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332、屯兵八百里

  字:大中小夜間模式→(第1/2頁)

錢王墓碑  遵循錢镠的遺訓,后世諸王始終貢奉中原王朝,末世錢弘俶順應時勢“納土歸宋”,使國家“不被干戈”實現和平統一。錢镠父子開創吳越國,連續三代五主均受中朝封為國王,成為王族。錢氏后人秉承祖訓,紹續家風,綿延文脈,造就了吳越錢氏一門世代家風謹嚴,人才興盛的傳奇。這個家族始終一脈書香綿延,代有人才涌現。宋朝皇帝稱“忠孝盛大唯錢氏一族”。清乾隆帝也感佩其家族教子有道,在南巡時御賜“清芬世守”匾額。到了近代更是人才“井噴”。文壇碩儒、科技巨擘云集,海內外“院士”子弟數以百計,因而吳越錢氏家族被公認為“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如錢鐘書、錢壯飛、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其琛等等。

  錢氏家規由“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和《錢氏家訓》三部分組成。“武肅王八訓”是武肅王錢镠于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正月親自訂立。家訓以晉代以來大族衰亡為鑒,“上承祖禰之澤,下廣子孫之傳”,體現了“金書鐵券”的免死牌下的嚴格家教。錢镠辭世前又作十條“遺訓”曉諭子孫。而現在半白半文版《錢氏家訓》,是清末舉人錢文選采輯整理過的,與“武肅王八訓”、“武肅王遺訓”一起收錄在1925年出版的《錢氏家乘》中。《錢氏家訓》是一部飽含修身處世智慧的治家寶典。《家訓》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篇章,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是錢氏家族的珍貴歷史遺產,也是錢氏家族人才輩出的傳家寶。

軼事典故貴人出世  錢镠年輕時,常與臨安縣錄事鐘起的幾個兒子一起喝酒賭博,鐘起為此很不高興。后來豫章有相士發現錢塘地界有王氣,于是便到臨安暗中查訪。鐘起與這個相士認識,便宴請縣中賢豪之士,請相士觀察,可惜都不是。后來相士路過鐘起家,恰好錢镠前來,相士看到后道:“此真貴人也!”又對鐘起道:“你以后的富貴,就靠此人了。”從此,鐘起不但允許兒子與錢镠交往,還時常接濟他。

  字:大中小夜間模式→(第2/2頁)

計退黃巢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攻掠浙東,打算攻打臨安。錢镠分析形勢后,率領二十余人伏擊起義軍的先頭部隊,然后撤退到八百里(地名)。錢镠告訴路邊的老嫗:“等會有人來,你就告訴他臨安兵屯八百里。”追兵到來后,老嫗將錢镠的話告訴他們。黃巢不知道八百里是地名,還以為臨安兵馬扎下了八百里的營地,說道:“剛才就十幾人都打不過,何況現在有八百里的兵馬。”于是,退兵而去。

衣錦還鄉  1925年《臨安錢氏家譜》中的《錢镠畫像》

  錢镠幼年時,常與一群小孩在里中一棵大樹下玩耍。他一統兩浙后,衣錦還鄉,大宴家鄉父老,以錦緞覆蓋山林,并將幼時戲耍的那棵大樹封為“衣錦將軍”。

  錢镠還在臨安故里建造豪宅,每逢回鄉都前呼后擁,排場很大。其父錢寬對此很不滿意,每次聽聞他來,都有意避開。錢镠遂步行回家,向父親詢問原因。錢寬道:“我家世代以田漁過活,從未出過如此顯貴之人。你如今為兩浙十三州之主,周圍都是敵對勢力,還要與人爭利。我怕禍及吾家,所以不忍見汝。”錢镠哭著拜謝父親,從此小心謹慎,力求保住基業。

  錢镠被封為吳越王后,回鄉祭掃墳墓,延請故老。八十歲以上者用金樽,百歲以上者則用玉樽。錢镠親自執杯,高唱《還鄉歌》:“三節還鄉兮掛錦衣,吳越一王駟馬歸。臨安道上列旌旗,碧天明明兮愛曰輝。父老遠近來相隨,家人鄉眷兮會時稀。斗牛光起兮天無欺!”他見鄉民不懂歌中之意,便再用土語高唱:“你輩見儂底歡喜?別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儂心子里!”歌罷,滿座叫好。→

飛翔鳥中文    人生流浪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