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758:一、始計篇

  正文758:一、始計篇正文758:一、始計篇←→:最新網址:badaoge

758:一、始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法,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令,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此篇的著名戰例,就是越滅吳之戰。這是春秋時期戰爭史上弱國打敗強國的一個典范,它許多方面印證了《孫子兵法·始計篇》的合理性與正確性。越國作為一個較弱小的國家,能戰勝實力強大、春秋五霸之一的吳國,首先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越國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改革政治,爭取了民眾的支持。越王勾踐在會稽戰敗后,制訂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同時,勾踐以復仇雪恥為號召,激發民眾積極參與滅吳戰爭,這正順應了越國人民要求擺脫處于吳國臣屬地位的愿望,因而獲得了越國人民的支持。其次,在戰略上,面對強敵,越國能夠避其鋒芒,制訂以退為進、休息養生的長遠行政策,以保存自己的實力,增強國力,為最終戰勝強敵作好充分的準備;同時,針對吳國君臣的弱點和痞性,采取‘利而誘之’、‘強而避之’、‘親而離之’等策略,使吳王夫差妄自尊大,放松警惕,窮兵黷武,削弱了自己的實力。最后,越國在襲擊吳國條件成熟時,采取了乘虛搗襲的作戰方針,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給吳軍以致命的毀滅性打擊,最終戰勝了吳軍,取得了滅吳之戰的偉大勝利。在這場戰爭的全部過程中,越國戰勝敵國的許多策略都與《孫子兵法·始計篇》所述的軍事思想相符合,所以說這是始計篇的著名戰例。當然,古今中外,符合始計篇的戰例遠非這些。有機會,我們還會作以研討。”

  講到此處,慕容天水又隨手拿起《曹操注孫子》,翻開第一頁,解說道:“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少機警有權術,年二十舉孝廉為郎,任洛陽北都尉。東漢末,鎮壓黃巾起義,壯大了自己勢力。官渡之戰大破袁紹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進位為丞相,后封魏王。公元220年,魏王崩天,其子曹丕建魏稱帝,追尊曹操為武帝,東漢滅亡。曹操一生‘博覽群書,特好兵法’,他依靠戰爭手段取得半壁江山,深知研究軍事的重要性。他寫了大量的軍事著作,‘自作兵書十余萬言’,只可惜至今已大多失傳,只有《孫子注》被完好無缺地保存了下來,它是現存《孫子兵法》注釋中最早、最好、最有特色的一種。在大約三百多條注釋中,曹操充分肯定和闡發了孫武的軍事思想,并根據秦漢以來戰爭的特點與他自己實戰經驗加以補充和發揮,比較系統全面地反映了他的軍事思想。在三國鼎立的盛大戰場上,曹操一方面‘觀兵書戰策多矣’,另一方面他又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長于選將料敵,善于指揮作戰,‘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若神’,這是他以弱勝強,往往置強敵于死地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研習《孫子兵法》,應和《曹操注孫子兵法》相輔相承,不可分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深入領會《孫子兵法》的精髓之所在。下面不請各位將士,聽我讀一讀曹操的孫子注。”

  “曹操說:所謂‘計’,就是要把選用將領、了解敵情、估算作戰的區域與用兵的多少以及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易等事項,在出征前就預先謀劃好。

  曹公曰:計者,選將、量敵、料卒、遠近、險易、計于廟堂也。

  曹公曰:謂下五事,彼我之情。

  曹公曰:謂道之以教令。危者,危疑也。

  曹公曰:順天行誅,因陰陽四時之制,故《司馬法》曰:‘冬夏不興師,所以兼愛民也。’

  曹公曰:言以九地形勢不同,因時制也。論在《九地篇》。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曹公曰:將宜五德備也。

  曹公曰:曲制者,部曲蕃幟金鼓之制也;官者,百官之分也;道者,糧路也;主用者,主軍費用也。

  曹公曰:同聞五者,將知其變極即勝也。

  曹公曰:索其情者,勝負之情。

  曹公曰:道德智能。

  (天地孰得?)曹公曰:天時、地利。

  (法令孰行?)曹公曰:設而不犯,犯而必誅。

  曹公曰:以七事計之,知勝負矣。

  曹公曰:不能定計,則退而去也。(這就是說,不能決定作戰的計策,就應該引退而去。)

  曹公曰:常法之外也。

  曹公曰:制由權也,權因事制也。

  (兵者,詭道也。)曹公曰: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這是說用兵沒有固定的程式,應該采用變化多端、迷惑敵人方法。)

  曹公曰:政治實須備之也。(敵軍管理得十分嚴密,就必須防備它。)

  (強而避之,)曹公曰:避其所長也。(要避開敵軍的長處。)

  (怒而撓之,)曹公曰:待其衰懈也。

  (卑而驕之,佚而勞之。)曹公曰:以利勞之。

  (親而離之,)曹公曰:以間離之。(用間諜離間敵人。)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曹公曰:擊其懈怠,出其空虛。

  曹公曰:傳猶泄也。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臨敵變化,不可先傳,故曰料敵在心,察機在目也。

  曹公曰:以吾道觀之矣。(要用自己的觀點去觀察戰爭的勝負。)”

  請:m.badaoge←→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人生流浪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