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五章 太祖爺又又又又抽風了

  應該說這是結束大明內亂的最快方式。

  不就是巫妖王嘛!

  他又不是沒被招安過,只是嫌給的官太低而已。

  當然,從給他那官職就可以看出我大明朝廷其實根本就沒想招安他。

  對于我大明的袞袞諸公來說,一個流寇而已,勢窮來降,能免于三千六百刀已經是朝廷開恩了,還想要官?那官可不是這種方式獲取的,要是殺人放火受招安就可以做官,那豈不是以后都跟著學了?

  規矩。

  得按規矩來。

  想做官得走正途才行。

  不過現在這些藩王想招安人家那開價就不能低了。

  畢竟人家是真有兵馬的,你一個除了頭銜什么都沒有的,不給足許諾憑什么要我們給你拼命?

  想招安我們的又不可能就你一個。

  想張獻忠真要愿意,完全可以弄個還沒被他殺了的宗室,然后出來宣布他已經歸順朝廷,他也想為國家效力啊!

  但這個就跟楊豐無關了,規則他已經定下,規則以內這些宗室隨便玩,誰先奪回京城誰就是新君,招安流寇當打手可以,自己招募軍隊也可以,跟西南土司聯合也可以。西南土司很多都不能算是四夷,畢竟人家大多數其實都是自認漢人的,無論現代怎么給他們分,他們自己大多數就是自認是漢人,石柱馬家,酉陽冉家,哪怕已經被干掉的播州楊家,水東宋家,也都是自認漢人。

  而且除了這些大土司,還有大量小土司也是自認漢人,甚至部分的的確確就是當年朱元璋封的明軍軍官。

  比如奢崇明造反時候,為朝廷死守的九姓長官司長官任家。

  人家祖籍還是南京的呢,當年跟著傅友德平定西南,因為熟悉當地情況,直接被任命為世襲土司管理古宋。

  類似的還有不少。

  朱元璋這套體系是很狡猾的,官方衛所和土司混雜,混雜到甚至永寧宣撫司和永寧衛就是一座城,只不過中間隔著條不大的河流而已,大土司下面一堆只是隸屬但沒有任命權的小土司,而且小土司里面還有很多其實就是過去的明軍軍官家族。

  這樣明著的衛所,暗著的小土司再加上自認漢人的大土司,最終把西南牢牢鎖死。

  至于后來…

  后來皇帝連地方士紳都管不了何況土司。

  萬歷那些稅監礦監被士紳鼓動百姓打死燒死扔河里淹死,被李三才這樣地方督撫誣陷成盜匪扔監獄弄死時候,西南土司們憑什么還要做乖寶寶?

  朝廷執行力足夠強時候,連野豬皮都得跪在李成梁腳下。

  朝廷執行力不夠時候…

  楊應龍:我這樣兵強馬壯的難道連地方士紳都不如?

  而這種先入京城者為君的方式,會讓那些亂七八糟勢力,全都看到跟著做從龍之臣的希望,那些真正有實力的,就算有野心,但受限于這個恐怖的太祖高皇帝,野心必須拋棄,畢竟誰也不可能在太祖高皇帝鎮壓下玩改朝換代,但只要扶持一個朱家宗室,并把他推上皇位,那就可以做下一個魏國公。

  皇帝沒法想了。

  但做個魏國公是完全可以努力一下的。

  這樣那些有能力作亂的,會找到未來的方向…

  造反沒有前途了。

  但可以從龍,而就算魏國公,也已經是很多勢力的夢想了,畢竟魏國公也是三百年榮華富貴,就是那些真做了皇帝的,又能有幾個家族三百年的榮華富貴?

  三十年族滅的都有。

  而同樣有這種野心的宗室,因為自身實力太弱,為了獲得支持,也會毫不吝惜各種開價,最大限度用好處來收買這些人,給他們想要的未來,在這個競爭過程中,皇權必然隨著他們開出的各種條件而受到各種限制,甚至一個接近于初級君主立憲的體制就會形成,甚至最后還可以給他們留下個太祖約法。

  至于韓信會不會喜歡這種體制…

  他那時候別說皇權受限了,甚至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剛被他們推翻呢!

  他們的世界觀是什么?

  是國士待我,當以國士報之,是士為知己者死。

  是魏國的張儀可以到秦國為相然后到楚國坑人最后還能到魏國為相終老。

  至于皇帝?

  大丈夫當如此。

  彼可取而代之。

  承天門前的宗室們迅速意識到,他們距離皇位好像也不是遙不可及了。

  尤其是淮王這樣的,要知道他那里可是還有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的數十萬青壯。

  如果能把這些青壯武裝起來,他幾乎可以直接擁有一支軍團,尤其是他還有一批經歷過戰火的宗族,這樣連軍官團都有了,別管這些宗族水平如何,能在石門戰場最前線活下來的都已經不是廢物,廢物在那里根本活不下來,就算有太祖復活也沒用,太祖又不是立刻復活,真廢物第一波就死了,甚至都在混亂戰場上被踩成爛肉了。

  但他需要讓這些人愿意跟著他北伐。

  而益王同樣很振奮,他的確沒有一支可以迅速打造出來的軍團,但問題是他有銀子。

  他的財產基本都在啊。

  至于兵源,這個贛南閩西就不缺悍勇的山民。

  他的益王府可是在南城,從他那里往南可是瑞金。

  “臣遵旨!”

  淮王和益王幾乎同時喊道。

  喊完之后立刻用深沉的目光對視了一眼。

  “臣遵旨。”

  然后南陽王也喊道。

  其他宗室無論有沒有這個野心的,全都趕緊喊著遵旨。

  “都起來吧,不過朕還得說清楚,這是你們自己的事,不準強迫百姓,要銀子你們自己想辦法籌集,但給百姓攤派是犯法的,更不準拉壯丁,拉壯丁也是犯法的,至于地方官軍,你們可以調動,但軍費自負,地方官員你們無權調動,更無權要求地方官員為你們籌集錢糧,可以花錢買,但不能要。”

  楊豐說道。

  話說他一下子拉幾十萬壯丁這種事忽略就行。

  就這樣他把北伐收復京城的事情,扔給了這些宗室們,至于太祖高皇帝本人要做的…

  “這…”

  楊豐看著手中的封賞數字一臉深沉。

  而已經被太祖高皇帝收為養子養女的那對雙胞胎姐弟,則趴在桌子旁好奇的看著。

  “太祖爺,其實這些軍民都已經收了銀子,這地就沒有必要了吧?”

  韓贊周小心翼翼地說。

  太祖高皇帝花出去的兩千萬只是參戰獎勵。

  但是…

  “這是軍功,朕已經下旨以軍功賜田,以軍功授爵,又怎能首戰就廢棄?銀子不能獎勵軍功,軍功不能以錢來衡量,將士們是要拼命的,銀子有價命是無價的。”

  太祖高皇帝沉吟一下說。

  “太祖爺,其實對他們來說,他們的命都不值一百兩。”

  韓贊周說。

  太祖爺有些過于慷慨了,在花了兩千萬獎勵石門之戰的參戰者后,還要按照新的軍功制度給他們法定獎勵。

  軍功賜田。

  斬首一級賜田百畝。

  斬首五級不但賜田五百畝還有爵一級。

  而爵一級就已經可以入吏部選任九品官,或者推恩給其指定者選任。

  之前給的銀子不是軍功獎勵,軍功獎勵里面沒有銀子,士兵有軍餉,有參戰補貼,但斬首是不給銀子直接賜田的,而石門之戰是太祖恩賜,屬于特賜,不屬于常規獎勵,但問題是他們已經獲得重獎,就沒有必要再給他們軍功獎勵了吧?

  當然,給也不重要,畢竟太祖爺想給就給,可問題是太多了,石門之戰的斬首,此前幾次交戰的斬首,這些加起來已經近十萬,光石門之戰就五萬四,也就是說需要賜田一千萬畝。而且這只是斬首的,還不包括工匠制造武器的,民夫運輸軍需的,哪怕就是女人做軍服,那也是要計軍功的,齊王帶著內閣主要就是搞這個工作。

  加上這些至少賜田得一千五百萬畝。

  從哪里找這些地?

  “太祖爺,奴婢倒是有個提議,若您真要兌現,不如在鳳陽一帶找那些荒廢之地給他們,左右他們已經得了銀子,這地就已經是添頭,沿淮荒廢已久,但過去的確都是良田,且都在黃冊,如此也不算違背承諾,他們愿意去開荒,那就是他們的良田,他們不愿意也是在他們名下,以后家里人丁多了分出去也可以過去開墾。

  若是如此,以后就不用愁這個了,北方荒地無數,幾萬萬畝都有。”

  他緊接著說。

  “這個暫時先不用,以后再說,至于這一次的,小事而已,傳朕旨意,南直隸,浙江,江西三省,有田超過百畝者,必須有軍功,無軍功者無過百畝之田,無論以前的地是不是他們的,如今朕來了就得按照朕的規矩,必須有軍功才能有田超過百畝,無軍功超過百畝者田契作廢,多出的田地收歸朝廷賞賜軍功。

  但朕也不是不講道理,朕也給他們機會,他們可以獻田換軍功,獻田百畝換軍功一級,可留田兩百畝,一百畝是無軍功有田的最高限額,另外一百畝是軍功賞賜。”

  楊豐明顯很快樂的說。

  韓贊周倒吸一口冷氣,然后目瞪口呆的看著太祖爺…

  所以,他是故意是吧?

飛翔鳥中文    祖宗們,求你們別再爬出來了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