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29章 揮師東進

  第129章揮師東進第129章揮師東進←→::mayiwsk

  “阿爹,這些肉都是我一個人吃嗎?”

  “對啊,洛波要多吃一點,才能快快長大。”

  “阿母,肉的味道好香,朗達從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東西。”

  “多吃點才能長大成為勇士…”

  黃昏的余暉灑落在營盤,將人影拉得老長。

  篝火噼啪作響,火光與黃昏一起映紅了每個人的臉龐,也映照出他們內心的安寧與滿足。

  鄯州的兵卒們在此刻脫去了戰場上的驍勇,放下了所有的戒備,與家人一同排隊領取飯食。

  在他們排隊的臨時大庖廚內擺放數十口大鐵鍋,炊煙裊裊,米香四溢。

  粟米飯在鍋中被庖廚翻騰,豬肉在鐵鍋里爆炒,油光閃爍,肉香四溢。

  羊肉在鍋中慢慢燉煮,湯色乳白,香氣撲鼻。

  面餅在爐上烤得金黃,外酥里嫩,散發著麥香。

  兵卒的家眷們捧起木質飯碗,小心翼翼的用勺子打起幾塊豬肉,試探著舀起湯,不敢取到下面的肉。

  見他們如此,身為一家之主的兵卒們看在眼里,疼在心底。

  庖廚們見狀搶過勺子,大勺大勺的往他們飯碗里加飯加肉,往湯碗里放上小半碗羊肉,面餅也是一口氣給個兩三張,生怕他們吃不撐。

  面對庖廚師傅們的熱情,這些家眷受寵若驚,端著飯菜與家人回到自己的帳篷面前,就這樣坐在地上開始吃飯。

  哪怕肉湯飯菜都到了碗里,可他們依舊小心翼翼地觀察四周,小口小口的品嘗著這些來之不易的豐盛晚餐。

  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的笑聲在營地回蕩,像是最動聽的樂曲。

  對于這些曾只能喝稀粥的人來說,這頓飯不僅僅是食物,更是對生活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兵卒們圍坐在家眷身旁,看著他們滿足的笑臉,自己的嘴角也不自覺地上揚。

  盡管剛剛從戰場脫離不到一個月,但眼前這份簡單的幸福讓他們忘卻了戰爭的殘酷,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他們用筷子夾起自己碗里的肉片,輕輕放入家眷的碗中,隱晦的展示自己對家人們的疼愛。

  隨著入座吃飯的人越來越多,兵卒的談笑聲與家眷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溫暖和諧的畫面。

  此時此刻,沒有戰爭的陰影,只有家的溫馨和豐盛的晚餐帶來的喜悅。

  一頓豐盛的飯食,立馬驅散了他們的不安,使得他們放松下來。

  面對此等情況,劉繼隆沒有趁熱打鐵,而是遵循本心,與尚鐸羅、悉頡他們吃完飯后便在落日前返回了山丹城內。

  隨著他離去,這場豐盛的飯食也漸漸步入尾聲,而尚鐸羅、悉頡則是召集了所有兵卒集中在牙帳前的空地上。

  一千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站在一起后,還是可以聽到尚鐸羅和悉頡聲音的。

  “弟兄們,這頓飯吃得怎么樣?!”

  尚鐸羅沉聲開口,四周立馬響起了叫好聲。

  聞聲,尚鐸羅與悉頡對視一眼,隨后深吸一口氣道:

  “我知道大家剛剛從廓州回來,心里還想著好好休息,但現在卻沒有那么多時間給我們休息了。”

  “明天辰時,刺史就要帶著大軍東征涼州,收復失地了。”

  “在此之前,刺史讓我和你們交代一件事情…”

  尚鐸羅將所有人的胃口吊了起來,此時的鄯州兵卒心中忐忑,不是因為戰爭和其它,而是擔心劉繼隆會趕他們走。

  “刺史說了,大家帶著家眷來山丹是信任他,所以他會為我們和我們的家人落好戶籍,但在此之前,刺史要和我們交代一件事。”

  “刺史東征涼州,收復失地后便不會回山丹了!”

  尚鐸羅話音落下,如一石掀起千層浪,引得兵卒們議論紛紛。

  “什么?!”

  “怎么會這樣?”

  “那我們呢!”

  面對眾人的質問,悉頡厲聲呵斥:“先聽完再問問題!”

  在他呵斥后,兵卒們這才消停下來,而尚鐸羅也繼續發揮起來。

  “刺史說了,往后幾年他會收復隴西失地,因此我們跟著他注定要奔波,過幾年的苦日子。”

  “刺史不想欺騙我們,所以他讓我們自己選擇。”

  “不愿意走的,可以留在山丹安居樂業的,不用擔心和家人落戶山丹的問題,刺史也會為你們安排二十畝的府田。”

  “愿意走的,你們可以帶著家眷隨軍出發,等我們打下河州就能安定下來,不過很有可能要過幾年喝粥吃野菜的艱難日子。”

  “現在刺史給我們的話說完了,具體該怎么選,你們自己看著辦。”

  “愿意留下來的站左邊,不愿意的站右邊,現在開始!”

  尚鐸羅說完,便主動帶頭走到了左邊,而悉頡緊隨其后。

  在二人選完后,軍中的小節兒、五百戶長、百戶長等等中低下層軍官紛紛站到了左邊,哪怕他們知道接下來會很艱苦,可他們還是選擇跟隨劉繼隆。

  在他們選完之后,大批鄯州兵卒也跟著站到了左邊。

  他們雖然豪橫,可卻知道誰對他們好。

  劉刺史讓他們讀書,給他們飯菜和肉食,還會關心他們是否消瘦,為他們家眷安排,光這些就足夠他們對其死心塌地,更別提他從不虧待陣沒將士的烈屬了。

  此前鄯州軍的兵卒也曾陣沒沙場,可劉繼隆帶給這些兵卒身后烈屬的東西卻多的讓人難以承受。

  在這個時代的河隴地區,參軍當兵就是為了吃口飽飯,而劉繼隆不僅讓他們吃飽了,還給了他們很多其它節度使、乞利本不能給的東西,這就足夠了!

  不到一刻鐘的時間,一千精騎除了新編入的那一百多人外,其它人都站到了左邊。

  那一百多名兵卒面面相覷,最后又走過去幾十人,剩下不到一百人選擇留在山丹。

  對此,尚鐸羅和悉頡也沒有生氣,而是讓留營的直白把他們的名字記下,連同他們的家眷一起登籍造冊。

  如果他們繼續當兵,那自然在山丹當兵,如果不愿意,則是把甲胄上交就足夠,衙門會分給他們田地和屋舍。

  不到一個時辰,尚鐸羅和悉頡就做完了一切,而營盤內所發生的事情和新造的戶籍冊也被直白匯報給了劉繼隆。

  “九百二十四人,他們的家人怎么辦?”

  山丹衙門內,燭火飄零,馬成翻閱文冊后遞給耿明,同時抬頭看向劉繼隆。

  面對這個問題,劉繼隆沉吟片刻后才道:“選出中男作為民夫隨軍,其余家眷留在山丹。”

  “另外讓悉頡帶著一百二十四人留下,等待我們拿下嘉麟、姑臧、昌松后,護送其余家眷前往昌松。”

  “至于尚鐸羅,讓他帶著八百精騎跟隨我們東征。”

  話音落下,劉繼隆掃視正堂內的所有人,目光停在崔恕身上:“你暫時留在山丹,等我拿下昌松再視情況而定。”

  “是!”崔恕作揖應下。

  對此,劉繼隆并不擔心沒有懂文識字的直白可用,畢竟掃盲班弄了一年半,最早的那批兵卒已經可以書寫書信,只是說話比較直白罷了。

  對于劉繼隆而言,只要他們能登籍造冊就足夠,等自己安定下來,再開展掃盲也不遲。

  不過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情十分重要,所以劉繼隆對崔恕交代道:

  “山丹最開始那批工匠得帶走,不管是哪個方面的,都讓悉頡護送他們和家眷們一起去昌松。”

  “是!”崔恕明白這些工匠的重要性,連忙應下。

  雖說沒有他們,劉繼隆也能根據所收復城池的工匠來重新培訓。

  但如果有了他們,就不用劉繼隆親力親為,而是由他們傳播知識就行。

  這批工匠數量不算多,各行各業加起來也不過一百二十余人,算上家屬也不過七八百人罷了。

  帶走他們并不會影響山丹現有的冶金、手工業體系,所以劉繼隆也不擔心張淮深會阻攔,而且這也是張議潮承諾過自己可以帶走的人之一。

  這般想著,劉繼隆掃視眾人道:“都回去休息吧,明日辰時東門集合!”

  “我等告退!!”

  眾人作揖行禮,先后退出了衙門正堂,而劉繼隆也返回內堂簡單休息了一夜。

  這一夜并不太平,城內每戶百姓都在為自家即將上戰場的男人而擔憂。

  哪怕他們的差事只是做民夫,可家中的親人仍舊擔心著他們。

  除此之外,百姓們便沒有任何擔心的事情了。

  對于百姓們來說,他們只知道自家男人即將上戰場當兵卒或做民夫,他們并不清楚戰后的山丹將會失去一批對他們極為重要的人。

  翌日清晨,天色還未亮,城內便已經燈火通明,許多人紛紛往東門趕去。

  劉繼隆趕在辰時前抵達東門,而此時的東門外,開拔的隊伍已經延綿官道數里。

  近八千人的隊伍準備就緒,而策馬走出山丹城門的劉繼隆卻調轉馬頭,愣愣的看著山丹城門。

  “刺史,您怎么了?”

  隨軍的曹茂詢問劉繼隆,劉繼隆輕搖了頭道:“沒什么…”

  話雖如此,但他心里卻十分壓抑、沉重。

  山丹,這座陪伴他兩年的城池,保留了他太多的經歷。

  當初這里不過兩千余口人,而今卻接近兩萬口。

  城外的耕地,當初不過兩三萬畝,如今卻已經突破了十萬畝。

  這些種種,都是自己在過去這段時間里做出的成績。

  如今自己要走了,這輩子很難說會再回來,而山丹的百姓也將成為他的記憶。

  不知自己走后,崔恕和后來的官員是否能如自己這般對待山丹百姓。

  若是日后日子難過,不知百姓又是否會想起自己…

  種種思緒纏繞心頭,最終化作一聲嘆息,打馬而去。

  “刺史…”

  “刺史!”

  “刺史…”

  “衣服穿厚些,進了山里冷!”

  路過隊伍,兵卒紛紛起身與劉繼隆打招呼,劉繼隆勉強擠出笑容面對他們,寬慰幾句。

  他的幾句話,立馬讓兵卒們臉上笑容洋溢。

  不多時,隨著他來到中軍,李儀中、張昶等人紛紛起身作揖。

  “刺史,可以開拔了!”

  李儀中這個從不上前線的人,此次卻要跟著東進,這著實讓人驚訝。

  不過在劉繼隆看來,李儀中東進的意圖不是謀求涼州官職,就是想著占據其它州縣。

  畢竟李渭想要出走沙州李氏的心思路人皆知,除了這兩個辦法幫李渭在外站穩腳跟,劉繼隆想不出別的原因。

  只是以現在的涼州和隴西情況,劉繼隆只覺得李渭和李儀中此舉有些白費苦工。

  等到自己帶軍進入隴西,長安那邊恐怕就會知道河西收復涼州了。

  得知這條消息,李忱雖說比他兒子度量大些,但也忍受不了隴山以西出現一個藩鎮威脅關中。

  哪怕李忱不會像他兒子那般把歸義軍搞得分崩離析,可涼州的局勢必然會因為他的插手而混亂。

  好在自己已經將番和的番人遷走了,涼州再怎么亂,起碼番和是亂不起來的。

  只要番和還在張淮深手上,日后他想再度收復涼州就容易許多了。

  這般想著,劉繼隆也收斂了心神,對眾人吩咐道:“傳令大軍,開拔!”

  隨著他一聲令下,近八千余人馬的隊伍開始向焉支山開拔而去。

  趁著行軍,尚鐸羅也策馬來到劉繼隆左右,將尚婢婢在鄯州、廓州所做的那些事情,更為詳細的告訴了劉繼隆。

  得知尚婢婢竟然把鄯州留給拓跋懷光,而自己帶兵駐守廓州,并將龍支交給尚摩鄢駐守,劉繼隆立馬明白了他的用意。

  “他畢竟拋棄過鄯州,而鄯州內的百姓也多以拓跋懷光為主,因此他強行留在鄯州,只會引起內部動蕩。”

  “正因如此,他才會選擇留在廓州,畢竟廓州的豪強都被他殺了個干凈,等于白紙一張。”

  “加上龍支被尚摩鄢控制,一旦我們拿下河州,他就能迅速和我們聯系上。”

  劉繼隆與尚鐸羅等人解釋著尚婢婢的想法,心里也不免感嘆尚婢婢這廝眼光。

  這廝雖說軍略不行,但手段和心眼倒是一樣不少。

  自己才露出點苗頭,他就嗅到味道去廓州等著自己了。

  不過這樣也好,有了尚婢婢這廝冒頭,自己以后也能玩養寇自重這一手段來威脅唐廷了。

  想到這里,劉繼隆收斂了心神,而尚鐸羅也說起了一件事。

  “對了刺史,尚節度使說等廓州安定下來,準備用百姓和您抵賬,繼續換糧食。”

  “這倒是不錯。”劉繼隆臉上難得動容,這算是這段時間他聽到比較不錯的好消息了。

  廓州的漢人少說也有一萬口,依靠這一萬口漢人,完全可以掣肘兩三萬番人。

  不過自己東進后,恐怕很難如此前一樣獲得大批糧食,加上隴西之地旱情多而糧少,自己扎根隴西后,得搞到足夠的錢糧才行。

  劉繼隆好好盤算了一下,而這一盤算就是好幾天。

  焉支山的積雪還沒有徹底融化,張淮深他們先行,也是為了解決官道上的許多積雪。

  正因如此,他們行軍的速度并不快,每日僅能推進三十里罷了。

  相比較他們,劉繼隆他們則是每日能行軍四十里。

  一百六十余里道路,張淮深他們走了六日,而劉繼隆只走了四日。

  所以當大軍走出焉支山,抵達番和城下的時候,張淮深他們僅僅比劉繼隆他們提前兩日抵達。

  劉繼隆交代了李儀中、尚鐸羅他們扎營后,便帶著斛斯光、曹茂等人策馬進入了番和城。

  如今已是三月十二,番和城的百姓在城外準備春種,而城內基本成為了“軍城”。

  街道上到處是來往的兵卒,酒居延雖說不善治理,但也將番和經營的井井有條,比起摩離時期好了太多太多。

  “刺史!”

  劉繼隆來到衙門前,無需他開口,衙門前的守軍便連忙上前作揖,為他牽馬帶到一旁。

  “節度使他們都在嗎?”

  劉繼隆詢問一聲,兵卒連忙點頭:“都在里面了!”

  “好!”劉繼隆頷首回頭看去,只見斛斯光及馬成、曹茂等三十余人先后下馬。

  在他們中間,還有一名身穿粗布麻衣的顯眼之人。

  “斛斯光,你帶悉多虞東本去休息吧。”

  “是!”

  劉繼隆開口交代,斛斯光輕笑看向悉多虞,而悉多虞則臉色難看。

  他被俘小半年,這小半年里都被劉繼隆關在山丹某座院子內。

  雖說不曾缺少衣食,但卻回不到曾經那叱咤風云的時候了。

  從他被俘到現在,劉繼隆基本沒和他交流過,這讓他有些著急。

  眼看劉繼隆都準備揮師東進,卻還不打算和自己說些什么,悉多虞不免急切道:“劉繼隆,你有什么事,大可以在現在說出來!”

  “嗯?”劉繼隆疑惑看向他,隨后輕笑兩聲:“過兩個月你就知道了,在此之前,你還是好好休息吧!”

  “娘賊的!你有本事給我一個準話!要殺要打你說一聲!”

  悉多虞罵罵咧咧,劉繼隆卻不理他,擺擺手示意斛斯光將他帶下去。

  很快,斛斯光就帶著幾名甲兵架著他前往了街道一側,而劉繼隆則是抬腿走入了番和衙門內。

  穿過院中,他便見到了端坐正堂內的一隊人。

  他沒有停頓,而是走入正堂,對主位的張淮深作揖道:

  “蘭州刺史劉繼隆,奉令領軍前來,望節度使示下!”:mayiwsk←→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歸義非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