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759: 二、作戰篇

  正文759:二、作戰篇正文759:二、作戰篇←→:最新網址:badaoge

759:二、作戰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蔽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盾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忌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曹公曰:欲戰必先算其費,務因糧于敵也。(作戰先預算軍費開支,務必要從敵方奪取糧食來充實自己。)

  曹公曰:馳車,輕車也,駕駟馬,凡千乘。革車,重車也,言萬騎之重也。一車駕四馬,卒十騎一重。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裝,廄二人主養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車駕牛。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裝,凡三人也。帶甲十萬,士卒數也。

  (千里饋糧,)曹公曰:越境千里。

  曹公曰:謂贈賞猶在外。

  曹公曰:鈍,弊也;屈,盡也。

  曹公曰:雖拙有以速勝。未睹者,言其無也。

  曹公曰:籍猶賊也,言初賦民便取勝,不復歸國發兵也。始載糧,后遂因食于敵,還兵入國,不復以糧迎之也。

  曹公曰:兵甲戰具,取于國中,糧食因敵也。

  曹公曰:軍行已出界,近師者貪財,皆貴賣,則百姓虛竭也。

  曹公曰:丘,十六井也。百姓財殫盡而兵不解,則運糧盡力于原野。十去其七,所破費也。

  曹公曰:丘牛謂丘邑之牛,大車乃轂車也。

  曹公曰:六斛四斗為鐘。計千里轉運,二十鐘而致一鐘于車中也。忌,豆秸也;軒,禾藁也。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轉輸之法,費二十石得一石。一云,忌音忌,豆也,七十斤為一石。當吾二十,言遠費也。

  (故殺敵者,怒也。)曹公曰:威怒以致敵。

  曹公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

  曹公曰:以車戰能得敵車十乘已上,賞賜之。不言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者賞之,而言賞得者何?言欲開示賞其所得車之卒也。陳車之法,五車為隊,仆射一人;十車為官,卒長一人,車十乘,乘將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別言賜之,欲使將恩下及也。或云,言使自有車十乘已上與敵戰,但取其有功者賞之,其十乘已下,雖一乘獨得,余九乘皆賞之,所以率進勵士也。

  (而更其旌旗,)曹公曰:與吾同也。

  (車雜而乘之,)曹公曰:不獨任也。

  曹公曰:益己之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曹公曰:久則不利。兵猶火也,不揖將自焚也。

  曹公曰:將賢則國安也。

  “作戰篇的典型戰例是北魏與大夏國統萬城之戰。這場戰爭發生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是在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是北魏為統一北方而發動的戰役。在這次戰爭中,鮮卑族北魏主拓跋燾對于孫子‘兵貴勝,不貴久’的作戰思想有較深刻的理解,面對所要攻打的統萬城,作戰指揮果斷靈活,避免了陷入曠日持久、進退兩難的境地,較好地完成了這次攻堅戰,推動了北方由分裂走向統一的進程。結果北魏主太武帝拓跋燾在統萬城誘敵出城,抓住時機,速戰速決,擊敗夏國主赫連昌,給大夏國以毀滅性打擊。攻取了統萬城,在此設置萬統鎮。這場大戰,可以說正是運用《孫子兵法·作戰篇》指導思想克敵制勝的成功典范。”

  請:m.badaoge←→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人生流浪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