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49章 人性

  孟子與荀子這種師承一處,但是最終走向對立的人其實還是蠻多的。

  從他們這一代開始,持人性本善論與人性本惡論觀點的人,一直都是對立的。

  哪怕現在也是如此。

  比如現在文廟之中,有的半圣,亞圣,就是孟子這一脈傳承下來的,有的則是荀子這一脈傳承下來的。

  當然,更多的人則是持中庸的觀點。

  中庸之道,也是儒家大道。

  簡單來說。

  就是中立派。

  兩不相幫。

  像蘇毅的觀點就是人之初…性本無。

  他不是性本善的支持者,也不是性本惡的支持者,因為蘇毅覺得人生下來是一張白紙。

  沒有善惡之分。

  至于后面會變成什么樣子,那都是后天條件決定的。

  當然,現階段而言,也不會有人詢問蘇毅到底是支持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他只是秀才而已。

  就算再有名聲又如何?

  名聲不代表實力。

  而說白了。

  這個世界…實力才能夠決定一切。

  其它都是虛的。

  蘇毅離開了他現在所在的文島。

  他再次凝聚文舟,乘坐文舟,去尋找傳聞“禮之道”所在的文島。

  文舟在學海之中漂流著,速度極快,大概一個多時辰之后,蘇毅看到前面出現了一座島嶼。

  這座島嶼,比蘇毅見到的任何一座島嶼都要龐大。

  蘇毅知道,這座島嶼應該就是他要尋找的文島了。

  很快文舟便來到了這座文島的邊緣。

  蘇毅登上了文島。

  這座文島很特別,蘊含的道似乎比較多,隱約間能夠聽到不少的大道之音。

  蘇毅朝著文島深處走去。

  島嶼上面密布著粗大的樹木,陽光都很難照射進去。

  蘇毅在山林之中穿行著。

  忽然。

  蘇毅聽到前面的山林之中竟然傳出來了讀書聲。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首詩乃是《詩經》之中記載的極其經典的一首詩。

  蘇毅循著詩聲,一路走去,他看到,在山林之中,站著一名白衣如雪的女子,那女子身材高挑,身段纖細,肌膚如雪,美如天仙。

  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都讓人不由為之迷戀。

  實在是太美了。

  就像是《關雎》之中提到的窈窕淑女一般。

  “這位公子,奴家這廂有禮了,公子過來好嗎?奴家愿跟著公子,伺候在公子身邊!”。

  這名美的讓人窒息的女子,巧笑嫣兮的看向蘇毅,說出這番話的時候,那絕美的臉蛋,透著紅潤之色,似乎在害羞。

  她的聲音,就像是蘊含著一種極其強大的魔力一般,蘇毅的身體竟然不受控制一般的朝著她走去。

  “公子,奴家為奴為婢,愿與公子廝守一生!”。這名女子繼續說道,她的聲音,十分的動聽,柔柔弱弱,酥酸軟軟,聽了她的聲音,骨頭都要酥了一般。

  蘇毅繼續朝著這名女子走去,他心中忽然產生了一種極其想要與這名女子雙宿雙棲的想法,想要好好享受一下溫柔鄉。

  這樣絕美女子的溫柔鄉,定然讓人無比的迷戀吧?

  眼看著蘇毅與這名女子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就在雙方距離還有一米左右的時候。

  蘇毅的文膽之中傳出來了吟誦古詩詞的聲音:

  先來天與精神,更因麗景添殊態。拖輕苒苒,才凝一段,還分五彩。畢竟非煙,有時為雨,惹情無奈。道無心,怎被歌聲遏斷,遲遲向、青天外。宜伴先生醉臥,得饒道、和山須買。也曾惱殺襄王,誰道依前不會。我欲乘風歸去,翻悵恨、帝鄉何在。念佳期未展,天長莫合,盡空相對。

  文膽很特別,當凝聚文膽之后,文膽會銘記這名讀書人所學的所有詩詞。

  這首《先天與精神》乃是淬煉精神的詩詞,牽扯到了靈魂方面,十分神廟。

  當這首詩詞響徹在蘇毅腦海之中的時候,蘇毅只感覺身體不由猛然一振。

  他立即醒悟過來。

  這個時候他才發現,眼前哪里有窈窕淑女啊?

  只有一朵巨大的食人花。

  這朵食人花,張開血盆大口朝著蘇毅吞噬了過來。

  蘇毅嚇了一大跳,趕緊朝著左側躲避,險之又險的躲避開了食人花的吞噬。

  隨即快速后退,拉開了與食人花的距離。

  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而這朵食人花吞噬蘇毅失敗,接著開始吟誦古詩,吟誦的還是《關雎》,想要迷惑蘇毅。

  不過這個時候想要再迷惑蘇毅已經無法做到了。

  “這食人花成精了,竟然會吟誦古詩,幻化成美女,蠱惑人心,剛剛幸虧我醒悟的快,若不然的話,豈不是要被這食人花一口吞下去了?”。

  蘇毅不由自語道。

  想到剛剛遇到的危險情況,現在都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樣子。

  蘇毅繼續說道,“古人云,凝文膽,塑神識,萬邪不可侵也,果然有道理,若非我凝聚了文膽,今日遇到這食人花,怕是死路一條,不能讓這害人的食人花繼續存在下去了,否則的話,不知道多少人會著了這食人花的道!”。

  念由至此,蘇毅便將望月貼祭了出來。

  蘇毅的文氣輸入望月貼之中。

  得到了蘇毅文氣的加持之后,望月貼頓時便被激活了。

  望月貼快速朝著食人花飛去。

  如同一道金色光芒。

  瞬間便將食人花撕裂成了兩半。

  滅了食人花之后,蘇毅將望月貼收了起來,隨即繼續朝著深處行去。

  他依然在嘗試著感應禮之道所在的地方。

  蘇毅一路深入。

  最終來到了一座山谷外面。

  隱隱約約,似乎可以聽到禮之道聲,從山谷之內傳出。

  其實這是因為蘇毅悟到了禮之道,才聽到了這種聲音。

  若是沒有感悟到禮之道,哪怕從這里經過,也無法發現這里特別的地方。

  蘇毅進入了山谷之內。

  山谷不算特別大,但卻給他一種極其特殊的感覺。

  置身在山谷之中。

  就好像置身在了儒道先賢創造的大道世界之中。

  蘇毅盤膝而坐。

  繼續感悟著這里的禮之道。

  這個時候,驚異的事情發生了。

  蘇毅凝聚的文膽竟然震蕩出來了一股股劇烈的波動。

  這是義之道凝聚的文膽。

  看來義之道凝聚的文膽與此地的禮之道,形成了強烈的共鳴。

  對于蘇毅而言,這自然是好事了。

  儒道五常就好像天地五行一樣。

  天地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相互之間能夠形成特殊的聯系。

  世人將這種特殊的聯系稱之為五行聯系。

  相生相克,神妙無窮。

  儒道五常,大概也是這樣的一種情況。

  恍惚之間。

  蘇毅感覺自己再次被拉入了一座世界之中。

  這是精神世界。

  義之道凝聚而成的先賢身影與蘇毅盤膝對座。

  遠處則是走來了第二道先賢顯影。

  這道先賢顯影來到了蘇毅對面,盤膝落座。

  這道先賢顯影開口說道,“禮起于何也?”。

  蘇毅精神不由微微一震。

  先賢授業。

  之前凝聚義之文膽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經驗。

  如今這位儒道先賢,也是以同樣的方法,為自己講解“禮之道”。

  蘇毅仔細聆聽,生怕錯過了任何內容。

  這位儒道先賢繼續說道,“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這位儒道先賢,為蘇毅講解著禮之道。

  這些內容,蘇毅一一銘記于心。

  頓時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蘇毅的文海之中,凝聚出來了第二個文膽。

  正是五常圣道禮之道凝聚而成的文膽。

  這讓蘇毅十分的歡喜起來。

  在凝聚出來了禮之文膽后。

  蘇毅嘗試著領悟五常文膽之中的仁,智,信三道。

  在蘇毅感悟三圣道的時候。

  蘇毅的義之文膽,禮之文膽之中都傳出了朗朗讀書聲。

  義之文膽中傳出來的讀書聲讀的乃是《魚我所欲也》。

  禮之文膽中傳出來的讀書聲讀的乃是《禮論》。

  兩大文膽形成的這種共鳴。

  能夠幫助蘇毅更容易的領悟到仁,智,信,三種文膽。

  不久之后。

  蘇毅聽到了一段話。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聽到這段話之后,蘇毅精神微微一振。

  這句話出自于《論語·學而》。

  全文為: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這段話,闡述的就是儒家五常的“信之道”。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

飛翔鳥中文    儒神在上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