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341、家風古訓

  最新網址:yingsx←→:

尊崇中原錢王鐵券  龍德元年(921年),錢镠又獲賜殊禮,可“詔書不名”。 此時,西川(前蜀)、淮南(南吳)、嶺南(南漢)、福建(閩國)等地統治者先后建國稱帝,都勸錢镠據吳越稱帝。錢镠笑道:“這些人自己坐在爐炭中,還想把我也拉到上面。”錢镠雖然拒絕了他們的勸說,但各國君主仍然都像對父兄一樣對待他。

  龍德三年(923年),錢镠被冊封為吳越國王,正式建立吳越國。他改府署為朝廷,設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禮制皆按照皇帝的規格。 不久,晉王李存勖滅亡后梁,建立后唐,改元同光。錢镠又遣使進貢,并求取玉冊。郭崇韜等大臣都極力反對,認為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玉冊。但李存勖最終還是賜予錢镠玉冊、金印。新羅、渤海等海外諸國皆接受錢镠冊封,尊其為君長。

  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兵變中遇害,李嗣源即位。中原局勢混亂,朝廷詔命難以到達吳越。錢镠遂改元寶正。 關于錢镠改元一事,因后人尊奉中原正朔,對此頗有諱言。 而洪邁所著《容齋四筆》則稱,錢镠在寶正年號之前,還曾改元天寶、寶大。

晚年生活  浙江省博物館藏《武肅王像軸》

  天成四年(929年),后唐供奉官烏昭遇、韓玫出使吳越國。韓玫與烏昭遇不睦,回國后稱:“烏昭遇面見錢镠,稱臣拜舞,稱其為殿下,并私下向錢镠透露國事。”樞密使安重誨與錢镠有舊怨,于是上奏朝廷,將烏昭遇斬首,并削除錢镠官爵,勒命其以太師之職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錢镠命兒子錢元瓘等人上表訴冤,但朝廷都未予理會。

  長興二年(931年),安重誨因罪被誅,其中一條重要罪名便是“絕錢镠”。  李嗣源重新任命錢镠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并命監門上將軍張篯前往杭州諭旨,稱昔日命他致仕乃是安重誨矯詔。

  長興三年(932年),錢镠病重,召集臣下托付后事,他道:“我的兒子們大多愚蠢懦弱,只怕難以擔當大任。我死后,請你們從中擇賢而立。”臣下都推舉錢元瓘。錢镠于是立錢元瓘為繼承人。不久,錢镠去世,終年八十一歲。朝廷得知后,廢朝七日,賜謚號武肅,并命工部侍郎楊凝式為其作神道碑文。

  應順元年(934年),錢镠被葬于安國縣衣錦鄉茅山之原,后又建廟于越州。

主要成就為政舉措  錢鏐在內政建設上的主要成就體現在修筑海塘和疏浚內湖上。

錢王陵中的錢镠坐像  開平四年(910年),錢镠動員大批勞力,修筑錢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樁把裝滿石塊的巨大石籠固定在江邊,形成堅固的海堤,保護了江邊農田不再受潮水侵蝕。并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邊農田得獲灌溉之利。

  錢镠命兵卒民夫以“大竹破之為籠,長數十丈,中實巨石;取名大木長數丈,植之橫為塘”;“內又以土填之,外用木立于水際,去岸二九尺,立九木,作六重”,稱為“混柱”,奠基作成石塘。“筑塘以石,自吳越始”。這條捍海古塘,從六和塔筑到艮山門,長三十三萬八千五百九十三丈,外加土塘,內筑石堤,費時兩個多月,耗資十萬九千四百四十緡,近一億一千錢。

  此外,錢镠設撩湖軍,開浚錢塘湖,得其游覽、灌溉兩利,又引湖水為涌金池,與運河相通。錢镠還在太湖地區設“撩水軍”四部、七八千人,專門負責浚湖、筑堤、疏浚河浦,使得蘇州、嘉興、長洲等地得享灌溉之利。

家訓傳世  錢镠治國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謹嚴,又兩度訂立治家“八訓”、“十訓”。“十訓”即錢鏐臨終前向子孫們提出的十條要求,遺訓中雖然包含一些封建思想,但是大部分是飽含人生智慧的。“武肅王遺訓”代代相傳,世世因循,一直激勵著錢氏后人。遺囑稱:

  1.要爾等心存忠孝,愛兵恤民。

  2.凡中國之君,雖易異姓、宜善事之。

  3.要度德量力而識事務,如遇真君主,宜速歸附。圣人云順天者存。又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如違吾語,立見消亡。依我訓言,世代可受光榮。

  4.余理政錢唐,五十馀年如一日,孜孜兀兀,視萬姓三軍并是一家之體。

  5.戒聽婦言而傷骨肉。古云:妻妾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猶可新,手足斷難再續。

  6.婚姻須擇閥閱之家,不可圖色美而與下賤人結褵,以致污辱門風。

  7.多設養濟院收養無告四民,添設育嬰堂,稽察乳媼,勿致陽奉陰違,凌虐幼孩。

  8.吳越境內綢綿,皆余教人廣種桑麻。斗米十人,亦余教人開辟荒田。凡此一絲一粒,皆民人汗積辛勤,才得歲歲豐盈。汝等莫愛財無厭征收,毋圖安樂逸豫,毋恃勢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

  9.吾家世代居衣錦之城郭,守高祖之松楸,今日興隆,化家為國,子孫后代莫輕棄吾祖先。

  10.吾立名之后,在子孫紹續家風,宣明禮教,此長享富貴之法也。倘有子孫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便是壞我家風,須當嗚鼓而攻。←→新書推薦:

飛翔鳥中文    人生流浪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