百年以上,資源早已分配結束的勢力。

  開國時百姓所分到的田地,早就被世家庶族通過手段兼并而去,而朝廷又無能力破而后立,百姓自然困苦。

  “這岷州的人口,相較十年前,確實增長了五倍不止,不知如今文冊上有多少人口了?”

  岷州溢樂縣外的某處草棚下,劉繼隆坐在椅子上,目光掃視田野間收割糧食的百姓,臉上流露滿意之色。

  站在他身旁的人,分別是隨他南下的陳瑛,以及平調過后的岷州刺史王思奉。

  王思奉見自家節帥詢問,當即作揖道:“回節帥,岷州三縣有一萬九千六百二十五戶,九萬二千六百五十七口。”

  “雖說距離昔年五倍之數還差些,但此役過后,岷州人口必然能突破十萬口!”

  他說這番話時,余光總是時不時在劉繼隆臉上打量,一旦與劉繼隆四目相對,他便立馬著急收回目光。

  劉繼隆雖然察覺到了,但并未發作,只是就事論事道:“事情還未開始,難免有變故,莫要將話說的太死。”

  “是…”王思奉心里一緊,心想節帥是不是在敲打自己。

  “陳瑛,松、宕、武三州人口分別幾何?”

  劉繼隆并未深究王思奉對自己的試探,而是調轉話題詢問陳瑛。

  “回節帥,松州近六萬口,宕州九千余口,武州八萬余口。”

  陳瑛不假思索的回答,劉繼隆聽后思索。

  隴南地形復雜,與之連接的西川六州也是如此。

  這六州的官道,劉繼隆早就通過王燾等人了解過,基本屬于小道,大軍通行較為困難。

  正因如此,六州人口不多,駐軍則是在一萬七千左右。

  雖說有一萬七千兵馬,但這些兵馬三十余年未經戰事,戰力如何,還得看尚摩鄢出兵后的表現來判斷。

  若是尚摩鄢無法將六州拿下,那自己必然需要舍棄幾個州。

  文州、扶州、龍州這三個州相比較來說更為重要,若是能拿下這三個州,隴右就能掌握對西川居高臨下,以高打低的優勢。

  不過要是能將六個州都拿下,那自己才徹底掌握了將西川視作后花園的地位。

  想到此處,劉繼隆便詢問道:“可曾與府中幾位參軍盤算過,三州人力畜力能補給多少兵馬?”

  陳瑛躬身,不假思索的回答道:“以三州成丁者數量推算,百里則補給大軍六萬,二百里則三萬,三百里則萬五,以此增減。”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劉繼隆雖然沒有成立參謀部,卻在都護府內設有類似的行軍參軍。

  以三州的男丁數量,足夠支撐隴右出兵七千,深入西川成都腹地。

  若是拿下六州之后,那大半個西川都將籠罩在隴右軍的兵鋒下,而這便是劉繼隆想要拿下六州的原因。

  只有拿下六州,再充實六州人口,他才能做好隨時將蜀中收入囊中的準備。

  只要有了蜀中和隴右,那他就能重復秦漢唐三朝之舉,以西陲之地東進,收關東于囊中。

  思緒間,劉繼隆對陳瑛交代道:“那兩千多儲備的官員和直白應該在這幾日就要南下了,你好好安排。”

  “是!”陳瑛作揖行禮,王思奉則是連忙表現道:

  “節帥,末將已經令人準備好飯食,請您移步。”

  “嗯!”劉繼隆起身走出草棚,隨后上馬前往了溢樂縣,王思奉及陳瑛等人緊隨其后。

  在劉繼隆視察岷州情況的同時,宰相蔣伸派去河西的人與劉繼隆所派出的書信先后抵達西州。

  十月初的西州依舊燥熱,不負后世火焰山之名。

  張淮深坐在曾經的高昌王宮,如今的安西都護府正堂主位,堂內左右兩側分別站著李恩、李明振、王景翼、王景之、康通信等人。

  堂內正中,由宰相蔣伸所派來的官員也在抵達西州的同時,揭下了偽裝。

  “下官乃禮部主事劉宗望,是朝廷所派之天使,所謂送信不過掩人耳目。”

  “如今來到節帥面前,便不用再偽裝了。”

  風餐露宿幾個月,這名禮部主事瘦了整整一圈。

  饒是如此,當他自報家門時,卻還是忍不住的挺起胸膛。

  面對他的自信,張淮深只覺得莫名其妙,但為了試探出朝廷派遣此人來西州的目的,他還是奉承道:

  “既然是天使,那還看座?”

  隨著他開口,殿內的幾名兵卒連忙端來月牙凳。

  劉宗望畢恭畢敬行禮跪坐月牙凳,張淮深也開門見山道:“不知朝廷派劉主事前來,所為何事?”

  眼見張淮深如此直接,劉宗望也不想耽誤,只想早些把事情交代清楚,而后返回長安。

  “朝廷派下官前來,除了擢封節帥為高昌縣開國公外,還有就是想縣公與隴右斷了聯系。”

  “想來縣公也清楚,尚摩鄢與劉繼隆決裂,雙方交戰于伏俟城,事后劉繼隆又出兵橫掃磨禪川,雙方已成死敵爾。”

  “若是縣公愿意切斷與隴右聯系,朝廷愿意授予縣公河西旌節,助縣公奪回涼州,準許縣公從關內道買賣口馬。”

  劉宗望的話音落下,康通信等人紛紛看向張淮深,就連張淮深自己都有些錯愕。

  昔年怎么懇求都求不到的河西節度使旌節,如今朝廷就這樣送上門了。

  不僅如此,自己心心念念的關內道口馬買賣也能重新做起來,還得了個開國縣公的爵位。

  想到這里,張淮深沒有激動,只覺得自己與自家叔父過往所努力的一切,宛若笑話。

  早知道這么容易就能得到節度使旌節,他早就把劉繼隆扶持起來,讓朝廷感受感受臥榻猛虎的威脅了。

  “茲事體大,此事某還需要與內臣商議,請劉主事先去寅賓館休息吧。”

  “這是自然,那下官先行告退。”

  張淮深將劉宗望應付了過去,并示意西州的一名別將帶他離去。

  待他們走后,王景之立馬便站了出來。

  “節帥,我們不能做背信棄義之徒!”

  “沒錯!”王景翼也站出來附和起來,而李恩則是沉吟道:

  “朝廷給出的價碼很高,我們可以陽奉陰違。”

  “想來就算劉繼隆知曉,也不會怪罪我們的。”

  幾人都不同意與隴右決裂,這并非他們有所遠見,而是河西歸義軍早就被朝廷折騰怕了。

  從索勛亂涼州開始,河西歸義軍就沒有順利過。

  直到與朝廷斷絕往來,依附隴右發展后,河西歸義軍才漸漸走上正軌。

  從關內道買賣口馬固然誘惑,可劉繼隆這幾年也先后與他們完成了近三萬人的口馬貿易,并且拉攏了黠戛斯與他們組成聯軍。

  若非遷徙而來的人口還未恢復生產,張淮深恐怕已經與黠戛斯一同舉兵,將天山南北的回鶻殘部掃出西域了。

  “此事,確實需要告訴劉牧之,不過得快。”

  張淮深將此事定調,因為他知道隴右與河西關系就是唇齒關系。

  唇亡齒寒,這個道理,已經多次在河隴大地上演了。

  從大中皇帝李忱到如今的咸通皇帝李漼,他們都對歸義軍充滿了猜忌。

  張淮深早就對這所謂的大唐失望了,尤其是在隴右突起獨大后,他連口號都改成了“漢家不偏安”。

  “節帥,隴右送來書信!”

  忽的,堂外傳來稟報的聲音,張淮深聞言不假思索:“進來!”

  在他的示意下,堂外的別將很快走入堂內,將劉繼隆派人送來的書信呈遞給了他。

  他本以為是劉繼隆猜到了朝廷的作為,卻不想書信內容卻是提醒他河西佛寺僧眾的事情,以及征討回鶻殘部的事情。

  “看來你也并非料事如神,全知全解…”

  望著與自己此時所遭遇事情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張淮深臉上浮現一抹笑容,最后焚毀書信,提筆手書一份,將墨跡吹干后滴上火漆,用自己的私印蓋好。

  “八百里加急,將這封手書以最快速度送往隴右都護府。”

  “末將領命!!”

  別將接過手書,隨后恭敬退出正堂。

  待他走后,張淮深這才與眾人討論起了西州屯田的事情。

  至于被他所送出的這份信,大概在十五天后才送抵了隴右。

  劉繼隆趕在大雪封山前返回了隴右,還沒坐下就接到了他這份手書的消息。

  “噼里啪啦…”

  火墻升起熱氣的同時,劉繼隆脫下大裘坐在主位,拿起張淮深手書仔細查看了起來。

  在他得知朝廷的意圖后,他當即就笑道:“我們這位至尊的動作倒是不慢,我才把消息送到長安沒兩個月,他就已經聯系上了河西。”

  “只是可惜,他與先帝從不會反思他們對歸義軍的所作所為,以為授予些恩賞,就能讓我們這些人納頭就拜。”

  他話音落下的同時,也示意沉吟將張淮深手書傳給眾人閱覽。

  不多時,手書便在眾人手中走了一圈,而李驥見狀眼底閃過精光,連忙作揖道:

  “節帥,朝廷不義在前,我們為什么還要固守忠義?”

  “前些日子末將聽崔參軍說境內每年有數千學子畢業,他們苦學多年,總不能讓他們回家種地吧?”

  “倒不如趁此機會將劍南道、山南西道拿下,授予他們可靠的官身!”

  “節帥,某附議!”馬成不假思索的選擇附和,而尚鐸羅與崔恕也私下對視,接著對劉繼隆作揖:

  “節帥,末將(下官)附議!”

  堂內不過八人,刨除劉繼隆本人外,如今已有半數同意,只剩下高進達、陳瑛,以及法曹參軍事兼都察院副使的韓正可沒有表態。

  “你們三人怎么看?”

  劉繼隆沒有答應,而是詢問高進達三人,這就已經表達了他的態度。

  高進達作揖道:“節帥昔年以十八字要訣治理河隴,如今中原戰事漸安,朝廷四周泰安。”

  “我軍若舉兵作亂,必然成為天下眾矢之的。”

  劉繼隆昔年所謂的十五字要訣分別是“高筑墻、廣積糧、興水利、強練軍、促手工”,后來又增加“清貪腐”的三字要訣,總共十八字要訣。

  事實證明,這十八字要訣讓隴右發展神速,唐廷幾次想要對隴右動手,都苦于實力不夠強大,找不到借口而作罷。

  若是隴右現在強行冒頭,那難免會被朝廷抓住把柄。

  不過這點事情在李驥等人看來根本不算事情,畢竟他們也從朝廷這些年對藩鎮的姑息態度看出了許多東西。

  他們與當初的劉繼隆所認為相同,認為朝廷即便出兵,他們只要能將官軍擊敗,就能讓朝廷主動向隴右服軟。

  正因如此,他們才會不斷煽動劉繼隆主動出擊。

  不過劉繼隆還是那個態度,他可以逼大唐出兵后反擊,但不能主動進攻,這是兩個概念。

  如今還不是二十幾年后,更何況即便二十幾年后,不少官員依舊心向大唐,而這是太宗留下的遺澤。

  “此事無需再議,此次我只謀奪六州。”

  “若朝廷因六州而興兵,再議此事亦無妨!”

  劉繼隆將此事按定,李驥等人臉上明顯不甘。

  他們希望劉繼隆主動出兵,與朝廷直接翻臉開戰,然后在戰場上打敗官軍,而不是這種磨磨蹭蹭的吃些邊角料。

  “承平太久,人心思動啊…”

  望著他們的表情,劉繼隆想到了臨州大學的那些學子。

  再過幾年,他應該就能利用這些學子將軍隊思想問題給解決了。

  哪怕達不到他所想的高度,但軍中卻也不會出現如李驥他們這些敢于挑撥的老臣。

  想到這里,劉繼隆目光看向高進達:“與朝廷的糧食貿易,可以重新提上日程了。”

  “不過這次不要賣的太快,一點點賣,讓朝廷投鼠忌器。”

  “此外我會給張淮深回信,讓他們在明面上與我們決裂,如此更利于我們日后發展,但雙方貿易繼續,不能終止。”

  “是!”高進達連忙應下,他更支持劉繼隆這種穩扎穩打的態度。

  當然,他之所以支持,也是因為他從劉繼隆口中得到了隴右幾年后會東出的結果。

  “都退下吧!”

  劉繼隆起身往中堂走去,李驥等人在他走后聚到一起,高進達則是搖頭向外走去。

  陳瑛、韓正可跟著他走了出去,二人前往了長史堂坐下。

  “李副都護他們現在的行為越來越出格了,節帥不管管嗎?”

  韓正可能被劉繼隆選為都察院副使,脾氣自然剛正,所以很看不慣李驥他們步步緊逼的態度。

  陳瑛不太好說這件事,畢竟他是軍中出來的。

  好在他屬于陳靖崇這一派,因此也能適當調和調和。

  面對韓正可的生氣,陳瑛安撫道:“他們也是建功心切,本質上還是想著幫節帥成就大業的,只是過于激進罷了。”

  陳瑛話音落下時,趁機看了眼高進達,高進達則是嘆氣道:

  “李驥這群人還是太沉不住氣,他們以為他們天下無敵,卻不想諸鎮那么多兵馬,我們若是主動動兵,不僅污了歸義軍的名頭,還容易被諸鎮針對。”

  “節帥說得對,箭射出頭鳥,如今我們不能冒頭,步步蠶食邊州也不差。”

  “更何況西南戰火一起,必然會引動諸道震蕩,屆時朝廷唯有加稅這一條路。”

  “朝廷衰敗已成定局,中原的流民沒有得到賑濟,必然會趁機作亂。”

  “節帥與我說過,四五年后,我們便會苦于手中學子不足,可見節帥早已想好了東出的時間。”

  “在此之前,我等還需堅守本心,莫要被李副都護他們干擾才是。”

  “是…”陳瑛與韓正可頷首,高進達則是看向韓正可道:

  “戰事在即,都察院和法曹必須嚴抓州縣,避免有人偷拿卡要,壞我隴右大事!”

  “長史放心!”韓正可作揖道:

  “下官已經告知都察院及法曹等六百同僚,凡有阻我隴右收復六州之碩鼠,定斬不饒!”

  “善…”高進達滿意頷首,接著便將話題引向了其它政務,而門外的兵卒聞言則是與身旁同袍道:“我去入廁,一盞茶后回來。”

  “快去吧。”同袍沒有多想,而這兵卒也連忙走出了長史堂。

  不過他沒往茅廁走去,而是前往了副都護的衙堂,將此事告訴了衙堂的校尉。

  帶著眾人返回衙堂的李驥才剛剛坐下,便見有校尉從堂外走來,來到他身旁耳語數句。

  “這話真是高進達說的?”

  李驥眼前一亮,校尉頷首道:“是長史堂那邊傳來的消息,應該不會有錯。”

  “好!”李驥激動起身,背負雙手來回渡步道:“既然節帥有了謀劃,那我就不著急了。”

  “怎么了?”馬成等人朝他看來,李驥聞言笑道:

  “節帥有了謀劃,東出就在五年后!”

  “好!!”幾人紛紛拍案,口中叫好。

  “末將告退…”眼見他們如此,校尉默默退出衙堂。

  他身后的叫好聲不斷傳來,可他卻不予理會,只是走出衙堂后,冷漠著朝中堂走去…←→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歸義非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