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5章 擢升果毅

  第75章擢升果毅第75章擢升果毅←→:sjwx

  “咚咚咚——”

  日上三竿,鼓聲作響。

  張掖衙門內,張淮深更換一身刺史常服高坐主位,左右各有身穿不同顏色袍服的官員。

  在這其中,劉繼隆和索勛等從祁連城匆忙趕來的人,便只能穿著常服,依照品級站立。

  李渭雖然匆匆率軍趕回,但也更換好了官袍站立右首位。

  通鼓聲停罷,張淮深這才緩緩開口:

  “此次番賊、回鶻入寇,我甘州陣沒將士合計四百二十四人,遭掠糧草不低于三萬石。”

  “這件事情我會向沙州上報,并建議擢甘州兵額為三十團,擢山丹折沖府為上府,置軍額為六團。”

  “張淮溶、索勛、劉繼隆三人有功,皆擢升二級…”

  “刺史!”聽到劉繼隆擢升二級,李渭果然如預料般站出來。

  “刺史,不知劉別將以何功擢二級?”

  李渭說著,曹義謙見狀卻站出來作揖道:“李別駕不知道,劉別將昨日大破胡雜,以八百精騎逐胡雜萬人,逼胡雜退兵,實乃大功。”

  “加之祁連城有功,擢二級并不為過。”

  劉繼隆不知道曹義謙為什么要替自己說話,因此看向了張淮深。

  高位之上,張淮深神色淡然:“曹長史所言屬實。”

  見此情況,劉繼隆算是知道曹義謙為什么替自己說話了,想來是張淮深在后面推波助瀾,不然自己和曹義謙沒有交情,他沒有必要為自己得罪李渭。

  “既然如此,那便依刺史所言吧!”

  李渭剛剛返回,還不知道劉繼隆再立大功,聽眾人這般說,又見曹義謙為劉繼隆說話,當下只能忍下一切,站回隊中。

  見他不再鬧騰,張淮深繼續道:

  “按規矩,六品以上拔擢需要前往沙州述職,不過山丹乃我河西門戶,因此需留一人駐守。”

  “張淮溶、索勛二人前往沙州述職,劉繼隆暫代山丹左果毅都尉,統領山丹軍。”

  “末將領命…”

  劉繼隆、索勛二人走出作揖,期間索勛不甘心的看了眼劉繼隆。

  雖說他也得到了拔擢二級的待遇,可這樣的拔擢并非他想要的。

  其實他更想要的,是建立劉繼隆那樣的功績,再憑此功績擢升,而非如此。

  面對他的余光,劉繼隆并未察覺,或者無心察覺。

  此刻的他,只覺得自己腰桿都挺起來了。

  李渭這老鳥賊天天給自己下絆子,可最后自己還是靠功績打臉了他。

  盡管這后面有張淮深為自己撐腰,可一看到這老鳥賊臉色難看,劉繼隆心里就一陣舒服。

  “老鳥賊,你給你阿爺我等著,日后有收拾你的時候!”

  劉繼隆暗自叫囂,起身回到隊中。

  與此同時,張淮深又討論了城外被污染耕地應該如何治理,以及甘州錢糧等等事情。

  對于這些事情,劉繼隆皆是選擇性的聽取。

  他在意的是甘州的兵員和儲糧,這兩點關乎到張議潮何時東征,尤為重要。

  聽了半天,他大概知道了甘州如今的情況。

  如今甘州有甲兵一千九百七十六人,無甲兵六百人,軍馬一千二百四十六匹。

  此外的糧食、豆料、麻布、鹽、醋等物資無算,整體可謂殷實。

  這些物資,足夠城內百姓吃到來年秋收,還能支付兵卒四成軍餉。

  雖說還有六成需要瓜、沙、肅三州填補,但壓力也不算太大。

  劉繼隆算了算,如果加上山丹儲存的糧食,基本能解決軍隊的軍餉,就是山丹百姓的口糧沒有著落。

  仔細算來,其實甘州的缺口也就是四五萬石的規模。

  不過等到甘州擴軍至三十團六千人的規模后,這缺口也會擴大到七萬左右。

  如果全靠甘州百姓自己開墾荒地,那最起碼需要五六年的時間才能自給自足,畢竟生地開荒要三年才能達到熟地的水平。

  六年時間,頂多也就是四批熟地罷了。

  如果有足夠多的耕牛,能解放足夠多的人力,那倒是能加快些時間。

  想到這里,劉繼隆又想起了自己劫掠涼州的計劃。

  “劉繼隆,你明日率城中山丹軍,領張掖民夫六百,押送三千石米、一千石豆,一千只羊及四百匹軍馬返回山丹。”

  “其中二千石米及一千只羊交給尚婢婢,令張淮溶率精騎二十人護送張掖民夫返回張掖。”

  “末將領命!”

  張淮深突然點到劉繼隆,劉繼隆也下意識接下軍令。

  待他反應過來,張淮深也起身拂袖:“議事至此,都散去吧。”

  他拂袖而去,背影十分瀟灑。

  劉繼隆羨慕看了一眼,便見曹義謙朝自己笑著走來。

  “劉果毅,明日辰時我會讓人在東城門準備好刺史所言物資,請您明日到東城門接手。”

  “勞煩曹長史了。”劉繼隆作揖回禮。

  曹義謙沒說什么,嘴角帶笑的回禮后離去。

  劉繼隆直起身子,跟隨隊伍離開了衙門,看也沒看李渭一眼。

  等他回到山丹,他就能潛心去執行自己的強軍計劃了。

  至于李渭和張掖,到時候李儀中到了山丹,他就讓李儀中天天山丹、張掖兩頭跑,他自己是不會輕易來張掖了。

  有張淮深在甘州坐鎮,劉繼隆就不信李渭還敢在大事上給自己使絆子。

  “劉繼隆!”

  走出衙門,劉繼隆便見到了索勛站在門口,對自己抬手作揖。

  “索將軍。”

  劉繼隆倒是沒有稱呼他為索果毅,畢竟索勛升遷在即,不是升任折沖都尉就是長史、別駕,還是稱呼將軍來得妥當。

  “山丹就交給你了,希望下次我們見面時,是收復涼州的時候。”

  索勛眼神復雜,劉繼隆倒是不以為意。

  或許索勛他們都覺得收復涼州的前提是四州八城走上正軌之后,但對于劉繼隆來說,時間拖得越久,收復涼州的難度就越大。

  這個問題,估計等五州圖籍送抵沙州后,張議潮也會反應過來。

  只不過按照時間來算,張議潮此時恐怕無力顧及涼州,因此針對伊州的戰事即將開啟。

  這場西征,劉繼隆是注定無法參加了,因為他有屬于自己的東征戰事要準備。

  從眼下到明年開春,這六個月的時間便是自己的準備時間。

  六個月的時間,足夠他整訓山丹兵馬了。

  “希望如將軍所說一樣,收復涼州時再見!”

  劉繼隆抬手作揖,索勛也長呼一口氣,抬手作揖后轉身離去。

  瞧他走了,劉繼隆轉身便向自己的院子走去。

  待他返回時,此時時間已經是午時,而清晨返回的李驥正在院中洗漱。

  “別將!”

  李驥見劉繼隆回來了,連忙擦了擦自己的臉,露出笑臉試圖迎接。

  劉繼隆只得示意道:“不用急,先洗漱,然后再吃飯,吃完飯后你去召集弟兄們,就說明日卯時出東門集合。”

  “誒!”李驥笑著應下,劉繼隆也走回正廳坐下喝了一口水。

  時間過去的很快,隨著酉時到來,劉繼隆的這院子也迎來了拜訪。

  一名穿著絹布材質袍子的四旬漢人帶著兩名仆人來到院門口,在被兵卒攔住的同時主動作揖。

  “我家別駕得知劉果毅明日拔軍返回山丹,特意讓我送些餞別的禮物,勞煩通稟一下。”

  他一邊說著,一邊示意身旁仆人放下箱子,并親自從懷中掏出一小吊錢,雙手呈上。

  “你等著。”

  山丹兵卒見了那吊錢,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但還是忍住了收錢的沖動,其中一名走入院內通稟。

  他一路快走,來到正廳外作揖:“果毅,外面有人說是別駕送來了餞別禮,您看…”

  “別駕?李渭?”

  坐在主位的劉繼隆原本還在高興看著李驥大口吃飯,突然見兵卒跑進來,而且還說是李渭給自己送禮,不免有些好奇。

  倒是李驥聽到這話后,嘴也沒擦的抬頭罵道:“不知道那李渭針對果毅?叫他滾回去!”

  “誒!”劉繼隆打住了還想繼續罵的李驥,笑著看向那兵卒:

  “讓他進來吧,我倒是看看這李氏族長的大兄能給我送來什么禮物。”

  “是…”

  兵卒心虛的應下,轉身向外走去。

  劉繼隆則是饒有興致的等待著李渭這廝派來的人。

  前幾日他便在精騎之中了解了李渭的情況,他雖然是沙州李氏族長李恩的長兄,可他與他親弟弟卻是庶子,李恩才是嫡子。

  正因如此,李渭雖然也得到了高官厚祿,但話語權和地位并不如李恩。

  這般想著,劉繼隆也見到了兵卒帶領三人走入院內,其中后面的兩名仆人各自抬著一個不大的箱子。

  “這箱子…就是放錢也放不了多少啊…”

  劉繼隆低聲嘖嘖,旁邊的李驥聽后輕笑,但兵卒他們卻聽不到。

  “劉果毅,我家別駕得知您明日即將開拔,特意送來禮物餞別,勞請收下。”

  那掌事一張老臉笑得好似菊花,劉繼隆瞥了一眼箱子,想也不想就點了頭:

  “勞煩老翁跑一趟,這禮物我收下了,軍務繁忙,我便不去府上叨擾李別駕了。”

  “果毅那里的話。”老翁見劉繼隆收下禮物,笑容愈發燦爛了,估計是沒想到劉繼隆那么好說話。

  “既然如此,那草民便不打擾果毅了,告退…”

  老翁躬身行禮,劉繼隆也頷首示意兵卒送他們出去。

  在他的注視下,老翁他們很快被帶離院子,而劉繼隆也看向李驥:“把箱子抱過來吧。”

  李驥沒想到劉繼隆那么輕易就放過了李渭他們,臉色明顯有些不好看。

  饒是如此,他還是放下了紈绔,走出正廳抱來了一個箱子放在劉繼隆身旁桌上,不忿道:“果毅,您就這樣釋懷了?”

  “釋懷?開什么玩笑。”劉繼隆輕蔑一聲,抬手將箱子打開。

  箱子內擺放著一層墊底的銅錢,頂部則是十根拇指粗細的金條。

  “黃金?”

  劉繼隆兩眼放光,拿起一根來觀摩,同時用手劃拉著其余金條,心里高興地不行。

  昔年開元,山東斗米五錢,洛陽斗米十錢,而關中斗米二十錢,河西三四十錢。

  在當時,一兩黃金也不過就值錢二千。

  不過安史之亂后,大唐各地物價飛漲,斗米百錢已成常態。

  雖說憲宗在位時,大唐糧價有所回落,但后續文、武等宗即位后,糧價又復漲至斗米數十。

  這些消息,都是劉繼隆在山丹庫中書冊查到的,關中商人走私河西并不少見,吐蕃沒內亂前的記載還是有的。

  吐蕃并不產銅,因此類似黃金、白銀這等稀罕物,也常常用來貿易。

  至少在文冊上記載,唐文宗太和年間一兩黃金值錢五千,而且還是被走私商人吃回扣的情況下。

  這一根金條起碼五兩重,一個箱子內十根,起碼五十兩。

  “看看那個箱子有沒有!”

  劉繼隆雙目放光,李驥見了黃金也愣了下,不過很快反應過來,連忙去把另一個箱子抱來。

  在將其打開后,里面果然也放著十根黃金,加起來起碼一百兩。

  劉繼隆倒是沒想到,李渭這么舍得下本錢。

  這黃金加上墊底的銅錢,起碼值錢千貫。

  “果毅,這李渭怎么給您送了那么多錢?”

  李驥也沒想到李渭出手那么大方,倒是劉繼隆高興的抓起金條:

  “他兒子已經調任山丹,估計這一兩個月就會就任。”

  “人言縣官不如現管,我如今成了山丹的左果毅和主薄,他若是不想兒子被我欺辱,便只能花錢買平安了。”

  “只是我也不曾想到,這鳥賊竟然這么舍得。”

  劉繼隆臉上笑意藏不住,要知道山丹此次陣亡將士二百余人,雖說各州縣會有撫恤,但劉繼隆卻不能吝嗇。

  況且死了的人得撫恤,活著的人也得犒賞。

  這兩箱子金錢不算多,但也絕不算少,至少加上山丹府庫的那些,足夠劉繼隆解決這個問題了。

  “李驥,把這些東西收好,弟兄們的撫恤和犒賞有著落了!”

  劉繼隆戀戀不舍的將黃金放回箱內,合上后還拍了拍。

  李驥聞言并不覺得奇怪,畢竟自家果毅的脾氣他早就知曉,因此他見到這批錢的時候,他便知道了這批錢的用處。

  他利落的將兩箱錢放到了劉繼隆的臥房內,返回后飯菜雖然涼了,可他依舊吃的津津有味。

  劉繼隆也坐回了位置上,心里期待著后續還有沒有別人送禮。

  不過事實證明是他想多了,后續他枯坐大半個時辰都未見一人上門。

  倒是那李家的老翁在這期間返回了李家,將劉繼隆收禮的事情告訴了李渭。

  他回來時,李渭正在與一少年人下棋。

  待他將事情說罷,李渭這才緩緩開口:“布衣之輩獨愛錢財,這劉繼隆也不過如此。”

  “伯父認為,他收了錢就不會為難大兄嗎?”

  坐在李渭對面的少年人開口,李渭聽后舉棋不定,半響過后才落子道:

  “我會交代伯玉,讓他事事小心,不與劉繼隆外出的。”

  “只要在山丹城內和我李氏軍中,我就不擔心他會對伯玉下手。”

  話音落下,他看向了眼前少年人:“也就是明振你年紀太小,不然以你和張節度使的姻親關系,收拾這劉繼隆輕松至極。”

  “伯父夸獎了。”李明振輕笑搖頭,同時解釋道:

  “這劉繼隆在張刺史那很受重用,張刺史幾次都出面拔擢、庇護他,就連張節度使也幾次和張刺史提過他。”

  “至少在侄兒看來,張節度使不太可能因為侄兒的關系去針對他。”

  “哼,看出來了!”李渭冷哼一聲:“為保這劉繼隆,張淮深竟拉攏了曹義謙。”

  “還有那索勛,身為索氏未來族長,竟然連個劉繼隆都壓不下去,還被人在陣上奪走兵權,我看他也沒有眾人口中那般才干。”

  “不…”李明振搖頭打斷了李渭的話,他篤定道:

  “索勛還是有一番將才的,他未能壓倒劉繼隆,無非是才干不如劉繼隆罷了。”

  “若是劉繼隆連索勛都對付不了,張節度使也不至于選他去輔佐張淮溶。”

  “不然以張淮溶的能力,如何能輕松逼退回鶻,阻退尚延心?”

  “怪就怪我們看人不準,未能先一步出手拉攏他。”

  “現在要拉攏他,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我們拿不出來。”

  李明振的話引起了李渭的認可,但他還是有些心痛那兩箱送出去的錢。

  雖說李氏是沙州豪強,又在東進路上拿到了不少好處,可千貫財富于他而言也算是割肉了。

  “此役過后,除非收復涼州,不然這劉繼隆也很難再建功績了。”

  李明振旁若無人的說著,李渭聞言也詢問道:“張節度使從瓜州抽調了兵卒,想來應該會在開春后對伊州動兵吧?”

  “不…”李明振搖搖頭:“只會更早,所以幾日后我便會隨張淮溶、索勛他們返回沙州。”

  “索勛這次白撿了一次功勞,調回沙州后,估計會在索忠顗的運作下擔任西征兵馬的重要職位。”

  “伊州人口上萬,其中大半都是漢口,收復伊州后,張節度使估計就要派出使者前往長安了。”

  “不過在前往長安前,還是得和甘州回鶻議和才行。”

  “唉…”聽到長安,李渭嘆了一口氣。

  “我們先后派出十余隊人走漠南前往豐州,至今還未有消息傳回。”

  “此次收復四州之地,不知道節度使會派出誰前往長安,能否到達…”

  聞言,李明振也抬頭看向了屋外的黃昏。

  “盡人事,聽天命吧。”:sjwx←→

飛翔鳥中文    歸義非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